四大諾貝爾獎得主推薦!怪癖也有經濟規律



《怪誕行為學》| 四大諾貝爾獎得主推薦!怪癖也有經濟規律

人們總是很理性地在做選擇嗎?

1 人們總是很理性地在做選擇嗎?

人們常常覺得自己是理性的,在做選擇時,會利用利益最大化原則,選擇最佳行為。可是,真的如此嗎?

比如,很多人買股票,買的時候信心滿滿,走的時候賠得一乾二淨?華爾街那麼多精英,居然還會允許2008年金融危機的出現?

再比如,隔壁小王不是下決心要減肥嗎?可你看他,見了好吃的,還是走不動;老媽不是說家裡鍋壞了,要去超市買一個嗎?可結果呢,卻領回來一大堆免費的紙巾;昨兒,張姐不是帶孩子去醫院瞧病了嗎?醫生給開了個10元的藥,張姐說這藥沒效果,醫生沒辦法,給開了個100元的,其實成分一模一樣,張姐反而說效果奇好。

這些怪異現象充斥在我們周圍,完全不像是理性思維的產物,這些到底該怎麼解釋呢?

今天為你帶來的這本書,叫做《怪誕行為學》。它就是來解答這些問題的。

作者集20多年的深入思考,完全真實實驗、現實案例,研究了種種奇奇怪怪的非理性行為,寫成了本書。

在這本書裡,他將心理學和經濟學結合在一起,用實驗推演的方法,向我們揭示了這樣的事實:非理性源自人類本性,是影響人們行為和決策的隱形推手。但它並非無章可循的,而是可以預測和把握的。

作者丹.艾瑞里,是美國知名的行為經濟學家,經濟學教授,心理學和商學的雙料博士。這本書出版後,一直長踞暢銷書排行榜前列,至今盛行不衰,成為行為經濟學的必讀經典。

四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這麼評價的:

這將是未來幾年最有影響力、也最常被人們討論的一本書。

——丹尼爾·麥克法登 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一本很有意思的書,而且還讓我們更加明智。

——喬治·阿克羅夫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這本書讀來讓人發笑,但會讓你更有智慧。

——丹尼爾·卡尼曼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本書告訴我們,人們為什麼總會犯愚蠢的錯誤,甚至是災難性的錯誤。“人是理性的嗎?”本書給出了一個言之鑿鑿的回答:不是!通過本書,你可以瞭解人們為什麼總是做出太多匪夷所思的選擇。

——肯尼斯·阿魯 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說實話,我其實剛開始是受“怪誕”兩個字的吸引,去讀這本書的。我想知道,“怪誕”的東西,為什麼還能成為一門學問?譁眾取寵嗎?這讓我太好奇了!

於是,我打開了這本書,也由此打開了一扇窗。一板一眼的經濟學,和心理學攪拌在一起,讓我從新的視角,重新認識了經濟學,對科研探索和人類本性也有了新的理解。

《怪誕行為學》| 四大諾貝爾獎得主推薦!怪癖也有經濟規律

用另一種視角觀察世界

2 你可以用另一種視角觀察世界

世界本來就是多元化的,如果你只囿於一個視角,往往會固步自封。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啟發,就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新方法。

作者在18歲曾經因為一場爆炸事件,全身皮膚大面積燒傷,治療長達三年時間。不過,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三年與外界遠距離的時間,也讓他開始用不一樣的觀察視角來看待世界。

他的研究,是對正統經濟學理論的離經叛道。他不沿襲經濟大們的理論體系,相反,他從生活中就地取材,而且,全是那些大家不在意卻常犯的小錯誤。

比如,為什麼大家對免費品趨之若鶩?為什麼一點小情緒能影響大決策?為什麼社會規範遇到了市場規範就成了奇葩之舉?為什麼人們明知不對的事情,還是會犯錯誤?

這些被稱為非理性行為的小問題,雖小卻很強大,堅韌如“打不死的小強”,充斥著我們的世界。可是大家似乎都習以為常,並不覺得有什麼重要的。

中國人常講,螻蟻雖小,可以潰長堤。作者的觀點正與此不謀而合,他認為,某些怪癖,既然已經能夠左右人們的基本行為,必然有存在的理由。我們不應該輕視這些小怪癖,而是應該不斷去發現它們,把原因和規律找出來,進而去克服和解決這些問題。

傳統經濟學研究的是理性行為,是用效益最大化來思維的,它的假設前提是,人人都是理性的。即便有時會犯點錯誤,也不過是個別問題,市場這隻無形的手,會自然而然地將這些小錯誤抹掉,讓偏差相互抵消,整個經濟體系還是保持在理想狀態上的。

對這樣的觀點,作者大膽質疑道:“要是人人都理性,社會總體也是理性的,為什麼股市一點都不理性呢?”2008年掀起的金融風暴,又該如何解釋?恐怕這些錯誤不是偶然的,而是人類行為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吧。個體的小失誤,是有可能在市場中被聚集,最終如火山般爆發的。

他的這一觀點,終於開始得到傳統經濟學家的認可,也因此開闢了行為經濟學這一新的研究領域。看來,這些貌似雞毛蒜皮的“小錯誤研究”,可不僅僅是茶餘飯後的談資,在經濟學領域,人們太低估心理模式的作用了。

世界上沒有不犯錯的人。我們大多時候,是憑經驗或者直覺在決策,也必然會犯錯誤。但是,很少有人會去思考,為什麼有些小錯誤會一犯再犯,總也改不掉呢?這不是因為我們不想,或者我們腦子笨,而是因為我們人類本性中的弱點,我們不是完美的理性人。我們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結合體。但是,行為既然存在了,必然有存在的理由,有理由也就自然會有規律可循。

所以,對於世界的觀察,我們需要的不是完美的解釋,而是一種解讀的方法,一種新的視角。

《怪誕行為學》| 四大諾貝爾獎得主推薦!怪癖也有經濟規律

科學研究也可以是趣味橫生的

3 科學研究也是趣味橫生的

在我們的腦海中,科學研究很多時候是嚴肅的、一本正經的。然而,這本書卻讓你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科學研究方法。

比如,為什麼隔壁小王一再要減肥,但看到最愛的甜甜圈,就再也走不動?不是因為他腦子笨,而是因為在興奮中,他的大腦會混亂;為什麼醫生要給張姐開不同定價的藥?不是療效不同,而是因為張姐和你我一樣,總覺得越貴越有效。為什麼有些公司讓員工在上班前宣誓?不是好玩,而是為了對誠信更警覺。

在這本書中,作者就是這樣,把有趣的問題拋出來,從日常的吃飯、購物,到愛情、親情,到職場、到道德品質等等,然後通過實驗設計,一層層剝開了、揉碎了展示給我們看其中的緣由,並提供了有趣的回答。雖然每一項研究都古里古怪,但是卻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極其實用。

比如,買套餐真的實惠嗎?為什麼我們會被免費品牽著鼻子走?為什麼無人問津的黑珍珠,只不過換了個櫥窗,改了個包裝,就成為炙手可熱的高檔品?為什麼靚女要找個醜女來陪襯?為什麼我們會拖延?為什麼減肥總是不見效?為什麼父母熱衷於讓孩子上各種興趣班?為什麼你幫老闆做事要加薪水,幫鄰居的忙一分錢都不要,別人給了還覺得外氣?諸如此類,不一而舉。

作者不跟你講大道理,也沒有那些晦澀難懂的經濟學新名詞。相反,他獨闢蹊徑,不走尋常路。用這些日常生活裡,你總是遇到、但總是會犯錯誤的小場景,來進行這些內容廣泛的實驗,並從中找出原因和解釋,進而提出解決辦法。

他的語言幽默,實驗方式更是花樣百出,但思考卻細緻入微,令你在嬉笑和質疑中,恍然大悟。

科學實驗變成了有趣的故事,複雜的知識融入了淺顯易懂的解釋,處處留心皆學問,科學研究也是趣味橫生的。這就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第二個啟發。

《怪誕行為學》| 四大諾貝爾獎得主推薦!怪癖也有經濟規律

現實遠比理想更接近人類本性

4 讓現實教會我們理解人類本性

本書還把我們從高高的理論塔尖上拽下來,讓現實教會我們,要對人類的本性有更深入、更微妙的理解。

舊觀點認為,人類有著聰明的大腦、靈活的身體、高超的能力。就像莎士比亞所說的:“人類是多麼神奇的一件傑作!他的理性多麼高貴!才能多麼無理!動作多麼敏捷,體形多麼令人讚歎!行為像天使,悟性像天神!宇宙之至美,眾生之靈長。”

傳統經濟學中,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們也認為,人類具有高超的理性思考能力,懂得如何使效益最大化,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市場經濟學理論,幫助人類經濟實現最大化生產和消費。也就是說,你要多買東西多消費,多幹活多掙錢,如此,才能實現經濟繁榮。

但是,現實情況並非如此,人們並不是全然如此理性。行為經濟學家將心理學引入了經濟學,讓你看到人們真正的經濟行為,並非是這樣的,而是另外一種狀態,是有不同的心理原因操縱的。

我們自認為對自己的決策很理性,十拿九穩,可現實並非如此,不過是我們一廂情願、想當然的認識罷了。

所以,對待我們的行為,除了理性,我們還要從更微妙和現實的角度,去理解人類的本性。

(本文結束)

傾一生之力,讀經典好書,寫有厚度的文字,過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謝您的關注。

作者簡介:杜豆豆,IT從業20餘年,曾先後研修英語、計算機、美學和心理學專業。早年創過業,後就職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現工作於某研究院。書痴一枚,閒時碼碼字。兼任多家平臺簽約作者,簡書會員合夥人,萬卷好書工作室、萬卷好書讀書會創立人。

瞭解更多關於怪誕心理學的知識,也可以閱讀這兩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