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移動TD-SCDMA應用價值?

直到時間終結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TD-SCDMA是中國移動通信領域的奠基石,也是中國移動通信之所以可以成長到今天可以引領5G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說TD-SCDMA是中國通信業歷史上最關鍵的一點。

TD-SCDMA是中國主導的移動通信制式,是第一次中國的世界的通信業裡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3G標準是第一次移動通信技術有了國際標準,在之前的1G/2G時代,基本都是地方標準。雖然GSM在2G時代基本被全球的部署,應用的也最廣泛,但是它其實是一個歐洲的標準。

3G時代,中國的TD-SCDMA、歐洲的WCDMA、美國的CDMA2000成為了全球三大移動通信標準,中國在歷史上第一次參與到了國際通信標準的制定之中,而填補了中國通信業的空白。

TD-SCDMA不得不說是三大3G國際標準之中商業化程度最差的一個,也給中國移動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也因此流失了部分用戶。

TD-SCDMA就理論技術來看,還是不錯的,不過商業化成熟度它是最差的,這個也和歐洲的設備商始終不願意支持這個制式的生產和研發有很大的關係。

中國移動花了2100億建設TD-SCDMA基站,但是使用體驗很不好,也因此流失了很多的用戶。

偷偷的說一句,其實當年中國移動也非常的不希望獲得TD-SCDMA的牌照,不過如果是給了聯通和電信,那麼TD-SCDMA也搞不起來了。

移動雖然一直被用戶吐槽,但是在中國的通信業的歷史上來看,倒是很可以說是做出了最大貢獻的運營商了。

TD-SCDMA其實是分為兩部分的,是中國的SCDMA加上西門子的TD-CDMA。

TD-SCDMA是我國主導的國際標準,不過裡邊有一部分西門子的TD-CDMA技術。當年西門子在歐洲內部3G標準的爭奪之中失利,不過也不是TD-CDMA技術不好,只不過當時的WCDMA得到了更多的巨頭的支持而已。中國申請TD-SCDMA技術專利數量不夠,正好買下來了西門子的TD-CDMA,這才有了現在我們說的TD-SCDMA。

有了TD-SCDMA,才有了在4G標準裡LTE部分的中國主推的TD-LTE。

就空口技術而言,TD-LTE其實和TD-SCDMA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技術,除了同樣的使用TDD,實際上來看,FDD-LTE和WCDMA雖然都是在3GPP內的演進,但是演進是演進,實際上也是和WCDMA技術上不具備什麼太多的相同點的。

4G之所以和3G不是一脈相承,最大的原因就是4G本身就是通信業對"高通稅"的怨念太深,所以當發現了OFDMA這個技術也可以解決同頻複用,就以這個為基礎核心演進到了4G。

不過不管如何,在3G之中如果沒有TD-SCDMA 的話,中國也不會搞出來TD-LTE了,在FDD領域裡,中國想和一直在搞FDD的歐洲相比,技術儲備還是弱了一些。

有了TD-SCDMA,才有了TD-LTE,而才有了現在中國在5GNR中的主導地位。

中國人口眾多,而且有三大運營商都是國企,在工信部的要求下,一直在移動通信覆蓋率這塊花了很多錢,也下了很大的心思。其中中國移動建設了241萬個4G基站,數量基本等於電信的138萬和聯通的99萬的總和,而這些基站都是以TD-LTE為主的。

而移動在3G/4G上持續的TDD經驗,這次在5G時代總算是開花結果了。為什麼?因為5G的系統性能要求太高了,高達10Gbps的速度,FDD這種需要上下行帶寬的技術不能成為主流了,這個一是沒有那麼多的無線頻譜可用,二是對終端的要求太高,所以這次的5G主流是TDD為主,FDD為輔。

中國移動的大規模的部署了TDD網絡還給中國的通信業帶來了一個好處,就是中國的國內的設備商,也積累了大量的TDD經驗,這使得中國整體在5GNR的立項之中最多。

而中國的通信製造業企業,以及華為、中興、大唐為主,也在5GNR的標準必要專利之中,佔據了部分專利,成長為移動通信領域舉足輕重的一股勢力。

總而言之,TD-SCDMA做為中國主推的第一個國際標準,在中國的通信業歷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雖然現網使用體驗不好,但是它的確是中國通信業崛起的奠基石,是可以被寫入通信業的史冊的。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時值5G元年,大家都在討論著5G相關的問題,可大家是否知道5G也分TDD和FDD模式,並且TDD模式將會成為主流。講到TDD(時分雙工),那就不得不提到第一個TDD的網絡模式----TD-SCDMA。

回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國家還在大幹2G網絡(GSM)的時候,歐美傳統強國早就開始規劃3G網絡制式,其中歐洲主導成立了3GPP組織,美國為了與之抗衡成立了3GPP2組織。3GPP組織就是為了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而成立的一個組織,下轄全球多個無線電管理機構,其中歐洲的ETSI也是其中一員。在歐洲有三大巨頭,包含諾基亞、愛立信和西門子,其中諾基亞和愛立信只推FDD(頻分雙工)的WCDMA技術,而西門子當時財大氣粗地同時研究著FDD和TDD。不過最終歐洲人想集中全部活力狙擊美國的3G技術,所以選擇WCDMA,而放棄了TD-SCDMA。

從上面可以看出歐洲人在移動通信技術方面領先優勢,雖然TDS最終被放棄了,但是前期投入也不小,西門子也不想輕易放棄。我們國家對於移動通信技術和業務的理解非常有限,研究的也不多,但是不能說一點也沒有,比如我們在TD-SCDMA技術的智能天線及其相關技術有一定的前沿研究。也正是這點打動了西門子,加上我們國家強烈最求3G標準的決心,最終讓西門子和我們國家一起推動TDS成為了3G通信協議中的一個。

說了這麼多,TDS不論成敗,對我們第一大意義就是讓我們國家成為國際通信標準協議俱樂部中的一員。

移動通信行業的上游產業鏈包含各半導體公司,下游產業鏈包含電信設備製造商和終端製造商,在2000年3G開始啟動的時候,所有市場基本都是歐美巨頭把持。實際上,在2000年代初期,很多歐美日韓國家就已經開始部署3G網絡,而我們國傢什麼時候?我們是在2009年初,工信部才給三大運營商發放了3G牌照。

這樣簡單一計算,中國的3G商用時間比國外晚了很多年,而正是這個時間窗保護了我們國內這些廠商。不可否則,國內已經有些設備提供商,但是在技術和經驗方面不可能超越歐美那些傳統大廠,試想如果沒有TDS技術和國家延時3G商用時間,國外那些有實力的大廠紛紛舉著WCDMA和EVDO技術直接進入中國市場,那國內這些設備廠商還能有起步時間嗎?

所以,第二點,TDS技術為國內設備廠商的發展提供了時間和空間。

第三點,TDS技術我們國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很多人都覺得移動TDS網絡是垃圾,網絡爛問題多而且覆蓋不好,就連移動自己也不避諱這些問題。所以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就覺得移動花了很多錢(轉嫁到用戶身上),然後網絡爛還沒有商用幾年就已經荒廢,實際真是這樣嗎?其實不是。

1、中國移動TDS的基站並不多,投入相對而言並不大。有數據顯示,由於TDS技術自身問題和移動缺乏TDS經驗,移動對TDS網絡部署的投入也非常謹慎,從2009年商用到2014年的五年時間裡,TDS的基站總量小於50萬站。

2、從TDS的第三期之後,移動就開始考慮並要求TDS基站可以兼容TDD-LTE模式,這就意味著超過8成的基站可以通過升級,直接升級後可以支持4G網絡,包含天線、站塔、RRU、電源等設備都可以重複利用,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綜上所述,TDS成為世界通信協議的三大標準之一,可以說是巧合也是必然。它的產讓世界更加認識中國,並且讓中國在移動通信行業的地位不斷提高,現在看來不管是設備製造商還是終端廠商能拿下當今市場份額,與當年TDS技術能入選3G標準並順利商用,不無關係。

感謝閱讀! 如果有不對之處,敬請指出,如果覺得還OK,請留下你的贊和關注。再謝。

<strong>

<strong>


移動通信雜談


其實就是給456G鋪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