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上廁所用烤焦的紅棗幹什麼?不嫌惡心嗎?

歷史小跟班


紅棗是用來吃的,具有滋陰補腎之功效,然而不少人卻將紅棗用歪了。

如《白鹿原》中的“泡栆”,就是一種超級變態的吃法,據說流行於陝西民間,將乾紅棗塞入女性身體之中,泡了一夜之後,第二天再取出食用,據說有補腎壯陽、延年益壽之功效。


這真的是夠味的了!

在清朝,皇帝上廁所也用紅棗,這讓無數人大呼不解,難道皇帝喜歡邊拉粑粑邊吃棗嗎?夠有創意的!還是用紅棗塞住鼻子堵住臭味呢?

都不是!

皇帝九五之尊,凡事都要有個流程,上廁所也不例外,咱們上廁所,脫完褲子就可以酣暢淋漓一番了,但皇帝不這樣。

皇帝有了便意之後,先招呼身邊的太監,只需遞一個眼神,太監就知道什麼意思了,然後會趕快派人把“恭桶”抬過來,有的負責脫褲子,有的拿紙巾候著,完了之後,有人擦屁股,有人提褲子。

咱們上廁所,要是有人盯著,會非常不習慣,然而皇帝卻非常享受!


皇帝雖然貴為天子,但也吃五穀雜糧,而是吃的要比普通百姓好的多,老百姓吃的是玉米糊糊,窩窩頭,而皇帝吃的是山珍海味,滿漢全席,十分浪費。

吃的越多,吃的越精細,排出的廢物越臭,皇帝也是如此!

有的皇帝有潔癖,聞不得臭味,於是就讓太監想法子,不要留有臭味,這些太監苦思冥想,後來終於想到了一個主意—紅棗。

他們將紅棗烤焦,烤到能散發出淡淡的香味為止,然後將棗弄碎,扔到“恭桶”裡,然後放入熱水,這樣一股幽香的氣息拂面而來。

這樣以來,皇帝上廁所就舒坦多了!

真是夠作的!


一半秋色


《還珠格格》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小燕子第一次在宮裡上廁所,宮女給小燕子拿來了一盤紅棗,結果小燕子就把這棗給當飯後水果吃了。此時,剛好皇后與容嬤嬤來看小燕子,小燕子不小心把棗核從紙糊的屏風後吐到容嬤嬤頭上,容嬤嬤大驚,有刺客!紅棗是個很好的東西,口味香甜可口,今天我們也經常在做粥的時候放入一些紅棗。但作為古代九五之尊的皇帝,他們會在上廁所拉屎時使用紅棗,而且還是用烤焦的紅棗,難道說他們是在拉屎時吃點烤紅棗解解悶?



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大家可以分析看看,其實清朝的皇帝拉屎是非常有講究的,不是和一般人一樣啊,不是自己去茅廁拉的,而且有專門的人伺候的,還有一個流程要講,具體是什麼流程呢?接著往下看。皇帝在有了屎意之後,會招呼太監,太監意會之後就會吩咐其他的用人把皇帝專用的“恭桶”抬過來,然後就是給皇帝脫褲子啊,還有拿紙巾的啊,還有擦屁股的啊,提褲子的啊,所以這皇帝拉個屎都這麼享受,真的讓人羨慕啊,但是就算這樣也沒有用到烤焦的棗子啊。

其實還沒完呢,皇帝貴為九五之尊,老百姓吃窩窩頭野菜什麼的拉屎其實就比較臭了,這皇帝天天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的就更加臭了,但是皇帝拉屎臭你太監得解決啊,要不不得被殺頭,所以這個時候的太監就想出了一個好法子,那就是把這個大棗啊給烤糊了,烤到散發香味為止,然後把大棗給搗碎了,然後扔到“恭桶”裡,再加入熱水,這樣一來就幽香無比了,皇帝拉屎再臭也都是可以掩蓋的。

看來皇帝真是會享受生活,古代的科技水平有限,他們創造條件也要享受生活。為了拉屎不會太臭,沒有抽水馬桶,他們就在馬桶裡鋪紅棗遮臭味,但是普通百姓別說紅棗這種滋補品了,可能連頓飽飯都吃不上,說皇帝窮奢極欲也不為過啊,畢竟國家是人家的,就算以傾國之力供養他一個人,他們也不會覺得不正常。


大老二爺


在電視劇還珠格格里有這樣一個片段,小燕子第1次進入皇宮之中,四處找廁所,在上廁所的時候,有宮女給小燕子端上來一盤紅棗,小燕子還以為是有錢人家講究,上廁所前要吃點東西,拿起棗來就填到嘴裡吃起來。

這個棗是幹什麼用的呢,為什麼上廁所前宮女要給小燕子端了一盤棗?


棗是中國古代比較常見的一種乾果,主要產於中國北方地區。早在戰國時期,蘇秦便對燕文侯說,燕地“北有棗慄之利,民雖不佃作而足於棗慄矣。此所謂天府者也。”可見棗子在古代是一種比較重要的糧食作物。

但是中國古代的土豪們,還開發出了棗子的另一個作用。


比如有的貴族就把棗子曬成幹放在漆盒裡,然後放在廁所裡一邊,家人上廁所時用來塞住鼻子,省得聞出廁所的臭味。

世說新語裡就提到一則小故事,相傳王敦和要當時的公主結婚,來到皇宮裡見公主的時候,順便上了個廁所,在廁所裡看到了紅棗,就順手取出來拿著吃了,他的這個舉動反而被皇宮裡的下人們恥笑。

至於清代皇宮的廁所裡是否也有棗子用來塞鼻孔,小編暫時還沒有找到文獻證據,不過從歷史的傳承來看,或許是有的吧。


一盤拉條子


我記得有這麼一篇散文其中寫到:一位老太監告訴他:用焦棗,把棗烤焦了,在馬桶裡鋪上一層,棗輕,屎砸下去,棗永遠在上面,焦棗又香,遮味兒。

這裡清晰的告訴我們,這個烤焦的紅棗的作用,別說還沒有題主所說的“噁心”,因為這烤焦的紅棗就是用來去除“噁心”的,又何來的噁心呢?


皇帝也是人,上廁所都會有“味道”,而且這味道還不好聞,但作為皇帝,全天下權力最大、財富最甚之人,自然不想自己出恭的時候會有一些不好的“味道”“噁心”到自己,這個時候烤焦的紅棗就發揮了自己的作用。

因為紅棗本身就帶有一種天然的香味,最重要的是烤焦後這個天然的香味可以被放大,那麼就可以蓋住我們拉粑粑時候散發出來的味道。


其次紅棗的密度小於水,會浮於水上,這樣子皇帝在出恭的時候,龍糞砸下去,紅棗會打轉,而龍糞就沉到桶底,不會濺起水花,加上烤焦烤焦紅棗原本天然的香氣,經過溫水一泡泡散發的更厲害,龍糞臭氣被遮的嚴嚴密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北京會用“焦棗兒”這個詞來揶揄人。

不過值得一提的事,棗為木本糧食,生可食,且富含營養,曬乾後還可貯藏,用於饑荒救濟斯民,而今用來做皇帝出恭所用,可嘆啊!


像素說


上廁所用烤焦的紅棗,究竟是用來幹什麼的?

先說個小故事。

有人去當地最有錢人家去做客,如廁時,被侍婢領進間非常考究的屋子裡,如廁人還以為進錯門了,可待婢說沒錯。

如廁人忐忑不安,見屋子裡竟有紅紅的紅棗,覺得這有錢人上個廁所還吃棗,這習慣太令人驚訝,遂把紅棗吃了。

再回去時忽然聽到,才知自己剛吃的那紅紅的紅棗,可不是放在廁所裡吃的,而是用來塞鼻孔,隔阻如廁異味的,此人得知大窘,幸好自個當時吃了,沒人知道,也沒跟任何人說,卻對這有錢人任性還真是隻窺一斑。

而清朝皇帝上廁所,更講究,還把紅棗烤焦,只聞焦棗味,掩蓋異味。



6293228045君君


又一個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謠傳,大抵上是屬於皇帝使金鋤頭種地,晚上吃烙餅卷的全是驢肉系列的。吐槽機不曉得那烤焦的紅棗能幹啥,但絕對確定清代皇帝上廁所用不上那玩意。

紫禁城裡有所謂兩大怪,看不見煙囪又找不到廁所,看不見煙囪是因為怕失火,不燒煤業不燒劈柴,冬天取暖靠燒炭用軲轆車往建築地下推,得到類似東北火炕的效果;沒有廁所就是怕出異味,一律使用便盆,每天都往宮外運便溺。

一般不夠級的宮女太監們都是直接用開口的變盤,有的甚至是直接使用炭盆,因為碳灰可以遮掩氣味,冬天能少去淨房倒幾次。而夠點級別的人用的傢伙都是特製的,宮裡俗稱叫“官房”,根據一些宮女回憶,這可能是旗人的叫法。

官房一般是瓷器或者是木製,大肚子小口,口上還會鋪坐墊。那肚子裡面裝的壓根就不是水,早期清朝內宮尚算節儉,裡面一般是黃沙鋪低,在灌些水銀,這樣既除氣味又沒有聲音,額.....大抵上你們可以想想貓砂盆的用法....

宮裡貴人們想上廁所就喊“傳官房”,太監們把那玩意抬進來,使用者躲到屏風後面就開始傾瀉存貨。傾瀉完畢後太監把官房以油布封口,再抬到淨房清潔後隨時備用。另外伺候出恭的太監宮女還得負責擦PP、甩JJ之類的技術活兒。

後來到了乾隆年間,因為雍正攢下不少家底,宮內生活開始逐漸奢靡,連官房都開始升級。而且開始分出三六九等,一般的貴人還是黃沙加水銀,但高級人員的官房裡裝填的變成檀香灰,那玩意無論便便還是噓噓,只要下去一打滾就被裹住,氣味絕不外洩,而且清香四溢。

等到了慈禧老佛爺時候就更不得了,據晚清宮女榮兒的回憶,老佛爺的官房是用檀香木雕刻的,抬出來就香味撲鼻。外面還雕刻著一隻大壁虎,呈捕食狀站立,四個爪子就是官房的四條腿,鱗紋隱現。

鼓鼓的肚子就是裝便溺的空心結構,尾巴緊緊地捲起來,尾梢折回來和尾柄相交形成一個8字形,巧妙地做成了官房的後把手。而壁虎的腦袋高高抬起成了扶手,微微張開的嘴裡正好用來放廁紙,兩隻眼睛以寶石雕成,顯得活靈活現。

講到這吐槽機忽然想起了一個梗,我要是沒記錯的話,鬼子那邊似乎有個職務叫內閣官房長官,不曉得這個職務源出何處,莫非與我天朝官房存在某種不可告人的聯繫?另外鬼子那個官房長官號稱首相預備役,如此想來似乎略尷尬啊......

不管怎麼說吧,題主這個問題是小看了天朝皇帝便便的逼格,要是在封建時代要治個大不敬之罪的,日後還要多看書,努力提升逼格才是。當然,如果要是隱喻個什麼吃棗藥丸什麼的,就是恕吐槽機缺乏敏銳的思維了,扯淡完畢,大家別千萬別揍我.....


歷史吐槽機


趣談答案:這個紅棗是為了遮擋氣味的,而不是食用的。

有趣的小故事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段子非常有趣。

一個美食博主在家裡面抱怨,自己的母親在廁所旁邊放了一個秤,而且要求博主每一次上廁所前後都需要稱一下重量。

博主不以為意的邊錄像邊說道,難不成我上廁所裡面去還會吃一頓嗎?等博主出來的時候再一次稱體重竟然重了三斤。

伴隨著博主打的那個嗝,個人感覺這一段劇情設計的還是很搞笑的,只不過這一段劇情也僅僅是設計而已,真實歷史上恐怕沒有人願意敢這樣做。

紅棗不是用來吃的

紅棗很好吃,尤其是烤焦的紅棗一角,嘎蹦脆非常的香對不對?

但是如果把紅棗放在廁所裡面的話,怎麼想也怎麼沒有食慾。

你要是在公司裡面碰見自己的領導,領導推門推門進廁所,也恰巧碰到了你,你回頭問一句,領導吃了沒?八成你這個月的底薪就沒了。

咱們國人就對於這一點還是比較忌諱的,所以廁所裡面的紅棗在封建王朝的時候也基本可以斷定:並不是用來食用的。

這一下子就有趣了,這個紅棗不是用來食用的,而且放到了皇帝上廁所的那個小屋子裡面,那麼它的作用是幹啥呢?

紅棗有特殊的香味

這一點不可否認,紅棗尤其是烤焦了之後,它那種味道非常的特殊,讓人們生活也很舒服。

這樣的一種味道,可以及時有效的去阻隔某些異味,比如......好的,這些意味咱們不說,想象一下就好了。

最開始的時候紅棗到使用還沒有這麼嚴格,只是皇帝去廁所的時候,需要把紅棗塞到鼻子裡面,然後堵塞外面的味道。

但是後來皇帝越來越嬌貴,也越來越願意照顧自己,慢慢的從鼻子裡面的紅棗,變成了整個廁所裡面佈滿了紅棗,而且是烤焦的紅棗,就是為了讓自己上廁所方便一些。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說起這個,不由得想起自己曾經看過的《世說新語.紕漏》裡說的一件趣事:西晉時候,權臣石崇奢侈至極,這位老哥在有錢人裡論會玩兒絕對敢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日大將軍王敦來訪,直腸子,武人心性,酒足飯飽後,突然來了感覺想找個地方一瀉千里。於是被石崇派人領到了一間香噴噴的小房子裡,那裡面辦事兒的玩意兒不是蹲著的,而是用檀香木製成個箱子模樣坐著的。邊上還有精緻地不得了香噴噴的焦乾棗。石崇下面出,頓感腹中飢餓,看到幹棗不由讚歎老大哥石崇會玩兒,連完事兒後可能會餓這樣的事都想到了,於是一口一個,只把便椅旁邊的幹棗吃了個囫圇。


(上石崇,下王敦)




要說他吃了也就算了,還非得回大廳裡對著滿堂賓客對石崇老大哥一番感恩戴德地說:“石崇大哥,您家廁所的幹棗簡直不要太好吃了吧?!真貼心,為您點贊哦!”

頓時,滿堂無語,幾個呼吸過後,人人心裡不禁心生作嘔之意,石崇也對王敦心生滿滿的嫌棄之意,以後死活不願意讓這個鄉巴佬再邁入家門半步。

原來這玩意兒叫做廁棗,是石崇命人放在那裡,靠著香氣掩蓋出恭時候的味道的玩意兒,怎麼看也不是適合拿來吃的吧?!!這玩意

到了清朝,如果和出恭有關,我想大抵也是往這方面的作用靠攏。

大家知道,故宮有兩大奇,一無煙囪,二無廁所。

前面一個咱們今天先不說,拎後面的說。

大家料想,作為天子居所,如果設了廁所,那不就是個藏汙納垢臭氣熏天的所在,加上北京城裡夏天簡直不要太悶,指不定那陣風把這味兒燻到皇帝寢殿裡,那簡直不要太銷魂。

所以,清朝的廁所幾乎是人手一個。怎麼說呢?人家是移動式的便盆與馬桶,每日一清理,由下等宮女太監收集到一塊連夜拉出宮外去倒掉,這也是“夜香”的由來。


而我記得曾看過阿城很嘚瑟地在他的文章《廁所》裡說,他曾經就故宮沒有廁所,皇帝是如何出恭的專門請教過一個老太監。老太監說皇帝都有專門用的香噴噴的便桶,桶底鋪上炒焦了的棗兒,屎砸下去,棗兒輕,會轉圈兒,屎就沉到底下。焦棗兒又香,拉什麼味兒的都能遮住。

為了佐證他的觀點不是一家之言,他還煞費苦心地又在他的另一篇文章《與查建英對談》裡說,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也曾與他討論過這個話題,於是他如是說,結果張光直先生點頭如搗蒜,表示贊同。


當然,事實到底是不是如此,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按道理說,卻存在極度的合理性。畢竟棗確實輕,焦棗也確實香。

只不過這玩意若是用來遮臭的話,除了有點浪費,倒也別有一番格調,只要不要像西晉王敦那樣拿來吃,噁心倒也不至於哈!

不過據我考究,除了焦棗外,能用來遮臭的手段很多,比如下等宮女都用草木灰,高大上的慈禧太后則是用的檀香灰,鳳翔一出便被香灰覆蓋連帶撲騰起一片芳華,這架勢,應該臭不了。

至於石崇,人家的花樣就更多了,據說是鵝毛加幹棗,雙管齊下,只是那棗被王敦吃了,只是不知那桶裡的鵝毛王敦拿來作什了。


不書


棗是用來吃的。它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然而,許多人不正確地使用紅棗。比如這裡邊的《白鹿原》“浸泡棗”就是一種異常的進食方式,在陝西民間很流行。乾紅棗被塞進女性體內,浸泡一夜,第二天拿出來吃。據說它有補腎壯陽的功效。有味道啊!在清朝,皇帝也用紅棗去廁所,這使得無數人說他們不明白。皇帝喜歡一邊拉粑粑一邊吃棗嗎?多麼有創意的想法!或者你想用紅棗塞住鼻子來阻止臭味?

我聽說慈禧太后去廁所的時候,用了一個紅色的小棗。清宮裡沒有抽水馬桶,所以在方便的時候聞起來很不雅觀,讓人難以忍受。因此,我把紅棗放在鼻子裡,這樣我就不會被難聞的氣味燻到。這裡提到的烤紅棗不是為了這個目的。首先,這種棗太大了,放不進鼻孔。此外,沒有必要在鼻孔裡烤紅棗。黑色殘留物使鼻子變黑。燒焦的紅棗被放在馬桶裡。紅棗燒焦後,會散發出一股甜味,掩蓋了上廁所的難聞氣味。此外,紅棗燃燒時產生的碳化物具有吸附和吸收味道的功能。

在古代,有一種東西叫做恭桶,它分為一等和二等。例如,慈禧太后使用的恭桶是檀香木製成的。大師們用最好的材料製作恭桶。當皇帝想去廁所時,示意太監。太監們帶來恭桶,來幫助皇帝脫下褲子。太監們做事,看皇帝的臉色。太監們在皇帝旁邊等候命令。有人拿著手紙在等著。所有動作完成後,太監們會喊“設置龍工具”,皇帝不必親自去做,太監們都做了。

這些還沒有完成。這些複雜的動作完成後,會有人把恭桶拿出來,放在一個特殊的地方清理乾淨。根據不同的用主,添加一些不同的香料來減少恭桶的臭味。下次皇帝去廁所時,他會抑制這粑粑的臭味。皇帝在恭桶中使用的材料質量優等。恭桶裡的香料是世界上最好的。墊子也很舒服。

難怪有些人願意用他們80年的生命換取20年的皇帝資格。這麼複雜的過程,皇帝上次一個小廁所,有多少人忙啊,古代人都怎麼想的,有多少人看了看私處,難道真的覺得不好意思嗎?

皇帝和其他人一樣,也是一個人。只要他去廁所,他就會散發出一種“氣味”,這種氣味絕對不好聞。然而,作為一個皇帝,這個世界上權力和財富最大的人,自然不希望出恭時會對自己產生一些不好的“氣味”。這時,燒過的紅棗會有自己的作用。紅棗本身有一種天然的香味。最重要的是,自然香味在燃燒後會被放大,這可以掩蓋我們拉粑粑時發出的氣味。

當然,這種方式對太監來說是件好事。畢竟,皇帝去廁所,太監們都在等著他。太監為皇帝脫下褲子,擦了擦屁股,幫助皇帝和皇帝聊天。有了這個紅棗,太監就不用忍受臭氣了。因此,燒過的紅棗的目的是讓皇帝和太監們更舒服,僅此而已。


完顏翠花


先說一個話外劇,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裡面和珅上廁所那段,四個丫鬟伺候著,一個拿香爐薰味,一個拿扇子扇風,免得拉屎的時候出汗,另外兩個一個拿手紙等他拉完給他差屁股,還有一個等收拾馬桶,可以看出古時對生活的追求。


現在說說在古時候,皇帝雖為九五之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是皇帝也要吃喝拉撒,而且到清朝後期,生活是更加的糜爛奢侈,那麼皇帝的生活當然普通老百姓不同了,皇帝身為最高統治者,為彰顯自己的特殊性,對生活用品也大不一樣,而且古人講究文雅,對上廁所也有專門的雅稱叫“”出恭”,把大便稱之為大恭,小便稱之為小恭。

那麼皇帝用的便器叫“官房”,有御用太監專門負責保管和清理,“官房”也非常將就,畢竟為了體現皇帝的特殊性,是用木,錫、或者陶瓷做的,上面橢圓形口,周圍放軟墊,方便皇帝用時坐著舒服,馬桶裡面有錫質的內膽,用了直接取出換掉,裡面還鋪有松香木細末,當然也可以把紅棗烤焦,大家都知道紅棗烤焦後會發出香味,把紅棗放在馬桶裡面,加上熱水,紅棗就漂在上面,糞便掉下去也不會有多大聲音,也可以把味道降到最低,當然皇帝上廁所全程都不需要自己動手,自然有太監在一旁伺候著。


皇帝貴為九五之尊,天天大魚大肉都吃膩了,而普通老百姓吃野菜窩窩頭,紅棗在當時也是比較珍貴的食物,但是隻是皇帝拿來除臭的,可以說非常奢侈,但是沒辦法啊,誰叫別人是皇帝呢,全國家養他一人還養不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