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城市規劃佈局,該雞種被迫“背井離鄉”,存在種群退化的風險

太湖雞(Taihu chicken)屬於兼用型地方品種。原產地為江蘇無錫市,中心產區在太湖周邊地區,主要分佈於無錫市濱湖區、惠山區、錫山區,宜興市,常州市武進區,蘇州市吳中區、吳江市等地。

太湖雞具有適應性強、耐粗飼、適合舍飼或放牧散養、性成熟早、肉質細嫩鮮美等特點。2009年被列入國家級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由於城市規劃佈局,該雞種被迫“背井離鄉”,存在種群退化的風險

體型外貌特徵

太湖雞體型中等,羽毛緊貼,尾羽上翹,具有黃喙、黃腳、黃羽的“三黃”特徵。喙呈黃色,前端稍向下彎曲。單冠直立,冠齒6~8個,冠、肉髯呈紅色。耳葉多呈紅色,少數白色。虹彩呈橘黃色。皮膚呈白色或淺黃色。脛呈黃色。

公雞頸羽、鞍羽呈金黃色,富有光澤;尾羽以黑色為主,間有少量黃羽。母雞胸、腹部羽毛顏色較淺,少數頸羽、翼羽、尾羽有黑色斑紋。雛雞絨毛呈黃色。

由於城市規劃佈局,該雞種被迫“背井離鄉”,存在種群退化的風險


太湖雞成年雞體重和體尺見表1。

由於城市規劃佈局,該雞種被迫“背井離鄉”,存在種群退化的風險

生產性能

肉用性能

太湖雞生長期不同階段體重見表2,屠宰性能見表3,肌肉主要化學成分見表4。

由於城市規劃佈局,該雞種被迫“背井離鄉”,存在種群退化的風險

由於城市規劃佈局,該雞種被迫“背井離鄉”,存在種群退化的風險

蛋品質

太湖雞蛋品質測定結果見表5

由於城市規劃佈局,該雞種被迫“背井離鄉”,存在種群退化的風險

繁殖性能

太湖雞140~160日齡開產,500日齡產蛋數170個,平均蛋重45g。種蛋受精率93%,受精蛋孵化率94%。母雞就巢率約2%。

品種評價

太湖雞具有適應性強、耐粗飼、適合舍飼或放牧散養、性成熟早、肉質細嫩鮮美等特點。

利用太湖雞雜交生產優質黃羽肉雞,可在不影響肉質的前提下,提高飼料轉化比和生長速度,具有較好的市場開發前景。

由於城市規劃佈局,該雞種被迫“背井離鄉”,存在種群退化的風險

發展現狀

太湖雞是太湖流域地產雞種,20世紀80年代,產區太湖雞飼養量僅有幾千只。1997年重新進行資源收集整理、保種和擴繁,到2006年無錫市飼養量約110萬隻。2008年底存欄量約25萬隻。2009年被列入國家級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太湖雞採取保種場進行保種,由無錫市祖代雞場有限公司承擔保種任務。1997年無錫市祖代雞場有限公司就開展太湖雞的群體選育,重點針對太湖雞的品種特性進行整理,提高體型外貌和生產性能的整齊度,分別選育了父本品系和母本品系,已經建立父本家系30個,母本家系20個,2006年核心群有太湖雞2000餘隻種雞。太湖雞2005年通過江蘇省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鑑定,2009年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鑑定。

由於城市規劃佈局,太湖雞原產地無錫市的最後一家太湖雞保種場——無錫市祖代雞場早已整體搬遷至泰興市黃橋元竹鎮。原種保種的無錫祖代雞場的負責人認為,太湖雞如果長期背井離鄉,存在種群退化的風險。

信息來源於《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家禽志》《“太湖雞”兩年前遷至異鄉 存在種群退化風險》

由於城市規劃佈局,該雞種被迫“背井離鄉”,存在種群退化的風險

種群評估利器 . 京芯一號

使用“京芯一號”芯片進行檢測,太湖雞保種工作可以得知群體的有效含量,梳理群體的系譜,明確群體的近交係數。當群體存在過度近交現象,整體保種效果不佳時,可以及時通過基因組親緣關係係數進行人為配種干預降低近交增量,保持太湖雞群體的遺傳多樣性。

“京芯一號”是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與北京康普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研發而成,是專門針對我國地方雞種設計的中高通量SNP分型芯片。利用“京芯一號”芯片對實驗樣本DNA進行檢測,對得到的SNP數據進行質控後,可以對保種群體進行遺傳多樣性分析、親緣關係分析、群體遺傳結構分析、近交係數分析,通過分析結果可以讓保種場更精準地進行保種工作。


由於城市規劃佈局,該雞種被迫“背井離鄉”,存在種群退化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