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10億噸戰略資源引國家關注,軍事縱深激發千人決戰金沙江畔

《國家基業》11

地處四川西南邊緣的攀枝花市,是中國西部重要的鋼鐵、釩鈦和能源基地,以鈦保有儲量世界第一、釩保有儲量世界第三而聞名。

這座中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她美麗的名字來自於地質學家。

攀枝花10億噸戰略資源引國家關注,軍事縱深激發千人決戰金沙江畔

1936年春,擔任西部科學院地質調查所主任的常隆慶受託到地震後的金沙江新河堡子河段對斷流原因進行地質調查,在會理、鹽邊一帶發現大規模花崗岩體出露,憑職業敏感,認為該地蘊含鐵礦。1940年9月,常隆慶、劉之祥等9人再次深入金沙江畔,在康滇交界的倒馬飲、營盤山、尖包包三處找到磁鐵礦露頭,初步估算儲量在1000噸以上。

攀枝花10億噸戰略資源引國家關注,軍事縱深激發千人決戰金沙江畔

建國初期的金沙江畔

返回途中,在一顆兩人合抱的木棉樹下,劉之祥對常隆慶說,該給這三個礦段取個好聽一點的名字。常隆慶撫著大樹,靈機一動:“這種樹當地人叫攀枝花樹,就給它取名攀枝花吧!”眾人連聲說好。常隆慶攤開手繪的地質草圖,在圖的上方鄭重寫上“攀枝花”三個大字。

攀枝花10億噸戰略資源引國家關注,軍事縱深激發千人決戰金沙江畔

木棉,即攀枝花樹

自此,攀枝花一詞不斷出現在各種資料、報告和文件中,出現在國家領導人的案頭和腦海裡,並逐步煥發出耀目光彩:

——1941年3月,湯克成、姚瑞開在中國地質學會17次年會上發表《鹽邊縣攀枝花倒馬飲鐵礦成因》論文。

——1943年,陳正、薛承鳳提交《西康鹽邊縣攀枝花倒馬飲坎鈦磁鐵礦》研究報告。

——1954年,西南地質局負責人黃汲清根據常隆慶提供的線索,組建508地質隊,該隊請南京地質系主任徐克勤教授率20多名實習生到攀枝花礦區踏勘指導工作;

——1955年8月,根據對攀枝花礦區大規模勘探任務需要,西南地質局決定撤銷508地質隊番號,將從朝鮮戰場下來集體轉業的志願軍一個特種團官兵以及從武漢招收的兩百多名社會青年補充到原508隊2分隊擴編成531隊,1000多名職工和從會理、米易、雲南華坪等地招募的3000多名民工發起攀枝花鐵礦勘查大決戰;

攀枝花10億噸戰略資源引國家關注,軍事縱深激發千人決戰金沙江畔

攀枝花10億噸戰略資源引國家關注,軍事縱深激發千人決戰金沙江畔

艱苦環境中,年輕的地質隊員

——1956年初,何長工向毛主席講述了攀枝花鐵礦會戰以及地名來歷,毛主席也在他的筆記本上記下“攀枝花”三個字,攀枝花從此進入偉人視野。

——1957年1月,四川地質局成立,在攀枝花地區找礦的531隊改稱攀枝花鐵礦勘探隊;當年4月,託人捎去美國的樣品鑑定報告反饋回531隊,樣品中鈦金屬含量挺高;

——1958年6月,由秦震、程坤祥、陸祖雄、楊逸恩、呂覺迷等人編寫的《攀枝花釩鈦磁鐵礦儲量計算報告》完成,探明鐵礦儲量10億噸。

這個數字的背後是5000多名地質職工和民工的汗水和鮮血:30多臺鑽機靠人拉肩扛10多公里安裝在溝溝坎坎;咯痛喉嚨的幹鹽菜是隊員們天天頓頓要吃主食;秦震請當地鐵匠用他祖傳三代的爐子冶煉礦石搞實驗以確定釩鈦;被烈日烤得黝黑的1000多張地質工作者的臉;一年四季只穿粗糙草鞋的3000多雙民工蹣跚的腳和他們肩膀上未曾完整過的皮;鑽工沾滿泥漿的背、維修工熬得通紅的眼、普查隊員揮汗如雨的臉;因採購食品被洪水捲走的事務長李有才、搬運設備時被滾石砸死的學工陳茂乾、為撲滅山火犧牲的職工關景清、張紹澤,野外作業中被爆破飛石擊亡的臨工羅官富……

而這些付出,折算下來每噸礦石的勘查成本僅1分錢!

這是一支善打硬仗的隊伍,這是一群能打惡仗的好漢,這是一場無比艱辛、無比高效、無比光榮的戰爭!

攀枝花10億噸戰略資源引國家關注,軍事縱深激發千人決戰金沙江畔

讓地質工作者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勘查成果將造就的是具有戰略意義的攀枝花,將為國家的三線建設奠定重要的資源基礎,攀枝花將因此脫胎換骨成為那個時代的重鎮,成為毛主席最關心的地方。

未完,待續。下一章請看12《冶金之難,攀鋼之幸,世界之都》‘。

請看下行:

備註知識點:釩鈦,稀有金屬,釩主要用於合金以改善鋼的性能,同時,釩電池已在美、加、歐、日、澳等商業化應用於風電儲能、光伏儲能及電網調峰;鈦被稱為"戰略金屬",用於高端的航天航空、軍事等領域,鈦及其合金具有抗腐蝕、高強度、高溫及低溫強度性能好、無磁性、人體適應性好、形狀記憶和超導等優異性能。

如果你閱讀本文後對釩鈦這種稀有金屬感興趣,只需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內輸入“釩鈦”就能獲得更多知識,如果你想重新認識我國唯一用花命名的城市,請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內

輸入“攀枝花”。

攀枝花10億噸戰略資源引國家關注,軍事縱深激發千人決戰金沙江畔


攀枝花10億噸戰略資源引國家關注,軍事縱深激發千人決戰金沙江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