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歷史裡,為何三國時期非常吸引人?

如魚得水左右逢源


首先三國是處在漢朝末年!一大部分還歸屬在漢朝時間犯愁!漢代對中國歷史影響非常大!雖然秦統一天下!但是時間很短!影響力遠不及漢!我們現在的漢民族就是漢朝之後定義出來的!三國處在這樣一個朝代末期!同時!三國時期出現了大量的軍事家政治家!還出了名醫華佗!文學巨匠建安七子!竹林七賢!而三國之後的魏晉南北朝是一段黑暗的歷史戰亂不斷!直到隋唐才穩定下來!縱觀中國歷史!三國時期的是一個非常精彩篇章!


誠實守信識途老馬


為什麼三國時期,在我國的歷史上有如此的影響?就一部三國演義使然?中國歷史中亂世太多了全沒三國的典故我們耳熟能詳。而且似乎每個歷史人物都有一段故事。其實不外乎這三點原因:

一、統治者為尋其正統性,搬出三國曆史

(▲三國時期版圖)

要知道三國時期是自秦、漢之後的早期歷史時代,我國古代政權建立,很講究自己的正統性。而到了三國,大一統政權受到破壞,一分為三,其中魏、蜀都標榜自己是正統,後世的政權為其建立的正統性,都喜歡拿出三國這段歷史為其說事。

比如西晉建立後,就承認魏國是受禪於漢獻帝,而西晉是承魏制,這樣一來在西晉時期都是“擁曹批劉”,就像西晉時期的《三國志》裡面劉備和劉禪只是“傳”,而不是魏主曹操、曹丕他們的屬於“紀”。

(▲《三國志》)

東晉史學家習鑿齒,又為偏安東南的東晉寫的《漢晉春秋》一書中,說曹丕竄漢,劉備身為漢室宗親,在益州繼承大統,尊奉兩漢先帝,後來司馬炎讓竄漢的魏帝還其政權,說司馬家是繼承的漢制。

在之後政權裡面,統一中原的一般都是承認曹魏為正統,偏安一隅的政權比如南宋時期就大肆的褒劉貶曹,讚揚諸葛亮的北伐功績等等。所以每個朝代在為自己政權的正統性尋其理由時,都會把三國曆史搬出來。

二、英雄主義的抬頭與統治者的鼓吹

(▲關帝像)

漢朝正是中華民族的強盛和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時期。高祖劉邦時期壓不過項羽,武帝劉徹雖強,卻遭史謗,英雄主義的第一次真正抬頭,就是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

此前的春秋戰國秦,因漢文化還未定型,思想上未統一,雖有勇士,上不到三國英雄的高度。

比如黃巾起義、董卓造亂,給割據者和用武者堂堂正正師出有名的機會,使其在道德審美上的高度也達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水平,特別適合於被傳誦。

(▲武侯祠)

“歐洲之史詩,中國之三國。”後世的君王們沒有多對春秋戰國做更多宣傳和吹捧,而是以英雄輩出的東漢末年和三國曆史進行吹捧。

比如《資治通鑑》中,對鞠躬盡瘁的諸葛亮、義薄雲天的關雲長等進行大肆宣揚,對三姓家奴的呂布進行貶低,為的就是塑造忠君愛國的偶像,讓臣子們學習,以此來培養忠於國家,忠於君主的人才。這也是為什麼關二爺受到每朝每代皇帝為其追封,廟宇更是多達3000多座。

三、文學作品和後世的影視、遊戲文化

(▲94版《三國演義》劇照)

到了明朝,羅貫中以《三國志》為藍本,攥寫了歷史類小說《三國演義》,這本書更是極大的促進了三國曆史被廣大的人們所熟知。

在《三國演義》小說中,以褒劉貶曹的觀點,更是塑造了劉備手下一批批忠君愛國的臣子,也正是這個原因,在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是唯一沒有被明清兩代列為禁書的一部名著。相反受到官方的推廣,讓其中的故事廣為流傳。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傳到海外後,受到海外國家的極大喜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三國傳到日本後,在日本衍生出了《曹操》、《大亂之兆》等書,還修建了關羽廟。

在國內外,兩岸三地拍攝的三國類題材的影視劇更是層出不窮,比如我國第一部電影1905年上映片長30分鐘的《定軍山》,後世的《赤壁》、《虎嘯龍吟》、《軍師聯盟》等等。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央視94版《三國演義》,播出時萬人空巷,三國故事更是家喻戶了。

94版《三國演義》傳到日本後,再一次引發了日本的三國熱,任天堂、科樂美等遊戲公司便以中國三國曆史為背景,創作了許多三國類遊戲,比如“三國志”、“真三國無雙”、“三國戰紀”等等,深受亞洲青少年們的喜愛,甚至歐美也受其影響。

(▲遊戲“真三國無雙”宣傳海報)

當然除了以上三點原因以外,三國曆史還有很多原因深受大眾的喜歡。本人才疏學淺,歡迎各位一起探討。


歷史TOP榜


您好

個人認為,漢唐宋元明清,每一個朝代都有各自的精彩和吸引之處,之所以三國時期的人物故事被很多人熟知,又以下的原因

首先是因為亂世,凡是亂世,容易出英雄,或奸雄,正反兩派人馬互相廝殺,引出多少故事?

其次,一部三國演義在中國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電影,電視,書籍,漫畫,等等多方面的形式來演繹三國曆史,膾炙人口,口口相傳。

再次,三國的名人,如曹操,劉備,張飛,關羽,一直是民間藝人舞臺民間藝人反覆取材的人物典故,桃園三結義,火船借箭,空城計等故事,中國人都是耳熟能詳,已經化為民族的血液和文化基因了。

最後,商業界很多經營管理理念取自三國,民間的財神關公即關羽,寫又無形中強化了三國的歷史人物。

另外,個人覺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漢朝的懷念,在漢人心中,漢朝是揚眉吐氣的一個朝代,雖然三國代替了漢朝,但是心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遺憾。所以,對漢朝的懷念,轉化成對三國的關注。

總之,歷史的記載和三國演義的家喻戶曉,使得這段歷史融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是中華文化寶貴的一頁。



a夢迴唐朝


這是歷史的選擇和三國演義的雙重作用。首先從歷史來看,漢朝對於中國歷史的存在感和影響力巨大,華夏民族主流至今稱謂漢族,就可見一斑,西漢滅亡,皇室後裔劉秀復漢成功,接下來進入三國時期,這個時期群雄並起,人才輩出,而有皇族血統的劉備於亂世成長,雖然一統天下失敗,卻留下後世的嘆惜。加之曹氏和司馬氏的先後篡位,最後雖一統為晉,卻在幾十年後,帶來了華夏曆史上最長的分裂戰亂和災難時期,自南北朝時期,人們就在思考,還是諸葛亮這樣的掌權不篡位的大臣值得尊敬。元末,羅貫中根據三國志和民間評話,著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對於後世的影響力之大,個人以為在小說中堪稱第一!雖然帶有後人的觀念和觀點,還有很多虛構誇張,但精彩異常,且遵循了歷史主線。可以說,多數人都是先知道演義故事,再去了解三國曆史,一般人甚至就把演義當歷史。實際上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分裂時期還有不少,也是人才輩出,不乏曲折精彩故事,其吸引力還是遜色於這個時期,在我看來,是歷史本身的原因,加上這本流傳廣泛的經典小說的作用。


自由的鷹28185386


三國曆史和所有的歷史是一樣的,都是光陰流逝的記載,能吸引世人,就是作者羅貫中的傑作了。

世人常見的械鬥,大多是二個人,二個集團,二個部落,政府與他的臣民,二頭動物,見過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爭奇鬥爭,就少之又少了,平日裡有三頭牛,三隻雞,三隻鴨,為爭奪交配權,它們會爭得你死我活,不惜性命地放手一博,羅貫中先生有可能,三眾之博的啟示,滿足人們的胃口和好奇,恰好三國時代,三個人的爭奪給了他素材,成就了三國演義的大成,讓他的飽學得到發揮和傳,也讓他狠狠地賺了一筆豐厚的財富,他遺憾的是沒能看到他的作品《三國演義》列入了四大名著。

盡敢三國三個派系集團爭奪,性質和畜牲爭取交配權一樣,只是提高了高靈動物的爭奪,天下的主宰大權,中間貫徹了人們需要的哲學邏輯,滿足了人們的需要和認可,這是他最成功之處。

劉備是大漢了孫,為漢家天下,不惜正義和勇氣,進行殊死博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非常時期曹操誤殺他的世叔,產生了寧教我負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負我。

不求同年同月同曰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名句。堅定人與人的信任和友情。

寫關羽不為曹操上馬三提金,下馬:三提銀所或,為桃圓節義,不負誓言,死後人們還認可供奉至今天。

孔融讓梨,得到世人稱讚,寫入了教科書,讓小孩子從小得到互助互讓的精神。

書中還有很多典故是值得人們學習,借鑑,傳承的美事和美德,也是人類社會的需要和精神食糧,也是羅貫中三國演義的驕傲吧!


朱總6856


首先亂世出英雄,歷史裡最精彩的部分大都發生在亂世,像春秋戰國,楚漢爭霸,三國,隋唐演義,宋太祖開國,以及岳飛抗金,甚至明清開國,都有大量名人及故事。

而治世人物故事則比較少,主要是治世社會制度比較死板。因為既得利益者要維護自己的利益,而有才能的人也很少有發揮表現的機會,倒不是說真的人才匱乏。比如樊噲、張飛如果不是亂世,可能就是兩個普通殺豬的,周恩來也說過,如果不是機遇,可能一輩子就是個農民。


太宗歷史


人們所說三國時期吸引人,其實是指《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一書,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人物個性鮮明,寫的有血有肉,文韜武略躍然紙上!人們當然愛不釋手!

每一個人我想基本都多多少少都能說上幾段《三國演義》裡的故事。

天下大亂,英雄輩出!故事自然精彩紛呈!


陽光燦爛118616637


我們小時候很多人都聽過《三國演義》評書,從小就耳須目染,而小時候對英雄的嚮往,這樣就會在自己的意識裡面非常關注《三國演義》裡面的各種人物。

《三國演義》也是號稱的四大名著之一,這樣讀此書的人就會多,自然影響力就會非常大。

《三國演義》這本書涉及到的典故非常多,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會應用,靠這本書衍生出來的各種管理書籍也是不計其數。

自古我們對奸惡分明,《三國演義》恰恰將此表現的淋漓盡致,符合老百姓的期望,自然大眾就非常喜愛。

中華五千的每個朝代都是非常吸引人的,只是有些我們關注的不夠多,宣傳的少,有些顯得接地氣差那麼一丟丟,所以對於百姓的吸引力差那麼點。


飄零的天空藍


我覺得三國時期的歷史之所以如此吸引人,主要有一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三國時期是一個戰亂時代,漢王朝搖搖欲墜,各路英雄崛起,都有逐鹿中原的野心,由此引發了一幕幕生動曲折的歷史故事。三國時期政治家,外交家合縱連橫,軍事家派兵佈陣,重點是還有史學家留下了詳細記錄可以考證。可以簡單的說三國時代用不到一百年時間把春秋戰國或者南北朝的歷史推演了一遍。

二、三國時期的歷史能這樣被大家喜愛,還有一個很大原因是因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這部名著在我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兒,都能講出幾個三國故事。

三、三國故事被搬上了電視屏幕,更是火得一發不可收拾,從1994年唐國強的三國開播一來,隨後的十幾年,關於三國題材的影視作品和遊戲越來越多,更是讓大家過足了三國中,同時這段歷史也更加深入人心。


仗劍天涯是書生


我認為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和這段歷史確實精彩造成的。

首先就是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出書以後造成的影響遠大於歷史本身的影響。書中人物的刻畫,歷史描寫的波瀾壯闊,跌巖起伏,讓人有無限遐想,群描寫的人物契合了封建社會的宣傳需要。一個忠字,讓劉關張諸葛亮成為歷史的名人,也成為皇權認定的榜樣。而把曹魏集團寫成反面教材,更是符合通知階級的需要,忠君愛國,不能造反,是這部書給統治者最好的禮物。所以,在統治者的推動下這本書被賦予極高的地位,也就不足為奇了。看的人多了,人們討論的多了,這本書就更出名了。這就是三國在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原因之一。

其次,三國曆史很精彩,比起兩方爭霸的故事,更吸引人,更有研究的價值。三方博弈中更考驗人的策略跟反應能力,中間變數之大,比兩方博弈要複雜的多,正是這種複雜性,更精彩性,讓更多的人來研究三國曆史。

所以,三國曆史在這兩個原因的推動下,比歷史上其他歷史朝代更吸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