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師講中蜂箱好比家裡開的空調,那麼,請問,到底是空間越小越好還是越密封越好?

山溝甜蜜事業——羅


群勢決定蜂箱空間

蜂箱都有一個由小到大的過程,一般來說,蜂箱的大小是根據每個地方的蜂群群勢來定的,而這個蜂箱的空間大小是根據當地能夠維持的最大群勢來定的,比如我們貴州來說,中蜂隨便可以維持七八脾,但是並不是蜂群一下就能夠達到七八脾的,這中間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蜂箱最開始都是小空間,不管我們使用的蜂箱空間有多大,我們都是控制蜂箱空間的大小來養殖的,只是根據地區的不同,空間的設計可以滿足蜜蜂能夠維持的最大群勢,這樣可以合理的利用蜂箱,不造成浪費,又能恰到好處的養殖蜜蜂。

蜂群的控制

除了蜂箱之外,其實我們蜂群的群勢大小並不是由蜂箱來控制的,因為我們的蜂箱中不管是有巢脾,也不是每次裝巢脾的時候都會把巢脾裝滿,而是根據蜜蜂的多少來隔出相應的空間,保持蜂脾相稱,這個控制的材料,就是我們蜂箱中的中隔板或者保溫板。

例如我們新分出來的蜂群,本來就只有兩脾蜂,如果在一個可以維持十五脾蜂的地方養殖,我們可以採用15框蜂的蜂箱來養殖,但是裡面也只有兩脾等,但是這並不等於說我們就採用了大空間,其實空間也不大,因為我們要保持蜂脾相稱,所以往往會在蜂箱中隔出一個區域,採用隔王板隔開,就是一個兩脾的小區域,隨著蜂群的不斷壯大,我們隔出的區域也慢慢擴大,直到我們的蜂群滿足十五脾蜜蜂的時候進行分蜂。

對於不能維持強群的地方也是一樣,比如熱帶地區三五脾蜜蜂就容易造成分蜂,但是兩脾蜜蜂的時候是不會產生分蜂的,但是我們就算採用了五框蜂的蜂箱,相對於兩脾蜂來說還是大空間,但是這是在當地一個蜂群能夠維持的最大限度,並不是說我們蜂群的起步規模。

蜂箱是不是越緊越好?

對於中蜂來說,相對來說蜜蜂緊湊保溫比較好,但是也不是過度的緊湊,而是在保持蜂脾相稱或者蜂略多於脾的情況下緊湊。如果我們採用小蜂路,蜜蜂過多於脾,最後的結果顯然是造成巢溫過高,蜜蜂擁擠的情況下也不利於釀蜜,最後的結果就是引發分蜂熱,所以說蜂箱並不是越緊越好,而是適度的保持。

蜂箱是不是月密封越好?

關於這點也不是說越密封越好的,如果蜂箱太過於蜜蜂,必然造成蜂箱內適度過高,容易引發病蟲害,但是也不是說四處都是漏洞,這樣也容易引發盜蜂,所以蜂箱的要求是通風好,蟲害無法入侵,能夠保持蜂箱內黑暗。


蜂部落


中蜂相對於意蜂來說,繁殖速度慢,難以養出強盛蜂群,所以蜂巢空間要小一點。用標準的中蜂箱,適當調控蜂巢門及透氣窗,其他地方就是越密封越好。 蜜蜂是喜歡密集的,多大的蜂群使用多大的蜂巢空間是有比例的。如果蜂多巢太緊會造成分蜂熱。如果蜂少空間大,會使工蜂難以清理,維持蜂巢環境,造成幼蟲發育不良,蜂病蟲害發生,對蜂群發展十分不利。 而中蜂產子量少,發展速度慢,是難以養出密集強盛蜂群的,所以蜂巢空間不能太大。無論是中蜂還是意蜂,在低溫的時候,蜂巢空間要小,在溫度超過25攝氏度以上,才能考慮適當擴大蜂巢空間,減少分蜂熱發生。但對於只能有3一5脾蜂的中蜂群來說,一般的蜂箱空間就已經足夠大了。只有在夏天到來的時候,架繼箱使巢箱保持陰涼對蜂群發展有好處。其他時候,都不用考慮擴大蜂巢空間。 現在有一種適合中蜂養殖的格子蜂箱,可以根據蜂群發展和季節的變化,調整蜂巢空間大小。溫度低蜂少時,空間縮小,蜂群發展,溫度高時擴大,這樣做才是真正適合中蜂養殖。 中蜂還有一個麻煩就是愛生巢蟲。巢蟲是外面的蠟蛾偷偷鑽入蜂箱產卵,孵化出來的。守衛蜂一般在蜂巢門口擋住蠟蛾進入,如果蜂箱有破洞縫隙,蠟蛾很容易鑽入,或者蠟蛾把卵產在縫隙裡,卵孵化後爬到蜂巢脾上。所以如果蜂箱破洞縫隙多了,巢蟲害就容易發生。密封好,完整的蜂箱能夠防治巢蟲害發生。 任何一個蜂箱都不可能完全密閉的,巢門和透氣窗,紗蓋是保持蜂箱通風透氣的主要設置,只要正確使用是能保證蜂箱通風透氣的。別指望蜂箱四處漏風,通風透氣,這樣的蜂箱不僅容易發生巢蟲害,而且與外面的空氣是相通的,極大的影響蜂巢溫度,使蜂群難以控制蜂巢溫度。溫度過高或過低的時候,蜂巢溫度很難保持35攝氏度的。 好的蜂箱要避免外界的空氣流入蜂箱影響蜂巢溫度,也得在適合的地方有通風透氣孔,保持蜂箱空氣流通。真正的蜂箱要有可以調控大小的蜂巢門,要有透氣窗,要有紗蓋,其他地方一定要密封好,這樣的蜂箱才適合中鋒。


雨中的戀人們36


中蜂有自己的生物特徵,如果是土養,箱子太小會影響它自然造脾的限制,根據中蜂習性,蜂箱是不需要開氣窗的,開氣窗就屬於空氣對流,箱裡溫度都流走了,反而不利於群勢發展。每個人觀點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