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煮水用什麼壺好?

茶在中國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茶最初以藥物、祭品、食物的形式出現,《神農本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經.一之源》中也提到“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茶作為飲品出現是在3000多年前的西漢,並在佛教的禪宗發展下盛行,所謂為“茶褝一味”,茶已不單是藥品、食品、飲品,還是人文文化的交流產品,有《客來》詩云:“客來正月九,庭迸鵝黃柳。對坐細論文,烹茶香勝酒。”。喝茶已成為待人接物的生活方式,中國茶道里講究五境之美,五境指: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這裡主要介紹適合煮水的器具——煮水壺。

煮水的壺從古至今材質一直在發展,大類有:銀、銅、鐵、陶、石、不鏽鋼、玻璃等,如何挑選呢?

一、銀壺

喝茶,煮水用什麼壺好?

銀對人體的主要作用:

1、銀離子具有極強的殺菌防腐作用,能夠殺死幾乎所有微生物,極低濃度即有抑菌作用。

2、銀離子還具有和蛋白活性結構強親和能力,可以抑制極多類的酶的活性,導致微生物死亡。

3、納米銀可促進傷口癒合,促進受損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去腐生肌,抗菌消炎改善創傷周圍組織的微循環,有效地激活並促進組織細胞的生長,加速傷口的癒合,減少疤痕的生成的功能。

銀的副作用:

銀離子醫藥產品早在上世紀就已經載入國家藥典,如:硝酸銀溶液等,但最新醫學研究表明,食入超過125mg/g的鈉米銀對肝臟產生毒性反應,超過500mg/g的鈉米銀導致體重減輕(韓聯社首爾8月13日電 據一份研究結果顯示,表示了在大量吃進吸入納米銀粒子會對肝臟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另有實驗表明,過量的納米銀能干擾精子細胞訊號,導致精子不再生長,並易進入胎盤,導致男性胎兒生理系統缺陷(美國等歐美國家禁止使用納米銀做為抗菌劑使用——美歐國家相關資料,美國環境保護署)。

銀壺的開壺、保養及注意事項:

開壺:

清水浸泡——用軟布清水洗壺2次——加入80%清水燒水——燒開後倒掉,反覆2~3次。

保養:

1. 氧化後,用牙膏軟牙刷清潔;

2. 毎次用完,清水清洗,擦乾水份;

3. 若長時間不用,用軟布包裹,放陰涼處存放。

注意:

1. 輕拿輕放;

2. 忌無水加熱;

3. 宜電陶爐,不宜明火,電磁爐;

4. 忌粗布類拋光。

二、銅壺

喝茶,煮水用什麼壺好?

銅壺按材質分,可分為:紫銅、黃銅、白銅,其中以紫銅的銅含量最高、最純,易於保養(注意防鏽,生鏽可用白醋清潔)。

銅對人體的主要作用:

1、銅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能消除人體內的氧自由基。人體與自由基有關的疾病有70多種,比如:腫瘤、動脈粥樣硬化、關節炎、衰老加速等。

2、參與人體的造血功能:鐵在參與形成血紅蛋白時,銅起關鍵作用,體內二價鐵離子依賴血漿銅藍蛋白轉化為三價鐵離子,並有效防治缺鐵性貧血。

3、銅離子缺乏時,還會引起:結締組織、膠原纖維關聯障礙,主要表現為成熟遲緩、血管及骨骼組織脆性,易出血;酪氨酸酶形成困難,表現為毛髮脫色症,嚴重如:白化病。

銅的副作用:銅中毒,分兩種:

1. 急性銅中毒:銅離子過量、食用含銅綠的良品,會導致急性胃腸炎,表現為口中有金屬味、流涎、噁心、嘔吐、上腹痛、腹瀉、嘔血、黑便,嚴重甚至危及生命——千萬別嚴重。

2. 慢性銅中毒:長期吸入含銅離子的氣體、含銅的食物,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非分泌腦垂體瘤。

銅壺的開壺、保養及注意事項:

開壺:

1. 醒壺:茶水煮壺,待水溫稍降時,溫水擦壺,去掉保護層;

2. 淬壺:乾燒,使壺身氧化變色,倒入少量茶葉搖晃,去掉金屬味;

3. 浸潤:放入5~8g紅茶,加水煮1小時,倒掉,清水稍清洗;

4. 控幹:空壺放在陶爐上,斷電控幹,形成自然包漿。

保養:

1. 放通風環境;每次用完,用電陶爐的餘溫烘乾以避免釋放到水裡的銅離子濃度過高;

2. 若氧化,用白醋(或檸檬汁)加鹽清潔,完後用清水反覆清洗,忌用百潔布等粗糙的清潔用品。

三、鐵壺

喝茶,煮水用什麼壺好?

鐵壺以生鐵為原料,小於1升的鐵壺叫“鐵急須”,大於1升的鐵壺叫“鐵瓶”。鐵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當時叫“釜”。唐宋時期,在茶聖陸羽的推廣下煮茶式盛行,後來日本僧人將制釜工藝帶到日本,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沿用了中國製壺工藝,經過幾代的改進,由13代鈴木盛久(1896~1976)將鐵壺融入到日本茶道中,並於1920年起開始鼎盛。

鐵壺煮出的水口感很軟、甘甜,對提高水溫有明顯作用(經測試在昆明煮水,水溫可接近100℃),鐵壺適合煮黑茶,在煮茶過程中,鐵壺吸收水分中的氯離子,並釋放出二價鐵,長期飲用,可以預防貧血,補充鐵質。

鐵壺(生鐵壺)煮水幾乎是沒有副作用的。但是鐵壺煮水泡茶容易發黑,易氧化,難保養。

鐵壺開壺、保養及注意事項:

開壺:

1. 清洗新壺,自來水煮水,3-5次,直到煮出來的水無雜質無異味;

2. 煮茶用的壺,將普洱生茶放入鐵壺內加水煮,燒開後將壺內的水倒掉,2-3次,直至水質透明;

3. 新壺開壺後儘量每天使用,讓水垢能迅速附著,形成保護層,防止生鏽。

保養:

1. 不宜煮純淨水,可煮山泉水、地下水,讓鐵壺產生水垢;

2. 不宜用電磁爐、微波爐加熱,宜用炭爐、煤火爐、電陶爐加熱。其中又以炭爐為最佳,不僅能養成美麗外表,木炭中的遠紅外線更能達到殺菌的效果;

3. 裝水量<80%,忌空燒。空燒會使茶壺破裂;

4. 長期使用,鐵壺內部會全部變紅,這是正常現象,不必清除。鐵壺仍有餘熱時,用布沾一點茶水輕輕擦拭,長時間後會形成獨特的光澤;

5. 鐵壺熱時,勿快速冷卻或用涼水衝澆熱壺;

6. 每次使用之後,倒掉壺內的剩水,在鐵壺完全冷卻前不蓋蓋,利用餘溫將剩餘水分蒸乾,用乾布擦拭壺外面使其保持乾燥。壺內壁要蒸乾,壺外部要擦乾淨,壺內有水不能過夜,防止生鏽;

7. 長時間不使用,請用食用油將內部塗抹一遍,然後置於陰涼乾燥處,再用時,注水煮沸倒掉即可;

8. 鐵壺生鏽,可用米醋浸泡,刷洗除鏽,清洗後,用自來水煮壺除去異味。

四、岩石壺

喝茶,煮水用什麼壺好?

火山岩是岩石壺中的一種,火山岩石壺材料取自於天然的火山泥及陶土,火山泥中含硅、鉀、鈉、鎂等26種礦物元素,含有銅、鋅、鉻、鎳、錳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無輻射、抗高溫、耐乾燒,火山岩泥還具有穩定水質的作用,讓水酸鹼性達到平衡成為中性水,是一種新型的保健養生壺,目前還沒有發現副作用。

開壺保養方法同陶壺。

五、陶壺(粗陶、黑陶、白陶)

粗陶

喝茶,煮水用什麼壺好?

粗陶採用含砂量、含鐵量較多的陶泥(主要是粘土)燒製而成。粗陶壺在潮汕工夫茶四寶中叫砂銚,潮汕四寶為:潮陽紅泥爐(潮汕烘爐)、楓溪砂銚(玉書煨)、景德鎮若琛杯(若琛甌)、宜興紫砂壺(孟臣衝罐),現己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黑陶

喝茶,煮水用什麼壺好?

黑陶成份為:粘土50%,淤泥45%,及氧化物、少量石英砂、硅酸鹽、硅、鐵、鈦等,並燒製中加滲炭工藝,是否含鉛在爭議中。

白陶

喝茶,煮水用什麼壺好?

白陶主要成份:瓷土、高嶺土、本色釉(氧化鐵<0.75%),總體氧化鐵含量<1.6%,質地比夾砂陶堅硬、吸水性比夾砂陶弱。

使用陶壺煮水好處:陶壺較厚、吸熱較慢、內壁粗糙,顆粒之間間隙較大,煮水更易吸收外部的氧氣,煮出的水更有鮮活感,並能打散水分子,成為小分子,小分子更具有滲透力,更充分與茶內物質混合,因比茶口感更醇和。

選壺要求:壁厚、粗糙,如果太薄或上釉,均不能體現陶本質的特點。

陶壺加熱的爐的選擇:

1. .首選泥炭爐,明火讓陶壺均勻受熱;

2. 電陶爐加熱面有耐熱玻璃和耐火磚兩種,耐火磚加熱功率稍低,選擇耐火磚加熱面,可以讓陶壺緩慢升溫受熱。

————可以延長陶壺使用壽命,並且讓水分子更均勻分解成小分子,水中含有更多的氧氣,水質更鮮活。

陶壺的開壺及保養:

開壺:

清水,牙刷刷洗——壺內放入溫水,煮沸5分鐘後投入5~8g茶(最好壼用什麼茶加什麼茶,品質差點的),煮10分鐘——冷卻5分鐘,再煮15分鐘,關火悶10分鐘,重複3次——取出,清水洗淨,乾布擦試,晾乾。

養壺:

1. 泡茶時,熱水(茶水)內外沖洗;

2. 泡完茶後,熱水沖洗乾淨;

3. 乾燥的壺經常以棉布擦試。

六、玻璃壺

喝茶,煮水用什麼壺好?

煮水用的玻璃壺,釆用的是耐熱玻璃,主要成份是高硼硅,一般為人工吹制,成本較高,分無鉛玻璃和含鉛玻璃兩類,其中含鉛玻璃比普通玻璃更通透,且手感較厚重具質感,敲擊有金屬聲音,悅耳動聽,並且比普通玻璃更耐撞擊。

特點:煮茶時,茶湯及茶葉的觀賞性強,易清潔。

七、不鏽鋼隨手泡

喝茶,煮水用什麼壺好?

特點:使用方便,材質要求304鋼,其材料成份為四氧化三鐵,檢測方法用吸鐵石,不被吸的為304鋼,雖然201鋼也不被磁吸,但它不屬於食品級,易生鏽。

看過以上,我們更清楚如何選煮水壺:

銀壺——不宜常用,需保養

銅壺——不宜常用,需保養

鐵壺——宜用(適合高溫泡製茶,需保養)

火山石壺——宜用(需檢驗無氧化鉛)

陶壺——首選粗陶,其次白陶(黑陶需檢測)

玻璃壺——不推薦(需檢測無鉛玻璃)

不鏽鋼隨手泡——宜用304食品級

(要求口感:首選粗陶;要求安全:首選不鏽鋼隨手泡)——越經濟反而更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