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任由人口瘋狂增長,眾多的人口能給印度帶來怎樣的優勢?

環球熱點匯


問題五花八門,原因錯綜複雜,但每個問題,“Mr這史香”都有自己的觀點,請允許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自1947年印巴分治後,獨立後的印度一直在謀求大國地位,並自稱自己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之所以民主,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印度對民眾的生育並沒有太過於嚴苛的要求,印度認為,生育是人的基本權利,不應該進行人為剝奪干預!
這是印度作為民主國家,很重要的一個理論支撐。於是,獨立後,印度進入人口快速增長的時期。

出於某些原因,印度愛上了與其北部鄰國較勁,但近年來兩國間差距越來越大,印度想從經濟上,軍事上超越鄰國的可能性不大,為此,人口規模的快速增長,使印度終於有能夠超越鄰國的地方,這樣一想,印度挺開心!

而印度也確實嚐到了人口快速增長的人口紅利!


如今印度人口結構呈現橄欖球型,也就是說,未成年人與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小,青壯年勞動力占人口的絕大多數!

這就使印度成為當今世界上,勞動力最充足的國家,而印度廉價的勞動力,吸引了眾多勞動密集型產業落戶印度!

就如我們熟悉的企業富士康,就在印度開辦了工廠,並將其主要生產任務,移交印度工廠。

不單單是富士康,擁有眾多勞動力的印度,得以承接各種勞動密集型產業進入印度,就像當初中國承接日本,歐美各國勞動密集型產業一樣!

基於眾多廉價勞動力,印度開始了其工業大國之路,以後,印度將成為生產大國,同時也會成為消費大國,這就是勞動力多的好處!


Mr這史香


印度人口並不是無限制的增長,印度也有計劃生育,只是印度主張的是生兩個,而且監管的力度也不太,而且最主要的是印度人口沒有接近飽和!也許大家會覺得奇怪,但是印度確實是人口沒有飽和。印度有13億人口,只有不到3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但是印度的耕地面積達到了驚人的18億畝,據估計印度的人口頂峰大概是16億!

很多人認為印度的國土面積不能養這麼龐大的人口,與印度相比,中國雖然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但是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地區並不是適合大規模的人類活動。而印度呢,超過90%的國土非常適合人類的生存,重要的一點就是印度幾乎所有國土都處於熱帶地區,在這一地區,農作物可以達到一年三熟。

其次印度人口的快速增長是有著重要的社會宗教文化根源,印度教對於生殖有強烈的宗教崇拜。印度人口的快速增長,尤其是印度勞動力的充足讓其成為國際經濟界看好印度未來的重要因素。外界普遍認為,印度經濟的人口紅利期才剛剛開始。相比之下,中國經濟的人口紅利期基本結束了。

印度的人多在於不實行計劃生育,肯定是它嚐到了人多的甜頭。至於印度人多的大概就是在科學技術欠發達的時代,人多力量大,人心齊泰山移。中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在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人多對國家的建設確實起到了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作用。

目前印度的人口壓力比中國小,因為印度的產業大多是比較基礎的,而且全國城鎮化僅僅是35%左右,全國大部分是農村,也就是說印度未來將獲得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以及大量的內需,這對於經濟的增長是有好處的,可以預見的是在2030年左右,印度將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印度人口數量龐大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在這個數量裡面,年輕人居多。這就為印度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根據聯合國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未來的三十年乃至更久的時間,印度將會成為世界上勞動力最大的市場。而印度政府也將龐大的勞動力視作成為世界強國的必備因素。基於此,印度政府制定政策,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可以大力提升印度經濟發展。

但是,年輕人口多不一定能釋放“人口紅利”,一不也有可能變成人口炸彈。印度大量青年尚屬無工作、無學歷、無技能的“三無人員”。人口的泛濫,不僅成為了國家的負擔,醫療養老教育都是大問題,而且也對環境造成了破壞,資源會被逐漸掏空。


環球熱點匯


其實,印度政府可沒有任由人口瘋狂增長,甚至,印度的計劃生育政策,比咱們推行的還要早得多。

上世紀五十年代,印度剛獨立那會兒,作為一項“國策”,尼赫魯政府就提出了“人口控制計劃”,開足馬力大搞以“生兩個就好”、“小家庭是幸福的標配”、“生男生女都一樣”為主題的計生宣傳。在全國範圍內設置絕育站和計生用品領取點,鼓勵育齡婦女去指定地點領取避孕藥品和工具。此外,收音機裡的小曲兒、廣告牌、建築物外牆和公交車上的宣傳畫,處處都在宣傳計劃生育政策。

(印度計劃生育宣傳畫——左圖的家庭因為孩子多,大家都穿的補丁摞補丁,日子過得苦呵呵;右圖只生了兩個,活得輕鬆又愉快)

甚至,到了七十年代中期的印度“鐵娘子”英迪拉·甘地政府時代,計劃生育被還曾一度被“強制推廣”,以行政法令的手段,在民間強行大搞絕育手術,還主要拿男人開刀——針對男性的輸精管結紮。

雖說當年印度版“強制計劃生育”的力度跟咱們自然是沒法比,但勁頭也是相當猛的。比如,計劃生育指標被納入公務員的績效考核,影響著公務員的入職,晉升;低保戶領取政府補貼、獲取農業信貸、小生意人拿三輪出租車駕照或者營業執照前,也都必須出示絕育手術證明;第三胎以上的孩子成了“黑戶”,無法入學;囚犯在絕育前不能被釋放等等。甚至,為完成上級下達的指標,印度基層公務員和警察曾經組團下鄉進村,挨家挨戶抓人去做手術。

然而,作為一個幾乎全民信教的國家,這些強制措施沒推行幾年,在及其講究“輪迴”和“拼死也要生兒子”的印度選民的抱怨與反對聲中,英迪拉·甘地旗下的印度國大黨在選舉中第一次失手,敗給了對手人民黨。

之後的印度歷屆政府,出於選票的考慮,哪怕是第二次擔任了總理的英迪拉·甘地,都再也沒有使用過國家的強制力來推進計劃生育。

自此,印度版的“計劃生育”又重回到了之前的”循循善誘“的勸說和物質獎勵的軌道上來。

現在想想看,如果70年代“印度鐵娘子”的強制版計劃生育能真正傳落實好並傳承下來,印度的人口數量、人口素質和發展水平,絕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對不?

接著,咱們再看看,在當今的印度,到底應該叫“人口紅利”還是“人口壓力”。

跟中國相比,印度的人口結構非常的“年青化”。

不得不承認,大量廉價年輕勞動力確實屬於吸引外資湧入的重要原因。尤其在低端製造業領域,摺合幾百元人民幣每月的工資水平,讓印度比中國甚至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都更具競爭力。

因而,近年來,依靠服務外包和各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印度一直保持著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

同時,耕地面積排名世界第二的印度,作為世界第一大水稻出口國,眾多的人口也有助於發展水稻種植這種勞動密集型農業。

加之,印度的老年人群體比中國要小的多;印度人的預期壽命也不高,僅僅為68歲,明顯低於全球71歲的平均值(我國為76歲)。

這種情形下,印度也不存在動用大量年青勞動力和社會資源來供養龐大老人群體的尷尬現實。

跟飽受老齡化困擾的日韓和中國、幾乎被養老金和醫保拖垮的歐洲比,這也算是屬於非常有印度特色的“優勢”吧。

然而,另一方面,印度所謂的“人口紅利”,實際含金量,其實並不高。

很顯然,人口量大,質跟不上去,那是負擔。

作為全球文盲最多的國家,印度的成年人文盲人口高達2.87億(2011年數據,同年中國文盲人口為5466萬),佔了全球文盲總人口的37%。

因而,莫迪政府隆重推出的,藉助人口優勢大興“印度製造”的重要國策,在實際操作上,一直困難重重——雖然製造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但也並不僅是人口和勞動力的簡單堆積,遠非“人工便宜就具有優勢”那麼簡單。

發展現代製造業,需要的是有紀律的、受過足夠訓練、有良好大工業產業工作習慣的現代化勞動力。

而印度的主打的廉價勞動力們,大多集中在文化程度低、生產技術低、自制能力低的“三低”人群。

這一情況決定了,要發揮人口優勢,搞製造業的話,印度很難像中國那樣提供大規模合格的產業工人。

舉個例子,比如,印度從俄羅斯引進的蘇-30MKI戰機,自產成本竟然比直接進口俄羅斯的還要貴的多。

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印度工業流水線上的工業品,“良品率”太低,一堆零件裡面只能挑出一星半點能用的,其餘全部報廢。這成本,能不高嗎?

還有個段子說,印度唯一的飛機生產企業——印度斯坦航空的“資深”技工維修飛機發動機,修的過程拆下了一大堆螺絲,修完後呢,手裡還能剩下一堆螺絲......

(印度自產的蘇-30MKI,又被譽為新一代印度的“飛行棺材”和寡婦製造者)

此外,這些大量的“三低”青壯年還會造成不小的社會隱患。尤其是那些整天無所事事的蹲大街的青壯年男性光棍們。

在種姓制度和重男輕女的社會文化氛圍中,低收入的印度生家庭兒子的勁頭,可是比咱們這邊“家裡有皇位要繼承”,還要猛的多。

這是很大程度是因為,跟咱們的習俗正好相反,在印度,女方結婚時,需要舉全家畢生之力,支付高額嫁妝。

所以,為了避免將來嫁女兒導致“破產”,很多低收入家庭會選擇性別鑑定後流產或者直接溺殺女嬰,堅持生下女兒的家庭也必須得搭配著生兒子,好拿兒媳婦帶來的嫁妝去嫁自己的親閨女。

此外,印度種姓制度又規定,女性只能嫁給高於自己種姓或者同種姓的男人,如果女高男低的話,他們的後代就自動成了“賤民”,按印度教的說法,連去“輪迴”的資格都沒有。

這樣,在高額嫁妝的壓力下,貧苦的低種姓階層尤其不願生養女孩,適婚女性非常少,而數量龐大的“三低”男人們,找不到比自己更低或者同樣種姓的女性,成了擇偶競爭中的淘汰對象。

(印度電影《沒有女人的國家》中,就諷刺性的演繹了一家五兄弟聯合娶了一個老婆的故事)

結果,充斥著過量雄性荷爾蒙的新德里也由此成了“強姦之都”。還有多年前的那起震驚世界的公交車輪姦案件,也無不直指這種奇葩的印度特色國情。

總之,龐大的人口規模,短期看,年輕又便宜,貌似很具優勢和競爭力;但長遠看,印度如果不快速工業化,改善基礎設施水平,加大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普及程度,擯棄陳規陋習,如此龐大的強壯年國民將很難轉化為人口紅利,甚至還有可能形成“人口炸彈”。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印度控制人口最大的障礙是民族 種族和宗教問題,如果你瞭解計劃生育你應該知道印度是第一個實施計劃生育的國家,你更應該知道中國的少數民族不在計劃生育範圍之內。

印度控制人口最大的障礙有很多,用中國人好理解的原因就是少數民族問題,如果要計劃生育主體民族怎麼嚴格都沒問題關鍵在於印度主體民族優勢不大,計劃生育只會短時間內把自己變少數民族。

印度執政者多為白人,白人在印度膚色中本身就不是多數人帶頭實施計劃生育純粹找死,執政者都不帶頭底下人怎麼會執行。若只是從少數民族計劃生育開刀也是找死,印度的少數民族多如牛毛,都亂起來到時候還不如不實施計劃生育。


用戶83859908181


其實沒有太多優勢,因為人口多卻沒被用起來。

政府政策制定不注重——最大的一個優勢人口紅利,只是政府沒有利用好,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時候並沒有傾向改善民生,比如基建,房地產,公共設施,這方面的投資非常巨大,基礎經濟的潛力還停留在我國2000初,但印度政府並不擅長這方面的運作,人口帶來的紅利被壓縮了。

宗教信仰太過強烈——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宗教的影響深入到它的社會與文化的每一部分,處處有神廟,村村有神池,甚至遇到陌生人都有問:信奉什麼教!精神層面高度寄託,民眾對於物質層面的需求並不太過於追求,比如房子,公共設施,到現在公共廁所都沒有,一樣生活的下去,需求不大成了制約發展的一個原因。同時因為神廟各種神址幾乎不可能被拆遷,大的開發工程難實施。

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人口眾多受教育比例卻跟不上,教育程度決定了工作質量,大部分人從事低效率,最基礎的工作,同樣制約了經濟的發展,人均生產總值太低!

有這麼龐大的人口,不管怎麼樣,在很多領域都沒開發的階段的情況,印度的經濟還是會保持一個高增長狀態,同時潛力也是很大。只是如果印度人不想著去改變這樣的生活,一切都不會走的順風順水。




南城水魚


印象國土面積利用率高,面向大洋天時地利魚米都有,而且長年四季都能生長種植莊稼,沒有多少空間在浪費土地的形成,所以不但糧食可以自給還有出口。這就給印度國家有很大的空間在養人和發展人方面留下了空間。人力的充足人材就不缺,物價就會穩定,消費方面就會平衡,不會出現什麼物質在那裡滯銷,社會發展就會平衡在順的發展,也不會出現有物價漲跌的出現,大家生活都用的起,沒有什麼高貴之分的物價出現,還會出現物質豐富的供應,養人方面還是養的起人的。所以本國度沒有出現擔心有什麼會多餘人的出現在胡說,只有那些專管閒事的外國人在那裡胡扯假擔心印度的未來在替印度去考慮他們的人生人口歪正的走向,其實印度國自己不擔心多漲人的出現,反而管閒事的人又把手伸進印度去管閒事了,在替別國去管閒事謀計暗算,不能不說知識飽在算計也會脹害死人的,還是要裝傻一些做人方面的人日子要好過的,結果會有好的出現。


閩藉寫作


由於中國在過去的40年裡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顛覆了很多一直在唱衰中國的經濟學家的“中國崩潰論”觀點,使得他們開始仔細研究中國經濟發展的模式,匆忙得出來的一些理論,然後又迫不及待地套用在印度身上,得出了印度未來會有很多制度紅利、人口紅利、技術紅利等等。總之,當然中國人口眾多所面臨的崩潰理論,現在在印度那裡都成為了紅利。由於中國的經濟結構與世界其他國家都不同,無法用經濟常理去推斷,只好用國情與中國相差不多的印度來創造出“龍象之爭”,以免中國一枝獨秀反襯得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落寞。

(印度經濟的未來被普遍看好)

人口多並不一定是好事。在清朝末年,中國的人口一直都是4億以上,可是也沒見怎麼發展,反而還要在《辛丑條約》上規定每個中國人賠償一兩銀子。這已經不是普通的戰爭賠款,因為你根本沒有明細清單,而是對一個國家的侮辱,意思是發生了這樣不幸的事,你們整個國家的人都罪過,都要賠償。李鴻章為了能儘量減少一點賠償數額,接受了這份屈辱。後來為什麼中國又出現了經濟增長呢?因為這個時候中國改革開放了,在制度、技術等方面進行改革和進步,這樣一個龐大體量的國家,就好像一部發動機一樣,一旦調試好了(制度),注滿了油(技術),經濟獲得增長就是順其自然的事了。

中國發展經濟的原始資本積累確實是因為人口紅利,說的直白點,是數量龐大的農民工,他們創造的財富的相當一部分換回了中國所需要的設備、技術,然後又以此為市場,培育出了世界大的單一國際市場。那是特定的時代發生的事,當時是低價值的流水線工作機會大量輸出到第三世界國家,中國龐大的農民工階層即是沒有經過多少培訓也能夠基本勝任這些崗位。因為遇到這樣的機遇,中國的人口紅利才順利釋放出來。

(已經成為歷史的40年還會重現嗎?)

反觀現在,為什麼中國的人工成本不斷往上攀升呢?這是因為智能科技的發展已使得流水線員工不再變得重要了,中國的普通工人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才能適應如今越發複雜的工作崗位。事實上,中國如今的製造業優勢已經集中在了經過40年發展形成的產業配套,而非是大量廉價的勞動力。中國人工成本上升,一方面的原因也是因為貿易戰的結果,在產業配套和低成本都具備的工業國家生產的商品,有著無與倫比的價格優勢,這是那些外貿逆差的國家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隨著技術不斷取得進步發展,人口紅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基本不可能出現倒退的趨勢(一旦倒退,就意味著現行的政治經濟全部崩塌,只有第三次世界大戰才能有這樣大的影響)。如果之前人口眾多,我們可以理解為人口紅利,那麼現在人口眾多,可能會形成更大的負累。

(印度街頭實景)

以中國這麼龐大的經濟體量,能夠承接中國產業轉移或者作為中國經濟腹地的國家不可能有很多,中國目前已經在非洲開展了前期的工作。那麼印度呢?他也要過去非洲,將其作為自己的產業轉移地嗎?而且,印度也需要有自己的產業要轉移才行呀!

如果比較印度的GDP產值分佈,我們能夠發現印度第三產業在GDP中佔據很高的比例。雖然中國如今也是第三產業逐漸佔據更高的比重,但是從實際工業增加值來看,印度的工業增加值還不到中國的一個零頭。這說明什麼現象呢?只有工業企業才能承載更大量的就業人口,從而形成更大的單一國家市場。印度的第三產業佔比過高,工業增加值很低,說明印度的國民經濟支柱在於軟件外包、醫藥等領域。這些領域對於普通的工人來說,進入門檻太高。印度如果想要把他的人口數量優勢變成這些領域的人口紅利,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教育培訓成本和時間。而且,這些產業本身也存在瓶頸,容納不了更多的就業人口了。

所以,印度數量龐大的人口,在還沒有考慮制度和文化(這兩個也是印度的硬傷)的情況下,可預見的未來,可能不會給印度帶來多麼宏大的人口紅利。反而會造成印度的生態環境災難、人口危機、糧食危機等,給印度未來的發展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不過這麼多人口,可能會給印度提供更多的天才,畢竟基數在那裡,使得印度在數學領域、計算機領域一直保持世界領先。

(印度的經濟支柱:醫藥)

有鑑於此,印度也沒有一直任由人口一直無限制地增長下去,在很早以前印度也像中國一樣提出了“計劃生育”的口號和國家政策,也曾經下大力氣去推行。可是印度的宗教氛圍太濃,生殖崇拜、輪迴思想、人口觀念保留有強大的歷史慣性,印度政府雖然儘量保持了強大的執行力,在選票決定一切的政治環境裡,印度的“計劃生育”政策一波三折,虎頭蛇尾。

(印度計劃生育紀念有郵票)

印度雖然面積不大,只有中國的1/3,可是與中國超過半數的面積不適宜耕墾相比,印度超過半數的土地都是良田沃土,且雨熱同期,可以一年三熟,耕地面積和平均畝產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與中國在同一量級。所以,印度雖然有這麼多人口,可還是世界上主要的糧食出口國之一。

雖然如此,如果不加限制的繼續增長人口,印度的土地承載能力也將會達到極限。可是印度聯邦政府對此情況,卻只能勸誡,至少不能採取更為積極主動的方式去幹預。以印度目前的中位年齡以及人口結構,印度人口在未來大幅度增加,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是鐵板釘釘的事,而這樣的人口能夠給印度帶來什麼呢?日漸增多的強姦案、種族矛盾、族群矛盾,印度將會因為這樣的原因變得更為好戰,軍國主義可能會是未來的一種出路。除非印度人甘願像孟加拉國的農民一樣生活,按照西方專家的說法,如果人類全部按照這種生活方式,地球的人口承載能力會達到300億。

(印度耕地面積排名世界第二)

話雖如此,可這都是在歷史經驗中去判斷的事,而人類的行為尤其是不可預判的。就好比,印度當年獨立時,西方國家都認為這樣一個五花八門的區域,根本不可能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他們甚至都已經準備好了印度崩潰時的難民預案。可事實上,印度不僅完成了統一,還一直存續到現在,在經濟總量上甚至還超越了原來宗主國——英國。

印度會不會再次發生奇蹟?


而知而行的歷史


印度人有信仰這點很好,但信仰太多不一定是好事。


一本正經的扯淡


那就是人口紅利,年輕人居多。劣勢是人口炸彈,年輕人多,如果沒有就業,就是定時社會炸彈!


新不忘舊555


優不優勢的,看這次沙漠蝗到底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