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舉辦宴席,隨禮100元全家去吃三頓,主人家不賠麼?你們那有這種情況麼?

武漢小宇


我們這邊也有這樣的情況,但現在這種情況很少,第一從主人來說,我們那邊請客吃酒席一般來說還是要熱熱鬧鬧的,再說吃酒席隨禮的多少取決於你去別人家隨禮的多寡,不能完全怪別人。第二再說吃酒席也要分地方的,像我們湖北這邊一般是200起步,多的有上千元,但有些地方(比如我老婆哪裡陝西銅川)隨禮就只有20到50左右,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論。最後我想說一句,吃酒席要的是熱熱鬧鬧的氣氛,或者說分享自己的喜悅(婚喪嫁娶),有些地方會把喪事當做大事辦(說的是老人走了),不能因為金錢完全變了味道!


偉哥的Vlog


去年臘月外甥女出嫁的時候,我們作為大姑姐的孃家人在他們家吃飯三天呢,早中晚都在,一起幹活兒,一起吃飯。我們大大小小男男女女20多口人,合四個家庭,每家上禮1000元,拜禮錢每家長輩600元,平輩100元。



這是我們這裡婚禮的習俗,如果沒有人幫忙,一則是許多事幾個人幹不下來,更因為沒有人幫忙的喜事會顯得冷清,鄰居們也會笑話這家人“獨門心”!意思是人緣不好。

像我們這樣的上禮,主人家是怎麼著也不會賠的。因為除了正日子那天中午、晚上吃的是大餐,其餘時間都是四五個菜外加主食,要不了多少錢的。



題主所說的這種情況,農村舉辦宴席,隨禮100元全家吃三頓的情況應該是幫忙的近鄰所為!

鄰居就在你家跟前,大人幫忙去了,小孩子自然就沒吃飯的地方了,所以就會全家到你們家吃個飯。這個肯定是因為兩家關係好才來幫忙的。而鄰居之間上禮那都是隨村裡的大譜,一般也就是一、兩百塊錢。

農村辦宴席這種情況很多很多,是為了給主家增加人氣,主家還巴不得呢。而其他來的客人,一般都是吃一頓飯,甚至於不吃飯讓別人來捎來一份禮,這樣總算賬下來怎麼會賠呢?



不過,事總有例外!也許村裡也會有一些另類,上100元的禮就全家蹭飯吃三天,忙也幫不上什麼,主家也不好趕他們走,但這種人不可能佔多數!所以不用擔心賠不賠的。按我們這裡算賬,農村辦宴席即使賺不了,也肯定賠不了,頂多是個平賬而已,否則也不會有這麼多人舉辦宴席了!

你認為呢?你們的農村宴席有不同的習俗嗎?主人家容易賠嗎?歡迎留言分享。


村姑說村事


農村舉辦宴席,隨禮100元,全家去吃三頓,主人家不賠嗎?你們那有這種情況嗎?

我們這裡何止全家去吃三頓,而且還要吃兩天😜這種情況一般都是發生在本村。



座標:貴州畢節納雍縣

第一天

在我老家貴州畢節納雍縣的農村,如果辦酒席,要提前一天準備,村裡的男女老少都會去幫忙,幫忙免不了吃飯,喝酒,抽菸,光是這一天就開銷不小。辦一個酒席那麼多事要做,肯定要提前準備了,沒人幫忙,光靠主人家一個人是搞不定的,所以我們這裡已經形成了一個默契,在辦酒席的前一天,村裡的人都會去幫忙做事,家家戶戶都是這樣,已經形成了一個風俗習慣。



這一天的工作全部由管事的分工,有的去縣城買菜,有的去各家各戶借工具,碗瓢貧盆,桌子板凳什麼的。上午去縣城買菜的回來,下午要清洗,分揀,切菜,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

第一天把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好,就等著第二天招待前來吃喜酒的客人。

第二天

第二天正式辦酒席的日子,也是由主人家請的管事安排工作,有收禮的,有端盤子的,有炒菜的,有洗碗的,有掃地的,有燒火的,還有陪客人的,所有工作安排到位,各司其職。

同一個村裡的人辦酒席,鄰居肯定會去隨禮,像我們這個地方,一般都是送100塊錢,大人小孩全部都去吃,這已經形成了一個習慣,沒人會說你的。假如同一個村的人辦酒席,鄰居不去吃,那才叫丟人,這證明這一家人人品不好,人緣不好,臉上掛不住的。



辦酒席,特別是像我們農村這些地方,很多人就不存在賠不賠錢,即使賠錢也要辦,如果不辦會有人笑話的。

我們村裡每一家人辦酒席,基本上都是我收禮,綜合來看,沒有賠錢的,畢竟平時走動的多,你給別人隨禮了,別人肯定會還禮的,來而不往非禮也嘛。



在農村辦酒席,同一個村的人全家人去吃,這個很正常,辦酒席是喜事,是好事,主人家一般不在乎這些東西的,有人去吃才高興,沒人吃,那才叫丟人,賠不賠錢那都無所謂。


山裡優果


農村的酒席跟城裡有一定區別,像問題裡提到100塊吃三頓的事情,是真實存在的。

其他地方不瞭解,但是在四川,特別是我們達州農村,一場酒席吃三頓的還普遍存在。

拿生日宴為例,一般都是生日前一天晚上一餐,因為農村親戚住得比較遠,要提前一天趕到主人家。生日當天中午是正席,所有親朋好友都來參加,晚上或者第二天早上還會辦一頓,稱之為謝客席,感謝村裡幫忙的老鄉,和答謝遠道而來的親戚。



吃三頓是之前的傳統,那個時候交通很不方便,所以有這個必要。隨著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這樣的情況正在悄然改變,現在交通十分便利,中午吃一頓飯後大家都會各自回家。

所以吃三頓的情況,在農村也變得越來越少,基本都改成一餐了。


至於作者提出來的100塊吃三頓會虧本的問題,在農村基本上還是可以持平的,虧錢的情況比較少,從農村控制大辦宴席的事情就能看出,辦酒席是不會虧錢的。

當然,這些情況只侷限於我個人生活的環境,其他地區或有不同情況,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川東木匠哥


雖然你沒有邀請我回答問題,我覺得你在小瞧我們農村人,看不起我們農村人,所以我是不請自來。我的家鄉在四川資陽,我們這裡都是隨一份禮,全家人都去的哦,都是全家總動員,托兒帶母,託娃帶崽,連家裡的貓兒狗兒也帶去的哦!我們農村人好客喜歡熱鬧,如果你送了禮,你不去吃的話,人家主人家還不高興呢,我們這裡主人請客都是虧本的,人家願意虧,好客你懂嗎?就是圖那個鄰里關係,親戚朋友圖的就是那份情,圖的熱鬧,而且現在我們農村是壩壩宴越辦越好。你別小瞧我們農村人,我們農村的壩壩宴,也是非常講究的。我們農村講究排場,講究面子,一點也不會輸給城裡人。我們這裡結婚娶媳婦一般吃四頓,嫁女三頓,過生日宴吃四頓,如果主人家有實力的,還要吃5頓,第2天早晨還是復宴,白事就好吃多天,兩到三天,四到八天不等。每頓都是八葷八素。正宴最少都是20個菜,4個涼菜4個葷菜,4個蒸菜,4個炒菜,4個燒菜,兩三個小菜。題主,帳我給你算到這兒了,你說虧不虧?我們隨禮都是200 元,100元也有,但很少,除非那個人是單人漢。我們家鄉有句俗語叫有錢捧個錢場,沒錢捧個人場。不管你在當地有多牛逼。就算你賠錢,人家不來吃,你臉上才無光呢。這不是賠不賠錢的事,而是看你一家人人緣怎樣。親戚朋友關係如何,客人來的多與少,直接表現了我們每一家人的臉面,懂嗎?我們農村人都是重情重義,就是圖個氣場,不為錢,不能用錢來衡量的。題主,如果你到我們家做客,我是打腫臉充胖子,我都要給你做好吃的。等你走了,我天天吃泡菜,吃酸菜醬,我也樂意。😜😜😜





平淡一生趙姐


我們這邊是紅事10元 白事10元

紅事待客中午與下午兩頓,白事待客早上與中午兩頓

整個家族 族群內都是這麼多禮金:並且紅事上禮,還會送盒香菸“條件好的送紅杉樹煙 一般的五元的” 白事孝布

親人姑舅姨 表 禮重 上千

族家婚喪嫁娶 主家買菜 本族人幫忙 另聘附近的廚師兩條煙 附帶些酒 不收錢

一直這麼多年了,以前族長開過會 禮金上漲 最後大家認為輪流多少年了就不漲了

也就是誰辦事誰吃虧,大家都一樣的

我當年娶妻:2008年,光買菜一萬 四個大碗整魚 雞 肉 丸 四個炒菜 四個涼菜

族群加親人禮金 沒有多少

農村晚上有紅席 我父親的仁兄弟 朋情 禮金高

基本上剛抹平


位卑未敢忘憂國之


題主的這個問題,是要分情況來看的。

首先,城裡和農村肯定是不一樣的,農村不管是物價還是人工什麼的,肯定比城市便宜的多,然後城市可能還有場地費用,但是農村就沒有,農村辦酒席一般都是在自家門口,沒辦法,咋農村就是地方大,隨便用,不要錢。

然後這個隨禮100,一家吃三頓的情況,僅以我這邊的情況來看,在十年前是這樣的,但是現在大多數人辦酒席,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都很少隨禮100了,因為現在人們的收入都增加了,比以前高了不少。然後就是現在很多人講究的面子問題,很多人可能都不好意思再隨禮100去吃三頓了吧。




天府說


隨著勞動力的轉移,求財發家致富,也是各自異鄉。現在的生活是天翻地覆的變化。思想上的變化也是不同往日。親戚朋友可能一年三載都沒有相聚過,都是用手機在聯繫在聊天。

有些事情不管你身在何方,都是逃避不了的現實。婚姻嫁娶,生日節慶,紅白喜事,升學入居,榮升高就等等大小宴席。俗話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錢捧個錢場,無錢捧個氣場,可能這些話用在這裡不恰當,但是事其上就如此。有些事情,不只是要送禮金禮品,還得幫人場。如果特殊情況趕不上就算了,禮金依然不可少。

宴席,酒過三巡,美味佳餚。來者是客,盡情吃喝。說到隨禮,一個地方一個風俗。很早之前,人去與不去,隨禮100.現在200起步。當然,這是普通人,100的禮金只能是一個人吃一頓正餐,當然親戚中的長輩主家還會返禮。關係好的親戚朋友,600,800,如果一家人都去,不是左鄰右舍就是親戚。左鄰右舍和親戚,不會講禮金多少,而是一份情在裡面,即使禮金再多,人不去,旁人會說沒有人情。因此,依然在農村擺宴席的主家,圖的不是錢,是情和義。在這裡要說明一點,現在多數人操辦宴席都是承包制,在用餐的時間上都依舊是老規矩,紅白喜事事主還是按傳承風俗操辦,禮金有專職人員登記收錢(一個登記姓名一個收禮)。但是在禮金上都會算,該怎樣隨禮禮金多少,每個人心中有數。當然,交情好生活好可以在禮金上多拿點,人情往來,禮儀尚在。禮金也是相互的,你拿得少下次別人也會拿得少。


煙雨斜陽5853693210


農村舉辦酒席,隨禮100元,全家吃三頓,主人家不賠嗎?題主可能沒有考慮到農村的實際情況。

農村的紅白喜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人勞動力分配,另一個才是份子錢。農村的鄰居們從紅白喜事一開始,就全部進入這個家庭,該洗菜的洗菜該買東西的買東西,該參與勞動的勞動,都在管事人的統一安排下有條不紊的進行。

一般情況下,農村人紅白喜事需要各種幫忙的人數在80人以上,也就是在家勞動力的全部,在外打工的人也因為勞動力不足而返回老家,一般一家人需要需要提供1~2個勞動力,按照關係親疏來區別。因為所有的大人都在主人家,孩子們都會去這家吃飯,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也就約定成俗。

至於夠不夠本錢,也不能這麼算賬,因為自家如果有事,其他人也會這樣幫忙,也會拖家帶口吃幾天,這就是農村的現實。


實際上,農村紅白喜事還是賺錢的,一般在花費的兩倍以上。這些收入主要來自於主要親戚、朋友和同學。其他事村裡人送禮和100元,平均下來也只是夠本。


農耕子


這個情況的確存在,在我們村就存在,婚喪嫁娶圖熱鬧,我們是一個只有六十幾戶的小自然村,人少,基本都是一家“過事”,全村抬,主家過完事剩的熟食肉、菜也會盡量風給村裡人,沒人說“感謝”的話,但別人幫忙的恩情卻牢牢記心間,他日別人家過事也是一定要到場幫忙,還別人曾經的恩情

在我們村,有兩件事,無論平時關係多不好,這兩件事都必須參加幫忙,否則在村裡就壞了名聲,第一是老人去世,打墓,抬棺材,下葬全是體力活,全村人會看那些跟主家有過小摩擦或平時走動少的人家是否參與了,這個時候也是村裡人評價人品的時候叫你所以基本全村老少都會參加,送亡者最後一程,換的自己百年後有人送

第二就是蓋房“搭頂” 即樓房封頂,上樓板,打混凝土全是重體力活,誰家蓋房搭頂這一天,基本也是全村抬,主家備好酒、菜,全村父女幫廚,男人出力,幫主家順利封頂

所以,農村的“隨禮”文化初衷只在於“幫襯”和“不空手”,而主家更是懂得擺席容易請客難得道理,所以,有錢酒席辦豐盛點,沒錢簡單點,主家不會在意賠錢與否,相親也不在於吃得好賴,相互幫襯著把事過好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