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規劃你的人生地圖


如何規劃你的人生地圖


一直有個新聞縈繞在我腦中,那就是之前中興員工跳樓事件。


中興員工畢業後在深圳華為公司工作8年,2011年跳槽到深圳中興公司。


其老婆全職養兩個孩子,家裡幾百萬的房貸,同時還有老人需要贍養,突然接到被公司辭退的通知,心理無法承受,跳樓自殺。


中興員工作為技術性人才,應該是社會的中流砥柱。有技術有經驗,同時又在大公司工作,即使被辭退,應該也能找到不錯的工作。


連死都不怕,為什麼害怕活著。


同時像中興員工這種現象在我身邊也不少見,在騰訊、阿里或華為工作,家裡生了兩個娃,開著不錯的車,住在成都不錯地段,吃喝從不在意價格。


可以說活得相當愜意了。


但是我們假設,他們遇到像中興員工那樣被辭退,他們生活會怎麼樣呢?


表面看起來一樣配置的一群人,如果剝離掉公司的收入來源,實際是什麼樣呢?


我與大多數人都聊過,80%的人都是裸奔的。


什麼意思呢?


如果你家裡的配置是上有老,下有小,並且房貸車貸都有,除掉工資,就入不敷出。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到了35歲,如果只有工資作為我的唯一收入,某天我被辭退了,如果我生病了,如果我家人生病了,如果……那麼,從目前看來,我抗風險的能力極低。


明天與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先到來。


所以,我們一定要提前為未來做準備。


而錢是一切的保障。


俗話說,錢不用多,夠用就好。我一直想的是一直到我去世那天,我的錢還剩0元,那就太好了。


但是,這句話的前提是錢的區間是零到正無窮大,而不是零到付無窮大。


如何規劃你的人生地圖


我相信,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控制支出,增加收入,不要讓自己掉入0到-X的範圍內。


如果要做到這點,我們具體該如何做呢?


哈哈,這次我們拿出【分解】這個技能來一項一項說明。


兩大項:收入與支出。


而我的觀點是先看支出,先看託底的。


到了中年,硬性大的支出分為幾大塊:房貸、車貸、日常開銷、撫養兒女、醫院開銷。


房貸、車貸、日常開銷、撫養兒女這些都是必須的,但是是我們可控的,什麼意思呢?


就是我們自己可以根據家庭財務情況來決定支出的大小,有錢就用好些的,沒錢就用差點的,大差不差。


但是,這裡有一點要注意就是醫院開銷,這個不是由我們自主決定的,大量的事實說明,一到醫院,錢就是水,生病前的勤勤勞勞的打拼瞬間化為水。


我們以為我們的資產就像冰山一樣,看似堅硬,但是一到醫院,就像進入火場。


無能為力。


所以,保護好身體,非常重要。


但是,如果不幸,生病了怎麼辦。


如何讓冰山變為鐵山,升高熔點。


我想,唯一的方法是購買保險。


保險是我們對抗風險的屏障,是保障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所以,在支出這塊,我們應該儘早接觸保險。一定要提前瞭解各種保險作用,及其的賠付規則。


提前做好保險的配置。


醫療險、重疾險、壽險等等。

都需要提前考慮,提前做準備。根據家庭負債情況進行力所能及的配置。我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兩個做報銷的人,可以與他們聊聊。這裡提醒大家,


一:一定要看賠付條件,把保險合同研究仔細。


二:保險不推薦帶返回功能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三:幾種險種可以分公司購買,比如重疾險購買A公司,壽險購買B公司。每家公司的優勢產品不一樣。


支出我們分解完了,接下來一起看看收入。


在最開始的中興員工的事例中,我想他跳樓的原因不僅是因為情緒被拋棄,另一個重大的原因是工資收入為唯一收入。


沒有工資收入,意味著日常沒有收入。


作為社會中流砥柱,家庭五口人都等著你呢。


就像一千斤石頭壓在身上,絲毫不得動彈,和當年孫悟空被如來壓在五指山下一樣一樣的。


所以在收入這塊,一定要優化收入方式,增加收入渠道。


收入渠道包括投資、工作及第二職業。若還有收入渠道歡迎補充。


投資的本質就是讓現在的錢在未來更有購買力。


其中,投資包括很多,比如投資股票、基金、黃金、房地產等,其中我一位非常喜歡的投資者分析過分別投資這幾種投資方式,得出結論是這幾種投資方式中,優質股權的投資回報率是最高的。甚至超過房產。


提到投資,很多身邊的朋友反應,剛工作幾年,賺的錢都不太夠生活,怎麼有閒錢來進行投資呢?


情況確實是這樣的,但是正因為我們目前沒有特別多的錢進行投資,我們反而更應該先學習如何投資,小規模試水,隨著年齡的增加,資金也增加,然後慢慢增加投入。


這時,你已經累計了不少於5年的經驗,其中的坑你也踩過,其中的問題你也解決過。


請記住一句話,機會很多,先學習,增加發現機會的概率。


工作收入,工作佔用我們大量的時間,但是也是較為穩定每月的收入。如何提高工作收入,市面上的文章一抓一大把,而且分析得都較為全面,所以這裡不贅述。


第二職業收入,第二職業收入我覺得是在工作之餘做的事兒,不會佔用大量時間。


例如,有朋友利用空閒時間做民宿老闆,有的朋友下班之後做滴滴,也有朋友寫文章,有的朋友作為兼職老師教鋼琴等。


這些為主流收入之外的第二收入,有些還是蠻客觀的。


要積極去拓展第二收入,有時第二收入沒準會成為主要收入。


至此,支出與收入已經全部分解完成。


總結一下,根據我們目前的狀況,在支出這塊,我們一定要考慮到意外支出,配置好完善的保險。


在收入這塊,一定要將收入多元化,不要將工作收入作為唯一收入。


投資、提高工作工資及增加第二職業收入。


這裡,我也分享下我的規劃。


在保險這塊,我去年為自己與家人配置好醫療險、重疾險與壽險。目前看來,能抵禦生病和意外對身體造成的損失。


在投資這塊,我會選擇股票,研究財報、企業、行業。


在工作這塊,我會選擇適合我好玩的事兒做,當然是繼續在IT這個行業中,但是下一個企業的方向是VR,AR,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這種較為新的行業中。


增加第二職業收入,我會精進自己的文章寫作,爭取靠寫作有收入。


今天提的這個話題,其實是適合每個人在夜深人靜,關上燈,仔細思考。


一定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自己思考清楚的事情自己才有做下去的決心。


建議你,今晚就關上燈,以打坐的形式坐在地板上,仔細思考,然後打開微弱的手機燈記錄下你的思考結果,明天將你的思考結果規劃,然後明晚繼續思考,一直到你無法修改時,你就全盤記錄,當然,這個結果不要超過兩週。


然後照此執行。


至此,咱們把遊戲及遊戲思維分享完畢,也把進入遊戲該做的準備都準備好了。


找到你自己其實是貫穿人生的一個重大命題,是在以覺醒為前提慢慢融合、提升的過程。


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


人生的意義是無意義,但是如何在這無意義的人生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花朵,那就靠自己在

覺醒的情況下,思考自己的方向。增加創造型樂趣的時間。


把自己的人生看成是遊戲,自己既是遊戲設計者亦是遊戲參與者。


擁有兩種不同的心態,讓自己在人生這場遊戲中,可以怡然自得。不要壓抑自己。


將自己的人生規劃成可控與不可控模塊。在可控的地方,奮力前行,在不可控的地方尋找外界。


如果沒有外界也沒有,那麼請記住斯多葛的哲學理念:


控制能控制的,不能控制的就讓它去吧。


那麼,下面就開始正式進入咱們的遊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