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琴:提高公民科學素養,為抗“疫”做貢獻

【百道編按】新冠病毒疫情在全國蔓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利用出版社自身的優勢,發揮出版社服務社會的功能,體現出版社的社會價值,積極抗“疫”。社長張莉琴表示,希望通過出版社自身的努力來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為抗擊疫情、戰勝疫情做貢獻。

张莉琴:提高公民科学素养,为抗“疫”做贡献

圖片來源:“新時代杯”2019時代出版·中國書店年度致敬活動(朵雲書院旗艦店)

張莉琴表示,儘管上海並不是疫情特別區,不屬於受影響的一線範圍,但大的市場環境、經濟形勢在疫情下發生了變化,實體書店無法正常運營,這次疫情預估會刺激網絡銷售,使得網絡銷售的佔比更大,而如果之後網絡銷售仍然保持大佔比,並仍用現在這種非常態的低價,不去很好地理性控制,對出版產業的上游影響和衝擊會加大。

目前出版社已經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出版單位是一個生產部門,即使選擇在家復工,也有一定的影響,包括出版社原本敲定的出書計劃,原來年初做的計劃現在要再做調整,出版的節奏無疑會被打亂。

現在人們都“宅”在家裡,許多出版社會免費開放數字資源,甚至為了促進銷售,進行降價。張莉琴說,儘管現在一切要從大局來考慮,但正常的經營仍需要去思量成本。如若目前的狀況持續下去,對整個產業來說會有較大的影響,因為圖書的商業生態環境不太好,無法實現良性循環,短期看上去沒問題,但長期會有問題在。

書店端受到的影響,已明顯反映出來了,和書店密切相關的出版社也感到了波動。張莉琴說道,出版社的回款可能會因為書店的受損受到一些影響。

出版社在回款和賬期的上,會跟書店協商做一些調整,比如說以往賬期時間是三個月,現在適當延長到四個月或半年,以此幫助書店渡過難關。但她也表示也不太可能做過多的調整,出版社作為上游,有自循環的要求,如果賬款無法及時流回,上游的生產也會受到影響。故而出版社和書店,更多的是協商、攜手,而不是單方面的幫助。出版業是一個行業,有上中下游。目前行業大環境受到影響,沒人能獨善其身,大家需要攜手來共渡難關。

抗“疫”圍繞公眾科學素養

面對這次疫情,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積極發揮了出版社的社會價值和服務功能。在1月20日,社會上剛開始討論人傳人的疫情時,出版社就開始策劃針對學生的防護讀本。特別是目前物流不暢,各個社區或者工廠企業如果要復工,都需要專業的防護知識來保護自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第一時間聯繫了人民衛生社,和其協商,向其租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做公益出版。1月31日,得到授權,首印3萬冊於2月2日出版,2月3日第一時間贈送到上海各個社區,包括上海市總工會、消防、海警等相關部門。接著又加印了2萬冊擴大社區贈送範圍。做好科普、特別是疾控的科普,對遏制疫情的蔓延非常重要。

出版社於2月5日出版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學生防護讀本》。因為青少年抵抗力和自控能力比較弱,出版社希望能夠讓學生獲得一定的防護知識。包括開學後,學生應該如何配合學校做好疫情工作等一系列問題。從傳播角度來說,一個學生做好防護工作可以帶動一個家庭做好防護工作。

目前,上海科教社出版的學生防護讀本主要在上海發行,出版社也在想辦法,看看能否和其他各省的書店或者機構聯繫,擴大發行範圍。

在接受百道網採訪同日下午,張莉琴收到重慶一家圖書公司的信息,希望社方提供支持,公益租型“學生防護讀本”,送給當地的學生。她說,“目前各家出版社,包括機構,大家都想盡到出版人的力量,即使出版人不在一線,在二線,但也想做好一些工作。因為有很多市民並不瞭解病毒的危害力量,也不明白帶來的危害大小。出版社希望通過防護讀本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也算是為抗擊疫情、戰勝疫情做貢獻。”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一直秉承“願做科教興國馬前卒”的社訓,圍繞提高公眾科學素養來策劃選題。值得一提的是,面對疫情,科教社一直在努力服務社會,在SARS期間、禽流感暴發期間,出版社也做過類似的工作。近十多年,出版社也一直有醫學人文圖書的出版,如《劍橋人類疾病史》,如已出版三個版本的美國科學院年度醫學類圖書,時代楷模鍾揚譯著《大流感》。張莉琴表示,在特殊的時間點上,出版社一定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幫助大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