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差的孩子出路在哪裡?

學習潛意識


我建議是學一門技術吧,選擇一個熱門的專業,比如汽修,再選擇一所好的學校。


2020東西南北


對於這問題,其實近期也考慮很多。畢竟家中也有一個孩子,我的大侄女。

大侄女是我從小看到大的,學習成績一般,而且陰錯陽差的進了我們縣重點初中,基本上都是班級倒數。以前,經常批評她,但是後來發現,孩子大了,有自尊心了,就很少再兇她。

其實,從個人的觀察和思考,學習差的孩子並不是他們自己願意的,每一個孩子都想學習好,有個好成績。我們作為家長的可能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其實應該是每一個學習差的孩子都會想:我怎麼才能學習好,這個題該怎麼做,這段話怎麼才能背誦過來等等。我們家長可能看到的就是學習成績、考試名次以及老師的反饋,然後根據這些內容來“教訓”孩子。這樣效果真的不好。

今年,大侄女初中畢業,我前段時間問她,你打算去哪裡上高中,大侄女說我們縣三中,我什麼也沒說,既然想去,就努力。 從她初二下半年開始我就基本上不干涉我大侄女的學習名次,因為我之前和她私下聊過,她內心深處其實非常想好好學習,奈何學習方式或者記憶落於學習好的,加上課程量大,就慢慢的落下了。其實現在的孩子真心不容易,學習的內容都在我們之前學習的基礎上不斷增加,而且難度也不斷加大。作為孩子的小叔,其實也挺心疼他們的。

關於問題:

我只想說,只要孩子開心學習、開心生活就行,出路在哪裡,對於哪些學習好的,你也可以問問

在較小壓力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心理應該不會太差,哪怕學習差的,他們也在承受壓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出路,並不是只有學校才是學習的平臺。


學習收藏夾


題主你好,

我不信佛,不信教,但是我相信因果律。

這個因果律不是邏輯哲學意義上的,也不是宗教裡什麼因果福報的東西。

它很簡單:

付出多少,收穫多少

肯定有人反駁,這他嗎扯淡!

比如我那麼認真準備高考,卻考得那麼慘,有沒有天理?

-我很敬佩我高中的一個同學,她學習上十分拔尖,拿過全年段第一,女神級別的人物。在高考前大概11月左右的時候,她很認真的準備了一個月來參加了我們學校的清華大學的校長直推領軍計劃,最後面試時沒能發揮好,被一個男生搶走了名額,失敗。但她也不抱怨,準備起清華大學的保送,一樣是很認真地每天在教室坐到11:10分老師來清人,大概兩個月後參加了保送考試,名落孫山,沒能考進去,失敗。保送失敗,但是清華還是挺人性化的,給了她一個自招的名額,一起參加華約的考試,一個寒假過去了,自招就要開始,而自招的數學考試對於一個文科生來說應該都是噩夢一樣的存在(我也去考了可能我比較low一些這是我的體會),而她作為一個數學成績穩定但不出眾的人來說要想脫穎而出應該也很困難,但是出乎了所有人意料,無論是那些其他班的文科大神,還是那些搞競賽從小搞到大的理科大神都沒有拿到第二輪面試的入場劵,但是她拿到了,全省兩個中的一個(如果沒記錯的話),她的數學分數把她的成績拉上了分數線,而面試準備大家都對她十分有信心,這樣一個好看的妹子加上公認的口才和閱讀文學積累,面試這種淘汰率極低的肯定沒問題,至少也能加個10來分吧——但是結果再次出乎了所有人意料,一分都沒有拿到,再次失敗。繞了一大圈還是回來參加高考,大家都擔心她心中肯定十分不平衡,但是她笑了笑,沒有抱怨沒有難過,她專心地開始準備高考,當她語文考出了132這個模擬考全市第一的高分並且文綜竟然有一次270+的時候,所有人都覺得她肯定可以在高考考場上大放異彩,但是——失敗了。她沒能踏進那個和她開了幾次玩笑卻始終抓不住的清華,提前批去了一個首都不錯大學的日語系。雖然不至於很差,但是對於這段經歷我總是唏噓不已,上次和她見面的時候提到這個她還是很坦然地接受了這個事實。

看起來夠有[付出卻沒得到收穫]的感覺了對吧?

但是, 我不相信她看的那堆厚厚的文學著作、文學作品會因為高考失利而變成一疊廢紙,我不相信她那超越我這個作文渣幾十倍的文筆會因為高考作文的完成而變得沒有意義。我不相信她的每一次失敗的經歷,沒有她帶來財富,我不相信在徹夜複習中那些積累的知識會化為泡影,更不相信那份笑著從地上爬起拍拍身上的灰繼續向前不饒的意志不會給她的人生帶來輝煌和成功。

我-不-相-信。

你以你眼前的這個目標作為你所有努力的終點,那麼當然很多時候因為很多外部因素的影響你無法達到這個目標——可是這並不能代表說你的付出全部付之東流化為泡影。

不是的。

付出多少收穫多少——我們當然沒法去反抗去強烈地想要控制一些我們不可控的因素,但是當我們在屬於我們自己可控的因素上去努力,去拼搏,我一定相信,當你把你看問題的視角拓展到到一個一個長期的時間上,這個長期的可能是10年可能是20年,甚至一生,甚至死後都有可能,這時候你會發現,你的付出,一,定,會,有,回, 報。屌絲逆襲沒有積累沒有付出怎麼可能?你在高中期間努力做的東西不一定可以給你帶上一個好的大學,但是說不定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候給你帶去一份好的工作,帶給你一個好的家庭?

記住:你的付出和目標之間不是一個有明確指向的連接的,你的每一份付出貼上的應該是[你的名字]而不是那個[目標]的名字。這不是為‘高考’的努力,這是為‘你自己’的努力,有個這個信念,不論你失敗了多少次,你都能意識到:你的努力還在,你還能繼續往前。


熬夜冠軍王


這個學習差是不是就沒出路?我認為未必!

目前中國教育是千軍萬馬通過高考成敗來檢驗是否成材的唯一標準!成功路徑:幼兒園就要贏在起跑線、去上好小學、重點高中、一本大學、畢業分到理想工作!

那麼招聘單位門Kan也越來越高,985或211大學畢業,碩士、博士是基礎,把所謂差等生逼到只能去做操作工、技工、小商小販,也就是藍領工人,而社會上認為這種工作只能差等生去做,誰叫他不好好學習!

正因為這點,家長從孩子出生就面臨這樣那樣的補習班、一直在焦慮不安中度過;

我認為關鍵問題是:全社會如何檢驗孩子成功的標準,不以學習好壞論英雄、不以學校好壞論成敗,以德國為例,很多家長關心孩子的愛好,喜歡做技工那就直接選技工學校,而招工也從不以大學好壞或學歷為導向,自主選擇、只看能力,所以全社會並不是唯學習論者,唯成功論者,全社會對你是大學或技工學校畢業只看成是一種選擇,而不是成功與成敗,孩子也不會有任何壓力!

中國的企業招工、招聘如果也不以文憑論,那麼中國的孩子就不會活的那麼累了!

差等生不代表能力或成敗,而是選擇,那誰還讓孩子去上這樣、那樣的補習班!


用戶21553288570


學習成績只是評價標準之一,並不是唯一。

1.發展一個愛好,讓它成為特長。

每個人肯定有自己的興趣點,而往往孩子的興趣點就是他的潛能優勢。

孩子最喜歡什麼?找一個他喜歡的項目,進行發展下去。沒準兒將來就成了他的特長,也成了他吃飯的手藝。

我朋友的孩子特別喜歡美髮,他上小學的時候就給他爸爸理髮。上中學的時候,甚至還會給他媽媽燙頭髮。初中畢業各科成績都不及格,上了職高。

聽從大家的建議,爸爸媽媽讓他報了一個美髮的技校。孩子可高興了,學的也特別好。

他現在北京一家理髮店當學徒。回來後自己開了一家理髮店,現在規模越來越大。已經有三家分店了。

2.發現自己的天賦。

我的一個學生,雖然成績比較差,但是特別開朗,樂觀,愛與人交往,招人喜歡。長得胖胖的,特別可愛。

她考取了一所普通的大學,但是從上大一開始,經濟就獨立了。她自己做微商,做的特別好。

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外資公司當銷售。憑著銷售能力當上了銷售主管,每年都是銷冠。

天生我才必有用。人有多元智能,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要善於發現自己的天賦,而不要總盯在自己的短板上。


禾頁老師


學習差的孩子出路在自身。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是泉眼,泉眼沒找到打在多的井都是枯井。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要分清階段: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小學階段學習差最容易引導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比較聽話,老師要求孩子們去做什麼,孩子們一定會想盡辦法去完成。家長在一起常開玩笑說:老師的話就像皇帝下的聖旨。我覺得老師起著關鍵作用,剛剛上學的孩子接受的知識面參差不齊。老師上課就要關注跟不上的孩子,家長在家裡多鼓勵,給他信心和自信,讓他產生興趣。如果他成績差,家長訓他,責備他;老師又忽略他,他就會有壓力,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習自然就差了。小學階段就是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他便會主動去學習,成績也就會提高了。初中是關鍵階段,課程的增加,內容的加深;再加上身體的發育期的思想比較叛逆,都影響孩子們的成績。有些孩子小學成績好,可到了初中就跟不上了。初中的課程不像小學那樣只要記憶就能跟上進度,初中不僅需要記憶更多的還是要理解吃透課本。學習的方法就顯得很重要了,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沒花太多的時間在學習上,卻成績好,就是他掌握了適應自身的學習方法。學習差的孩子自已多向成績好的孩子學習、請教,結合自已的情況找到自已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成績。高中階段的課程就更抽象了,邏輯思維也比較強。內容多,象英語的詞彙量增大、數學的公式特多、物理的概念、化學的方程式,還有其他課程。稍稍放鬆一下就會感覺雲裡霧裡,找不到北了。高中成績差真的要下一番苦功夫了。我一個堂弟高中階段沒有認真的上好學,高考沒考上大學。很沮喪,下決心好好苦幹複習一年,終於考上了浙大。如果實在是沒興趣去學習的,找找自已的特長,如畫畫、唱歌等愛好。現在好多孩子參加特長考試找到了自我,考上了喜歡的大學。所以,學習差不害怕,怕就怕失去自我。要相信自已。有了自信,克服自身的不足,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鈺瀾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e88af86f940344728bc0479fc635dc3b\

皮蛋廋


學習不好不代表沒有出路啊。學習一門自己的感興趣的技術,比如雕刻,烹飪,音樂創作人等等都是出路啊。前提是孩子要真的有天賦且感興趣,家庭也支持啊,並且我所說的這些技術也只是區別相對傳統的文化學習而言,不代表這些領域不需要學習。就是說學習不是最重要的,學習能力是最重要的。

韓寒學習也不好,但是人家寫作能力很強,是真的強。怕的就是很多孩子沒有學習以外的天賦,以此為戒口,逃避學習,那就不可取了。也怕有的孩子家長,誤判自己孩子某方面的能力,只是比普通人好,也沒有達到頂尖,盲目放棄學習,這樣也是不合理的。

所以,我想說的是,學習好不一定就是出路,學習不好也不代表沒有出路。如果真的在某些方面具有很好的天賦和特長,我是鼓勵去發揚的,在自己的領域做到最好,也不見得比學習好的人出路就差啊。如果沒有很厲害的特長,就不要想入非非了,好好讀書吧,書中自有黃金屋。


學長說大學


學習不好,不等於沒有能力,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也都有比別人強一點的地方。

家長要引導孩子學習與培養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能養成好吃懶做,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比如孩子能做的事情儘量多做,孩子做什麼,家長要引導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和方法。 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很多事情要以身作則。

最後如果實在學不進去,可以讓孩子學喜歡的,比如跳舞、音樂和其他一些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