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間,農民工沒收入,怎麼辦?

秦巴客


 這個問題其實有些言過其實了,疫情期間實時封村封社區,我相信對於城市居民的影響要比農民的影響更大。

  雖然我也是生活在農村,但不得不說些比較公平的話,農民相比於城市居民來說只是居住的環境惡劣一點,交通不太便利,但好的一點是很多農民都是自給自足的,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需要去買。

  比如說蔬菜和肉類等,作為城市居民來說,只能去超市採購,今天買的吃完了明天再去買,今天如果買的多了,明天還能接著再用。而對於農民來說,這完全不是問題,比如說蔬菜都是自家種的,如果是大白菜,提前囤貨,可以冬天吃,甚至還有一些醃菜,蘿蔔、大蔥,土豆等都有自家種的可以拿來就食用,作為北方人來說醃菜是吃不夠的,而且以往的冬季也都是這麼過的,秋儲冬食!

  接著再說疫情期間農民沒有收入的問題,對於農民工的上班時間並沒有一些企業職工上班的時間那麼固定,比如說我小叔常年在外打工,內人在家務農,所以每年到12月份的時候就回家過年,等到春節過完之後,什麼時候想走了就什麼時候走,短的時候可以在家待半個月,長的時候可以在家待一個多月,完全沒有影響到生存問題。

  其次我們再來客觀的算一筆賬,我們假設題主所說的情況是存在的,“疫情期間農民沒有收入沒法生存!”假設一家有五口人,家庭每天吃飯的伙食標準為100元(100元的伙食標準在農村其實每天都可以吃的很好),由於疫情影響30天不能正常上班,30天的伙食標準則為3000元,3000元也只不過是農民工外出打工是一個月的工資收入,並且很多農民工外出打工由於乾的多是體力活,所以月工資一般情況下都會超過3000元,很顯然沒有題主說得這麼誇張,根本就不存在沒法生存的問題,即便是花錢能力非常強,也不可能沒有3000多元的積蓄。


胖書記


中國從改革開放後,高速發展四十年,創造了人類一個又一個奇蹟,並改變著世界的格局,這次疫情讓我國經濟來了一個急剎車,確實打亂了很多人的計劃,我就是一個農民工,就是一個直接受影響的一個人,而且影響非常大。從山區走進市區我用了15年的時間,我去年冬花了30萬裝修了一個門面房,準備今年大幹一場,這遲遲不肯緩解的疫情,徹底打亂了我的如意計劃,租金、車貸、房貸以及家中的日常每月接近4萬塊錢的開支,讓我一刻也不敢喘息,也不能喘息。一開始呆在家裡我坐臥不安。這15年來我第一次發慌,而且這次真的慌了,包括吃飯都不在心思上,有一種犯罪感,出師未捷身先死啊!

真正單純打工的農民工並不可怕,大不了損失一兩個月的工資,反正家裡基本吃喝還有的。無非錢緊一點,最苦逼就是我們這些剛剛起步的個體戶,還有有車貸、房貸的難友們。不過這幾日我的心態逐漸趨於平穩,停下忙碌的腳步也讓我們思索一下自己,思索一下人生,我們這一生忙碌的是為了什麼?僅僅的就是為了生活嗎?如果是為了生活,我們是不是對自己要求太高了,以至於一直壓著我們喘不過氣來,不敢有片刻喘息的機會。人太注重錢哪必然對自己要求就苛刻了,那就失去了生活的本來的意義,當然這不是要求我們在奮鬥的年齡選擇安逸。人的一生很短暫,我們既要努力奮鬥,又要適時的享受生活,這才是生命本來的意義。所以我們要打起精神,咬緊牙關渡過這次劫難,沒關係,難是一時的,我們會挺住的,純粹打工的工友們是不是也該反思一下,今後或學一門技能或找一些別的門路,那樣致富的機會會比打工強,這次疫情後,也許許多行業會重新洗牌,這也許對於我們也有致富的機會,當然機會是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人生本來就是充滿希望的!



林又森


回答之前我先提個問:為什麼首先想到的是農民工怎麼辦呢?

我之前是在工廠上班的,也是農民工的一種吧!

那時候每個月只有5000多六千不到的工資,但是每個月至少都會存四千塊錢,基本沒有多少花錢的地方,廠裡包吃住,不買衣服一個月只會花到五六百塊錢。

後來換了行業,做金融貸款,雖然工資高了一些,但是每個月房租,生活費,跑同行,每個月沒有六千塊錢的開支好像都過不了。才開始做的時候只能夠自己基本生活開支,也存不了什麼錢。

所以基於這種情況,我覺得農民工在疫情期間同樣也不會因為暫時不上班而有多少困難吧?


劉小糊塗


你好,這次疫情突發確實讓人措手不及,對國家,對社會也都照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對於以上這個問題,我是切身體會,我從17歲開始打工,很多工作都做過,確實很累了,但又不能停下來,人到中年了,上有老,下有小,到處都要用錢,親身體會沒錢啥都幹不了,對於目前採取的封村封路,這是國家採取的防止措施,為了保證人民的財產安全。我們也要大力支持,我們趁這個機會,好好休息休息,說實話我是真累了,一直沒找到休息的機會,這次剛好,我時常想起等有錢有閒了,吃了睡,睡了吃,沒想到提前實現夢想了。[呲牙]


豫東十一郎


我想不僅農民工沒有收入,還有許多開個體的,工廠上班的普工,拿的也是1000多的基本工資。農民沒有帶薪假,但是過年前剛結的工資,乾的天數多的,也有四五萬。所以手裡短期內還是不那麼拮据的,可能心裡比較著急。但是看到其他人也沒上班,心裡也就舒坦點,不然看到別人掙錢,自己乾著急😂😂


帥到拖網速1314


我是一個工地的小包工頭,這些天一直愁心工地上面的活,老闆打電話來喊這兩天可以開工了,可現在開工前提還要開健康證明,還要等有班車才能出去,這個疫情也沒有結束,現在工人也怕被感染,我自己都還要在家隔離14天才能出去,愁死我了


青青河邊草9567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我也是一個農民工,從過完年到現在也一分錢沒有入賬,現在疫情當前,一定要聽號召,懂規矩,不讓你出去,是為你好,既然是農民工,你後面不是還有千千萬萬的麥子兄弟和水稻兄弟嗎?夠吃就行了,一年到頭的出去掙錢,現在好不容易有這個機會,在家裡多陪陪孩子,陪陪父母多好啊!你說呢?兄弟,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謝謝



魯西北波波


一,疫情期間多學習謀生技能。

1,凡事有利有弊,不能出門其實也正好可以充充電,多學習一門謀生的技能和手段,也算是“藝多不壓身”吧,萬一哪天老闆不要了或者自己幹厭煩了,再換個行業或者創業也有斡旋的餘地,不然到時候在惡補或者學習技能,恐怕來不及。很多人在南方廠子企業,從事的都是普通的工種,也就是流水線上能用,一旦回到老家或者融入城鎮生活,發現自己除了進車間別的一無所長也不是辦法。

2,現在國家對疫情期間不能復工也很上心,同時在網絡上開了很多的網課,有學生教育類內容的,同時也有職場技能類內容的,有的還免費在線學習,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機或者電腦,就可以開啟學習之路。比如學習焊工技術、電工技術、新型職業農民技術以及電腦技術、怎樣經商做小生意等,現在新媒體創作和農村社交電商變現也很火熱,有一定文化基礎的農民也可以積極參與學習,前景不錯。

二,考慮一下在家門口就業創業。

1,農民工出門打工,不在乎還是為了掙錢養家,那麼如果在家門口也能就業創業,可以優先考慮一下。畢竟是在家門口,會長遠一些,同時也能兼顧一下家裡的老弱婦孺,減輕他(她)們在家裡的勞動力。我有一個建議可以考慮一下,如果說在家門口的工資收入和外面差不多或者少的能接受,還是選擇家門口好點,畢竟外面城鎮打工,有的還要租房,外面消費不低的,這個我是深有感觸的,多年在外面打工,租房子還要吃飯花銷,幾乎沒掙到錢。

總之,現在這個情況,即使在家也幹不成什麼,所以先按兵不動靜觀其變。天氣暖和了,去自家地裡看看,該打藥追肥了,缺水的又要澆水了。如果懂網絡,操作一下短視頻小視頻或者自媒體寫作,也是不錯的掙錢門路。






三峽表哥


疫情期間全國人民都一樣,很多人都是待在自己家,不到處亂跑不給政府添麻煩,農民工可以在家準備一下家裡的農事,眼下也是春耕時節,抓緊把自家的農業生產搞好也是給社會做貢獻,我們暫時不工作是為了以後更好的生活,普通老百姓現在比起那些拼死在一線戰鬥的人,他們都是冒著生命危險,離開親人去為了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想想他們我們還是非常幸福的。不去工作可以陪陪家人孩子,可以保重好自己的身體,為後面疫情過去努力奮鬥做準備!詳細國家和政府,相信那些捨命戰鬥的人,疫情一定會過去,我們一定會勝利!堅信很快就會過去!致敬那些逆行者!中國加油!



定位生物


疫情期間,農民工出不了門,即使能夠走出去,一方面很多企業也沒有復工復產,還得時刻擔心疫情感染風險。

目前大部分返鄉過年的農民工都只能觀望,期盼疫情能夠早點結束,大部分農村家庭的生活開支可能就指望有勞動力的在外打工維持了。雖然農村吃的米、蔬菜等能夠滿足自給自足,但其他開支得需要錢才能解決。

打不了工,沒有收入,對農民工來說很是絕望。

農民工始終是弱勢群體,不像在城鎮上班的居民,很多人有穩定固定的工作。防疫期間,即使在家隔離不上班也會有工資領,而農民、農民工就難了。時間短可能還能承受,長時間無工可打,家裡的米見底了,油也快沒了難免會心煩意亂,甚至坐立不安,想出去又不能出去。

出去打工很多農民工都是選擇去珠三角和長三角一帶,而這些地方也是疫情重災區,所以很多農民工焦急、矛盾不安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還好的是現在處於春耕農忙時節,很多呆在家的農民工可以有事做,能夠稍微緩解這種不安的心裡。他們能夠幫助家裡忙完春耕播種等農務,還可以有難得的機會多陪孩子,給留守兒童更多父愛母愛,可以陪著小孩看看電視玩玩遊戲,陪父母聊聊天,多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做做飯刷刷碗洗洗菜什麼的。給自家菜園子裡鬆鬆土刨刨地澆澆水,把家裡的短板補上。

生活是殘酷的,得需要有收入來源,農民工文化程度低,沒有多少可以選擇其他謀生手段,只能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依託勤勞的雙手,撐起整個家。

疫情來得太突然,這個家他們還能撐多久,相信很多農民工心裡沒有答案。

沒有收入,該怎麼辦呢?對他們來說這是一道難題。

其實,人都是被逼出來,雖然大部分農民工文化程度低,但也基本讀過幾年書,認識字,疫情期間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多學習適合自己的謀生技能,多學習一門謀生的技能和手段,也算是“藝多不壓身”吧,萬一哪天工廠倒閉了或者自己年紀大了,幹厭煩了,再換個行業或者創業也有斡旋的餘地。

在工廠裡面,很多農民工從事的都是普通的工種,流水線作業,基本都是手工活。年紀大了一旦回到老家,沒有其他技能,除了繼續守著一畝三分地,沒有多餘的選擇,當然能夠掙點錢做點小生意,可能會好一點。

充分利用網絡,學習並謀求一技之長,以備不時之需,這是他們這個時候可以做到的。

疫情期間,考慮到學生、上班族的實際,很多線上網絡培訓紛至沓來,網絡上開了種類繁多的網課,有針對學生教育的,同時也有職場技能提高的,針對農民工群體,還有免費在線學習實用技術,如學習焊工技術、電工技術、新型職業農民技術以及電腦技術、怎樣經商做小生意等。也可以利用現在的風口,結合農村實際,在農村自媒體創創作和農村社交電商挖掘寶藏,如全段時間登上熱搜的山東農村婦女自媒體創業,有一定文化基礎的農民也可以積極參與學習,多嘗試,可能會是另一番新天地。

農民工出門在外,見過世面,可以嘗試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國家出臺相關政策鼓勵農民工創業,有了好的項目可以申請無息貸款,搞搞性價比高的種養殖業,或者承包土地搞點果樹種植,農村電商或者快遞行業,說不定就成功了呢。在家門口創業就業,除了能解決收入來源,同時還能兼顧一下家裡的老弱婦孺,減輕他(她)們在家裡的勞動力。

不一定非得選擇外出到大城市打工,很多企業為了節省用人成本,紛紛將企業轉移到內地,內地很多地方都有了的工廠,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可能工資收入沒有外面高,但外邊花銷大,除去租房子、吃的花費,可能也相差不了多少,在門口擇業是不錯的選擇。

隨著疫情控制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各地企業、工廠紛紛復工復產,政府或企業還人性化服務,派專車來內地接農民工去上班,也不用擔心沒有收入來源了。家門口的一些工廠企業,為了早日復工復產,減少疫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紛紛優先招聘本地農民工,也能馬上緩解無工可打、沒有收入來源的煩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