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先鋒」紅河州金水河鎮黃秀珍面對考驗初心和使命始終如一

“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作為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縣金水河鎮南科村領導幹部的黃秀珍,面對山洪泥石流災害侵襲、疫情防控的考驗,反應迅速、衝鋒在前、堅守初心、勇擔使命,把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掛在心上。

53歲的黃秀珍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有33年村組幹部經歷,24年黨齡,這名邊境村寨拉祜族婦女,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無論是挑水種地、打掃衛生,還是幫群眾辦理證件、報銷新農保、調解糾紛,她從來沒有說過一個“不”字,被村民親切地稱呼為“黃大姐”。

2019年6月24日2時10分許,南科村委會聯防村遭遇單點特大暴雨,發生了山洪泥石流災害。當天夜晚,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雨還沒有停歇,南科河流量明顯大了很多,河水也變得更渾濁。

黃秀珍來到河堤上用燈光照向河上方,發現河水已漫到了橋面,橋在水中搖搖欲墜。

整個聯防村民小組135戶,547人,再加上南科小學289名師生,幼兒園師生,此時的村委會工作人員和外地客商等800餘人早已入睡,形勢萬分危急。

警報因下雨失靈,黃秀珍及時通知村委會人員,一戶戶敲門叫醒睡夢中的人們,中途又打了數個電話通知相關人員,及時告知險情,和聯防村民小組的村民們一起與“死神”賽跑。最終,所有人安全轉移,這時,有細心的村民發現,脖子沙啞的黃秀珍身上只穿著一身睡衣。

隨著災後安置工作的推進,黃秀珍時常去探望不同安置點的村民們,與他們拉家常、敘感情,詢問他們在新的環境吃得怎麼樣、住得好不好,安撫村民們的心理,鼓勵他們重建新家園。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黃秀珍同樣衝在一線,每天奔走於相距十幾公里的4個安置點之間,用民族語言第一時間把各級政府的決策部署講解給村民們,把疫情最新情況、防範疫情的知識及時讓村民們知曉,引導群眾正確認識疫情,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不信謠、不傳謠。

“你身體好不好?有沒有不舒服?”黃秀珍最關心的莫過於群眾的身體健康。為了嚴控疫情,外防輸入,黃秀珍積極配合政府人員、民警、村委會幹部對過往車輛人員進行查驗。

黃秀珍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婦女黨員,以自己的行動帶領南科各族人民群眾共同抗“疫”,成為了“邊境線上的逆行者”。

自1987年擔任聯防村民小組婦女小組長到如今擔任組長,在這漫長的時間裡,黃秀珍角色不斷變化,久經考驗,她對共產主義事業信仰堅定,對黨保持著深厚的感情,初心和使命始終如一。

雲南網記者 趙黎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