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毛憤怒地說道:疫情過後,我第一件事就是買房

阿毛憤怒地說道:疫情過後,我第一件事就是買房

近日,有不少媒體都做過“疫情結束後你要做的第一件事”的調查報道,吃火鍋、逛街、約會、打麻將、買買買等各種回答也是千奇百怪,折射出了大家因疫情宅家太久被壓抑的各種需求要集中釋放。在一波吃喝玩樂的需求中,我們發現了我們發現了幾個“另類”,有幾位網友說想要買房/換房,因為沒房/房子不好/物業不好,這個被“隔離”的春節過得實在太“南”了、太憋屈。

阿毛:疫情過後,第一件事就是買房

阿毛是小編的高中同學,睡在我下鋪的兄弟。由於未能考上理想的大學,他高中畢業以後就外出打工了,先後輾轉成都、深圳、崑山等地,在崑山遇見了現在老婆,老婆也是四川自貢人,兩人幾年前結婚了,但是房子買在了自貢老家,方便小孩上學。他們兩口子則在崑山做租房中介的生意,這幾年也攢了一些錢,也想過在崑山買房,但是沒有急著買。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今年出了很多狀況。

阿毛愤怒地说道:疫情过后,我第一件事就是买房

崑山市對不同人群的疫情防控措施

2020年春節他們回自貢老家過年了,在1月30號搭私家車返回了崑山。他們租住的小區有很多流動人口,政府出臺了很多管控政策,有很大部分政策是針對他們這種無房產的流動人口,給他們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不便。他向我吐槽到:

①他是和朋友合租的,必須在家隔離,幸好合租的朋友沒有返回崑山,要不然這麼隔離起來還是有些尷尬;

②他合租的朋友不知道什麼時候回崑山,也不知道還會不會回崑山,就退租了,現在房子又無法轉租,他們只得承擔著額外的1000元/月的房租。

③每天社區對這些流動人口的排查相當嚴格,測體溫、問東問西的,上門問、出入小區要問,他感覺自己受到了歧視

④他們租住的小區是老舊小區,物業之差,代購物資經常很晚才送來,人手不足,管理問題很多

……

在經歷了種種“歧視”以後,阿毛高速他們小兩口決定把在崑山買房的計劃提前,疫情過去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買房,初步決定買個套二的小戶型,成為崑山市民。他說話的語氣明顯有一絲憤怒。

其實,不光是崑山,全國還有很多城市在做疫情防控的時候,都把本地有房產的和租房的、無固定居所的人區別對待。特別狠的一招在於,出租房發生疫情,房東要承擔法律責任,這樣一來,房東就不敢讓租客回到出租屋,租客“復工”更難了。

這應證了那樣一句話:房產證就是最好的通行證。

阿毛愤怒地说道:疫情过后,我第一件事就是买房

像阿毛這種決定在疫情之後要買房的人,還不在少數,有人預計疫情過後會有一波報復性增長的行情。通過近一個月的觀察,四川樂居總結了一下,這場疫情已經悄無聲息的在改變著人們的購房心態,各種購房需求的變化或許會是未來樓市新的增長點。

物業:看管理與服務水平

對於購房者來說,買房充其量就是半年到一年左右的事情;但是物業卻關係著購房者的一生。“好房子”配上了“好物業”才是真正的一輩子。

2020年1月中下旬,新冠肺炎疫情變得越來越嚴重,連知名微生物學家管軼都被嚇跑了;1月23日,武漢封城,禁止未經許可的人出入武漢;隨後鍾南山院士在一次採訪中,呼籲大家儘量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出門要戴口罩。到二月初,陸續有城市發佈了對住宅小區(村落)實施封閉式管理的通知。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以後,最考驗的就是物業公司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以成都為例,目前二環內還有很多老舊小區沒有物業公司,這種小區的封閉式管理就靠社區和業委會(有的叫愛衛會、自治會等)來維護,但是業委會以老年人居多、有心無力,社區工作人員又非常有限,像玉林北街上面有幾十個院落,不可能每個院落都有社區工作人員值守。這種老舊小區流動人口又多,各種潛在風險特別大,一個靠譜的物業公司顯得特別的重要。

沒有物業的小區羨慕有物業的,有物業的小區又羨慕有好物業的小區,近段時間微博網友對物業公司的吐槽曝光特別多,四川樂居照抄幾條給大家看看:

①曝光最差物業:永立龍邸通瑞物業,疫情防禦不到位,3.2的收費1元服務水準。

②同是金碧物業,為什麼我們小區沒有收到口罩?

③廈門海滄區通報批評兩家物業公司人員擅離職守,防疫工作不到位

④濟南一小區疫情防控期間強行給業主停電釀成混亂,被通報批評

⑤疫情防控期間,西安某小區將物業費與通行證捆綁,不交物業費不予辦理通行證

⑤南通港閘區一小區,防疫不到位,現場扎堆辦理通行證,大門無人值守,任人進出

⑥西安一小區物業人員以防疫期間不能遛狗為由,將業主的寵物狗打死,還稱“你可以報警”

……

有差的物業公司,自然也會有好的物業公司。從四川樂居蒐集的各種信息來看,好的物業公司在配合政府做好基礎的防疫工作之餘,還能有一些創新、暖心的舉措,自然能夠贏得業主的讚譽,比如為業主跨境代購口罩等防疫物資、緩交物業費、別出心裁的防疫措施、細心照顧業主等等。

武漢是此次疫情重災區,然而位於洪山區的華大家園小區似乎是個例外。全小區共計1766位住戶,疫情發生以來,直到2月7日都無一位住戶感染,這與物業辛勤勞作、科學防控密不可分(2月8日有1例確診和1例疑似)。該小區1月20日就已經開始實施封閉式管理,從安檢、排查、消毒到發放預防中藥、口罩、消毒液、代購生活物資,防疫與保障措施一件沒落下,甚至物業人員到超市開啟直播,供業主選購商品。該小區被譽為“武漢最牛的小區”!目前該小區的二手房掛牌價格已經上漲了。

阿毛愤怒地说道:疫情过后,我第一件事就是买房

某物業的“隔離”措施

阿毛愤怒地说道:疫情过后,我第一件事就是买房

成都建發房產為業主送菜

其實,對於物業公司來說,在封閉式管理小區期間能夠做到以下幾方面的工作,我們認為其工作也算到位了的:

①宣傳防疫知識與政策,包括廣播、電梯視頻、宣傳欄、DM單、業主群等各種形式

②實施封閉式管理,包括關閉多餘的出入口、核驗業主身份、禁止外來人員進入、測量體溫、單雙號出行、檢查車輛

③消殺工作,比如電梯間、單元門、大門、車庫等公共空間的消毒、處理口罩等生化垃圾

阿毛愤怒地说道:疫情过后,我第一件事就是买房

出入證的紙張、樣式、內容,都能反映出一個物業公司的水平

④保障業主的生活物資供應,在封閉式管理期間,有部分業主被居家隔離或者自我隔離,需要物業人員代為採購生活物資等。

⑤滿足其他常規物業服務以及業主的各種合理需求,比如諮詢、報修、代收快遞等

低密小區更受歡迎,購房者會更看重通風采光條件

對於像新冠肺炎這樣的傳染病,在通風、人少的環境下其實是很難傳播的,此前也有不少專業機構預言低密的小區會更加受到歡迎。此次疫情的一個重要集散地就是武漢百步亭小區,這個小區佔地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達到13萬人,此前還是全國文明社區示範點、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百步亭小區平均1平方公里上居住了3萬多人,可謂是相當的密集;百步亭的“萬人宴”成為疫情的一個集散源;在疫情爆發以後,如此密集的居住人口,也給防疫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阿毛愤怒地说道:疫情过后,我第一件事就是买房

武漢百步亭社區效果圖

成都在調規以前也有很多面積賊大、居住人口賊多的小區,這些小區普遍建於2017年之前,容積率4.0、5.0是常事,動輒佔地幾百畝,居住幾千上萬人。好在2017年成都進行了調規,大幅度降低土地的容積率與建築密度,此後拍賣的土地上,多以小高層、洋房、疊拼等類型的產品為主,為了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開發商也在小區佈局、通風、採光上做了最大的優化,南北通透、板式佈局成為標配,當然這些小區的房價普遍也在2萬元/平米以上,需要一定的購買力才能企及。

阿毛愤怒地说道:疫情过后,我第一件事就是买房

2017年成都調規的核心內容

被疫情改變的戶型需求

中國目前仍然處在城市化的高速發展期,不同代際的人對城市有不同的理解,其生活習慣也差別很大,因疫情被“隔離”起來,這種生活習慣差異也帶來了很多矛盾。

自媒體“真叫盧俊”報道了一個案例,一個名為花花的滬飄,在浦東買了一套60平米的老小區房子,2020年春節老公的父母從湖北某四線城市到上海來過年,雖然不是從疫區來但也被要求嚴格居家隔離觀察,一家四口兩代人擠在60平米的小房間內,原本幾天的春節假期,忍一忍也就過了,現在被迫延長了十幾天,而且還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因為生活觀念、習慣、價值觀差別太大,由此衍生出了各種問題,讓這對小夫妻(花花特別想)萌生了換房的想法,想換有雙衛、有客廳、有陽臺、有物業公司的小區。

阿毛愤怒地说道:疫情过后,我第一件事就是买房

(花花家房型參考)

其實“花花”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比他家更復雜的情況是可能有小孩(也許還有二孩)、雙方的父母(也許是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某一方的兄弟姐妹等。時間倒回五年,成都的住宅成交面積都是90平米以下的小戶型為主,經過這波疫情的居家隔離,想必這些人的換房需求更為迫切。

總得來說,未來大戶型、有陽臺、有花園這些住宅產品可能會受到更多人的青睞。有人形容隔離期間的生活狀態,去陽臺算省內遊,去露臺、私家花園就算出國遊了。我們也時不時會看到有人在露臺吃火鍋、曬太陽,在私家花園跑步,和其讓人羨慕!當然,那些在鄉村還有獨棟小洋樓的就更加讓人羨慕了。

阿毛愤怒地说道:疫情过后,我第一件事就是买房

在私家露臺品茶、曬太陽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

業主圈層 可望而不可即

截至2月17號,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都是很難買到,即便高價也未必能買到。但是有個別小區有業主在免費為其他業主發放口罩,比如2月11日的德商迎暉天璽小區,這可是很讓人羨慕!有網友在該微博下調侃,你要是能成為該小區的業主也可以免費領口罩,前提是你得準備500萬的房款,每個月交8元/平米的物業費(最小戶型190平米,物業費都是每月1500元以上)。

阿毛愤怒地说道:疫情过后,我第一件事就是买房

相比有些小區業主不願意戴口罩、不配合物業和社區的防疫管理、每天都想著出門,以及各種咬卵犟、各種抱怨、找茬,居住在有一定圈層的社區,其優勢也非常的明顯。2019年曾經流行過一句話:你的認知水平,由你的鄰居決定。

阿毛愤怒地说道:疫情过后,我第一件事就是买房

圈層這一概念,也在2019年成都某些高端樓盤的營銷話術中頻頻出現。比如新希望錦麟府,主力產品為院子系,通過策劃一系列的文化活動,力圖營造一個高知、高文化水平的業主圈層。比如中國鐵建西派瀾岸,通過各種歐式、大氣的裝修風格,試圖聚集一個功成名就的老闆、高管、高官業主圈層。麓湖生態城、新希望D10、阿瑪尼藝術公寓、蔚藍卡地亞等高端樓盤也都有自己的業主圈層。

當然,購房需求遠不止上述變化,像對健康城市、健康社區、家庭醫生、智能快遞櫃、智能家居、移動辦公、線上購物、最後一百米的配套也都有可能催生房地產的新增長點。這些需求在之前也有被提及,有房企在做嘗試;經過此次疫情,需求點勢必會被放大。如果開發商的產品足夠打動購房者,購房者是肯定會為之買單的。

疫情過後,你會第一時間買房嗎?你的購房需求有變化嗎?為什麼?歡迎在文末發表您的觀點。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