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8個月,被診斷為自閉症,不停亂扔東西,閒不住,該怎麼辦?

878632109


首先寶寶的家人要先平復一下自己內心的情緒,只有你們情緒好了寶寶的情緒才會好,生病了不要緊,要緊的是如何治療。現在很多家庭的寶寶都患有過自閉症。寶爸寶媽們不要覺得恐慌,這個時候寶寶需要的是更多的引導和耐心幫助寶寶恢復好。

首先要想治癒自閉症要先了解為什麼寶寶患有自閉症

這個問題其實目前從科學角度還是醫學角度都無法解釋自閉症患有的原因,那我們只能從育兒角度來分析一下了。

從育兒角度來看,我接觸的患有自閉症的寶寶大多是因為家庭育兒觀念的錯誤所導致的,很多的家長現在喜歡對寶寶大吼大叫,冷言冷語。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夫妻間的感情不好。

家長們經常對寶寶冷言冷語或者經常打罵會造成孩子的自卑,不敢說話,心理上首先就出現了問題。如果是這樣家長們首先應該換一個態度來對待孩子。孩子在小的時候需要更多的應該是鼓勵和讚美。建議家長要從育兒的角度出發去改變對孩子的態度和方式。

孩子如果患了自閉症該怎麼辦

孩子如果患有了自閉症那麼這個時候不要遲疑,立馬去找當地的醫生或者是心理專家就診,讓醫生活著專家安排合理的治療方案,依照給出來的方案具體執行到每一步。這邊給大家幾個建議。

1.多和孩子相處,讓孩子感到不再孤單,多和孩子說話,互動,多點時間去陪伴孩子度過這個不算太美好的時刻。


2.多表揚和鼓勵孩子,讓孩子更加的有自信,自閉症的孩子多半比較內向,家長們要試著讓孩子變的外向一點,開朗一點。


3.多帶孩子出去走一走,讓孩子多接觸一些同齡的孩子和他們一起待著,哪怕不說話孩子也會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從而改變。

最後做一個總結,孩子如果患有了自閉症,家長首先要負起責任和擔當不能對孩子進行打罵和言語上面的攻擊使得孩子的病情加重。再去尋求有效的治療。

我是小孫爸爸說育兒,是育兒領域的創作者,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大家,也歡迎大家評論和轉發點贊關注,謝謝大家。

小孫爸爸說育兒


首先大人不要著急,去年春天的時候我也有過一樣的焦慮,孩子兩歲了,不說話,不對視,不和小朋友交流,有一點刻板動作,脾氣暴躁,沒有什麼感興趣的事,不過那時候沒去醫院檢查,自己查了一些方面,自己為對上號了,自己也知道一些方面的原因,我兒子一歲之後看電視,手機,學習機比較多,老大和老二相差有點小,再加上我和爸爸都是上班,下班後陪陪老大,老二白天老人帶,在家裡不怎麼出門,當時是家裡出主意,第一去正規醫院檢查,如果是,配合治療,第二就是自己在家切段所有電子設備,多接觸外界,先這樣觀察一段時間看看,當時用的第二種方法,給他報了一個早教班,一週五六節課,除了運動感統課,對於音樂課,語言課,親子課他一直是處於不喜歡狀態,所以上了半年之後就給他停課了,現在三歲上幼兒園了,語言方面突飛猛進,和其他小朋友沒什麼區別。多用些時間,多和他說話,教給他告訴他,主要是用心陪伴,不能怕麻煩,看著他的眼睛告訴他,鍛鍊他對視,多說,多教,一定切斷電子產品,一切電子產品!用心陪伴,你會發現你的孩子其實和其他孩子都一樣。


🌸王小妮🌸


家長你好,先不要著急,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以男性多見,大多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自閉症並不是不能被治癒的,所以請一定不要灰心,對於自閉症患兒可能最好的禮物就是母親的陪伴與鼓勵。

先來說一說為什麼一個孩子會在28個月患上這種叫做自閉症的疾病

自閉症又叫兒童孤獨症,在全世界的發病率有萬分之二到五,曾經有報道5-7歲的兒童中,自閉症的發生幾率為12.4/萬。那麼自閉的發生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首先,醫學研究表明,自閉症與遺傳之間有著不可忽略的聯繫,在家系研究中,我們認為自閉症家族中認知功能缺陷率和言語發育遲緩發生率較一般非孤獨症家族高。發病率比一般人群高50倍。

其次,父母生育孩子時的年齡很可能與自閉症的發生發展有聯繫,年齡比較因研究而異,但通常為≥30至35歲,母親<30歲,≥40歲,而父親<30歲。父母生育年齡偏大與患有自閉症兒童的風險增加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

然後,環境和圍產期因素也與自閉症的兒童發病率有密切關係。環境因素包括毒性接觸,致畸因子,圍產期性行為和產前感染。它們可能佔自閉症的少數病例,但很可能構成“第二次襲擊”,調節易患自閉症的現有遺傳因素。環境暴露的影響似乎取決於暴露的時間和持續時間,毒素的濃度,作用機制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分佈。另外孕期的服藥情況也與患病率可能存在關聯,需要單獨評估。

通過上圖嬰幼兒正常發育重要標誌可以更容易的判斷嬰幼兒是否存在發育障礙,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就診,不要單純的以為孩子只是說話慢,只是走路慢,只是不合群,儘早開展治療,一定能夠有一個理想的治療效果。

不要放棄,看看自閉症患兒應該接受何種的治療

  • 最大化恢復患兒功能

  • 讓孩子走向獨立

  • 改善兒童和家庭的生活質量

  • 改善社交功能和發揮技能

  • 提高溝通技巧(功能性和自發性)
  • 提高適應能力
  • 減少非功能性或消極行為
  • 促進學術功能和認知

關於自閉症的治療一定是多種治療相結合的複合治療方式,包括:行為訓練,教育訓練,語言訓練,以及人際溝通、藥物治療等方式。

比方說,教育訓練目的是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首先,愛心、耐心和熱心

第二,把要學的技能分為若干細小步驟

第三,訓練時要動作-言語-獎勵有機結合起來

第四,在教育訓練過程中,切忌操之過急。

行為治療是減少令人不愉快的行為,促進建設性行為。令人不愉快的行為:消退法、厭惡法、懲罰。建設性行為:陽性強化、激勵。

藥物治療還是需要十分謹慎使用的, 因為自閉症兒童很難表達自己的主觀體驗,所以不但難以監測療效,更加難以控制藥物不良反應。如果兒童的行為干擾了他或她的治療能力,並且其他因素(例如,共患疾病,心理社會/環境壓力因素)已得到解決,則可能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總之千萬不能放棄希望,更不能放棄治療,孩子還小,一切皆有可能,但如果真的放棄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有問題可以私信留言,我會幫你解答的。


我說精神


孩子28個月,也就是兩歲多的時候被診斷為孤獨症,閒不住,不停地亂扔東西,說明是孩子的感統方面存在著失調的症狀。

我們要做的是要分析孩子亂扔東西的原因,為什麼孩子閒不住?因為他閒下來他難受啊,他前庭功能的失調需要更大的活動量來刺激自己的需求,滿足前庭的需要。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見到很多自閉症小孩伴隨著多動的原因,有的孩子喜歡轉圈,有的孩子喜歡跳動,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似乎他們總是”坐不住“,這都是孩子的發育障礙啊,並不是孩子故意在和你作對的。

我們在訓練干預的時候,要對症下藥,在感統方面的訓練中,著重對孩子進行視覺,聽覺,知覺,本體覺等方面的訓練,可以採用很多的遊戲設置;在針對孩子的前庭訓練中,可以採用鞦韆,滑滑梯等上下或者左右擺動的動作來調節,適應孩子感統的需要。

另外,說到孩子能不能上學的問題,如果孩子的程度較好,早起訓練效果樂觀的話,完全可以上學的,國家對特殊兒童的教育是有保障的。你現在需要做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持續的對孩子展開各方面的干預。孩子的年齡還很小,不得不說你是一個細心的母親,早期發現孩子的症狀,都一點採取干預措施。效果肯定會不錯哦,希望得到你的反饋。

大家有什麼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回覆!


SUM電影


<strong>一封來自自閉症患兒的信,相信你看完應該會有感悟:

我是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小孩。

我們這種小孩又被叫做“星星的孩子”,人們說我們像天上的星星,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與這個世界隔著億萬光年的距離。自閉症,又叫孤獨症,會造成患者交流、語言、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的障礙。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像我這樣的自閉症患者目前超過1000萬,其中0-14歲兒童患者超過200萬,並且近年來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我感到很擔憂。


身為自閉症患兒,我有哪些表現

1、面部表情總是很僵硬,總是做一些別人看不懂的表情和手勢,不能與人進行互動,不能理解別人的情緒和語言。

2、不喜歡和別人說話,不愛理人,總是自己一個人玩;喜歡某件東西就會獨佔。

3、興趣愛好具有固定性,不會受環境影響而改變;會機械性的重複某種動作(比如不停亂扔東西);對於一些行為儀式有一種異乎常人的執著。

4、通常在社交技巧、社交語言、遊戲想象力中,至少會出現一種發育遲緩現象。


我這樣的自閉症孩子能上學嗎?

其實我們是可以上學的,自閉症只是性格上的一點缺陷,如果爸媽多帶我們去人多的地方玩耍,或者是多多的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對我們有好處的。另外,我們身上會有發育遲緩現象,但並不一定智力低下,因此大多數時候我們是能夠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沒有太大問題。


我們希望爸媽怎麼做

首先,爸爸媽媽一定要知道,自閉症目前並沒有找到根治的方法,因此,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你們應該有充足的耐心。

1、希望你們對我寬容一點,理解我們的異常行為,不要打罵我們,包括體罰和語言攻擊;

2、希望我們一起配合醫院的治療方式,但也要避免訓練過度,不然會造成我們身心上的牴觸;

3、你往你們能夠找出我們的長處,其實我也有閃光點,但是不要太過嚴格地要求我們呀,我們喜歡聽很多很多的鼓勵,這樣我們才會堅持下去。


除此之外,希望爸媽一定要告訴我們,其實我們和別的小孩沒有什麼不同,也是媽媽懷胎十月辛辛苦苦生下來的小寶貝,一定要讓我們知道,其實你們很愛很愛我們。


母嬰參考


是不是自閉症,醫院可以診斷,能不能康復家庭說了算。只要不當成自閉症就不是自閉症。

自閉症的康復主要涉及到社會學與人生價值觀正義觀,與醫學沒多大關係的。

真的自閉症,多是家長從一兩歲,發現孩子心智或語言落後,經過各級專業諮詢診斷後,就開始努力學習自閉症的各種干預方法,學習ABA訓練感統,訓練對視與訓練社交,用器具鼓搗不說話孩子的口腔。努力朝機構專家要求的方向靠攏,這樣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很可能一個具有國際標準症狀的自閉症就初步形成了,再後期其實就是變呆傻了。

想要無痕跡的變好康復,就要:

1、父母多帶孩子外出見識,

2、加入有類似孩子但是堅信孩子能好的的集體群。

3、多灌輸階級鬥爭思想意識。階級鬥爭一抓就靈,是最核心的思想意識。學會逗孩子玩。

4、不拔苗助長,耐心等待。

5、在真實生活環境裡錘鍊!

6、千萬不要送機構裡面長期融合訓練干預。

7、父母迴歸樸素的價值觀人生觀。

這七點,都是多年指導這類孩子康復的總結。


心物多元


28個月,診斷應該也是疑似吧!在中國這個病的誤診率很高!建議多找幾個醫院檢查一下吧!很多三歲前的疑似後期都排除了。閒不住是孩子正常的習性,不要因為一直動就認為他是自閉症。語言是一個,眼神追視也是一個,指令完成是另外一個。自閉症沒有那麼容易確診的,孩子的發育本來就不一樣。精細動作和大動作發育也要排查,就算是自閉症,3-6歲的黃金干預期也很重要,我在康復機構見過很嚴重的,都不會說話甚至都無法獨立行走的自閉症孩子,帶著滿臉笑容在跟著做感統訓練。為什麼要輕易放棄呢?孩子自己也是想變好的吧!過來人勸你一句,這世上很多因果是你猜不透的,自己的未來尚不清楚,你憑什麼決定孩子的未來呢?患這個病的家庭,要麼一家人堅定團結樂觀的不像話,要麼就是支離破碎。先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吧。猶豫逃避不如趁早行動,不管是不是真的自閉症。


團圓的超人媽媽


不停的亂扔東西,閒不住,是兩個問題:一是刻板,亂扔東西是孩子的一個刺激點,這能讓他興奮。二是閒不住,可能是多動症。孩子還小,康復的潛力很大,你不要退縮。正常的寶寶成長過程中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自閉症的寶寶問題會更多,所以這就是一個問題消失另一個問題又出現的過程。打起精神來,找到適合寶寶的康復方法,會慢慢好起來的,我家寶寶已經上小學了[靈光一閃]


寶貝媽媽220129


被診斷為自閉症的確是個令父母無比崩潰的事情,但是除了接受和麵對,我們也別無他法,這需要一個過程,更需要我們內心的堅強,加油!

現在有很多低齡的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或者疑似自閉症,理論上說三歲之前,誤診的概率會大一些,我們可以定期帶孩子去複診,或者去北上廣這些更加權威的醫院求證。另一方面,我們不應該抱有這樣的心態:不接受,不承認,到處求醫,就為了一個看似可以接受的結果。其實雖然我們不是專業的醫生,但孩子的異常我們都看在眼裡,明在心裡,去找醫生只是為了確認具體的情況和康復的建議而已。

的確,很多ASD的孩子不能上學,不能照顧自己,但這不是絕對的,也有很多孩子通過科學系統的康復訓練,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恢復,可以融入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可以擁有美好的人生,而每一個這樣預後良好的孩子背後都必定有堅強樂觀和懂得科學方法的父母在持之以恆地支持。

亂扔東西,可能是孩子的刻板行為,也可能是他們情緒表達的一種方式,或者只是單純覺得好玩。我們需要引導,但也不必完全制止,ASD的孩子本來就有些不同,只要行為在一定的約束範圍內,也不是一定要完全禁止,甚至可以加以利用。比如我們訓練孩子做某個任務,你完全可以把扔某些安全的東西作為完成任務的強化物來使用,對於有不同尋常行為的孩子,我們的目的不應該是完全禁止這些我們看起來有些古怪的行為,只要適當約束就好。

我們都崩潰過,崩潰之後孩子還在那裡,ASD還在那裡,日子也還要走下去。先別想那麼遠,現在看似不能的目標,不意味著將來不能,哪怕希望不大,努力去爭取總比原地停留要好。


愛陪娃的熊叔


孩子自閉症,可能是因為家長和他缺乏情感上的聯結,讓孩子感覺到沒有安全感,只能將自己關在孤獨的堡壘裡。

想要和孩子再次重新建立連接,需要家長的耐心。不要去煮指責孩子亂髮脾氣或者亂扔東西,這其實都是他內心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我們所要解決的事讓他有安全感重新能感覺到父母的愛。


做遊戲是一個很好的打開孩子心扉的方式。你可以嘗試多和孩子一起做遊戲互動。那麼做什麼樣的遊戲呢?做孩子喜歡的遊戲她喜歡什麼你就陪他玩什麼。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充分感覺到你對他的關愛。

先開始你可以默默的關注孩子玩的遊戲,他在玩什麼?然後家長慢慢的參與進去和他一起搭積木做遊戲產生互動。這樣才可以慢慢進入孩子的世界。


等到遊戲你倆可以一起做遊戲,可以做一些主導。比如說你們可以做一些打鬧類的遊戲。例如拿枕頭互相打,在遊戲中家長扮演一個弱勢的角色,讓孩子成為一個強勢的角色。這種與現實生活中的角色完全置換的情形,可以讓孩子內心感到充分感到力量感以及對遊戲的控制感。同時打鬧遊戲也可以很好地增進與孩子的親密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