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有什麼特點?

農夫老嶽


💦雨水,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也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氣之一。時間是,每年的2月19或20。雨水的特點為:氣溫開始緩慢回升,空氣溼度增加,冰雪消融,降水增多。此時溼寒交雜,對人體影響較大。2020年雨水時間是2月19日(明天)的12:56:53。此時正當防止新冠病毒的關健時刻。大家一定要早睡早起,注意養腎護胃,保持心態平和,“春捂秋凍”,忌過早減衣服。特別要預防感冒!祝大家幸福平安[祈禱][玫瑰]





W溫桂林


雨水,雨水,有雨有水,顧名思義,這就是其最大特點。雨水之名就已形象化了。

雨水是緊跟立春之後的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排於第二位,代表寅月的中氣。從公曆看,一般是在2月19日上下交雨水,時長約有15天,距冬至約60天,在七九之內,交雨水時,太陽到達黃經330度。雨水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一是在降水形式上,霜雪漸少,雨水漸多。表降水開始,雨量漸多。雨水時帶,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在二十四節氣中,可分成幾類,表示四季變化特點的有:四立和二分二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這也是最重的四節四氣。表示降水不同的有:雨水,穀雨,小雪,大雪。表示天氣變化寒熱特點的有: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寒,大寒。表示物候與農事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每個節氣都有意義與特點的。這對人的生活,生產,農耕有著指導意義,有很大關係。

一滴雨水,一年命運。春雨潤物細無聲,春雨貴如油,雨水無水,那就不好了。


樹德漢碩


【雨水】在二十四節氣中排第二位。二十四節氣分十二節、十二氣。“節“即是季節的轉變,轉折交替;“氣”就是氣候物理現象的變換;風霜雪雨陰晴圓缺,寒暑往來。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氣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反應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 反應氣候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 反應氣候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氣、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立春”之後是【雨水】,也就是說進入春季以後,太陽漸漸北移豔陽回春。大地變暖,氣候發生了由寒冬到暖春的改變。由冬雪轉變為下雨了。萬物復甦,麥苗反青了。春雨正好給他們帶來勃勃的生命力。春風伴春雨,潤物細無聲啊!

山東省在北緯34度22分 - 38度23分之間,一年中四季分明,季節一到立馬改變。種麥有彥諺語“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夏季農作物在“芒種“的說法。所以在山東到什麼季節需要什麼樣的變化反應,農作與節氣正好相對應。南方北方就感覺不到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帶來明顯的變化了。


南山說易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2個節氣,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下面由學習啦小編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雨水時節的節氣特點吧。

雨水節氣特點一

雨水位於每年正月十五前後(公曆2月18-20日),節氣時段為雨水日起,到驚蟄日前(公曆3月4-5日)結束。太陽的直射點也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了,這時的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溫回升較快,來自海洋的暖溼空氣開始活躍,並漸漸向北挺進。與此同時,冷空氣在減弱的趨勢中並不甘示弱,與暖空氣頻繁地進行著較量,既不甘退出主導的地位,也不肯收去餘寒 。

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後氣溫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可是在氣候溫暖的南方地區,即使隆冬時節,降雨也不罕見。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段時間候平均氣溫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櫻桃花開,確已進入氣候上的春天。除了個別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終止。嫁接果木,植樹造林,正是時候。華南繼冬幹之後,常年多春旱,特別是華南西部更是"春雨貴如油"。另外,寒潮入侵時可引起強降溫和暴風雪,對老、弱、幼畜危害極大。所有這些,都要特別注意預防。

雨水不僅表明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後,人們則明顯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和春滿人間,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

全國大部分地區嚴寒多雪之時已過,下雨開始,雨量漸漸增多,有利於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長,抓緊越冬作物田間管理,做好選種、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準備工作。

雨水節氣特點二

雨水到,草木萌動,我們從“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意味著除了西北、東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區仍處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許多地區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了由冬轉春的過渡,在春風雨水的催促下,廣大農村開始呈現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但是,雨水季節,北方冷空氣活動仍很頻繁,天氣變化多端。既然這說到個季節冷空氣活動頻繁,就不能不提人們常說的“春捂”。這是古人根據春季氣候變化特點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養生原則。初春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人們逐漸去棉穿單。但此時北方陰寒未盡,氣溫變化大,雖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冷冽,但由於人體皮膚腠理已變得相對疏鬆,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會有所減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時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這種變化無常的天氣,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乃至心神不安,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為了消除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應當繼續進行春捂外,應採取積極的精神調攝養生鍛鍊法。保持情緒穩定對身心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後,春風送暖,致病的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故春季傳染病常易暴發流行。每個人應該保護好自己,注意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雨水節氣中,地溼之氣漸升,且早晨時有露、霜出現。所以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應側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溼。又由於此時氣候較陰冷,可以適當地進補,如蜂蜜、大棗、山藥、銀耳等都是適合這一節氣的補品。

這時的大氣環流處於調整階段,全國各地的氣候特點,總的趨勢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溫暖過渡。

雨水時節節氣對不同地區的特點

1西南、江南地區

雨水期間,除了雲南南部地區已是春色滿園以外,西南、江南的大多數地方還是一幅早春的景象:日光溫暖、早晚溼寒,田野青青、春江水暖。

按照四季的劃分標準:連續5天,每日日平均氣溫都在≥10℃-≤22℃時,春天便開始了。一般來說,這些地方真正意義上的"春天"要在3月下旬,也就是一個月以後的"春分"時節才能到來。但也有特殊的情況,如2004年的武漢在2月10日、長沙2月11日、南昌2月11日、南京2月13日就進入真正的春季了,時間足足提前了1個月。

根據1月和2月份的多年平均雨量顯示:武漢為43.4、58.7毫米,長沙66.1、95.2毫米,南昌74.0、100.7毫米,福建48.0、86.6毫米,可見上述地方的雨量,2月份相對1月份明顯增加,能夠滿足小麥、油菜的生長需要。

2華南地區

雨水節氣期間,華南地區是春意盎然,百花盛開。

華南地區下列城市2月份的多年平均氣溫是:廣州14.5℃、南寧14.1℃、海南島海口18.7℃;上述城市2月份平均降水量分別是:69.4毫米、42.6毫米、35.0毫米。雖說雨量比黃河中下游地區多出好幾倍,但這裡氣溫高、蒸發量大,還是缺水。尤其是華南南部和海南島的局部地區,這一時期的雨量仍比較少,往往會出現春旱。若受強冷空氣影響,平均氣溫低於10℃的話,對早稻育秧、育苗十分不利。

如果說這些地區,“立春”是春天的第一樂章“奏鳴曲”:春意萌發、春寒料峭。雨水之後,便進入了春天的第二樂章“變奏曲”:氣溫回升、乍寒乍暖。雨水期間“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一幅冬末春初的風景。

3黃河中下游地區(華北地區)

這時冷暖空氣的交鋒,帶來的已經不是氣溫驟降、雪花飛舞,而是春風春雨的降臨。此時這一地區的平均氣溫都已經升到0℃以上,甚至白天極端最高氣溫可達到20多℃,已經沒有了降雪的條件,即便先人們以第一場春雨命名“雨水”,也是恰如其分的。

雨水時節,小麥進入了返青階段,這時的小麥對水分的要求較高。而此時的雨量又是全年最少的時段。從《1971~2000年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中,我們統計了2月份石家莊、太原、北京的平均降雨量分別只有7.4、5.2和4.9毫米,真可謂“春雨貴如油”。

4西北、東北地區

雨水節氣期間,我國的西北、東北依然沒有走出冬天的範疇。從2月份的平均氣溫來看:蘭州、西寧、烏魯木齊、瀋陽的月平均氣溫分別是-1.0℃、-3.9℃、-9.7℃和-6.9℃,可見這些地方還沒有擺脫冬季的寒冷,天氣仍以寒為主,降水也以雪為主。


超級科學奶爸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特點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位於每年正月十五前後(公曆2月18一20日),寓意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從雨水開始氣溫開始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而南飛的大雁也要北歸了。節氣歌中“立春陽氣轉,雨水雁河邊”描述的就是天氣回暖以後大雁飛回了北方,在棲息地的河邊飲水休息的景象,展現了一副春天伊始萬物生機勃勃的景象。





張忠學8


“郊嶺風追殘雪去,坳溪水送破冰來”雨水,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正處在數九的“七九”中,河水破冰,大雁北歸。



韓廣東律師


雨水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它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雨水季節,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那麼,具體的雨水節氣的特徵都有哪些呢?今天,天氣網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二十四節氣雨水的特點。

雨水位於每年正月十五前後(公曆2月18-20日),節氣時段為雨水日起,到驚蟄日前(公曆3月4-5日)結束。太陽的直射點也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了,這時的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溫回升較快,來自海洋的暖溼空氣開始活躍,並漸漸向北挺進。與此同時,冷空氣在減弱的趨勢中並不甘示弱,與暖空氣頻繁地進行著較量,既不甘退出主導的地位,也不肯收去餘寒。

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後氣溫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可是在氣候溫暖的南方地區,即使隆冬時節,降雨也不罕見。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段時間候平均氣溫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櫻桃花開,確已進入氣候上的春天。除了個別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終止。嫁接果木,植樹造林,正是時候。華南繼冬幹之後,常年多春旱,特別是華南西部更是春雨貴如油。另外,寒潮入侵時可引起強降溫和暴風雪,對老、弱、幼畜危害極大。所有這些,都要特別注意預防。

雨水不僅表明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後,人們則明顯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和春滿人間,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

全國大部分地區嚴寒多雪之時已過,下雨開始,雨量漸漸增多,有利於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長,抓緊越冬作物田間管理,做好選種、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準備工作。



仰望雲端憶流年


二十四節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勞動中總結的天氣、季節變化和農作物生長規律總結出來的一套指導人們生活生產各個方面的補充曆法,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物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反應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反應物候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反應氣候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後(公曆2月18-20日),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時段一般從公曆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還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

"雨水"過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到0℃以上,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已達3℃左右,江南平均氣溫在5℃上下,華南氣溫在10℃以上,而華北地區平均氣溫仍在0℃以下。雨水前後,油菜、冬麥普遍返青生長,對水分的要求較高。"春雨貴如油",這時適宜的降水對作物的生長特別重要。而華北、西北以及黃淮地區這時降水量一般較少,常常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後及時春灌,可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淮河以南地區,則以加強中耕鋤地為主,同時搞好田間清溝瀝水,以防春雨過多,導致溼害爛根。俗話說:"麥澆芽,菜澆花",對起苔的油菜要及時追施苔花肥,以爭莢多粒重。華南雙季早稻育秧已經開始,應注意抓住"冷尾暖頭",搶晴播種,力爭一播全苗。

這就是24節氣中“雨水”節氣對農業生產的指導!

雖然現在咱們種地的人少了,但是24節氣對我們時日常工作生活、衣食住行都有指導意義,不是嗎?




鵬學天下


桃始花 倉庚鳴 鷹化為鳩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鬥指壬.太陽黃經為330°.這時春風遍吹,冰雪融化,空氣溼潤,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


雨水節氣的到來,意味著雪花紛飛、寒氣浸骨的天氣漸漸消失,而春風拂面,冰雪融化,溼潤的空氣、溫和的陽光和瀟瀟細雨的日子正向我們走來。杜甫有詩云:“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此時,春雨伴隨著和風,在夜幕降臨時悄悄地、無聲地、細細地滋潤著萬物萌芽生長。雨水是莊稼的期盼,是百姓的期盼,在這個節氣里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雨水的到來給農民帶來了忙碌和喜悅。人們將這個節氣喚做“雨水”,充分地表現了雨的及時和人們對雨的喜愛。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如何看雨水。對老百姓來說,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備耕的關鍵時期,而生活也因此充滿了新的希望。

  “鬥指壬為雨水,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其中鬥指壬,意思是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空中“壬”這個方位,但後世認為並不準確。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30度。雨水不僅表示降雨從此開始,更表明雨量從此會增多。每年的陽曆2月18日前後即為雨水節氣。


宜:多吃新鮮蔬菜、果汁多的水果及一些野菜。主食宜食小米等,蔬菜有胡蘿蔔、山藥、韭菜、菠菜、油菜、豆苗、香椿、苘蒿、春筍、藕、荸薺、蘿蔔等。水果有柑橘、蘋果、香蕉、雪梨、菠蘿等。水產類有鯽魚。其他為紅棗、蜂蜜、蓮子等。


乾坤書書


每年2月18日或19日,太陽移至黃經330度,為“雨水”節氣,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也是春季的第2個節氣,雨水”時節雖然漸暖,但天氣變化不定,忽冷忽熱,乍暖還寒。專家提醒說,公眾要格外注意保暖,穿衣著裝要謹記“春捂”原則,以防著涼感冒;加強鍛鍊身體,可做些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較為輕鬆的運動,以增強自身抵抗力;注意健脾養胃,飲食上少油膩,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總的原則是“少酸多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