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點也不想對寶寶大吼大叫,可就是忍不住怎麼辦?

雲朵好寶貝


看到這裡我想跟你推薦一本名為《可愛的詛咒》的書。書中的主人公和你的情況有點相似。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但是偏偏又很多時候忍不住就是那麼做了,之後便會覺得後悔,想著如果我沒有那麼做就好了。有沒有想過,這或許是自己太想要得到別人的贊同,覺得不應該對寶寶大吼大叫,這個時候做的不是忍或不忍,而是該找到問題,去做出判斷。


不知道該說自己是年齡增長,然後變皮實了,還是應該說自己長大了。發生事情的時候,不是急著吼,而是告訴對方應該怎麼做,雖然說孩子還小,但是人小鬼大,有很多的事情他還是知道的。


如果害怕自己會說出傷人的話,或者是會後悔的話,下次在自己開口之前,先在腦子裡簡短的思考3秒,問一下自己這麼說會不會後悔。就當是給自己提前喂一粒後悔藥吧!


其實書中的作者,以前被媽媽吼,所以她當時就想自己一定不要成為吼別人的人,只要她吼了,他就會覺得自己成為了和媽媽一樣的人,但是如果憋回去,她又會覺得自己忍的很難受。真的我特別建議你能夠去看看這本書,她會給你答案的。


要把最真實的自己表現出來,要不其他人永遠無法瞭解真實的我們。而我們也會活的很累很累……


我是小魚YA


首先,請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大吼大叫這個行為上,應該考慮自己為什麼會大吼大叫。

我有個女娃已經5歲了,其實從3歲的時候她已經開始不讓人省心了,動不動就開始扯瘋,特別是人多的時候就喜歡撒歡,她會用尖叫來吸引大人的注意,每次我都會被她整的精疲力盡,心態爆炸,這個時候我就會想大吼大叫,歇斯底里的來一場大爆發。經過幾次之後,我發現這樣非但沒有用,反而讓孩子有些疏遠!

後來我總結我為什麼會忍不住對寶寶大吼大叫?

1.我的心態崩了。

我在繁重的工作與操心勞力的看娃之後就已經不堪重負了,再加上短期的教育在我女娃身上看不到效果的時候,我就失去了希望,心態爆炸,想要發洩。有一句話說的很符合我當時的心情,“小時候打你不是因為教育你,而是為了解氣”大概就是這麼個心態!

解決方式:調整自己心態

首先,我這個時候都會將孩子交給她爹或者她奶奶,自己離開一會兒平靜下來,不是要忍,而是要離開那個環境,讓自己換一個心情,讓自己好起來。然後等這個點過去了,在某個跟她進行一些互動的時候,這個時候她也不鬧騰,我就會試探性的跟她討論一些問題,像對待一個成年人一樣探討和交流,問她鬧騰的原因,給她更好的建議,然後把這件事解決掉。

2.孩子確實錯了,而且影響到別人了需要制止。

其實一般在別人面前我都不會對孩子大吼大叫,但是在公眾場合她影響到了別人,我會進行勸說,如果還是不聽就會制止她、我給別人道歉然後帶著她離開,在安靜的地方先讓她平靜下來,再跟她講道理。後來我發現這樣做比我單純的喊叫會有效的多,她看到我給別人道歉,她也會心生歉意,有過幾次之後,現在她出門都很聽話。

帶孩子真的是一個磨練心智的過程,相關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2-3歲的時候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就開始不那麼聽話了,5歲左右就開始有獨特的想法了,在塑造過程中一定要給予適當的干預,給她提供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溝通!

有什麼問題要跟我提,撒潑打滾一次都不會滿足,講道理提需求我就會在2-3次之中滿足合理的一次,一定要將我滿足或者不滿足她需求的理由告訴她,讓她明白我的規則,這樣溝通起來就會更加順暢,她也會更加明白事理。

現在的小孩子營養好,大腦發育已經遠遠超過我小時候那個年代,所以不要將他們小看了,都要重視起來。


熱門資訊要聞


我也深有同感,真是不想大吼大叫,喊完之後就後悔,關鍵是現在這孩子,乖的時候可愛的想摟著他不撒手,可一旦熊孩子爆發真是招架不住。就比如說,一次領他去商場坐電梯,就是扶梯的那種,扶梯兩邊不都是玻璃嘛,他用手掃那個扶梯的玻璃,我說,"寶寶,不要用手摸那個玻璃,玻璃容易割傷手。"和顏悅色的反覆說了幾遍,就像沒聽到一樣,收還是在那劃了來劃了去的。電梯到了,事兒也就暫時過去了。

第二天,我發現他手指頭上轉圈有個劃痕,剛開始我沒反應過來,我問他怎麼弄的,他天真的,狡黠的樣子:"不知道呀!"後來,我才想起來,那個扶梯兩邊的玻璃和玻璃之間是有縫隙的,手劃過之後,肯定就容易劃傷手指呀。我和他爸告狀,說這孩子管不了,說也不聽。我就喊了一通。

事後,覺得孩子教育不能這樣,但也不得要領。我就試著在他和我都高興的時候和他談心,說他要是不喜歡我這樣子,可以監督我,提醒我,我會改正的,但是他也要改呦,答應的好好的,可是屢教不改呀!


A程洋襪業


我有兩個孩子,現在家每天都是被氣死了,每天還要不停的打卡學習。感覺自己要崩潰了,其實自己有時管不住自己的脾氣,明明不想吼他們,可就是忍不住。發過脾氣之後又後悔了,孩子們永遠好像不會和我記仇一會就媽媽長媽媽短的叫起來,每每在這個時候自己就更加自責。寶貝們媽媽想告訴你們媽媽雖然脾氣不好但媽媽愛你們的心不會改變。願你們平安快樂,幸福成長。永遠愛你們我的寶貝!





夢林寶貝


帶小孩子真的很辛苦,我就算是一個娃,我也會忍不住發火,壓力很大,再說了,身邊肯定是沒人幫忙,自己一個人在忙著,忙不過來,那個時候,我都老了一圈了,現在出去工作,只有工作上的壓力,壓力不大,只有帶小孩子的時候,沒錢帶娃的時候,那個時候才憋屈,想給小孩子吃點營養的都得省著點花,花多了還會被說,自己就吃我媽從工廠裡帶回來的飯菜吃一整天,有時候餿了也吃。


荒野女巫的傳說


我也深有同感,相信很多家長都是這樣,都知道對孩大吼大叫不好,吼完自己會後悔,但是每當看到孩子的表現時,就又忍不住大吼大叫,比如每次做作業的時候,讓寫個作業給他說幾遍他都不動或慢吞吞,或者是寫字的時候邊寫邊摳手指邊咬鉛筆邊玩玩具,簡直只有幾個字,他能給你寫半天,說了很多遍都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這樣家長不由的就急了,每次寫完字以後或者玩完玩具以後讓他去收拾東西,說了無數遍都不動,真的讓人很頭痛,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小老百姓的日常


我們都是凡人肯定有情緒,我寶寶八個月的時候因為換了個睡覺環境,所以一直哭得我睡不著我狠狠地打了他的屁股後自己心痛又後悔,所以我想:打寶貝是把自己的不開心過渡到寶寶身上了,這樣反而傷害到我們兩個人,後來我有情緒的時候就深呼吸或者自己先離開一會。


Ansonsmammy


對寶寶大吼大叫有很多的原因,我歸納出了幾條,問主可以看看有沒有相符的。



01

為什麼會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

1.對孩子期望值過高

對孩子期望過高的父母對待孩子通常比較嚴厲,給了孩子很多的壓力。而當孩子達不到期望值,甚至離期望值還差得遠的時候,父母會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同時還會認為孩子是沒有未來的,當產生這些負面情緒時,總是免不了對孩子一頓說教。


2.控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做

就像黃曉明在《中餐廳》說的那樣“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在這樣的父母眼裡,只要不符合自己想法的,都是不對的,而且還強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說的來做,只要孩子拒絕,立馬開噴。


3.帶著外部情緒和孩子溝通

因為工作壓力,人際交往等等所產生的負面被父母帶回家,在和孩子溝通時還帶著這樣的負面情緒,那麼這樣溝通肯定是很不理想的,俗話說“當我們帶著情緒做事時,你就被情緒控制了”。


4.孩子不聽、不做、不配合

不管家長怎麼說怎麼做,孩子就是不配合,甚至還要唱反調,一副你奈何不了我的樣子。當遇到這樣的熊孩子時,大多數家長都會忍不住的。


5.天生的暴脾氣

有些人會說:“我就這暴脾氣,改不了了”。如果我們是這樣的狀態,首先可以讓另一半來負責和孩子溝通,自己做其他的輔佐工作,第二可以去醫院檢測一下是不是缺少某些營養元素了。



02

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改善


1.降低期望值

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不僅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力,更有助於親子關係。只要孩子盡力就好了,有的時候過程遠比結果更為重要。


2.尊重孩子的想法

當孩子的想法和自己不一致時,不用總是試圖讓孩子按照自己的來。適當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勵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來,不僅可以緩解親子關係,對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


3.處理完情緒再說

當自己正處於負面情緒狀態時,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和孩子溝通。如果實在處理不好,可以和孩子說“媽媽現在心情不是很好,待會兒再和你討論,好嗎”,給自己一段時間放空,同時孩子也有一個心理準備,哪怕過一會兒還帶有情緒,孩子也會諒解你的。


4.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遇到說不通的時候就不要再繼續說了,讓孩子按照他自己的想法來,家長只要做好保護工作就可以了,同時和孩子說好“你自己決定的事情,自己負責”。當孩子失敗時,就會明白剛剛應該聽媽媽的話,同時也可以鍛鍊孩子的負責能力。


5.適時發洩解壓

<strong>有的時候哪怕所有原因都瞭解,所有的溝通技巧都明白,可是還是會忍不住想要大吼大叫。這時自己可以發洩一下,畢竟人總是有情緒的,比如大聲喊叫或者砸被子等等,當然不能當著孩子的面,當你發洩完之後會感到一身輕鬆。


最後再分享一個阻止發火的小技巧,這是由美國情緒管理專家羅納德提出來的,他研究發現人的憤怒往往不會持續12秒,當你準備要發火時,就立馬在心裡默數12秒,當你數完之後會發現怒氣已經消散完了。(這個方法我用過,我感覺還挺有效果的,但是有的時候還沒想起來用的時候,火已經發出去了,這需要多鍛鍊幾次形成習慣)


報告爸媽


對孩子亂髮脾氣的危害

1/3

輕度後果:孩子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孩子的逆反心理表現在對家長的話置之不理,即使是家長髮脾氣了,孩子也不害怕,甚至會頂嘴反抗了,會導致孩子越來越難管教了。

2/3

中度後果:孩子成年後容易變的脾氣暴躁,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了。

因為家長耍脾氣教育孩子,孩子也會跟著你學的,家長無法控制自己情緒,孩子也就慢慢失去對自己心智的管理能力了。

3/3

重度後果:容易導致孩子出現抑鬱傾向,甚至會出現抑鬱症或者自閉症的,比如有些家庭父親酗酒,施行家庭暴力等等。

因此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不要讓這樣的嚴重後果出現。

解決辦法

1/5

告訴自己先不要發火,等一刻鐘再說。

如果自己生氣了,教育孩子時想發火,應該先停下來,等一刻鐘再說,可以心理默唸,不要立即發火。等一刻鐘後,慢慢平靜下來了,就能清醒的處理自己的情緒了。

2/5

讓孩子試著監督自己。

如果家長經常發火,可以和孩子商量好,讓孩子監督自己,家長一發火,就讓孩子提醒家長該怎樣做,慢慢的,就能剋制家長的不良情緒了。

想讓監督有實效,可以給孩子一些特權,比如爸爸媽媽發脾氣時,可以允許孩子扭家長一下作為懲罰。

查看剩餘1張圖

3/5

試著轉移注意力。

如果想發火了,家長們可以試試轉移注意力,比如看一看自己喜歡的電視,或者看本書,等個半小時後,再去考慮這個問題,心理會慢慢的舒坦一些。

4/5

家長對自己發火的行為不要太焦慮。

面對自己經常發火的行為,家長不要太焦慮了,不能總是在懲罰自己,應該和孩子溝通一下,請求孩子原諒自己這段時間的不好情緒,再給孩子做個保證,會改變現在的發火行為。

5/5

換個角度考慮孩子的問題。

如果孩子做錯事情了,家長如果一根筋的認為孩子總是惹麻煩,就會輕易的發脾氣。如果能換個角度考慮問題,比如孩子總是和家長對著幹,總是有逆反心理,家長可以想想孩子不錯,有獨立思考能力了,也是值得鼓勵的。


嘮嗑先森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一點也不想對寶寶大吼大叫,可就是忍不住怎麼辦?

很高興的一點,樓主自己意識到這樣不好。

一方面,如果已經吼了,怎麼補救?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已經發生了,等情緒穩定下來,真誠的就自己的行為和孩子道歉,不應該用吼叫的方式解決問題。

另一方面,怎麼避免對孩子大吼大叫?

1找出原因。

每次對孩子吼的誘因是什麼?比如我,如果孩子不講衛生,手很髒,吃手,我就容易發火。後來為了避免發火,我就即使提醒孩子洗手,去外面也帶著消毒溼巾,免洗洗手液。

找出誘因,提醒自己,就能減少大吼大叫的時候。

2發揮想象力。

每當要吼的時候,你可以想像是你的老闆站在你的面前,或者此刻正在電視直播,很多雙眼睛盯著你,這樣我們就會注意自己的行為。

3真忍不住,可以告訴孩子,媽媽要生氣了,你快跑吧😂

自己獨處一會兒,冷靜下來,在和孩子溝通剛才的問題。

發脾氣的時候容易說傷人的話,控制好情緒,才能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

歡迎關注 ,一起交流育兒知識,共同成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