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視頻市場被頭條佔領了,傳統媒體還有存活的空間和必要嗎?

文水馬海剛欠錢


自媒體只是政府允許開放的一小部分,那麼在自媒體中視頻確實佔居主流,但也是暫時現象,雖然收視率較高也無法替代傳統媒體。

從自媒體發佈的大量視頻來看相當一部分內容還是很低俗,點擊率高但內容沒有任何影響力,對用戶來講一笑而過,還有相當用戶不會完整看完一個視頻就切換了。

自媒體視頻的創作還要看內容質量,這涉及到自媒體是否能夠持續存在和發展。實際上自媒體的運營和發展一直受到監管機構的嚴格監督。


東方上院


有。


頭條的視頻產品也就是西瓜視頻,抖音,火山小視頻,快拍,可以做佔據了內容娛樂市場的一部分短視頻市場,但遠遠沒有把傳統媒體擠壓的沒有空間。


除了頭條系,還有快手,好看視頻,美拍視頻,bilibili,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土豆,鳳凰視頻,搜狐視頻,酷六,第一視頻等一大堆視頻網站。


傳統媒體比如電視臺,報紙雖然受到了一些衝擊,但是遠沒有對這些新聞媒體構成巨大的威脅,因為新聞媒體是國家的權威新聞發佈機構,比如這次疫情,權威數據和資料,新聞都是由電視臺,報紙,新聞中心發佈出來的,因為他們是權威媒體。


而我們經常接觸的什麼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等都屬於短視頻,以娛樂消遣為主;而傳統媒體是以報道,採訪真實情況並嚴格審核為百姓提供權威新聞為主,所以作用不一樣。


當然,我們也不否認,自媒體的發展對個人,或者有能力的人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展現自己的機會,同時這些內容也能通過自媒體變現,以提高收入。


時代在發展,媒體也在發展,以前權威媒體注入抖音,頭條就能看出,傳統媒體也是相輔相成,互惠互利的,並不是針尖對麥芒。


一清流聊創業


個人意見,歡迎補充。

個人覺得,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的衰退的一個必然過程與結果,不存在誰打敗了誰,誰佔有了誰的市場,本來市場競爭就是公平的,用戶選擇了誰誰就是勝利者。這是定律,所以咱們也不用為了誰的敗退而感到惋惜。

再者,歷史的進程誰也阻止不了,尤其對於像中國這樣的大國,時代在進步,歷史在進步,如果你固步自封,那你就會被打敗,被淘汰。短視頻本來就是時代進步的產物,這是自然規律,誰也無法阻止,就像是工業革命一樣,蒸汽動力代替了畜力,你不能說畜力就永久的退出了歷史舞臺,存在即有價值。

題主用了佔領這個詞對頭條來說有失公允了,頭條是順勢而為,他是互聯網進步的體現,我們在對5G時代歌功頌德的時候的難免會對老的實物心懷惋惜,其實沒必要的,有進步才有發展,這是更古不變的道理,老的實物終將退出歷史舞臺,有更好的的事物取而代之。

個人拙見,歡迎補充。


花期美業


目前視頻行業的確最厲害的就是頭條的了,就是字節跳動了,而且啟示之後很難被打壓下來的,他的抖音他的西瓜視頻他的火山小視頻都是最厲害的,當然對手也是有的對手,包括有快手,包括有騰訊即將要推出的那個視頻。

用戶有了一定習慣之後很難再更改,所以自覺跳動它的護城河也會越來越高,其他企業在挑戰它的話,難度就會越來越大,這個其實沒關係,對於我們用戶來說,只要有一個公平的企業,它的發展對我們很多自媒體創作人或者我們的用戶都是有幫助的,對自媒體創作來說呢,它有好的分潤讓整個生態鏈都能很健康,這是非常好的事情,對於用戶來說他的體驗感越來越好,其實沒問題的呀,我們都可以支持的呀,多一個企業發展對整個社會都是好的。

如果整個國家只有一個互聯網巨頭,他沒有競爭,他就沒有那個生機,就沒有活力,目前來說呢,阿里巴巴跟騰訊是最牛的,但是季節跳動它的競爭是也是非常大的,它很有可能就是國內的第三大互聯網巨頭,所以我們拭目以待,我們也以公平,呃,公平公正的眼光來對待,希望他們都發展的好,盤活我們整個國家的互聯網經濟。


K線博士


今日頭條給同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今日頭條也在發展過程中。

藉著自媒體的春風,今日頭條不斷地發展壯大,儼然已經成為了互聯網界的新貴。很難說是新媒體成就了今日頭條,還是今日頭條成就了自媒體,但不能否認的一點是,目前今日頭條已經成為了互聯網優質內容的重要產出地。

在2015年,今日頭條就推出了“千人萬元”政策,大力支持原創;隨後2016年又拿10億元扶持短視頻;加上今年的10億元,今日頭條的動作不可謂不大,那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原因可能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野心,另一方面來自於同行的壓力。

作為近些年來異軍突起的互聯網新貴,今日頭條在過去一段時間可謂是順風順水,大有進入互聯網一線梯隊的架勢。然而,在內容產出方面的優勢並沒有讓今日頭條滿足,不斷推出的新內容讓我們看出了頭條的野心:針對微博推出了微頭條,針對知乎、百度知道推出了悟空問答,短視頻領域也有西瓜視頻做支撐,今日頭條的野心可見一斑。

除了野心之外,同行的壓力也是今日頭條屢有大動作的原因。其他內容產出平臺在最近動作不斷:百度推出了熊掌號,與百家號一起撐起內容與搜索方面的服務;騰訊拿出了3個100億做內容;阿里的大魚號也是推出了20億元的“大魚計劃”。與這些老牌互聯網豪強相比,今日頭條雖然做的早、做得好,但是壓力難免也會很大,推出自己的應對計劃也是情理之中。



招財老汪


我認為這個問題可以這麼看:

第一,回到2015年那個時候,視頻市場才剛剛萌芽,難道只有頭條看到這個趨勢嗎?事實並非如此!包括騰訊、阿里巴巴、百度,還有大量的小微企業都看好這個賽道,但只有頭條做成了老大。原因就在於張一鳴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來做,那就是通過系統智能推薦的方式,儘可能把觀看者和他需要的信息對接了起來,而不是以往傳統媒體的中心制分發信息。所以頭條贏在技術和思路;

第二,傳統媒體的優勢任然在,雖然視頻平臺目前來看頭條的地位難以撼動,但媒體的核心價值是內容,只有好的內容才能吸引消費者,而這恰恰是傳統媒體的優勢,我們並沒有因為頭條的出現就不看電視了對吧。

第三,任何行業都存在被顛覆的可能,強大者如阿里巴巴,也很難防住像拼多多這樣具有創新基因的對手出現。當信息出現過載時,新的個性化群體必然會尋找更能表達自己見解的新平臺,喜新厭舊是人的本性,好好研究90後、00後們的想法,才是解決之道。




老王創業雜談


感覺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問題,媒體的品類很多,不是隻有視頻一個,還有圖文和聲音。雖然短視頻現在很火爆,但是圖文類的自媒體和app也不容小覷,比如微博、微信公眾號、小紅書等等,沒有任何一家品牌可以一家獨大。但是,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也是事實。

根據百度百科,傳統媒體是相對於近幾年興起的網絡媒體而言的,傳統的大眾傳播方式,即通過某種機械裝置定期向社會公眾發佈信息或提供教育娛樂平臺的媒體,主要包括報刊、戶外、通信、廣播、電視以及自媒體以外的網絡等傳統意義上的媒體。

就傳統媒體的載體而言,比如報紙、電視、廣播、信等,傳統媒體短時間內並不會全部被取代,但是未來肯定會全被取代的,保守估計也得是很多年以後的事了。

因為,不管是報紙、電視、廣播還是信,這些載體和渠道還是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和農村地區一直在使用的接收信息的方式,不能把這部分消費群體忽視掉。而且,疫情期間各大村長通過村廣播的硬核傳播,也是一大亮點。假如說換成了新媒體傳播,就會缺少很多搞笑色彩和人情味,總是會感覺不那麼盡如人意。

但是,對於傳統媒體公司而言,還是有很大的生存空間和存活的必要的。我覺得把傳統媒體載體和渠道和傳統媒體公司混為一談,是錯誤的。不能因為大家不看報紙和電視,不聽廣播了,就說新華社、人民日報、新京報等各大傳統媒體公司沒有存活的空間和必要了吧。

其實,新華社、人民日報、新京報等權威傳統媒體公司早就已經全力轉型升級了,它們也開通了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號、頭條號等新媒體賬號,也在秒拍、梨視頻等視頻平臺上上傳自己的視頻,而且已經建成了自己的新媒體矩陣,也擁有了大量的粉絲。其實,它們只不過是換了一種傳播信息的方式和載體罷了,工作的核心和本質沒變。

再說了,雖然自媒體可以加速信息的傳播範圍和傳播速度,但良莠不齊,真假難辨,還是需要新華社、人民日報、新京報等傳統權威媒體的報道。


企業家故事


應該這樣說,新媒體(包括頭條系)與傳統媒體的關係不是純對抗的,而是一個相互借鑑,相互融合的關係。

新媒體在其內容方面還是依託於傳統媒體,傳統媒體在知識專業性,工作團隊,技術設備方面都是新媒體無法比擬的,比如西瓜視頻,大量的視頻資源還是來源於傳統媒體,新媒體更多的是對原視頻進行剪輯、拼接、解讀等二次創作。抖音也好,快手也好儘管也能自行製作原素材,但客觀地說這些大部分屬於流行快文化,在可看性、文化性、典藏性方面十分欠缺,聽說過把三國演義電視劇刻盤給自己小孩看的,但沒聽說誰家父母要把抖音短視頻留給子孫後代的。因此頭條視頻在這方面已開始重視傳統媒體的價值,把什麼電影頻道,第十放映室等全部變為大V,以提升自己平臺內容的整體水平。

另外,傳統媒體也在充分借鑑新媒體的傳播渠道和經營思路,更加重視受眾的發言權及特定化需求,就連央視都主動擁抱時代的變革,通過客戶端為受眾提供一站式的新聞服務,隨時隨地瞭解新聞動態。而且基於新媒體(例如微博,騰訊,頭條)對特定人群心理分析及個性推送的專業性,傳統媒體也十分樂意主動擁抱新媒體融合,紛紛入駐各大平臺,以至於其粉絲受眾動輒百萬計,也進一步提升了其內容影響力。

綜上,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未來是相互融合,最後實現合作共贏。



時光的經緯度


傳統媒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還有市場空間,不過市場已經接近飽和。

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和專業化能力是核心競爭力。

與自媒體等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更為職業化、系統化,發佈新聞的能力更高,長期積累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更強,這是自媒體等新媒體無法相比的。

傳統媒體的權威性最終還是來源於它的公信力。目前許多新聞來源主要來自於傳統媒體,自身沒有專業新聞團隊沒有采訪隊伍的新媒體不具備採訪權,導致很多新聞“無序”、“碎片”、“淺薄”。而傳統媒體在這方面做得足夠好。

傳統媒體更為全面

傳統媒體運營已經非常成熟了,他們的報道切入點,報道涵蓋範圍,以及分析深度,都是很多自媒體無法睥睨的。自身優勢十分明顯,這也是傳統媒體能夠與新媒體抗衡的主要利器。


嶺南人看世界


我認為既然提到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首先應當區分“傳統”和“新”這幾個字。傳統這兩個字對於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我們來說,它意味著就是“過去”,已經經過“過去”的我們在“現在”無法完全接受已經成為過去的它,但是現在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來自於它。

所以對於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我建議,不能完全割裂的看。新媒體應該是傳統媒體的升級版,甚至是取代,但是新媒體的內容構架,所要傳達的意識形態,其實就是傳統媒體將過去的傳播方式進行衍生的結果。

其次再分析傳統媒體的受眾群和新媒體的受眾群存在的佔比。媒體還叫媒體,但是它們的傳播方式和表現方式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果適應讀書看報看電視的方式的人足夠多,能夠支撐傳統媒體的運營發展的話,它還能存在。如同京劇,一直它都在,好像它又不在。

所以,傳統媒體是否存在,現在誰都不能得到確切的答案。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希望能提供給您一些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