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碑札記】分析《西狹頌》諸碑,以此來認識書法的哲學原理(8)


【讀碑札記】分析《西狹頌》諸碑,以此來認識書法的哲學原理(8)


文丨 郭名高


讀帖需要梳理其中關係,搞清它的哲學原理,遠比看清它的筆畫特點更重要。

當然,能做到這一步,前提是“察之者尚精”。有此基礎,再多問一個為什麼。如此反覆,書法修養才會提高,才不會出現臨帖尚可創作卻一塌糊塗的尷尬局面。

且看《西狹頌》中這個“禮”字,有許多並列的筆畫: 左側有二橫、兩點,右側有七橫、六豎、兩點。它們的形態、布白都遵循一個原則——避免雷同、避免平行、避免均勻。事實上,能否遵循這一原則是書法與美術字、印刷體最大的區別。

【讀碑札記】分析《西狹頌》諸碑,以此來認識書法的哲學原理(8)


先看起筆二橫:第一橫以方筆入,行筆內擫,線條短粗,上凹下平,線條平穩;其下橫畫則上揚,圓筆入,初用內擫,繼而轉為斜直線,形態長且瘦。如此,二筆打破了平行的可能,正、欹,粗、細,方、圓,長、短,變化豐富。

豎畫兩邊有二點,留意它們的大小、高低、筆勢以及與豎畫的親疏關係,歸結一點,就是錯落: 左邊點畫由下而上,傾斜度大,其形長,與中間豎畫距離大一些;右邊點畫由上而下,斜度稍緩,形亦短,與豎畫距離略近。以豎畫為參照,借這根紅線,我們很容易看清兩點的位置高低。

再看右邊“豊”字,如紅線所示,有兩組橫畫在重心上是平行的: 其中第一組筆畫雖然是平直的,但線條形態有粗細、輕重之別;第二組兩橫皆左高右低,筆畫右傾,其形態卻大不相同。若細察兩組橫畫,它們所構成的空間,因為形態本身的差異,其對應該的邊沿線是不平行的。比如“囗”部與折相連的橫畫,其中段凹陷,而與之對應的末筆長橫則一波三折,彼此在起伏上有極大的出入;還有兩筆封口橫,皆有弧度,卻分大小,線條也有粗細之異。至於“曲”內那一橫,粗細變化大,起、收尖銳,又作外拓上仰狀,與它畫更是不同。

再分析並列的豎畫。“曲”與“口”左右兩豎在取勢上是一致的:左豎垂直或接近垂直,右邊折豎則內收傾斜,避免與前者平行。再就是“曲”內二豎,一個左傾,一個右傾,斜度略有差異,粗細、虛實也存在一些變化,因此避免了對稱、雷同,使分割後的空間有所區別。

再看最後兩點,頗似短豎,相向而立,前者較直,由細而粗;後者弧度大一些,由粗到細。這樣以來,形態錯落開了,變化也有了。

還有方圓關係。″禮”字的圓筆較多,也是就筆畫的起、收形態而言的。與之對應的方筆,最突出的就是末筆長橫,起收皆露鋒使方。不僅如此,還有一種方筆是通過筆畫搭接、分割形成的空間或夾角來營造的。這一點,從“曲”和“口”的邊框來分析,即知不虛。

此外,應該留意這個字的虛實關係。如橙色橢圓所示,虛筆有兩種: 一是在筆畫搭接時留有空餘,二是將線形線性寫得細柔一些。

【讀碑札記】分析《西狹頌》諸碑,以此來認識書法的哲學原理(8)


事實上,沒有比較,認識容易失之表面。最後,從《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禮器碑》中各選一個“禮”字作參照,以便比較、認識和理解書法當中蘊含的哲學原理。

【讀碑札記】分析《西狹頌》諸碑,以此來認識書法的哲學原理(8)


【讀碑札記】分析《西狹頌》諸碑,以此來認識書法的哲學原理(8)


【讀碑札記】分析《西狹頌》諸碑,以此來認識書法的哲學原理(8)


2020年2月18日


郭名高,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美術學院書法學院特聘教授,西安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西安市鄠邑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著有:《心儀秦漢》《隨書法去遠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