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磨蹭”,家長別隻會“催”,如何培養時間觀念是關鍵

孩子做事“磨蹭”,家長別隻會“催”,如何培養時間觀念是關鍵

磨蹭的孩子做事好像全為父母在做,穿衣服要催、起床要催、吃飯要催!家長一天只會催、催、催!孩子一天就會磨、磨、磨!大人在旁邊都非常的著急,但是孩子卻安然自若。那麼為什麼孩子喜歡懶散拖沓的處理事情呢?父母要了解原因,並接受孩子的磨蹭,然後從根本上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才是關鍵。

孩子做事“磨蹭”,家長別隻會“催”,如何培養時間觀念是關鍵

孩子喜歡磨蹭的原因

一、心理原因

俄羅斯有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咖啡館裡當顧客要求結賬的時候,服務員可以很清楚的記住顧客點了哪些食物,但是一旦結賬結束之後,服務員就會忘記這一顧客所點事物。之後,心理學家在自己的實驗室裡也進行了這項研究,最終發現沒有被完成的事物更加容易被人所記起來。也就是說,當一件事情開始的時候,心理上所產生的焦慮就已經開始了,直到這件事情完成。

孩子做事“磨蹭”,家長別隻會“催”,如何培養時間觀念是關鍵

孩子做事喜歡磨蹭也是因為內心的焦慮,只是這種焦慮用逃避的方式去表達!在我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家長讓孩子做作業、上培訓班,各種各樣的任務需要他去完成,從而促使孩子的精神始終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中。最終出現的結果就是孩子會消極地去應付這些事情,沒有動力去完成也就導致磨蹭行為的出現。所以當孩子出現磨蹭的時候,父母就要注意,你家的孩子可能內心焦慮。

孩子做事“磨蹭”,家長別隻會“催”,如何培養時間觀念是關鍵

二、外在原因

有些孩子做事情喜歡磨蹭主要外因來自父母,因為自己的父母就是這樣處理事情的。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甚至到中午了都不願意起來,工作如果不是上級領導反覆的催促也不會去完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向自己的父母學習。有些父母還習慣催促、嘮叨孩子,孩子內心深處認為,在父母心中自己就是一個永遠需要被催促的人,於是久而久之造成孩子自尊感低,不獨立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

孩子做事“磨蹭”,家長別隻會“催”,如何培養時間觀念是關鍵

孩子做事“磨蹭”,家長別隻會“催”,如何培養時間觀念是關鍵

一、給孩子講故事

小孩子的思維還處於具體形象階段,想要給孩子樹立時間觀念,我們可以採用講故事或者看動畫片的方式。例如我們可以給孩子講述一些古今名人守時的故事,同時還應該引導出如果不守時會出現什麼樣嚴重的後果,這樣可以很好地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孩子做事“磨蹭”,家長別隻會“催”,如何培養時間觀念是關鍵

二、讓孩子有自由支配的時間

給孩子每天的時間進行科學的分配,同時還應該留出讓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這樣可以讓孩子有動力去積極地完成自己每天的任務,而不是去敷衍的應付。對待孩子不可以過度地苛刻,要求他做很多的事情,大家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一些問題,這樣可以事半功倍。

孩子做事“磨蹭”,家長別隻會“催”,如何培養時間觀念是關鍵

三、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以身作則。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說好的5點起床就不要拖到6點答應孩子幾點去接他就應該按時去做。當然,我們還可以和寶寶一起將重要的事情記錄在日曆上,從而提醒彼此遵守時間

孩子做事“磨蹭”,家長別隻會“催”,如何培養時間觀念是關鍵


四、做到獎懲分明

制定出一個時間作息表,當孩子按照這個時間來進行完成的時候,我們就要給孩子一些獎勵,例如可以讓孩子看二十分鐘的圖畫書,或者是出去玩耍一會。反之,當孩子沒有做到的時候就要懲罰,總之一定要做到獎懲分明,不可以得過且過。這樣不僅可以給孩子樹立時間觀念,而且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孩子做事“磨蹭”,家長別隻會“催”,如何培養時間觀念是關鍵

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從小抓起,這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然我們也應該科學的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敏敏為大家推薦2套兒童培養好性格的書籍,一套是《寶寶好品格經典童話》10冊,裡面很多故事可以幫助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培養孩子樂觀、勇氣、分享、誠實、機智等美好品質。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還可以鍛鍊孩子的實踐能力。另一套是《德國幼兒自我管理的圖畫書》共12冊,提升寶寶的自我管理能力,通過繪本故事對孩子進行情緒早教

孩子做事“磨蹭”,家長別隻會“催”,如何培養時間觀念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