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詩描寫的內容一般有哪些?

Happy.


邊塞詩是我國詩歌史上不可多得的題材,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我所知道的較早以邊塞為題材創作詩歌的詩人是南北朝時的鮑照鮑參軍,他有一首詩描寫了邊塞戰爭和征戍生活的詩,可以說是唐代邊塞詩的模板。唐代邊塞詩所包含的元素幾乎盡在其中。

下面,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鮑照鮑參軍的詩:

《代出自薊北門行》

羽檄起邊亭,烽火入咸陽。

徵師屯廣武,分兵救朔方。

嚴秋筋竿勁,虜陣精且強。

天子按劍怒,使者遙相望。

雁行緣石徑,魚貫度飛樑。

簫鼓流漢思,旌甲被胡霜。

疾風衝塞起,沙礫自飄揚。

馬毛縮如蝟,角弓不可張。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

詩中可以看到:兩軍羽檄、烽火狼煙,雁行、軍陣、簫鼓、旌甲,胡天霜雪、疾風沙礫,戰馬神態,角弓凍凝的邊塞風光畫面。畫面太傳神了,其中的元素不可謂不豐滿,更傳神的則是壯士的英姿,徵騎、分兵、緣石徑、度飛粱、穿插運動的緊張時刻。尤其是時危世亂之際勇士表現的忠節,更突現了英烈們為國獻身的高風。

鮑照鮑參軍這一首《代出自薊北門行》詩中有畫,畫面感極強,描畫出了令人震撼的邊塞風光和爭戰場面。詩歌最後“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千古英雄捨生取義,詩人借屈子《九歌·國殤》禮讚為國捐軀的壯士,寄託了作者對英烈無比崇敬的思想情感,這兩聯詩句有巨大的鼓舞人心的力量。朱熹評價此詩“分明說出邊塞之狀”。

這位鮑照,後世也叫他“鮑參軍”,是因為他在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做過前軍參軍。奇葩的是——鮑照並沒有邊塞生活的直接經驗,他沒有去過邊塞,更沒有在邊塞打過仗,卻寫出了這麼成功的邊塞詩作品,成為唐代邊塞詩人“總是在模仿,從未被超越”的作品之一。

鮑照的詩是繼承了建安傳統,藝術形式上,他學習了詩經民歌創作方法,還寫作有不少樂府詩,對唐代李白、岑參、高適、杜甫有較大影響。沈德潛說:“明遠樂府,如五丁鑿山,開人世所未有。後太白往往效之。”

鮑照文學創作以詩為主,流傳至今存204首,《擬行路難》18首,少量散文基本屬於駢文,《蕪城賦》為六朝抒情小賦代表作之一。世傳《鮑參軍集》,今人錢仲聯編校《鮑參軍集註》可供研學。


水易平3186


以邊塞軍旅生活為主要內容,或描寫奇異的塞外風光,或反映戍邊的艱辛的詩作稱之為邊塞詩。

這類詩的思想內容極其豐富:

可以抒發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豪情;可以狀寫戍邊將士的鄉愁、家中思婦的離恨;可以表現塞外戍邊生活的單調艱辛、連年征戰的殘酷;可以宣洩對黷武開邊的不滿、對將軍貪功啟釁的怨情;可以驚歎描摹邊地絕域的奇異風光和民風民俗。而詩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複雜的情感:慷慨從軍與久戍思鄉的無奈;衛國激情與艱苦生活的衝突;獻身為國與痛恨庸將無能的悲慨。供參考。



北京玄靈道人


邊塞詩一般了描寫邊塞的荒涼、戍邊將士的

艱苦以及閨中人對他們的思念,奏出了一曲

曲高昂的悲歌,意境雄渾,情調蒼涼悲壯,

滲透出時人追求功名、一展抱負的理想。

有的詩人還能超越狹隘的民族眼光對戰爭給其他少數民族人民帶來的苦難也深表同情,寄託了各民族和平共處的美好希望。“聞道遼西無鬥戰,時時醉向酒家眠”(崔顥《雁門胡人歌》)、“將軍縱博場場勝,賭得單于貂鼠裘”(岑參《趙將軍歌》)對胡漢民族在和平時代和諧相處的描寫,本身不就昭示著和平給人們帶來何等快意的生活了嗎?

這些佈滿深厚情感的 描寫和廣泛深刻的思考,又始終是建立在“胡騎雖憑陵,漢兵不顧身”(高適《薊門五首》其五)、“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李白《戰城南》)這樣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基礎上的。

正是因為有這種精神,所以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和高適《燕歌行》詩中的戰士,面對流血犧牲以及軍中不平待遇,仍主張為國盡節,表現出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春亦秋


 據統計,唐朝以前的邊塞詩,現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餘首。

第一首,王昌齡的《出塞》

  王昌齡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他的這首出塞,相信沒有人不知道。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裡金刀血未乾。

第二首,王翰的《涼州詞》

  王翰是唐朝詩人,和王昌齡同時代。在《全唐詩》裡,僅留下他14首作品,雖然流傳的並不多,但他每一首都流傳千古。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第三首,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是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和王昌齡李白等同時代。下文中的陽關在玉門關南面,和玉門關相同是其時通往西域的要塞。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第四首,曹松的《已亥歲》

  曹松是唐代晚期詩人,一生貧困,詩作風格似賈島,工於鑄字煉句。在他的作品裡,非常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憎惡戰爭。最後一句相信大家都聽過,很多人卻不知道誰說的。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第五首,王維的《使至塞上》

  這首詩是王維詩作中的名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一句意境深遠,詩中有畫,詩情畫意,最能代表王維作品的性格。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第六首,盧綸的《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

  盧綸是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著有《盧戶部詩集》,一生不得意。雖然盧綸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多唱和贈答之作。但也寫有一些邊塞詩,風格雄渾,情調慷慨。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第七首,王昌齡的《參軍行其四》

  王昌齡一共寫《參軍行》七首詩歌,這是第四首。後來,這首詩常被用來體現殺敵衛國的英豪氣概和剛強毅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眺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第八首,王之渙的《涼州詞二首其一》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必怨柳樹,春風不度玉門關。

第九首,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是唐代邊塞詩人,長於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現存詩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由於本文較長,在此節選部分片段。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白萬里凝。”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第十首,李白的《關山月》

  李白,相信無需介紹,大家都瞭解。正常來說,李白是浪漫主義天才,好像很少寫邊塞詩。但別忘了,李白出生在如今的哈薩克斯坦的碎葉城,怎麼可能不瞭解邊塞?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cuckoo木末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很喜歡辛棄疾這首

醉裡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醒時聽到軍營的號角聲響成一片。把牛肉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髮人!


策世品牌lydia


唐代的邊塞詩主要是指王昌齡,李欣,高適,岑參的作品

.這類詩篇主要是塑造邊庭健兒的英雄形象。詩人們歌頌從軍報國,建功立業,但絕不是無原則地謳歌戰爭,反而很多作品反對開邊之戰。畢竟戰爭會給人民帶來痛苦,使無數家庭妻離子散,夫死父亡。在描寫勝利喜悅或失敗痛苦時,詩人更加關注的是人民的和平生活遭到戰爭的干擾和破壞,這始終是邊塞詩的主題。

邊塞詩交織著英雄氣概和兒女心腸,集悲涼慷慨和纏綿婉轉於—體。詩中的隱士和俠少形象並存。當然,如前所說,詩中並非僅有這兩類人物。更多的貫穿了繁麗的社會風光和莽蒼的邊塞景色。

當然,邊塞詩並不止於王李高岑,其溯源可到建安作家及後來的鮑照,劉琨。後來宋代詩詞亦多有繼承。`


原卉詩詞


邊塞詩的內容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描寫邊塞奇異的自然風光。比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二、描寫邊塞安靜平和的景象,嚮往讚頌和平幸福的生活。比如常建的“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日光”,張喬的“蕃情似流水,長願向南流”。

三、正面描征戰場景,反映戍邊將士的生活。比如陳羽的“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馬戴的“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嚴武的“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四,表現邊塞生活的艱苦,表現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比如李益的“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五,描寫戰爭的殘酷,抒寫對窮兵黷武的控訴。比如陳陶的“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六、描寫長年征戰的士率的悲慘遭遇,表達對他們深切的詞情,比如張喬的“十萬漢軍零落盡,獨吹邊曲向殘陽”。


鄭顯亮


從軍七首·其四

[唐]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首詩寓意是:青海湖賞烏雲密佈,連綿的雪山一片黯然,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不打敗進犯的敵人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此詩意是說:秦漢以來,明月照耀著邊塞,離家萬里的士卒始終沒能回還

如果有李廣這樣的將軍立馬陣前,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跨過陰山

《出塞》是唐朝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內容主要是慨嘆遠征之苦,良將之苦,體現出了詩人對家國的愛重和維護、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良將的信心。




森林HD


邊塞詩有景,大漠黃沙,孤城狼煙,長城烽火,瀚海闌干。

邊塞詩有物,旌旗鐵騎,羽書弓角,胡馬戍樓,戰鼓征衣。

邊塞詩有聲,胡琴琵琶,羌笛蘆管,徵鼓號角,策馬嘶鳴。

邊塞詩有情,枕戈戍國,夢半還鄉,酒罷益悲,鐵骨豪情。


撩一撩浮世炊煙


我國古代的詩詞歌賦各方面都是文學史上的驕傲,在唐朝,我的詩歌水平達到的巔峰,在宋代,興起的詞,成為當時文人墨客的喜愛。

不僅如此,在詩詞中,有許多分支也比較出名,唐朝的詩包羅萬象,其中邊塞詩就是其中一種。邊塞詩中描寫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下面就來給大家說說吧!

王維《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這首詩是最精妙的邊塞詩之一,不僅書寫了邊塞的美景,還把自己的情懷融入了進去。

從詩中我們不難看出描寫了邊塞的內容有,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都護府。

大漠是乾旱地區幾半乾旱地區的自然特徵,也就是茫茫沙漠。當時是描寫甘肅邊境,也就是唐朝邊境。

孤煙也就是狼煙,在古時因為狼煙不容易被風吹散所以用來傳播訊息是再方便不過的了,這也體現出了邊塞的特有景物。

落日,再一般地區落日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因為沒有什麼奇特,但在沙漠中的落日有這餘暉和沙漠混為一體,十分壯觀。

王昌齡 出塞二首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邊塞詩不僅內容豐富且思想情感十分到位

這句詩表達了對戰事的感嘆。不僅如此思想感情還有很多,比如

對連年征戰的不滿

對邊塞景觀的感嘆

思念家鄉之情

邊塞詩描寫的內容還有戰事的意向,鐵騎,鬥兵,烽火,徵人等。

邊塞詩中的內容還有很多大家想知道的話就多看些唐詩,領悟其中的意向,對每一首邊塞詩的情感都能把握到位時你自然也就能知道邊塞詩的更多的描寫內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