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一線風采」滿負荷運轉的綏化市應急救援服務隊

「抗擊疫情一線風采」滿負荷運轉的綏化市應急救援服務隊

1

「抗击疫情一线风采」满负荷运转的绥化市应急救援服务队

2月11日晚8時,綏化市應急救援服務隊隊員正在飢腸轆轆地工作中,門被敲開了,一位市民大姐端著一盆餃子走了進來,“快來快來,你們忙了這麼久,連頓飽飯都吃不上,光顧著救助別人了,今天我也幫助你們一下。”大姐爽朗的笑聲加上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的餃子,一下子有了過年的氣氛。吃著熱乎可口的餃子,兩位隊員感動地當場就哭了。

綏化市應急救援服務隊這些天太忙了,自疫情爆發以來,1月30日開始協助有關部門指揮交通,2月1日交通管制後,加入執法局愛心車隊,接送去往醫院的透析患者和危重病人及產婦就醫,還有一些救助應急突發事件。整個服務隊滿負荷運轉,無論白天黑夜,無論颳風下雪。“應急救援突出的就是一個急字,這個時候你就是群眾的主心骨,他們盼望你早點來到身邊,去幫助他,尤其是在疫情這麼關鍵的時刻,我們要儘可能地去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大家一起渡過難關。”服務隊隊長楊平川說。

「抗击疫情一线风采」满负荷运转的绥化市应急救援服务队

地區急事我當先,應急救援楊平川。在綏化乃至黑龍江省,你也許會看到綏化應急救援隊的字樣,提到楊平川,就代表了綏化應急救援隊這個集體,以及他們在應急救援這條道路上的大愛。

楊平川,1986年出生,他始終有一個夢想,就是儘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幫助身邊有困難的群眾。他做公益事業多年,2017年3月14日,他和幾個志同道合的人在北林區註冊了“應急救援平安志願者服務隊”,就這樣,綏化市首支民間公益應急救援隊組織成立了,通過全體隊員的努力,目前隊伍正在逐漸壯大,向著正規化、專業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

「抗击疫情一线风采」满负荷运转的绥化市应急救援服务队

建隊以來,全體隊員秉承同在藍天下,攜手為公益的核心理念;本著人道、博愛、奉獻的志願精神;遵守少說多做,默默奉獻,完善自我,善待他人的整體隊訓,以無償為社會提供救援服務為宗旨,始終不忘初心,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在人道救援的路上,積極進取、嚴格自律,一步一個腳印,鏗鏘前進。截至2019年末,救援隊三年來出勤1500餘次,隊員石永固自豪地介紹說,“楊隊長要帶領我們逐步完善隊伍,打造一支具備基礎專業素養、知識、能力的救援隊伍。”

就是這樣一支隊伍,在這次疫情發生後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每天早上天不亮,當人們還在家熟睡的時候,他們卻早已經奔跑在急速救援的道路上了,北林區城內人口近40萬,你無法想像每天發生在這40萬人身上的應急事件有多少。每天深夜,當人們進入夢鄉之時,他們仍在運送透析患者。那一雙雙佈滿血絲的眼睛,那一頓頓湊合吃的冷飯,那一句句焦急的請求,那一聲聲暖人心脾的“謝謝”……

「抗击疫情一线风采」满负荷运转的绥化市应急救援服务队

隊員吳英雷的家人一直不同意在疫情這麼重的時候他去參加救援,有一天,他妻子看他在家悶悶不樂的樣子,熬了一鍋大棗紅糖水和吳英雷一起給隊員們送過去,當妻子看到隊員們在寒風中喝著糖水的幸福樣子,又看到一個個求助者感動的眼神,她說,“你去吧,看到你們幫助他們我也能感受到一種使命感,一定要保護好自己。”聽了這話,吳英雷開心地歡呼起來。

2月9日下午,楊平川剛送一個患者回家,發現車沒油了,他來到東直南五路加油站加油,加油站站長問楊平川,“兄弟,這個時候怎麼還出門,而且現在疫情這麼緊張,這是幹什麼去了。”楊平川簡單地介紹了一下自己後,站長激動地說,“原來你就是楊平川,我早就聽說過你,如雷貫耳啊!”加完油後,站長對楊平川說,“楊隊長,什麼也不用說,我敬佩你和你的服務隊,這箱油就當是我的一點心意吧,雖然錢不多,但這是我作為一個普通市民的愛心。”聽到這些暖心的話,楊平川疲憊的眼神一下子亮了起來。

2月12日,一個患者家屬來服務隊找教官組教官吳顯鋒,“真的太感謝你們了,我爸爸腦血栓非常嚴重,要不是你及時把他送到醫院,就危險了,你一定要把電話號給我,咱們以後當朋友、親戚處。”

“疫情雖然可怕,但人心是暖的,只要我們萬眾一心,戰勝疫情只是早晚的事,中國人什麼樣的大風大浪沒見過,還會怕這小小的病毒!加油,每一個人!”楊平川笑了。

李爍 呂軍 特約記者 劉峰 姜恆

關注我們

綏化日報新媒體

「抗击疫情一线风采」满负荷运转的绥化市应急救援服务队

點擊再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