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在即,疫情之下如何保障農業生產?


疫情之下,宅家久了,很多人都關心起農事:春耕在即,還能正常生產嗎?“菜籃子”裡的肉、蛋、魚供應是否充足?近期食用家禽是否安全?

2月1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就穩產保供、產品安全、飼料保障等介紹了相關情況。


春耕在即,疫情之下如何保障農業生產?


全國實現“3個首次”


2月17日0時—24時,除湖北以外,全國新增確診病例79例,新增疑似病例644例,新增死亡病例5例,重症病例減少76例。新增確診病例總數已連續14天下降。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分析,與高點相比,2月17日,全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首次降至2000例以內,湖北省外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首次降至100例以內,全國單日新增死亡病例首次降至100例以內,實現了“3個首次”,疫情形勢進一步出現向好變化。下一步,需要繼續鞏固現有防控成果,同時抓好重症病例的救治,把住輕症治療關,優化診療方案,強化中西醫結合,最大程度防範輕症轉重症,提高治癒率。


今年春耕備耕面臨3個難題


明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了,受疫情的影響,今年的春耕備耕面臨3個新情況:企業正常的復工復產率比較低,農資到村到店難。一些地方農村防疫搞一刀切,封村堵路,禁止農民下田,也禁止農機上路,影響農事活動正常開展。特別是當前農業用工貴、用工難問題也比較突出,也延誤了一些規模經營主體的正常農事活動。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按照農時農事活動,現在正從南到北排出了春耕備耕的工作安排,指導無疫情或者疫情較輕的地方抓好抓緊春耕備耕,同時,把化肥、農藥等農資納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生活物資保障範圍,列入復產復工重點企業名單,支持點對點的開工,點對點的運輸,保障重點地區春耕備耕用肥用藥的需要。


春耕在即,疫情之下如何保障農業生產?


不能錯過家禽補欄關鍵時期


這次疫情發生以來,家禽屠宰企業停工停產,活禽交易市場關閉,飼料、禽苗、活禽運輸受阻,家禽的產品消費降低,整個家禽行業損失非常嚴重。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說,當前正值家禽補欄的關鍵時期,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可能會對二三季度的禽肉、禽蛋市場供給帶來一定的影響。

目前,初步排除了新冠肺炎來源與已知家禽家畜的關係。農業部門正協調有關部門實行活禽交易市場分類管理,組織屠宰企業與家禽養殖場戶進行對接,實行集中屠宰上市,確保活禽不壓欄。


魚蝦供應有保障


當前水產品產地存量充足,供應有保障。據農業農村部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45家定點水產品批發市場的監測情況來看,2月1-10日,各個市場的交易量僅為往年同期的10%左右,到2月17日為止正逐漸恢復,恢復到了往年同期的25%左右。目前,水產品的綜合平均價格每公斤大概在50-60元之間,其中鯉魚、草魚等大宗淡水魚價格每公斤在20-25元之間,價格基本平穩,波動不大。湖北省水產品的供應也有保障,價格和疫情發生以前比變化不大。

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江開勇說,目前問題是,水產品壓塘的現象較為嚴重,尤其是羅非魚、對蝦、小龍蝦和大宗淡水魚等品種,原因主要是產銷對接不暢,市場交易不足,特別是一些加工企業的收購量還不大。近期,相關部門正對此採取了一些針對性的安排。


豬肉價格穩定在每公斤50元左右


疫情發生以來,不少人想著囤一些米麵油。未來會因為疫情造成價格上漲嗎?

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宋丹陽說,從全國的情況來看,重點“菜籃子”產品市場供給總體充足,運行基本平穩,價格有漲有跌。春節以來,豬肉批發均價小幅上漲後穩定在每公斤50元左右,2月17日,全國批發市場豬肉均價為每公斤50.8元,比春節前1月23日漲7.6%,;蔬菜價格小幅波動,2月17日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均價為每公斤5.83元,比春節前漲7.2%;水果價格變化不大,2月17日重點監測的6種水果批發均價為每公斤5.65元,與春節前持平略跌;雞蛋、雞肉價格偏弱運行,都比春節前有所下跌。

目前問題是,部分地區一些蔬菜、水果、畜禽及水產品生產流通和消費受阻,價格出現一定的波動。農業部門正在引導有關協會和企業開展產銷對接和營銷,暢通流通渠道。


近期食用家禽是否安全?


2月份,湖南邵陽和四川南充分別發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兩個養殖場都是中小養殖場,存欄家禽10347羽,死亡6340羽,目前疫情處置工作已經完成,共撲殺疫區家禽28214羽。經當地排查,周邊的家禽養殖場沒有發生異常的情況。經當地衛生健康部門監測,密切接觸人員目前臨床均健康,採樣監測均為陰性。據專家分析,這兩起疫情均由野鳥傳播導致的可能性比較大,重大動物疫病病原汙染面廣、傳播途徑多,防控難度大,決不可以掉以輕心。

楊振海表示,我國目前禽流感無論是禽間還是人間發生率都非常低,大家沒有必要“談禽色變”,可以放心食用經檢疫合格、合法上市的禽產品。


END


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

記者:敖 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