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的“自救”真相,真的看懂了?

2月16日晚,吳曉波正在線上直播《危機下的企業自救計劃》,在互動環節,拿到第一個觀眾問題後,這位財經作家會心一笑。


“今年房價會不會降?對於人口淨流入的核心城市,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接下來,大家會看到一些資金壓力較大的開發商開始進行降價促銷、搶跑自救。”


2個小時前,就在這場線上直播間外,恆大正式宣佈全國項目7.5折銷售,一時業界震動。


12年後的再次自救


許家印記憶深刻的上一次7.5折賣房,是在2008年。


回憶起那場兇險萬分的金融危機,不少開發商至今不寒而慄,彼時的恆大更倍感四面楚歌,儘管此前一度估值達到1200多億港幣,但此時赴港上市計劃已基本擱淺,全國37個項目中,僅4個項目具備開盤條件,資金缺口一度高達120億元以上,許多人都在等許家印的黯然出局。


然而,“鯊膽彤”鄭裕彤出現了,這位許家印連續三個月陪吃飯、打牌的新世界集團主席最終出手相救,聯手科威特投資局、德意志銀行和美林銀行等投資機構,總共斥資5億多美元入股恆大。

恆大的“自救”真相,真的看懂了?

劫後餘生的許家印撐到了當年十一黃金週,18個樓盤以7.5折齊開,短短兩個月內回籠資金近50億元,當年銷售額達到118億,首次躋身百億俱樂部,許家印終於涉險過關。


時隔12年,恆大似乎再無當年之困。2019年,恆大全年的合約銷售金額已高達6010億,相較12年前已暴增60倍,僅以微弱差距落後於萬科,位列全國第三,2020年恆大給自己的目標銷售額為6500億。


6000億看似龐大,恆大卻並非高枕無憂。根據其2019年中期報告,截至6月底,中國恆大總資產、總負債分別為1.88萬億、1.57萬億元,資產負債率為83.55%,與2018年底基本持平。而最為引人關注的則是其152.09%的淨負債率,這一數字,同期的萬科僅為35.04%。


而在2017年,恆大還曾公開表示,淨負債率計劃到2020年6月底下降至70%左右,並在未來長期維持在該水平左右,這也是恆大上市以來第一次就負債率指標對投資者作出的承諾。如今,約定時間將近,兌現承諾或許無期。


高負債當前,恆大的融資成本卻居高不下。今年1月,恆大先後發佈公告將籌備發行總計60億規模的美元債券,利率水平均在11.5%—12%左右,在這一指標上,萬科為3.5%—4%左右。


《我在碧桂園的1000天》的作者吳建斌曾坦言:“房地產企業不管怎麼轉型,我一直強調還是要算賬,算賬的根本目的就是高週轉,如果你做不到高週轉,其實你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受疫情影響,今年2月初,恆大已宣佈全國1040個售樓處在2月20日前不得開業,全國1246個項目在2月20日前不得開工,相較於今年1月405億的銷售額,恆大的2月註定難以平靜。


當MVP學會了“零成本期權”


2016年10月,恆大集團第三屆職工籃球賽,現場人聲鼎沸,58歲的許家印青春煥發,全場奔突。最終,他帶領的恆大集團高管隊以45-44的微弱優勢戰勝了員工隊,許家印以30分拿下得分王並榮膺MVP(最具價值球員)。


賽後有媒體問到是否有意進軍籃球圈,許家印笑著回答:“我正在考慮這個問題,等時間成熟吧。”

恆大的“自救”真相,真的看懂了?

“從2月13日開始,三天時間通過恆房通認購47500套,總價值約580億元,全國600多個樓盤均有認購,其中最高的一個樓盤認購870套。預計未來幾天,恆大的網上認購套數會超過10萬套。”


這是恆大集團副總裁劉雪飛2月16日在恆大集團全面實施網上銷售的新聞發佈會披露的數字。


在看到這條新聞後,一位開發商營銷負責人給我發來一條微信:“肯定假的!這時候誰考慮買房子啊,保命要緊。”


這位營銷總所在的集團2019年銷售額近2000億,疫情期間,他們整個華東大區每天銷售額不過幾百萬,而且基本都是前期積累客戶的轉化。


隨後我又諮詢了南京一些線上有成交的開發商,他們的反饋也基本一致,真實成交量很少,且基本都是前期看過多次的意向客戶,而且不少也只是交了定金,尚未正式簽約成交。


這樣看來,恆大的7.5折促銷真的只是一場大型自嗨現場嗎?


12年裡,這位MVP顯然補修了金融學。


“5000元一套,可以無條件退款,還可以退差價,還可以轉介拿佣金,恆大幾乎是以零期權費賣出一份看漲期權。”我的一位金融界朋友給出瞭解釋。


對於投資者來說,這一做法有些類似期貨領域的“零成本期權”操作(zero-cost-collar)。簡單地說,就是買入看漲期權的同時賣出看跌期權,正常情況下,買入看漲期權需要支付權利金,賣出期權會獲得權利金,二者相抵,使得資金成本為零。這種策略的好處在於,如果未來對應的標的期貨價格如期上漲,那麼可以在沒有花一分錢的前提下,獲得可觀的收益,由於這一策略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其規模擴大往往擴大得非常快。


再通俗一些解釋,對於任何人來說,哪怕不是真的想買房,都可以同時買入機會和賣出風險,他們可以在不損失任何成本的前提下,有機會獲得未來房價上漲的收益紅利,這將使得他們對於這一產品的接受度大大提高。


而恆大可以在幾乎零成本的情況下,賣出10萬份、共計5億元的(按照其副總裁劉雪飛的預估數字)看漲房價的期權,這一做法,有點類似以前開發商收小籌的方式,在鎖定一定資金的同時,還能使得這些買入者持續保持關注,而且這10萬人裡也一定存在真正有意向的購房人,而當到合同約定的5月份,在無息使用2個多月5億現金後,恆大還有主動權決定最終是否成交房源,或者說有主動權決定是否重新買回看漲期權。


當然,恆大的做法與傳統意義上的期權操作畢竟不盡相同,比如正常來說,真正的期權獲利交割時,其實是不需要真正買下房子的,又比如期待房價上漲的恆大是先賣出了期權,然後再擇機買回看漲期權。


這一切所有的前提,是恆大對賭的是未來房價繼續上漲,這一操作最大的風險在於,一旦樓市出現系統危機,房價掉頭下降,恆大的大麻煩就要來了。


1639元/平米地價的膽量


基於這樣的邏輯,許家印顯然不會選擇房價下降風險很小的熱門城市或者項目,他賭上的一定是非核心、非熱門城市和樓盤。


根據求證,此次促銷在南京、杭州、重慶、溫州等城市均不執行。就江蘇來看,參與折扣的項目僅有儀徵、太倉、句容、邳州、泰興、宜興、江陰、東臺等10多個城市項目。


在劉雪飛的通稿裡,她還提到了一個重要數字:3天時間裡,其全民營銷平臺“恆房通”的新增用戶超過300萬人。

如今渠道手握客源、以高佣金綁架房企的情況屢見不鮮,以南京為例,在遠郊或競爭激烈的樓市板塊,渠道佣金往往高達3個點甚至更高。恆大這一系列動作,顯然還有著想通過繞開渠道和中介,建立自有的渠道和平臺獲得客戶的考慮,但由於背後暗藏的巨大利益,想要真正徹底擺脫渠道和分銷的綁架,恆大所要做的還有很多。


恆大的“狡黠”不止如此,以往開發商進行打折或降價促銷,往往會換來老業主的極度不滿,甚至以打砸售樓處來發洩。但在全民抗疫的檔口,恆大用這種巧妙讓利的搶跑模式,顯得非常討巧,打折伴生的風險大大降低。


那麼,這些城市的對賭風險又該如何呢?2019年8月,在恆大的年度中期報告會,其總裁夏海鈞披露了一個數字,恆大的土地儲備的貨值為5萬億元以上,這些土地原值為5227億元,平均樓面地價僅1639元/平方米。


年薪1500萬的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有一篇傳播甚廣的《論對牛市的最後一戰》,在這篇文章裡,任澤平非常認真附上了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當中的一段臺詞:“D給我智慧給我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