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進“火神山”,奇安信打響屬於網絡安全的戰鬥!

國投創合直投企業奇安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奇安信)

為支持武漢抗擊疫情,緊急啟動支援武漢行動,免費為政府部門、醫療疾控機構、媒體等涉及防控疫情的單位提供網絡安全保障支持。截至目前,奇安信已和全國19個省,100多家醫院和疾控等防控疫情一線單位密切溝通,累計達成產品和服務捐贈意向金額達5000萬元

1月30日,一個由9位奇安信人組成的小分隊挺進武漢火神山醫院,他們的任務是把公司捐贈給醫院的價值400萬的網絡安全設備安裝調試好。以下記錄了奇安信人馳援火神山建設的故事:

“火神山醫院正式掛牌!”2020年2月2日上午,從武漢火神山醫院發出的這句交接命令,響徹整個中國。已經在火神山現場工作了4天3夜的我們,見證了這個由全國4000萬雲監工關注的醫院從建設到使用的過程。

挺進“火神山”,奇安信打響屬於網絡安全的戰鬥!


激動,激動,我們現場9位同事,禁不住有些模糊了雙眼。這種情緒很複雜,有感動,有作為奇安信人的自豪,也飽含著對親人的擔憂和綿綿思念。

目送4000多位建設者陸續凱旋離去,我們的戰鬥,從這一刻才將真正開始。沒有片刻情緒釋放的時間,同事魏雨露望見遠處“武漢火神山醫院”的牌子懸掛起後,立即回頭對著我們說,“兄弟們,抓緊幹活”!

是的,工地建設者凱旋離去後,1400多名醫護人員已經進場。火神山醫院的信息化系統開始運轉,確保信息化系統的網絡安全以及整個救治不受網絡影響,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

挺進“火神山”,奇安信打響屬於網絡安全的戰鬥!


▲奇安信支援火神山醫院建設的9位同事

1月31日,專業設備抵達武漢,老魏(魏雨露)一聲令下,“現在看我們了。”自疫情發生後,一直與他分管的湖北、河南兩省各個疫情防控單位密切溝通,1月27日與武漢火神山醫院對接完需求,就再沒有時間與他只有三歲的小女兒親近了。

與家人分離,是我們9位同事的普遍狀態。寶哥(黃寶)的兒子還在病中,朱波家的寶寶不到10個月,張宇自從接到任務就把兒子放到父母家,再沒見到;剛剛過完37歲生日的吳成鷙,與家人已是好幾天隔江相望,自他接到命令離開家後,連“請你們放心,我會注意安全”這樣安慰家人的話都忙得來不及重複了;7年的運維工程師許嶽離家後兒子不捨大哭;唐曉峰只能抽空用手機給家人發個信息告訴他們“不用擔心”;剛畢業半年的陳雅迪,已經顧不上和女朋友的視頻通話。

挺進“火神山”,奇安信打響屬於網絡安全的戰鬥!


▲奇安信捐贈的專業設備運抵火神山醫院

而我,自在公司內部藍信群主動請戰報名後,為了不讓經歷過北京非典疫情後變得膽小謹慎的母親擔心,只能隨便編了一個理由說公司加班調測設備,便匆匆跟家人告別。

進入火神山醫院現場工作的當天,1月31日,是我愛人的生日,疫情當前,任務當前,只能遙祝。

疫情就是命令。馳援火神山這一光榮使命,落到了我們9位同事的肩上,這是從1000多位同事報名中爭取的機會。

1月30日,得到公司集合的指令後,大家都想盡辦法趕往武漢。6小時連夜跨越2000公里,抵達武漢,這是許嶽的壯舉。

相比同事緊急集合的順利,專業設備的交付顯得不那麼流暢。火神山醫院接受設備需要提前和指揮部預約時間,但在指揮部外的馬路上排隊車輛非常多,物流公司又有其他送貨需求,留給我們交接設備的時間只有半小時。為此,第一批設備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於30日下午在距離指揮部兩公里的地方折回了。

挺進“火神山”,奇安信打響屬於網絡安全的戰鬥!


▲奇安信員工在火神山醫院現場安裝調測設備

31日上午6時,武漢的天空尚未澈亮,我們9個就在事先約定的地點匯合,將兩批貨一起裝車。相比武漢封城後主城區街道的寂靜,火神山醫院附近的交通異常熱鬧。在歷經兩道安檢後,車輛不能前行了,我們只好用推車徒步半小時,又排隊、協調了一個多小時,終於將設備正式交付給了火神山醫院。

此時,火神山施工現場已經進入白熱化,機器轟鳴,道路不平,揚塵四溢。趕工期,現場土建人數眾多,吃飯喝水都是難題。其實也顧不上想吃飯喝水的事兒——現場勘測安裝位置、肩扛手提地開始安裝調測……從早上6點匯合算起,一直忙碌到晚上8點,我們9人粒米未進、滴水不沾。

其實,粒米未進的何止是我們。

許嶽說,在疫情期間,他見到一位醫生,連續工作了十幾個小時沒有休息,護士為他打來了飯,希望他能借著吃飯的時間休息一下。但當醫生抬眼望著排著長隊的患者,便對護士說,“算了,我不吃了,幫我叫下一個病人。”

在火神山施工現場,滿身水泥的大叔,只能用髒手快速扶一下自己的口罩;兩鬢微白的阿姨,扛著超過身體幾倍重量的包袱。90後同事陳雅迪說,他們跟自己的父母一樣大,但他們放棄了家人團聚,在疫情最嚴重的武漢,奉獻力量。

而我們,必須要用專業能力,確保安全設備的正常運行和醫護救助信息化系統不受安全影響,讓醫生能夠救助更多的病人。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公司後方8000多位員工每天都在公司大群裡為我們鼓氣打勁,200多位同事直接提供各種支持,寶哥每天揹著9位同事的早餐。在現場,交付同事唐曉峰的手受傷了,連處理都顧不上,依然堅持著幹活……

挺進“火神山”,奇安信打響屬於網絡安全的戰鬥!


齊向東董事長也親自給我們打來電話,說:“不許生病,等著你們凱旋而歸。”

放下電話,我們一頭扎進設備的安裝中。信息化機房的空間狹小,每次只能容得下一臺設備安裝,各種設備需要不同團隊協調,火神山醫院裡負責協調的項目經理,忙得連多說一句話的時間都沒有。我們只能守在機房外邊,幾雙眼睛死死盯著機房裡面的操作,一旦有空隙立即鑽進機房抓緊安裝。10多臺設備,一直持續到深夜,才完成了安裝。

按照火神山醫院的指令,2月3日凌晨1點是撤離現場的最後時間。但就在零點,一臺天眼設備在與其他廠商設備對接中出現了問題,天眼採集器需要採集核心交換機出口的流量,配置的是多模模塊,現場卻是單模模塊和光纖。

眼見撤離現場的時間一分一分地靠近,如果設備之間不能順利對接,將直接影響信息化系統的運行。我們重新鑽進機房排查,緊急協調模塊、尾纖,與其他廠商工程師一同努力配合下,設備之間終於實現了對通,鏈路up流量採集成功,凌晨1時,我們順利撤離現場!

3日上午,我們9人又來到了火神山醫院的現場。火神山醫院正式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我們也將對設備做通電後的調測。

相比幾天前進場時的雜亂工地,一排排白色病房已經矗立在眼前。大量頭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員正在進行院區道路的最後施工和綠化工作。此後,隨著病房中的一臺臺醫用儀器開始啟動,通過包括抗疫治療的醫療網絡在內的互聯網,將火神山醫院這個被全國矚目的地方與世界相連、與生命相連。疫情的信息、患者的信息、醫療的信息……一場疫情防控戰役的幾乎所有信息,都從這裡生產、匯聚、輸送。

確保這些信息的安全傳送,以及安全傳送信息拯救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容不得我們有絲毫馬虎。

幾乎與醫護人員正式投入戰鬥的同時,公司在線上的開工儀式也在進行。儀式上,齊總還專門關心唐曉峰的手好些了沒,請他一定保重好身體。魏雨露代表我們小分隊的9個同事,向8000多位同事彙報:“我們贏了,打了勝仗,沒有丟奇安信的臉!”

但我們都明白,與進駐火神山醫院的醫護人員一樣,我們網絡安全的戰鬥,隨著患者的入院和救治的開始,才真正打響了!


馳援火神山九勇士抗“疫”日記摘錄

工地在很偏遠的郊區,沒有補給,搬了一上午的貨,中午混入工人食堂,雖然伙食很簡陋,但大夥開開心心吃了一餐熱飯。

——魏雨露,寫於1月30日

接到通知,我司捐贈設備可全部上架。這成了此次支援火神山醫院建設最值得銘刻的事。

——黃寶,寫於1月31日

最難的是妻子的不支持,擔心自己萬一感染了,家中10個月的寶寶沒人照顧。目前來看一切的擔心都是多餘的,在公司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現場實施階段接近尾聲,一切安好!

——朱波,寫於2月1日

大家都為儘快完成火神山基礎建設而加班加點拼命24小時工作,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我們的家園,就像今天早上開車到火神山路上聽《中國之聲》說的話:“這是我們的城,這是我們的家,我們為家園平安而努力工作,我很滿足,也很自豪。”

——張宇,寫於2月1日

為了趕工期,預計晚些時候會採取人力搬抗的辦法,將設備上架,確保按時完成任務。

——吳成鷙,寫於1月31日

僅用6個小時,跨越2000公里,便成功在城市封閉的情況下完成逆行,並準時在指定時間內到達火神山醫院,到達後,來不及休息便直接開始火神山支援工作。

——許嶽,寫於1月30日

2020年1月31號農曆正月初七是我老婆生日!不能陪你過生日,在這裡說聲抱歉,祝你生日快樂!媽媽,我沒有對你說實話,是不想讓您擔心,我想我就是對您說了您也會支持我的。我會時刻小心做好防護措施保護好自己。

——李虎,寫於2月1日

疫情期間,樓下快遞站點的快遞小哥,在這個非常時期沒有休假,仍然堅守在一線完成快遞的交付工作,讓人心生敬佩。奇安信援助火神山醫院的設備順利抵達武漢並進場,也有你們的一份功勞。

——唐曉峰,寫於1月30日

作為一名90後,是時候肩負起責任和使命了,不能還像個孩子一樣,始終“被保護著”,2003年的非典我們是被保護的一代人,所以這個時候我也想站出來做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馳援火神山,做一名堅定的“逆行者”,是我的信念,也是我作為一名奇安信人“當則奮鬥”的精神!

——陳雅迪,寫於1月2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