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疫情防控阻击战,文字材料如何写(干货)


应对疫情防控阻击战,文字材料如何写(干货)


疫情防控既需要实打实地组织物资供给、隔离防护、医疗支援,这是实施层面的动作,大家普遍比较重视;然而,也需要出台相关规定、制定具体策略、进行舆论引导,这更多涉及文字层面的投入,发挥的是“以文辅政”的作用。

第一,我们觉得态度要正

为什么说这点呢?因为感觉现在有一种误区,一谈到起草材料好像就与形式主义挂钩,部分观点还比较偏激,似乎不讲话不开会不发文就能把仗打好了。这可能甚至影响了一部分文字同行的工作积极性。其实,文字是为工作服务的,比如,写讲话稿是为了统一思想、部署工作;发通知文件是细化标准、明确要求;写典型事迹是为了推广宣传、激励斗志;报经验做法是为了集思广益、互相借鉴,等等。就是说,这些文字是有着鲜明的目的性的,只有无病呻吟、装腔作势、吸引眼球、为文而文才是形式主义,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网上热传的苏“惠”十条,出台后赢得好评一片。这份文件围绕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出台十条具体意见,通篇内容抓要点、官话少、干货多,紧盯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出招,快速回应了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这就是通过文字透射的执政策略、治理思路,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

第二,起草材料成稿要快

非常时期必有非常之法。当前情况下的材料起草与平常状态下还是有所不同的,在战“疫”紧前推进的关键阶段,疫情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这个时候起草文件不能再按部就班、四平八稳、慢条斯理,应该体现战时速度、战时效率。接到起草任务后,要快反应、快构思、快成稿,坚持奔着目的去、盯着效果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坚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切忌再穿衣戴帽、迂回婉转、浪费时间。

第三,内容选择把关要准

战时与平时还有一个区别在于,容错率往往很苛刻,有时可能一个简单纰漏就能处理一批人、影响一片人。平时,你写个汇报材料,个别数据错了,大不了挨顿批、严重的再作个检查,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在上下高度关注、疫情形势严峻的非常时期,你弄错个数据、搞漏个环节,可能就会与思想不重视、推进不迅速等问题挂钩,面临的处分也跑不了。

第四,相关措施重点要实

文字是着眼解决问题的,这方面重点就是要做到言之有物,体现出针对性、操作性。当下,各级都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比拼,确保主要精力投放主要方向,上级机关指导工作要么不发文,发文就要解决问题,坚持丁是丁、卯是卯,有什么要求就定什么措施、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切实让大家明白应该干什么、具体怎么干、干到什么标准。

日常与一些笔友交流,对这方面还有一定困惑,至于怎么定措施,怎么把工作措施写得实一点,我们觉得有五个标准:一是要明确具体对象,是对党政机关干部说的、还是对普通群众讲的,是对本地居民小区说的、还是对返流人群讲的;二是要明确具体时间,哪项工作什么时间点完成,这个要提前说好;三是要明确具体方式,排查疑似人群怎么排查,分片逐个搞还是定责同步展开;四是要明确相关分工,就是定好责任,谁牵头、谁配合捋明白;五是要明确督导方式,有具体实施的,还要明确谁来检查,确保及时掌握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大家可以酌情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