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手為什麼老要對著目標胸口開槍而不是頭部?

軍武視界


現在很多槍戰類遊戲都講究“一槍爆頭”,特別是一些玩家在玩狙擊槍的時候,如果能一槍命中敵人頭部,遊戲體驗感十足。但是在真實戰爭中,狙擊手爆頭真的那麼容易嗎?答案是否定的,有些甚至狙擊手在面對目標時都是朝其胸部開槍。

狙擊手在戰場上的作用主要是對有價值的目標實行精準打擊,如對手的指揮官、機槍手等等,這樣一來可以讓敵軍產生恐慌心理,削弱敵人銳氣,不過狙擊手在萬軍中想要擊殺有價值的目標談何容易,他們在開槍後為了防止敵人報復,就必須得不停的轉換位置,保證隱蔽性,他們要做到在短時間內擊殺跟多目標,而敵人的胸部受彈面積比頭部大的多,考慮到風速、高度差等因素影響,戰場上狙擊手對著目標胸部開槍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其實在戰場上狙擊手只要能擊中目標,就算是很成功了,對著目標胸口開槍即使出現了一點點偏差,也可以擊中敵人的頸部、腹部等處,所以我軍在射擊訓練和考核中,最常見的就是胸環靶。除此之外,如果狙擊手長期面對“爆頭”的血腥場景,心理肯定會受不了,嚴重者還會產生心理疾病,這也是有些狙擊手不對準敵人頭部開槍的原因。

現代戰爭中,狙擊手在正面戰場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了,他們現在主要完成偵查、火力支援、定點伏擊等任務。當然了,在定點伏擊時為了給目<strong>標緻命一擊,狙擊手通常會瞄準目標頭部,但這個距離不能太遠,特警狙擊手在解救人質時也是這個道理,為了保證人質安全,必須得給犯罪分子致命一擊,所以打頭是最好的方法。


兵說


小編曾經在戰場上擔任狙擊手,用自己的經歷體會來解讀這個問題,在我部守衛的防禦作戰陣地,左右有敵對的二個陣地與我方對峙,左前方敵人陣地與我陣地距離一干米左右,而右方敵陣地距離八百米,而敵每個陣地都佈置有三至四個狙擊手,戰場狙擊手的任何是狙殺敵陣地的任何活動目標,並非要求一定要擊斃,戰場因為雙方的狙擊手都在尋找自己的攻擊目標,做為戰火中的狙擊手,首先要隱蔽尋找目標,發現目標後出槍瞄準射擊,稍微觀察後必須馬上離開射擊位置,轉移到自己之前選擇的預設位置,重新尋找目標進行射擊,實戰狙擊只要你能擊傷敵人,讓其喪失作戰能力就算大功靠成,而特種兵和特警執行特殊任務,對特定的目標必須消滅才會採取爆頭擊殺方式。

(小編在叫卡山陣地擔任狙擊任務,主要目標是敵415高地和無名高地)



老虎208626539


原因很簡單,就是打胸比較快。

打胸和打頭,這個是軍隊狙擊手和警方狙擊手的不同,原因就在於,狙擊手的任務不同,面對的情況不同,要求不同導致的。

警方需要狙擊手的時候,主要是面對歹徒劫持人質,往往歹徒就一兩個人,劫持人質的情況下,需要的是一擊致命。警方狙擊手,往往只有一次開槍的機會,而提供給狙擊手擊中的部位也就只有頭了。

往往,在劫持人質的情況下,歹徒的身體各個部位都是藏的好好的,一旦漏出破綻,就是頭漏了出來,而不是其他位置漏了出來,要是整個軀幹都漏了出來,這歹徒也是傻。另外,更關鍵的是,一槍斃命,如果沒能一槍斃命,那麼對於人質是非常危險的。


軍隊狙擊手面對的敵人數量多

其實打胸的,往往是軍隊的精準射手,使用的是精確射手步槍,半自動的。戰場上,精確射手步槍的作用是提供火力支援,延伸火力。而不是像警方狙擊手那樣,要求一槍斃命。


軍隊狙擊手面對的往往是一群敵人,這種局面下,不要求一槍斃命,要求快速,使其喪失戰鬥力。數據顯示,打一個人的頭的時間,可以打四個人的胸。畢竟,胸部面積要遠比頭部面積大。即便一槍下去,沒打死,也可以補槍,多數情況下,一槍命中胸部,往往直接喪失戰鬥力了。

任務不同,性質不同,敵情不同,環境不同,這些都是決定戰術的主要原因。如果說讓軍隊狙擊手去狙殺敵方指揮官,那你看他還打不打胸,一準拿著高精度狙擊步槍去打頭了。


軍武文齋


狙擊手,英文名Sniper,是一種隱匿自身並擔負特種作戰任務的軍種或職業,一般國家的狙擊手都隸屬於特種部隊或有特種部隊的服役經歷。

狙擊手並非像電視劇中的”神槍手“,狙擊任務的種類非常多,比如狙擊高價值目標、情報收集、擾敵等。在軍內,狙擊手的隱蔽匿藏能力要大於其射擊精準度的能力,在很多特殊任務中,狙擊手的隱匿能力比射擊水準更顯得重要。

狙擊小隊配置

按照國際慣例,一個狙擊小隊隊員的配置為最少2人,一名射手+一名觀察員,狙擊射手負責射擊,觀察員負責計算風速、大氣、溼度、彈道等輔助性數據和射擊參數,讓射手更為精準的擊中目標。

在執行任務中如遇到敵軍反偵察能力比較強的部隊,2人至少要在比較惡劣的環境中的某一個位置上隱匿數小時,用如履薄冰來形容一點兒不為過。

狙擊強高倍瞄準鏡

高倍瞄準鏡的價值有些時候要高於狙擊槍的價值,縱然如此,高倍瞄準鏡也不是萬能的,高倍瞄準鏡最大的弊端就在於射手在瞄準的時候不具備全局視野。

由此,在千米外的距離上目標的頭部就是一個小點兒,哪怕有觀察員提供的數據和參數也不能保證一槍命中,而胸部心臟位置在瞄準鏡裡面則是一個較大且致命的目標,一般的軍事大國在狙擊教程裡面會建議狙擊手優先選擇胸部攻擊而不是頭部。

任務完畢

在完成狙擊或偵察任務之後,兩人會一前一後的撤出射擊位置,一般情況下都是射手先撤,觀察員負責善後,同時對系列痕跡進行處理。

知識延展

射手和觀察員的關係及定位:觀察員相對於射手而言是一個更為優秀的狙擊手,射手的任務就是負責射擊,觀察員來進行系列任務與命令統籌和下達,這一點上跟很多人的理解都是有出入的。


墨墨觀察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

首先狙擊手瞄準胸口還是頭部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而定的

狙擊手多用於雙方拉鋸戰或者或者巷戰,並不適用於大規模作戰,在現代戰爭中作用並沒有那麼大,現在狙擊手有點被電視劇神話了。

當雙方狙擊手對戰時,為了使對方失去作戰能力,會根據現場情況選擇打擊部位,當然如果目標即可以打胸又可以爆頭時,狙擊手通常會對準胸口開槍。

首要原因當然是打中胸口的概率更大

成年人的胸部面積大約是頭部的4倍,這就像十環和九環的區別,擊中頭部比胸部難度大了不只是4倍。戰場上不要耍帥,如果因失誤沒有擊中頭部,而且因為開槍暴露了自己的部位,就會將自己陷入一個危險的境地。

圖釋:國產M99狙擊步槍

狙擊槍威力保證了即使擊中胸部,也可以使對方完全失去反抗能力

如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的M40,陸軍使用的M24均使用7.62mm子彈,從美國的阿瑪萊特AR-50到巴雷特M82,英國的精密國際AW50狙擊步槍以及我國的M99都使用了12.7mm子彈,殺傷威力驚人,如果擊中胸部,子彈頭受到阻力,尾部在慣性的作用下在體內進行翻滾,將胸部內器官撕裂,在後背出口處形成一個很大的創傷性傷口。基本上非死即傷。

如果擊傷對方隊員,還可以牽制整個戰鬥小組

拉鋸戰中有很多行動是以戰鬥小組為單位展開的,如果一名隊員被擊傷,還沒有犧牲,必然會導致其他小組成員前來營救,這就是圍屍打援的戰法。即使對方營救成功也至少需要兩名隊員協助撤退,戰鬥小組減員更多。

因此狙擊手都會將胸口作為首選目標。


核先生科普


不管是遊戲還是現實中,我們對狙擊手槍法的最高讚許莫過於“一槍爆頭”這四個字,然而在現實中擊中敵人頭部真的那麼容易嗎?面對全部著重裝防彈頭盔的士兵,子彈在超遠距離是否還有足夠的威力確保擊穿頭盔再穿透顱骨做到一擊致命?為什麼許多狙擊手優先選擇射擊敵人胸腹部而不是頭部呢?這一切的未知,其實和具體作戰環境以及作戰目的密切相關!


在大規模的戰爭中,狙擊手和普通步兵一樣,面對蜂擁而至的人潮,他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狙殺最多的高價值目標,相對於頭部來說,打擊胸部的成功率要高的多,而且致傷的效果有時候比致死更讓對手絕望。而在城市反恐和處置突發事件時,因為犯罪分子只要還具備活動能力,就很可能傷及無辜群眾,所以使用狙擊槍在近距離一槍爆頭是最妥當的處置方式!先說說大規模戰爭中狙擊手為什麼喜歡打胸部:

第一、胸部受彈面積更大,遠距離狙擊時,子彈在空中飛行都需要好幾秒鐘時間,而且受地球重力影響,彈道已經高度拋物線,再加上風速、溼度等各種變量的影響,即使通過彈道計算機精確計算,狙擊手也不可能做到100%歸零,缺失幾個密位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子彈偏離原定彈著點幾釐米甚至幾十釐米。而人體頭部通常也就是二三十釐米長寬,在戰爭中狙擊手為了保證自身安全,往往需要在上千米距離狙擊,即使使用高倍瞄準鏡,最後看到的也許就是一個黑點大小,想要擊中頭部完全只能看人品。因此想要確保一擊必中,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受彈面積更大的胸腹部,成功率會有很大提高。



第二、在使用中小口徑狙擊步槍時,子彈在中遠距離能量損失巨大,在末端彈著點時的威力已經不足以穿透對方的頭盔,甚至可能發生跳彈現象,而戰場上很多目標往往沒有穿著美軍那樣的硬質高強度防彈衣,使用狙擊槍射擊胸部能夠造成更大的傷害。

第三、擊中頭部的死亡率比擊中胸部(只要不打中心臟)要高至少50%,在戰爭中殺死一個人其實並不是完美的,如果你能夠讓一個士兵受傷失去戰鬥力可能意義更大,士兵受傷不僅自己無法戰鬥,還需要至少兩人照顧並進行後送,在戰地醫院還需要進行治療,不僅自己短時間內無法參戰,而且直接加重了對方的後勤壓力。

第四、戰術運用需要,故意擊中胸部不讓目標死亡,然後利用這具“屍體”進行圍屍打援,在電影《戰狼1》中,恐怖分子就是利用擊中我方一名士兵胸部致其受傷,然後不斷狙殺前來救援的士兵,取得了相當大的戰果。


而特警和武警狙擊手在面對人質遭劫持、犯罪分子極度危險的情況下,必須確保一擊致命才能保證人質安全。狙擊手一般會選擇在樓頂或者窗臺等視野開闊的制高點設置狙擊點,這些狙擊點通常設置距離不會超過三百米,為的就是便於觀察目標,並且將狙擊難度儘量降低,而且這個距離犯罪分子用肉眼也無法觀察到狙擊手的存在。解救人質行動中,在這種距離和環境下,如果是一個經驗老道的狙擊手,完全可以做到一槍爆頭,一擊致命,而這也是城市處突作戰中必須掌握的技能!


軍武吐槽君


額,打頭還是打胸口(包括整個腹腔)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吧,對於狙擊手來說,在同樣的距離上頭這樣的目標更小,所以對射擊水平有著更加高的要求,並且在打頭的時候一般不能快速射擊(為了保證精度,瞄準需要的時間更長),對戰場環境也有一定的要求,像戰場環境複雜,目標處於移動中時,還要瞄準頭部打擊明顯是不現實的。

至於打胸口或者是整個腹腔(也就是軀幹)的話,則是跟打頭時的情況剛好相反,因為相對於頭來說,軀幹的目標更大,在相同條件下目標大的更容易被打中,需要用來瞄準的時間就更短,能發揮出更快的射速,可以同時針對多個目標,或者是移動中的目標進行射擊,比如兩隊人打遭遇戰時,狙擊手負責為己方提供火力支援,此時的主要目的就以殺傷對方有生力量為主,所以打軀幹比打頭的效率更高。因此,像前面提到的,在戰場上戰況複雜的情況下,射擊目標的軀幹會比射擊頭部更能保證命中率。

還有就是射擊頭部和軀幹時的區別,很明顯,射擊頭部的致死率更高,只要能保證擊中目標的頭部,基本上可以保證目標死亡,而軀幹的話,額,其實致死率也是很高的,只是相對於頭部來說可能會有更大的概率出現沒有“一擊斃命”的意外,而且相對來講,在戰場上對頭部的防護明顯是要低於軀幹的,目標如果穿著重型防彈衣的話,那麼此時還打軀幹就白瞎了,但是頭部不同,即使帶著鋼盔也沒什麼用,一槍照樣能把頭給你打掉。

因此,狙擊手打頭還是打胸口(軀幹)的答案就出來了,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如果是負責偷襲、狙殺,狙擊環境較好,且同時需要保證目標一擊斃命時(比如刺殺敵方高級將領或者是解救人質),那麼此時肯定會選擇打頭,除此之外,如果目標的個人防護很好,比如穿著重型防彈衣,那麼為了保證狙殺效果同樣也是要瞄著頭部打。而狙擊環境較差,沒有多餘的時間進行精確瞄準,或者是己方打完需要迅速轉移陣地的時候,那麼此時就只能選擇打擊目標的胸口(軀幹)了,比如狙擊手需要在最短時間內殺傷敵方有生力量時 ,此時對射速的要求高於精度,那麼就需要瞄著對方的胸口打。


哨兵ZH


如果可以一槍爆頭的話當然可以了,還能證明你的槍法了得。

但是,有些狙擊手為什麼會射擊胸部而不是頭部呢?根據美軍一個狙擊手參加阿富汗戰爭的說法,原因有兩點,當然這只是這名美軍狙擊手的個人觀點。

第一,是心理壓力。

殺人不同意殺豬宰羊,只要是殺人都會產生心理壓力,從瞄準鏡裡看,一槍爆頭,頭部崩裂,視覺衝擊強烈,心理承受不了這種衝擊,如果是射擊胸部,看不到血肉橫飛的場景,只是這個人倒下來而已,心理壓力會小一些。

第二,射擊的準確度。

假如在十米之外,一個人的頭部容易被集中還是胸部容易被集中?如果是在五百米或者一千米之外呢?胸部的面積要比頭部的面積大,實戰中,狙擊是為了保證完成擊殺任務,而不是炫耀槍法耍酷,所以擊中胸部要比擊中頭部相對容易一些。

還有根據子彈會下落的原理,在一定距離內,瞄準敵人頭部上面,子彈不一定會“落在”敵人頭部,但是,瞄準敵人頭部,子彈會有更大概率“落在”胸部。


期期軍媒體


狙擊手以詭秘的行動和精準的狙殺被稱為“戰場幽靈”,是現代戰爭的主要作戰力量之一,尤其在城市作戰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很多人發現,狙擊手總是將瞄準點選在目標胸口,而非影視作品中的頭部,畢竟戰爭絕非遊戲,一槍爆頭的概率極低,這主要和戰場實際環境有很大關係。

一般射擊會受到氣溫、溼度、風速、風向、高度差以及槍械本身及所用彈藥質量等諸多因素影響,通常這些因素與射擊距離成正比,距離越遠,所受這些因素影響越為突出。

當前國際衡量狙擊步槍精度的通用標準是角分(MOA),以100米為例,1MOA計算公式如下:( 200×3.14 ) × ( 1 MOA / 21600)= 314 × 0.000046 = 0.028888 米= 2.88 釐米;這意味著射擊時將有2.88釐米的彈著點彈道落點誤差,這就需要射手進行一系列計算和瞄準參照點矯正;通常距離越遠,這種難度成倍增加。

因此,將瞄準參照點選為胸部命中概率相對頭部有成倍增加,通常頭部面積約胸部軀幹的三分之一左右;從人體生理學角度來看,致命射擊部位以中樞神經為中心,向周邊衍射,包括頭部的人中、三角部位、太陽穴以及胸部的胸腔、心臟和胸口等,兩者致命概率接近,且胸部更有利於命中,故而選擇胸部便無可厚非了。

美軍特種部隊射擊教程經過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實戰,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進,規定射手瞄準參照點以胸部上衣中線為參考點;此外,美軍射擊訓練很多時候有別於我國的環靶射擊,評估的標準以彈著點密佈面積作為核心指標,類似於角分衡量標準。

此外,狙擊手對心理素質要求極高,美軍根據戰爭經驗總結得出,射擊參照點選擇胸部能有效降低狙擊手心理疾病發病概率,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軍因戰爭因素導致自殺率持高不下,甚至有關數據顯示,美軍每天有18名老兵自殺,尤其在班組精確射手這一專業發病率最高。

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人畢竟對血腥和死亡具有天生的恐懼,通過瞄準裝置倍率放大,射手可以很直觀的觀看子彈從出膛到命中目標以及子彈對人體造成傷害的全過程,這對射手的心理素質提出嚴峻考驗;直接射擊頭部必然會看到子彈擊中頭部的血腥場景,而命中胸腔則受到衣服色彩、彈道殺傷機理等因素影響,視覺血腥感也會降低,緩解射手射擊心理壓力。

因此,之所以提倡將瞄準參照點設置為胸部而非頭部,一可以有效提升命中精度,這對一槍制敵的狙擊手至關重要,二可以大幅度緩解射手心理壓力,有效降低戰爭後遺症等心理疾病發病率,更好的保護射手身體心理健康,這才是真正的精髓之所在。


鷹鴿分析


戰場上,狙擊槍主要起到暗殺敵方人員和保護己方人員的作用,沒必要追求一槍爆頭的效果,理由如下



首先,胸膛比頭部範圍要大,更容易命中!

通常情況下,狙擊手會埋伏在交戰中心區域百米之外,風速和能見度等不確定因素較多,況且敵方人員不會一直傻站著等你狙殺——影響命中率的因素太多太複雜。所以,狙擊手肯定選擇更容易擊中的胸膛。

其次,敵方人員命中胸膛後,生存幾率比較低!

如果敵方人員胸膛正中間被命中,通常是當場殞命,因為這種情況下,脊柱就被子彈貫穿或擊斷;

如果敵方人員胸膛左側被命中,當場殞命,因為心臟在胸腔左側;

如果命中胸膛其他部位,內臟會被嚴重破壞,在各項醫療條件較差的戰場上,很容易失血過多而喪命。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是狙擊步槍的傷害非常嚴重!

狙擊步槍的子彈是旋轉前進,旋轉性會帶來更大的傷害——首先被擊中的一側身體可能是彈孔大小,貫穿的另一側身體可能是碗口大小!所以,即使被狙擊步槍的子彈命中胳膊或者腿等非致命處,也很有可能立刻喪失戰鬥力!如下圖,重型狙擊槍隔牆狙殺敵方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