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點判斷娃是否脾虛,醫生:家長做到2多3少,對付積食不是事

今年過年就算不出門,孩子們過得一如既往的精彩,每天吃飯都離不開肉。表姐家的女兒梓桐是個“肉食動物”,過年期間梓桐吃的很豐盛,飯量暴增,頓頓都有肉。但是前兩天就開始說肚子不舒服,最近開始拉不出粑粑了,吃的也少了,小肚子一直鼓鼓的,表姐說是梓桐的老朋友“積食”又找上門來了。

3點判斷娃是否脾虛,醫生:家長做到2多3少,對付積食不是事

梓桐從小就愛吃肉,每頓飯沒有魚肉蝦就咽不下飯去,表姐說孩子經常積食,每次肚子不舒服的時候就給他吃點消食片,吃點清淡的緩緩,但是平時都不嚴重,一兩天就好了,這次孩子卻一直在喊疼。表姐帶孩子去醫院看了看,醫生說,孩子積食要慢慢調理,要控制好孩子的飲食,平時還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身體表現,及時判斷孩子脾虛與否,及早給孩子調理緩解。

3點判斷娃是否脾虛,醫生:家長做到2多3少,對付積食不是事

看娃是不是積食,主要是3點:一察二觸三嗅。

一察:①觀察孩子胃口:以前吃飯特別香、很正常,近來胃口明顯縮小,甚至一直含著飯不願意吞;②觀察孩子大便:大便乾燥或者是大便幾天也不排一次。

二觸:摸下孩子的肚子:孩子說自己肚子脹,肚子疼。

三嗅:聞下孩子的舌苔:舌頭呈現舌苔特別厚、發白,還能聞到呼出來有股酸腐味。

如果孩子有上述症狀,初步判定是積食在作妖了。

3點判斷娃是否脾虛,醫生:家長做到2多3少,對付積食不是事

當孩子出現積食的情況,家長先不要著急,積食需要慢慢的去調養調理,平時家長做到3少2多,對付積食不是事!

1、改變飲食結構--少吃肉

一日三餐要少給孩子吃肉,魚肉比較油膩,會加重脾胃負擔,不好消化。一般情況,只要控制好孩子的飲食,肉、零食少吃,多吃蔬果就好了。

2、部分食物不要再吃了--少喝湯

油膩菜式,如骨頭湯、紅燒肉、油炸食品要少吃;可樂等碳酸飲料也要少喝,因為飲料中的氣體會加重脹氣的情況;積食期間,雞蛋牛奶也要吃含有高蛋白,消化較慢,不利於緩解。

3點判斷娃是否脾虛,醫生:家長做到2多3少,對付積食不是事

3、餵食7分飽--少吃飯

孩子平時吃多少就吃多少,別看餐桌上有孩子喜歡的菜式,就讓他放肆吃,尤其要控制好晚上的飲食。吃到7分飽即可,給脾胃留出充足空間去消化吸收。

4、動起來--多在家做運動

春節期間,即使在家,也讓孩子多運動下,有助腸胃消化,增強身體的新陳代謝。

3點判斷娃是否脾虛,醫生:家長做到2多3少,對付積食不是事

5、按摩--多捏脊

捏脊:讓寶寶面孔朝下平臥,寶媽用兩隻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隨捏隨按,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3點判斷娃是否脾虛,醫生:家長做到2多3少,對付積食不是事

如果你家寶寶也有積食、腹瀉等脾虛的症狀,及時作出判斷,及早給孩子調理。當然做好平時的養護預防孩子積食也很重要。家長平時可以給孩子多喝點焦胗棘,能夠幫助腸胃分泌消化酶,促進新陳代謝和消化吸收,幫助腸胃減輕負擔,長期堅持還能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