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已成為普遍現象,農村人口流失的背後是怎樣的無奈?

喬-左傾90°


空心村已經成為必然的存在,農村生活面臨著,守家在業種地打零工養不了家,而出門打工,又得長年離開農村。

第一,如果你待在農村裡,忙時種地,閒時周邊打零工,那一年到頭,全家最多溫飽。不說別的,連看病和孩子的上學費,你都湊不出來,得借錢。

何況,農村現在交養老保險、醫保,還有冬天的燃氣費、網費、電費、衛生費,一年下來,光這些,就算一家三口,也得一萬塊錢出頭。

如果在家務農,該怎麼活啊。

第二,離開農村出門打工,只要肯出力,兩口子一個月到手七八千,這是常態,去掉房租(房貸),然後一家三口和四口,生活是沒問題的。

這一對比,凡是能出門打工的,誰還留在農村啊。

於是,近十年以來,農村一座座空房子,一座座空村,出現了。而且,未來,這種出現,不可避免,將越來越多。

這一代55歲到70歲的老人,應該會成為農村的最後一代老人。


董江波


空心村已成為普遍的現象,農村人口流失的背後,是怎樣的無奈?

作為一名服務於基層的農村工作者,看到這樣的問題很是扎心。我也曾走訪過許多地方,空心村的存在確實是比較多的。且有蔓延之勢。農村人口流失的背後。是怎樣的一種無奈呢?


一:農村資源相對匱乏。雖說經濟發展了;社會進步了;農民的生活條件較以前有所提高了。但相比較城市而言,優質的公共資源農村很佔劣勢。從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到公共設施;基礎沒施;配套設施;到就業、退休、養老等,一切優質的優越的公共資源和非公共資源用一句話來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呀。
二:資源匱乏導至人口流失。就拿就業而言,城市的崗位需求多,需要的人才多元化。這就滿足了不同層次的農民工不同的就業需求。再拿教育來說,優質的教育資源失衡是城市引流人口重要因素之一。越優越強,由優質教育資源引流的人口,帶動其它各行業的人口入駐城市也是不爭的事實。公共資源的豐裕帶來的是便捷和高品質生活的享受,更是城市引流人口的重要因素。

三:農業產業結構性調整,農產品低廉的效益帶來人口流失效應。土地流轉使得農村大多數的富餘勞動力“轉戰”城市。農產品及農副產品經濟效益差,使得多數農民有“種田不如打工強”的思想,而外流他方。 五:

農村人口外流帶來的傳播效應。但凡離開農村到城市或其他地方打拼和發展的,一般情況下都混得還可以。經常聽到留守婦女或老人們說:誰誰在城裡買房了;那誰買車了;還有誰在城裡做老闆了;等等。不勝枚舉。在農村此種情況極具傳播性和轟動性。使得更多的“有志農村青年”湧向城市,讓農村空置不可避免。

農村空置化非一日之勢才能形成。他具有社會發展的必然特性。“振興鄉村經濟,建設現代化新農村”不僅是口號和社會資源的均衡化,他更需要國家政策支持和制度化的引領。


村民小江


農村人,農村事。

作為農村人的我,說說農村出現的空心村,為什麼會出現空心村呢?,在我看來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的國家是傳統的農耕國家,人們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有過興衰,也有過榮辱,經歷了無數次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依然眷戀著這片土地,因為他們知道只有有了土地才能活命。

新中國成立以後,把土地收歸國有,農民不在擁有自己的土地,只能在生產隊參加勞動,以獲取口糧及報酬。為了新中國的工業發展,避免農村人口大量湧進城市,國家制定了一套戶籍制度,那就是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就這樣農村人無法向城市流動,城市人根本就不會去農村。巨大的剪刀差,那時的農民千方百計想到城裡去,這應該是農民第一次主動的拋開土地的原因,

改革開放後,由於工業的快速發展,城市裡需要大量的產業工人,城裡人都願在國營廠上班,而大集體的企業就需要工人怎麼辦?招收合同制工人,農村的年輕人每個人6000元,成為合同制工人,進城上班,以此來擺脫農村繁重的體力勞動。在後來隨著改革的深入,特別是分田到戶後,農村腦子活泛的人,做起各種的小買賣,九十年代代左右,城鄉戶籍制度有所鬆動,能量大的農村戶口都轉成城市戶口了,農村出現第二次拋棄土地的現象。

從此以後,農村的年輕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離開了家鄉的土地,到都市裡打拼自己的人生。基本上都在都市裡安家置業了。

現在在農村剩下的老年人居多,隨著歲月的流淌,農村裡的人越來越少,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大量的空心村。

以上說辭,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指正。


浪蕩江湖一閒人


農村人口流失的背後是土地產出收入固定在30年前,醫療費用工業品價格隨著城市人民收入上漲不斷上升,農民靠種地己越來越不能生存,農村越來越空心化。這些反映了農村不容樂觀,農民生活困苦的,一種狀態,一種趨勢,而且這種狀態,這種趨勢正在進一步擴展。這一切將迫使農業產生新的大躍進。不適應新形勢下的農民將全部轉移至城鎮,農村土地將迅速被有知識有文化新型農業人才接收。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生產條件建設及現代農業設施建設,還有大規模農業機械化建設,將如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一樣獲得空前的加強與完善,農業合作化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時代將提前到來。無論願意如否,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時代將宣告結束。但是這種懼烈的改變前景不可預料。但如果政府對小農經濟予以扶持,對一部分農戶予以培訓,並幫助他們獲得適當規模的土地,比如每家三五十畝土地,並引導農戶成立合作社,在農業生產及全過程開展專業合作,並採取獎勵措施,在農業生產方面制定考核指標,達到了,按貢獻給予相應的農業補貼,在農副產品運輸及銷售方面提供方便,把市場資源讓利給農民。使每個農戶靠種三五十畝地達到城市人民平均生活水平。這樣大約有4億農村人口生產農副產品滿足城市10億人民需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業道路,這確定無疑不會對農業,也不會對整個國家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老鄉2439


現在我們走到各地農村,就會發現一個很普遍的現象,那就是農村全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很少見到青壯年農民,且許多年齡大的農民也不願意耕種土地,而選擇進城務工;同時,進城務工的農民,經過自己的打拼,積攢財富,或在外取得事業發展,紛紛都在城市購置房產,和小轎車,以加速度的方式脫離了農村,也就形成了今天的“空心村”,且這種現象還將繼續加劇。其實,農村人口流失的背後,是農民對土地失望,更是對城市生活的無限嚮往。具體原因,請聽鄉村關中道來。

第一,農民的夢想就是變成城市人。

千百年來,每一個農民都為“跳出農門”進行著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接力奔跑,每一個農民都前赴後繼的努力,窮盡一生的智慧和力量變成城市人,自己這一代失敗了,那就對下一代充滿了無限的信心和巨大支持,所有的努力,就是讓後代儘快變成城裡人。這個夢想和夙願,每一個農民都為之從來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現在政策好,許多有技能特長、有事業心、有進取力量的農民,早早都實現了先輩的願望;而沒有實現的,都一直加快了奔跑的腳步。在這樣的思想激勵下,農村“空心村”的到來,肯定是遲早的事情。而今天,我們這代人,看到了,也真實感受到了。

第二,耕種土地的收益實在太低。

現在,農民耕種土地的收益實在太低,農民耕種土地的成本,隨著社會物價的飛漲而不斷地增長,而農民種植的農作物,每遇到豐產年卻無法豐收,且年年出現嚴重滯銷。即使農產品價格跌至谷底,竟還沒有人願意前來收購,這種耕種土地的“怪圈”農民始終無法擺脫,也沒有人幫助他們擺脫,且呈現越陷越深的跡象,達到了無法自拔的境地。於是,許多農民不得不背井離鄉,進城務工以增加家庭的經濟收入。這是無奈,也是現實。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村“空心村”的形成,並日益加劇,是必然的,也是肯定的。

總之,現在農村日益形成的“空心村”現象,有許多無奈,也有許多可取之處。原因是,農民在無奈中通過其他勞動方式,也同樣達到的發家致富的目的,雖然不再用傳統耕種土地的方式達到經濟富裕,但其他方式也助力了農民家庭經濟的發展,更加速了城鎮建設與發展,也幫助農民儘早實地現了變成城市人的願望,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鄉村關中


所謂的空心村,是指村裡的年輕人大部分都背井離鄉到城市裡面打工了,這是現在農村的一種常態,也是一種無奈,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下面小雄根據我們村的情況來談一談其中的無奈。

土地少收入少

我們村的人口不多,總共才56戶人,可是分得的地也少,一戶5口人家大概只有2畝地多些,如果平分到個人的話,人均所得地是2分左右,這樣的地塊種植一些蔬菜、木薯、紅薯、甘蔗,每年的純收入最多是3000塊錢。


農村工作少

1、給大船打工

在我們廣西北海農村海邊,除了種地之外,其實還是可以去打工的,不過這個打工主要是給大船打下手,每天200元,每次出海都是5天才能回來一次,這5天時間都在海里面漂,而且一個月能出海15天算是多的,每次颳風都會停工7天到15天,這時候就沒有收入了,打海工一般都是男人去,一個家庭一個人,這樣一個月一個家庭有3000元收入。

打海工是都是拿命去搏那3000塊錢的,而且一個月至少在海里面漂泊15天,被海風吹的黑乎乎的,而且非常容易老,年輕人基本上都不願意去打海工。

2、海潮期趕海

除了打海工之外,我們海邊人也可以在低潮期出海,可以抓蝦,抓螺,養螺,挖沙蟲等,潮汐一個月有3次低潮期,每次最長是10天,一個月最多有15天趕海時間,收入不定,好的時候一天有200元左右,不好的時候,也就夠每天吃喝,而且日曬雨淋,尤其挖沙蟲,需要半跪在海沙中,整個身體弄的髒兮兮,非常的累。

現在的農村年輕人都比較愛乾淨,不喜歡做這樣的活計。

3、砍甘蔗活

這只是一個短工,就是在甘蔗收成的時候,蔗農會在附近村落招十來個人手過來幫忙砍甘蔗,一天80元,包吃中餐。砍甘蔗的活一般是在秋末和冬初的一個月時間,過了這段收成時間之後,這份活就算是中斷了。

4、養些雞鴨

對於一些比較勤勞的農村人,他們會養一些雞鴨,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挑到街上賣,也可以給家裡補一些家用,我們廣西北海農村養雞鴨是不賺錢的,相當於是攢錢,因為所有喂的東西都需要購買。養雞鴨基本上每天都需要跟那些雞鴨屎打交道,現在的農村年輕人都不喜歡,所以就不會在家養雞了,也就是一些老人會養一些。


城市收入

而在城市裡面打工一個月至少有3000塊錢收入,如果一家2個人打工,那一個月就是6000元,除去一個月2000元的開銷,一個月能剩下4000元,一年一個家庭至少能剩下50000元,這是在農村幹活賺錢沒法比的。而且在城市裡的廠區幹活,不會挨風受浪,工作環境還挺乾淨整潔。

工作前景

人多工作多的地方,機會就多,對於有理想的農村年輕人來說,在工作機會多的地方,發財的機會會更加的多,這樣農村的年輕一輩,甚至是年齡大一些的都願意背井離鄉的到大城市裡面工作,這就導致了農村裡只剩下一些老人、留守兒童,平常時候村裡都會靜悄悄的,偶爾就聽到幾聲狗吠。

物價上漲

不要看是農村,其實很多時候物價都比城市裡面高,比如豌豆吧,在北海市區裡面一般是4元一斤,在我們海邊農村,卻被賣到7元到10元一斤,過年時候更加高,直接升到17元一斤。

物價太高了,就算想起2層的小洋房,沒有15萬~20萬元都沒辦法建起來,而如果只是在農村找活幹來賺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唯有舉家到城市裡面打工掙錢了。


總結

在農村幹活掙錢少,而且比城市裡面更加的累;在農村工作的機會非常少,就導致了大部分農村勞動力都紛紛湧到城市裡面打工,就出現了農村空心村的現象。

其實沒有誰願意背井離鄉,但是物價上漲,農村收入少,別人在城裡打工賺錢來到農村起洋房,如果自己窩在村裡,連座瓦房都起不了,所以農村勞動力都一起到城裡打工,農村就剩下老人和留守兒童了,其實這也是迫於無奈。


鄉村小雄


二種無奈;

其一,留守的老人們希望,有出息的年輕人,尤其是農村出來的大學生,能回饋鄉里,不指望像京東老闆那樣多少每年都發點錢,至少也要發揮點作用。

古時那種“朝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的情緒作怪罷了。

其二,對於出去的年輕人,無論是打工出去,還是讀大學考出去的年輕人。其實內心之中還是想留在當地的,但無奈,窮的家鄉並沒有留下他們的產業。

另外對於農家子弟想融入城市生活,其實並不容易。除了適應城市生活外,還在職場打工,養育孩子,由於缺乏財富積累與社會資本,再加上沒有“爹”可拼。整體上,真正將自己的家搬入城市,已經是耗光其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如此情況下,即使是想幫家鄉,也沒有多少財力可用。

我說到這,相信大家也知道,農村“空心化”無可避免,甚至還會越演越重,直到農村的消失。

農村除了年輕人外出外,還有一個是農村立命的東西——農業,也就是種地。自中華民族誕生起,種地就與農民綁在一起。

可時代在變,再勤快的農民也比不過機械,再有效的經驗也比不過科學。未來的農民不是那種只讀小學就可操作的一項土木工程,它將是一門真正的科學,集體化,機械化甚至工業化,生物工程化。而這遠遠不是如傳統農民能應付的。


艾洛布


貧困與落後是導致農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我是半大老頭秋歌,一個關注農民生活的老知青,對農村的善良質樸有著深刻地感受。現在雖然說生活生有條件改善了許多,但離人們的基本需求還欠著許多必須的設施。醫院,學校,影院等娛樂設施。體育方面的差距那就更大了。離開這樣的環境,去大城市就成了農村青少年生活的主要訴求。即便是在城市打工就業,賺了一些錢,也不再願意回農村,只剩下老人和幼兒。現在國家的城市戶口開放政策更進一步農村空心化的趨勢。農村改革到了最後的關健一步,或許就是整體的城鎮化。然後把零散的農民所有的土地整合,為機械化農業打下基礎。有人擔心農民一旦失去土地,以後就沒有了生活來源。土地至關重要,是農民利益的最後保障。所以,土地流轉進行慢,也是在摸索方式。現在最可行的方式己經得到權威方面的認同,就是讓農民的土地入股分紅。我一直就堅持建議這樣搞,唯有這樣才能消除農民的顧慮。這樣農業改革的一個最大困難得到解決,那農業機械化的步伐就大大加快了。工業揚棄農業,縮小農村,擴大城鎮,這是徹底解放農村勞動力的唯一可行的道路。秋歌相信這是一條通向光明和希望的道路。中國加油!


秋歌988


這種現象在偏遠的山區村莊很普遍,已經形成好幾十年了,現在正在向鄉鎮周圍的川區村莊慢延,也沒有什麼奇怪的、因為好的生活方式人人嚮往。

農村雖然向前發展了,面貌變化大了,電通了,網絡電視寬帶通了,道路硬化了,公交車通了,接收信息的渠道寬闊了,出入方便了,可是城市發展更快,各種公共設施無論如何比農村強許多。

首先教育資源比不上城市,城市每個小區都有幼兒園,而且幼兒教師都是大專生,董教育,會講普通話,有保安,而農村幾十村沒有一所幼兒園,農村的孩子要上幼兒園,就要到鎮上去,離鎮上遠的又要租方,大人得專門接送孩子,成本太高了,再者農村幼兒園的正式幼兒教師少,多半是靠關係僱來的農村婦女,不會講普通話,更不董幼兒教育,只是把孩子看住就行了。因此一些農村孩子的家長愛在城市打工,走的時候也把孩子帶去了,為的是使下一代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就這樣,農村年輕人也流失了,孩子也流失了,流失不了的是一些老人,實在沒有辦法的農村婦女和兒童。

城市裡廠礦企業多,流動人員多。在城市找臨時工作比農村容易,比如洋毛衫廠,服裝廠,蛋糕廠,電子廠……等等都需要農民男女工,送快餐、送快遞的也需要農民工,我鄰居的兒子在蘭州市送快餐,媳婦在電子廠上班,夫妻倆的工資合起來達1萬多元,現在他們全家都上蘭州市了,婆婆接送孩子上幼兒園,老漢當保安,比侍著農村的強許多倍。

因此要想農村人口不流失,必須實現城鄉教育,醫療衛生設施一體化,加大農村教育補貼,優秀教師到農村來任職,提高他們的待遇,使他們熱愛農村,紮根農村工作,多辦幾所幼兒園和小學,使農村孩子就近上學少

,加強農村學校的安全管理,使家長放心,孩子安全上學讀書。

讓年輕有為的大學生擔任村官,才能發展鄉村經濟,才能吸引更多的農村青年回鄉創業,才能避免農村人口向外流失,這是我對農村工作的建議和觀點,歡迎農民朋友評論,暢所欲言,提出不同看法。


用戶自知自愛WWW


當空心村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時,農村人口流失的背後是因為農民老齡化越來越嚴重。

在很多農村,你走一圈便會發現看到的年輕人很少,大都是以中老年人居多。父母供自己的兒女讀書,畢業後自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還像自己一樣種地來用苦力賺錢。那些像我一樣很早就離開校園的那部分青年也會選擇外出打工,即使到後來結婚了,也不願留在家種地。


城市發展空間大,即使沒有任何技術也能找到一份工作餬口,有文化的不願也不可能留在家,沒學歷的在家很難有大作為。想靠種地發家致富難上加難,加上本身各自家庭都不富裕,有時候連肥料澆地錢都要借,哪有什麼錢用來承包更多的土地。弄不來多一點的地,就那幾畝地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呀!


在城裡混的差不多的,父母上年紀時會把父母接去身邊方便照顧。混的好的,買房後父母就跟過去了,種地收入低別人也不在乎那點收入,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進城,越來越多的人留在城裡,農村自然的人越來越少,空心村的也就情況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