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年輕人想要買保險的話,怎麼買保障才全呢?

樂慫趣聞


月有陰陽圓缺

人有旦夕禍福

房貸還不上了,房租交不起了,怎麼辦?

你可能會說自己工作收入很穩定,但,凡事總有萬一。

被裁失業、生病住院,這兩個萬一都會導致你的現金流快速枯竭,在各種天災人禍中,最可以對我們造成毀滅性打擊的,是重病。

失業了可以再努努力,但如果生了大病,會在相當一段時間裡既不能工作賺錢,還要不斷地大量倒貼積蓄,對一個負擔著房貸或者房租的家庭來說,這很致命。

這種萬一很少見麼?

並不是。

一個人一生中,有72.18%的可能性會得重疾。

生病了沒錢花,怎麼辦?

所以,保險除了保障身體,更重要的,其實是保住我們的現金流。

大病致貧的故事太多了,但其實好的保險,是可以在你生病時,賠付的現金數大於你的治療費用的。

這裡強調一下,重疾險是當被保險人生了重病,比如癌症,既不能工作又耗費存款時使用。

現在有很多手段,比如質子重離子的治療,已經可以對付癌症了,這意味著——很多病已經變成了錢可以解決的問題。

這裡我要科普的是:

所有保險中,只有重疾險,在我們生病時保額可以直接兌現給到我們,不需要你先墊付、再報銷這麼繁瑣。

最重要的是,重疾險賠付的現金,是用來治病還是用來補貼家用,你可以自己選擇。

所以,初次買保險的人,80%都先買重疾險。

2

家庭資產正確規劃

關於家庭資產的配置,一直以來我們都有聽過“4321”定律,所謂4321定律,指的是:把家庭收入的40%用於投資、30%用於生活開銷、20%用於儲蓄備用、10%用來配置保險。

  標準普爾家庭資產圖

一:要花的錢

第一個賬戶是日常開銷賬戶,也就是要花的錢,一般佔家庭資產的10%,為家庭3-6個月的生活費。一般放在活期儲蓄的銀行卡中。這個賬戶保障家庭的短期開銷,日常生活,買衣服、美容、旅遊等都應該從這個賬戶中支出。這個賬戶您肯定有的,但是我們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佔比過高,很多時候也正是因為這個賬戶花銷過多,而沒有錢準備其他賬戶。

  

要點:短期消費,隨用隨取,3—6個月的生活費。一般放在銀行活期存款,貨幣基金中。

二:保命的錢

第二個賬戶是槓桿賬戶,也就是保命的錢,一般佔家庭資產的20%,為的是以小博大。專門解決突發的大額開支。

這個賬戶保障突發的大額開銷,一定要專款專用,保障在家庭成員出現意外事故、重大疾病時,有足夠的錢來保命。這個賬戶主要是意外傷害和重疾保險,因為只有保險才能以小搏大,200元換10萬,平時不佔用太多錢,用時又有大筆的錢。

這個賬戶平時看不到什麼作用,但是到了關鍵的時刻,只有它才能保障您不會為了急用錢賣車賣房,股票低價套現,到處借錢。如果沒有這個賬戶,您的家庭資產就隨時面臨風險,所以叫保命的錢。您有這個賬戶嗎?

要點:意外重疾保障。專款專用,解決家庭突發的大開支

三:生活的錢

第三個賬戶是投資收益賬戶,也就是生錢的錢。一般佔家庭資產的30%,為家庭創造收益。

用有風險的投資創造高回報。這個賬戶為家庭創造高收益,往往是通過您的智慧,用您最擅長的方式為家庭賺錢,包括您的投資的股票、基金、房產、企業等。

這個賬戶您肯定有的,相信以您的智慧收益也很高。這個賬戶關鍵在於合理的佔比,也就是要賺得起也要虧得起,無論盈虧對家庭不能有致命性的打擊,這樣您才能從容的抉擇。

要點:重在收益。這個賬戶最大的問題是偏向性,很多家庭買股票第一年佔比30%,股票、基金、房產等。投資≠理財,看到見收益就看得見風險,結果賺了很多錢,第二年就用90%的錢去買股票了。

四:保本升值的錢

第四個賬戶是長期收益賬戶,也就是保本升值的錢。一般佔家庭資產的40%,為保障家庭成員的養老金、子女教育金、留給子女的錢等。一定要用,並需要提前準備的錢。

這個賬戶為保本升值的錢,一定要保證本金不能有任何損失,並要抵禦通貨膨脹的侵蝕,所以收益不一定高,但卻是長期穩定的。

這個賬戶最重要的是專屬:

1)不能隨意取出使用。養老金說是要存,但是經常被買車或者裝修用掉了。

2)每年或每月有固定的錢進入這個賬戶,才能積少成多,不然就隨手花掉了。

3)要受法律保護,要和企業資產相隔離,不用於抵債。我們常聽到很多人年輕時如何如何風光,老了卻身無分文窮困潦倒,就是因為沒有這個賬戶。

  

要點:保本升值,本金安全、收益穩定、持續成長。以債券、信託、分紅險的養老金、子女教育金等。

這四個賬戶就像桌子的四條腿,少了任何一個就隨時有倒下的危險。

3

保險能不能理賠,

真的和保險公司大小沒關係

很多人提到保險之後的第一個問題,不是看保險怎麼樣,而是問保險公司靠不靠譜;

很多人覺得大的保險公司理賠容易,誤以為小公司產品看上去好、但是理賠非常難。

買東西,首先考慮商家的規模,這沒錯;但保險行業是特例。

給保險公司託底的,說白了,是保監會,舉個例子,如果有一個保險公司快要破產了,你根本不用擔心你的保險沒人兌現,因為這個時候保監會先首先採取行動為這個保險公司注資,讓保險公司活下去。

保險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國家絕不會讓保險公司倒閉,大家可以去查資料,不是不會,是“絕不會”。

從1980年恢復保險業務以來,我國沒有一家保險公司倒閉過。

所以,能不能理賠和保險公司的大小沒關係,只要是合法購買的保險,都能理賠。

大家買保險時,不用在乎公司大小。

事實上,大多數理賠糾紛,是因為購買保險之前沒有看清保險條款的意思,或者沒有如實反應自己的身體情況。

大家只要記住一句話,就能避免這類問題:買之前,一定要清楚條款和健康告知。

很多保險代理人為了業績,沒這麼好心特意提醒你。

4

奮鬥家庭的最低保障,

應該什麼樣?

就像買房是大錢,租房是小錢,在重疾險的兩個類型中,儲蓄型是大錢,消費型是小錢。

消費型重疾險,比起儲蓄型重疾險,就像租房相對於買房一樣,主打性價比,讓我們用盡可能少的錢得到一份重疾保障,適合經濟壓力本來就比較大的家庭購買。

單身的同學一定要重視自己,先給自己買,很多單身同學上來就問給60歲的父母怎麼買,我承認你很孝順,但這樣不科學;

壓力大的小家庭,首先要給最賺錢的人買一份,建議買到終身,用來防止夫妻一方突然得病對另一方造成經濟負擔。


非同老孫


想要保險買得划算,先要搞清楚幾個問題:

首先是面臨什麼風險?

<strong><strong>當我們擁有了美好生活後,就總會時不時的害怕失去它。

像失業、破產這種危機,我們只要小心謹慎大概率是能預防的。最怕是碰上意外傷病,一夜返貧,欲哭無淚……

雖然保險無法緩解病痛、預防死亡,但那些相關的經濟損失,交給保險來彌補,卻是最划算的。

假如害怕被重病掏空家底,那就去買醫療險和重疾險。

假如害怕突然離世、傷殘,家裡老小失去經濟來源,那就買壽險和意外險。

重疾、醫療、意外和壽險,這四大金剛涵蓋了我們的日常健康風險,就是我們一個正常家庭要買保險的標配選擇了。

像其他帶有返還、理財、年金之類功能的保險,往往設計複雜,不能當作家庭的剛需配置,它們過於昂貴的價格也會擠佔我們的保障預算。

為了百分之幾的理財收益,而減少了應對風險的準備金,那就得不償失了。

要花多少錢呢?

<strong>我們買保險,只能用一點小錢,因為一個家庭要有充足的活動現金儲備,還要滿足日常消費、學習和投資的需求,純為保障的開支如果超過年收入的10%,就會可能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了。

所以,純消費型的保險是首選,並且一定要選最長的繳費年限,就是為了能用盡可能低的保費去撬動最高的保額,而不至於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一般來說,大家每年花的保費佔到年收入的5%就非常合理了,最高也別超過10%。

對於這個比例建議,有同學提出過這樣的疑惑:我家房貸很高啊,存款不多,你說這5%的比例,要按扣除房貸之後的淨收入來計算麼?

當然不是啦,因為收入越高,意味著所需要的家庭保障其實也會越大,像過高的房貸本身就是一個巨大風險,需要額外多買保險呢。

舉個例子,某個家庭每年掙100萬,要花掉90萬,另外一個家庭每年掙10萬,但全年只花1萬塊。兩個家庭的淨收入看似相近,但如果買相同的保險,就嚴重不合適了。

那具體到每一類保險應該買多少呢?

首先要說的是重疾險。

它能應對最大概率的風險,並且要佔用我們的絕大部分保險預算。

我們選重疾險的時候,並不用糾結它具體保了多少種大病。

因為危害最大,又特別容易高發的25種大病,是由國家強制指定好的,任何一款重疾險都一樣……像癌症、腦中風、心梗啦這類重大疾病,統統都包含在其中。

我們患上其中一種,滿足理賠條件就能一次性從保險公司拿到一大筆賠償,幫家庭扛過最艱難的日子。

重疾險根據保障期限不同,一般分為兩種。

有保到70、80歲的定期重疾險,費用相對更便宜,更適合健康的年輕人,未來隨著大家收入的增長,還有很多調整的機會。

也有直接保到去世為止的終身重疾險,如果已經三十多歲了,在預算允許的前提下,建議就優先考慮保終身產品,因為未來幾年身體一旦起了小變化,無法滿足健康告知的要求,未來可能就沒有再買保險的機會了。

至於重疾險該買的總保額,可以按照個人年收入的3-5倍來制定,保額太高經濟壓力太大,太少起不到對沖風險的作用。

由於隨著收入增長,我們肯定還會調整買新產品,所以第一次購入,買30-50萬的重疾保額,是近兩年的主流水平了,如果不夠用,可以後續再加。

第二大類要說的就是普通人比較容易接受的醫療險,

住院了就給報銷,價格比重疾險便宜,一年幾百塊,保額還特別高,看著就特別划算。

但是我們先要明確,醫療險是短期保險,目前市面上最長的保證續保期也就是六年,很可能存在以後需要用時反而買不到的情況,只買醫療險,是不如重疾險長期合同更可靠的。

同時便宜的百萬醫療險,往往是有一萬塊的免賠額,就是自費部分不足一萬的話,即便住院也是拿不到錢的。

但我們也沒必要為了追求門診、住院100%都能報銷,而去買特別昂貴的高端醫療險。因為幾千塊、甚至幾萬塊的看病費用,對絕大多數家庭都不能算是災難,為了這份報銷專門買保險,又是另外一種得不償失了。

現在基本上大家都有社保,平時住院生病,幾十萬的開銷靠社保也是能扛住一大部分的。

醫療險所應該防備的問題是像那種住進icu,每天都要花掉幾萬塊的極端大病情況。所以我們每年花上幾百塊,買幾款網絡上熱銷的百萬醫療險就完全夠用了。

至於壽險,這是歷史最悠久的保險產品。

有保障二三十年的定期壽險,也有保障到死的終身壽險。

強烈建議普通人買定期壽險就好,因為壽險是當我們不在了,代替我們為家人提供經濟保障。

一旦我們到了退休不再賺錢的年紀,即便離世,家人也早該有正常的經濟來源,不需要我們太多操心了。

這樣選便宜的定期壽險保障價值更大,而終身壽險更側重的是財產傳承,因為它的價格我們算下來就會發現,基本和長期銀行存款差別不大。

具體的定壽保障年限大家可以根據家庭情況來選擇,例如保障到自己退休年齡,或者孩子可以獨立工作的年齡。

保額則要比重疾險更高一些,最好能是個人年收入的5-10倍,如果只保到60歲,價格還是蠻低的。

最後要說的是意外險,

不管意外身故,還是意外傷殘,它都有的賠。因為防備的是極低風險事件,所以價格特別便宜,我們可以放心大膽的購買。

往往一百多塊,甚至幾十塊,就可以買50萬、100萬保額,保額太低就沒有意義啦。

大概就想到了這麼多,其他的想到了再補充。。。


七七的理財秘籍


你好!我是人保風險規劃師阿修,作為年輕人的話,買保險是最合適的,當然是在經濟穩定的前提下。下面我就年輕人需要的保險和怎麼買保障才全重申一下。

一:首先您有強烈的保險意願,也就是說您認同保險。既然您問相關保險的問題,就證明您是信任保險的。因為這樣說是為了防止您覺得買錯了產生退保,給您帶來不便。因為這樣給您帶來的損失是很大的。

二:我個人認為買的時候,可以選擇醫療險和重疾險的組合。有的保險公司會直接有組合產品,但是我個人認為這樣保障不高,沒有側重點。所以你在買保險的時候就得選擇單獨的兩種產品再組合起來。

三:最重要的還是看各個保險條款。我們買的時候,往往就知道買的是個重疾險就算了,有的甚至不知道有關什麼的。我們在看條款的時候要著重看,就是挑著看。畢竟條款那麼多,你一看就煩了。你像重疾險裡有保100種重疾和50種輕症,你就看一些常發輕症裡在不在所列的單子裡,心臟搭橋,有的就把它列為輕症有的就因為高發不列入,這時候你就很好做出選擇了。

四:年輕的時候單買重疾險並加投保人豁免。因為年齡越低,保費越低,保障高,保障時間長。假設30歲的時候單買重疾險保費四千,等你40歲覺得想買的時候就有可能翻倍了。投保人豁免就是投保人在保險期間發病了,保費終止,但保險合同繼續有效。這個一年百十塊錢還是很值得的。

五:意外險伴隨終生。我們說有的有城鎮社保,家裡的有農村合作醫療,這些能保證基本的減免,但是在真正風險來臨的時候,才發現當時該入個商業險,或者說當時入的保額太少了。所以我們風險的來臨就在呼和吸之間,把握住了就是勝利。

六:有餘錢的時候可以入養老險、分紅險、理財險。因為保險公司一般都是有國企背景的的大公司,不可能說因為一張保單就賠了。所以在現在各個理財APP氾濫的時候,我們就更應該相信國企。現在人保有的養老險純粹是為了客戶考慮,業務員提成很少而且就一年,第二年就沒有了。所以一般就是拉個客戶,在您更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為您排憂解難。

綜上所述,都是個人不成熟的見解,僅供參考。希望能如您所願,買到你合適的產品。



快樂阿修羅


年輕人的具體有以下含義:指年紀不大的人,多為18歲到35歲之間。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在這裡年輕人是指30歲以上的至35歲的人。這個年齡段的人已經步入社會生活好幾年了。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擔負著一個家庭的重擔,上有父母,下有兒女。此時,他們是一個家庭的天,永遠為自己的家撐起一片陽光。


困擾我們一生的兩大難題,疾病和意外,無論誰都沒法做到萬無一失。 疾病的預防這是一個很漫長的學習鍛鍊過程,從小就應該開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禍從口出,病從口入,杜絕壞習慣,給自己一個健康的身體。 飛來橫禍的意外事故,任何人都無法做到先知,我們無從知道意外那天會來敲門。

疾病和意外兩大風險可以轉嫁於風險管理員—保險。 在這個年齡段的人購買保險,保障全面必須是包含意外和疾病的保險產品。



1、壽險產品

(1)長期壽險產品 保障時期比較長,相應的年繳保費期限也比較長,比如20年、30年或者至到60歲、70歲等,如果被保險人死亡或全殘、或疾病住院醫療,則保險公司按照約定的保險金額給付保險金。

被保險人買多少保額需要考慮到家庭債務(車貸房貸)、子女撫養(教育費用、生活支出)和贍養老人這三個方面,建議可以參考這個公式:定壽保額=未償還負債總額+5-10年家庭年支出。如果財務自由選擇購買住院醫療和身故殘疾保障限額比較高的產品,一般年繳保費都在萬元以上。


我經常遇到壽險業務人員推薦給我們朋友的產品,我們朋友發過讓我給他們看看情況,年繳保費一年3000多元,住院醫療才5000元的保障。保障金額太少就失去了購買保險的意義。如果只是為了得到每年的返現金額,還不如拿錢去投資銀行基本心型理財產品。

(2)終身壽險:是指按照保險合同約定,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且保險期間為終身的人壽保險。 終身壽險能夠為被保險人提供終身的保險保障。投保後,不論被保險人在什麼時間身故,保險公司都要按照合同約定給付保險金。終身壽險保障終身,而人固有一死,也就意味著無論如何終身壽險最後都會獲得賠付。

去年我對甘肅2400萬元的保險理賠案件兩點說法寫了些自己的看法,其中案件被保險人購買了兩份壽險產品,總計保障金額2400萬餘。像這個被保險購買的保險其保障可以算很全面了,其中就有長期壽險,長期意外險。

(3)健康險 健康險是指保險公司通過疾病保險、醫療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和護理保險等方式對因健康原因導致的損失給付保險金的保險,主要包括了醫療費用保險和疾病保險。疾病保險中主要是普通疾病和重大疾病。

健康險的保險產品主要為各大保險公司推出的百萬醫療產品或者人人安康產品。其保障範圍為一般醫療限額200萬元,重大疾病惡性腫瘤險限額200萬元。此產品包含了意外事故造成的住院醫療。對於一般家庭來說200萬元的住院醫療就可以滿足應對日常的疾病。

(4)意外險產品 意外險產品主要是壽險公司的長期意外險和財產險保險公司的短期一年期的意外險產品。 長期意外險保費一般都比較高,上述(2)中被保險人購買的長期意外險保額1000萬元。年繳保費相應的也比較高。

短期意外險每份保額39萬的保額,最多限制購買三份。其保障範圍意外身故殘疾限額25萬,住院醫療限額5萬元,住院津貼每天50元,給付180天,保費243元。從保費來看大多數人都可以接受,就算購買三份也都有能力購買。短期意外險對於財產險公司保費佔比率比較穩定,但賠付率卻很高,所以保險金額比較低。


家保寶


年輕人主要面臨的人身風險有三方面:意外、疾病和生存,這就涉及了意外險、健康險和壽險,其中健康險包括重疾險和醫療險,壽險業分為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下面做詳細的解析。  

意外險:年輕人是國家的棟樑,是家庭的希望和支柱,而意外風險無法預料,防不勝防,所以意外險最好人人必備。意外險保費便宜,身故、傷殘賠保額,門診、住院都可以報銷。需要注意的是意外醫療費用免賠額和賠付比例的設置,意外住院津貼則需注意免賠天數,同時投保前要確認從事的職業類型是否符合承保範圍。市場上這類產品也比較多,比如小蜜蜂全年綜合意外保險,一年保費最低25元起,交通意外額外賠付,保障全面保費低,可以參考下。  

健康險:疾病是人人痛惡的,但誰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為了更好的保障,重疾險搭配醫療險是不錯的選擇。重疾險確診即賠,可以彌補醫療費用、康復護理花銷和收入補償,產品可參考星悅重大疾病保險;醫療險是社保的有力補充,通常為報銷型,投保前需留意疾病等待期、報銷比例、免賠額、報銷範圍等,市面上熱銷的百萬醫療險如“定心丸”樂享一生百萬醫療險就是這樣的產品,醫療理賠範圍廣,值得信賴。  

壽險:市面上常見的壽險是身故或全殘賠付保險金,定期壽險是保障一定的期限,終身壽險則保障至終身,相比較而言,終身壽險保費高於定期壽險,當然年金保險也是壽險的一種,具有強制儲蓄、資產傳承、養老規劃、資產保全等功能。對於預算不是很充足的年輕人,一般的建議是優先配置定期壽險,等後期資金寬裕了,可以加保或者投保終身壽險,這樣不會給自身造成太大的壓力。銷量較好的定期壽險如小安定期壽險,終身壽險產品有弘利相傳終身壽險,都是很不錯的產品。


慧擇保險網


保障買全是對的。根據保險的分類和保障的範圍,我們買保險分兩塊。

一、意外。分三部分:1、意外身故,就是自己的身價,不再了留下的東西,購買時要注意保障的範圍和人員職業類型,有些四五類職業是不在裡面的,這個保險很便宜。

2、意外傷殘。就是因為意外導致身體失去部分勞動能力,這個單位的工傷保險也有。傷殘1-10級,保額就是從10%-100%,賠償是根據傷殘鑑定。

3、意外醫療。就是因為意外事故受傷了再醫院治療發票報銷的。門診的意外醫療醫保是不報銷的,報銷一半都有限額,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買,一般1-3萬差不多。

以上都是意外險,所以不要簡單的理解為買了意外險遇到了意外都是可以賠付的,很多情況是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判定的。

二、疾病。也是分三部分:

1、終身壽險、定期壽險。這個也是對自己身價的保障,因為疾病或者意外離開後留下的,意外的情況上面的也可以同步賠付。

2、重疾險。現在保險的重疾險一般分重疾、輕症兩種,就是萬一身體發生較大問題保險公司可以賠付的。

3、住院費用。就是因為疾病住院花費的醫藥費報銷的,是對醫保的補充,因為醫保的保險有起付線一般1000左右,封頂線一般20萬,扣除自費藥,賠付比例(根據具體的治治療醫院地方)。 住院費用報銷有普通的住院費用報銷和百萬醫療的住院費用報銷,都是費用補償型的。


以上意外和疾病都是保障性產品,是應該優先配置的,如果經濟條件可以再就可以配置年金保險為以後的子女教育和自己的養老規劃 。

自己手敲的,大白話希望對你有幫助 !


誠一一


買保險是為了解決我們的問題,想知道如何買保障才全,首先要知道我們面臨的風險在哪裡:

年輕人常見的風險有哪些?

年輕人剛從學校出來,雖然參加工作後已經有了一定收入,但是變化比較大,可能收入也不是很穩定,而且後續還面臨著結婚、生子、買房、買車的壓力。

所以,這個階段需要儲備資金,為後續的成家立業做準備,從家庭的財務角度來看,大家所面臨的風險主要是:


1、意外傷害的風險:

這個不用贅述,意外之所以是意外,就是不知道何時何處會降臨到我們的身上,這個是貫穿於整個生命始終的風險,是人生各個階段都有的風險。


2、重大疾病及傷殘的風險:

這個階段身體條件較好,從數據統計來看,發病概率是一生當中最低的階段。

但是概率低不是沒有,從家庭財務的角度上來說,重大疾病和傷殘是比身故更大的風險,因為重大疾病和傷殘不但會造成當事人的收入中斷,同時還會造成診療費、陪護費等大筆支出,給家庭財務狀況帶來破壞性的損失。


3、身故的風險:

這個階段和兒童階段不同的是,我們開始有了對父母的贍養責任,對配偶和孩子的撫養責任。

一旦我們身故了,這些責任我們就無法盡到了,就會使得父母無人贍養,配偶和孩子的生活處於窘迫的狀態。


初入社會年輕人的最佳保險規劃

知道了以上的風險類型,我們如何配置保險產品來轉移上面的風險呢?知守君建議按照如下的優先級來配置:


下面我來分別介紹一下這幾種保險的配置要點:


1 社保

知守君一貫的觀點:社保是國家給每個人的福利!,是國家給每個人的一項基本保障,不以盈利為目的,一定不要放棄。


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還是新農合都可以,建議所有人至少都要買一份。


另外,很多商業險的保費,對於有沒有社保的人群,差異也是比較大的。比如:眾安尊享e生醫療險,以20歲男性為例,有社保186元,無社保346元,保費差了近一倍。


2 意外險


意外險購買一年期的就好,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如下:


1、選擇一般意外保障高的產品:

市場上很多綜合意外險,一般意外保額低,特定意外保額高,保障作用大打折扣。所以一定要選擇一般意外保額高的產品,避免入坑,參看《這種保險非常坑,大家千萬要當心》。

2、注意承保職業範圍:

意外險對職業的要求比較嚴格,投保的時候一定要看清自己的職業是否在承保範圍內,否則會有拒賠的風險。

3、一定要包含傷殘賠付:

保障內容一定要既包括身故,又包括傷殘,因為嚴重傷殘對家庭經濟的影響遠大於身故。

但市場上不少產品卻只包含身故,或者不包含殘疾,或者只包含全殘,或者傷殘的保額極低,都不建議選擇。

另外,最好包含猝死身故賠付,但是目前大部分意外險都不包含。


4、保額要足夠:

需要多少保額可以參考《意外險保額多少才合適》,成年人的意外險保額,建議50萬起。


5、注意收入限制:

為了避免道德風險,很多產品對投保人的收入做了限制,如果年收入達不到要求,不接受投保。

所以我們投保的時候要注意,如果收入不達標是不可以投保或者不能夠投保更高的保額,否則保險公司可能會拒賠。


3 重疾險

年輕人,存在無限的可能,收入水平在未來提升的概率和幅度都很大,所以應該買到自己力所能及範圍內的最高預算水平。


正確的方式是:通過終身重疾、定期重疾和1年期的重疾組合投保,先做足保額,適當的降低自己繳費壓力,存下錢來用於買房、結婚。

重點就是要確定保額,只有足夠的保額才能夠起到轉移風險的作用,保額應該是多少,可以參看我們之前的文章《重疾險,保額多少才合適?》。


如果預算充足,還是建議配置一份帶有身故責任、保終身的多次賠付型重疾險。


4 醫療險


醫療險分為兩類:

<strong>

第1類:低保額,低免賠

這類產品由於保額低,一般都是在1-5萬元之間。由於沒有免賠額,只要住院了就能報銷。


第2類:高保額,高免賠

這類就是高額住院醫療保險,一般保額都在幾百萬起步。這類保險存在1萬元的免賠額,過濾掉了絕大部分醫療費用理賠,所以價格也不貴。

知守君建議大家一定要投保第2類醫療險,因為保險的意義,是能夠轉移我們承擔不了的風險

具體的產品選擇,可以參看之前的文章《百萬醫療險怎麼選,哪款好?》。

如果對1萬免賠額比較在意的話,可以再補充一份小額醫療險;

具體的產品選擇,可以參看之前的文章《你離住院不花錢,只差一份小額醫療險的距離》。


5 定期壽險

定期壽險是最能夠體現保險本質的產品,充分保證了家庭經濟支柱“站著是一個提款機,倒下是一堆人民幣”的理念。


定期壽險本質上是一種責任,所以保額要能夠覆蓋家庭淨負債、子女教育金、贍養老人的費用。具體保額的精算方法,可以參看《定期壽險,保額多少才合適?》。


知守君建議:這個階段的年輕人,如果還沒有子女,保額50萬起,如果已經有子女,保額100萬起。


知守君是不建議投保終身壽險的,因為:

  • 首先,終身壽險保費非常高,在同樣額保費下保額低;

  • 另外,壽險保的是責任,在60週歲之後,家庭的債務應該已經償還完成,子女已經參加工作,父母的贍養任務應該到了尾聲,責任已經不大了,並不需要高額的壽險。


6 理財型保險

這個階段不建議配置,因為年輕人在未來幾年,馬上就會面臨買房、買車、結婚生子等短期內的大額支出,資金壓力比較大。

而保險理財的優勢是安全穩健,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看到複利的效果。

所以不建議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理財保險上,當然土豪可隨意。


關注微信公眾號“知守觀保”(ID:ZSGBGZ),獲取更多資訊!


知守觀保


你好,我是蒙古小勇龍浩,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年齡過了18週歲,想買保險建議以人身大病保險加上百萬醫療險,這樣在疾病方面就算保全了。比如在平安(平安福+E生保),這是人身和疾病的,全面的還有養老金儲備的。意外的,這要根據每個人的年收入做合理的規劃。所以需要提供資料,來細緻的算出。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轉發和點贊。謝謝!


蒙古小勇龍浩


從全面不全面來說,年輕或者中年人都一樣。(老年人買不了保險,或者險種很少)因為我們面臨的風險都一樣。 疾病 ,意外,養老,身故。

也就是說,經濟沒問題的話,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養老險都買了就全了。(重疾險,身故險都是捆綁的)

知道險種了就一定能買對嗎?你要知道你需要買多少保額?買少了不夠,買多了,財富分配不合理。

怎麼確定保險金額呢?

1.保險的雙十原則。

雙十原則是說,人一年所繳的保費應該是年稅後收入的1/10,而其購買的保額應該是年稅後收入的10倍,以這樣的原則去購買保險,一方面繳納保費不至於給生活帶來太大的壓力,另一方面所保障額度也不至於太少。保險的雙實原則雖然沒有明確的理論依據,但依照這個原則去進行保險規劃卻往往恰到好處,因此在保險實務中經常使用,只要遵循這個原則,保額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繳納的保費,經過時間的累積就會轉化為一筆財富留給子女。

2.生命價值原則,也就是對一個人從開始工作一直到退休這段時間創造收入的能力進行保障,要買多少的保險,要依照這個人一輩子預期收入總和而定因為一旦發現意外,往往就沒辦法繼續工作,相當於損失了原本可以預期取得的收入,如果他在剛剛參加工作時就按照生命價值原則投保了相應的保額,他就再也不用擔心,這一輩子該賺的沒有賺到,隨著退休日期一天天的臨近,該賺的錢一天天的落袋,使用這個原則所應承保的保額也就一天天的減少,相對的繳保費的壓力也會越來越輕。

3,家庭責任規劃原則,這個原則認為保險保的是家庭責任,也就是人應該要對家庭可預期的一些花銷負起責任,以免給家人造成負擔,從學校畢業到還沒有結婚的這段單身期,所以說還沒有成家,可是為了盡到子女的基本孝道保額應定在能夠維持父母晚年生活的額度,以便防止自己發生意外,結婚後開始對配偶和子女有了家庭責任,假如災難不幸降臨到自己頭上,難道就一走了之,恐怕事情還沒有那麼簡單,還沒繳清的房貸,車貸,配偶的生活費養老金,子女的生活費教育費,全都成了在世親人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果您不忍心把這些問題留給他們,那麼就必須在生前計算這些開銷,並且為這些花銷上份保險,等到子女必畢業離家,夫妻倆又回到了兩人世界,經過半輩子的拼搏,夫妻二人已經有了較高的工作,收入,還貸子女教育的花銷等也已經減輕,該是多為自己養老想想的時候了,等等有人說靠子女養老,別逗了子女,其實沒變成啃老族,身上也要扛著4個老人,等他們奉養自己算了還是自己想辦法比較靠譜這個時期為了養老所買的保險保額不需要太高,要的是保險提供穩定的現金流,保證退休後的生活無虞,不至於給兒女帶來負擔。家庭責任原則最能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最容易激發人的風險意識,提醒我們對家庭的愛與責任,所以在理財規劃中最常被採用。

舉個例子,王先生現年30歲年稅後收入5萬元,預計每年薪水可以多增加5000元至30年後退休,剛剛和妻子生了一個孩子,房貸還有100萬要償還,父母均已退休,另有一些基本的社保,王先生目前沒有購買任何保險。

依照雙十原則,王先生目前購買壽險以及重疾險的保額,因為年稅後收入的10倍也就是50萬,而每年繳納的保費則因為5000元,

若是依照生命價值原則,王先生現在年薪5萬元,每年加薪5000元,退休時預計年薪所得為20萬元,計算終身工作所得為375萬,即為王先生目前應承保的保額。

最後依照家庭責任原則,王先生現在是典型的三口之家,他的家庭責任有房貸100萬,孩子從小到大的生活教育費用需要50萬,父母退休後的生活補助金20萬,配偶的養老補助金30萬,家總一共200萬,這就是王先生按照負擔的家庭責任,所應該購買的保額怎麼樣?是不是區別很大,其實三種原則都有各自適用的情況,並沒有哪一種比較好,哪一種比較差,保險規劃的重要性就在於它可以在風險實際發生之前,預先提醒我們利用合適的工具及方法做好準備,保險不能改變我們的生活,但是它可以防止我們的生活被改變。


畫書為牢


我有在平安保險任職的經歷,這個問題我可以來回答。

首先,買保險前得充分相信保險,如果在購買中途退保,那你就虧大發了。

第二,意外和大病醫療保險是必須要買的,因為年輕人要經常在外奔忙,意外情況誰也無法預料;且年輕人是家裡的頂樑柱,萬一有大病發生,可能得砸鍋賣鐵,家裡生活質量會瞬間直線下降,所以意外和大病醫療一定要買;

第三,社保是基礎,商業保險是有益的補充,但購買商業保險前如有病史須如實告知,不然理賠會比較困難;

第四,理財型的保險可以少購買,兩年或三年返一次錢、大學教育基金、婚嫁金、創業金等都只是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因為你是算不贏保險公司的精算師的,不信的話大家可以去查查保險公司每年的盈利能力就知道了。如果你特別有錢就另當別論了。

以上僅是我的個人觀點,容許有不同的聲音,大家可以一起討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