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润宇专栏

当安德莱斯库已经成为女子网坛第一位拿到单打大满贯冠军的“00后”,“00后”的男球员不甘示弱,差一点就上演了男子网坛的第一场“00后”对决。为什么说差一点,自然是有人“毁了约”。在现阶段的男子网坛,当一众“90后”、“95后”还在被费纳德三人所支配的恐惧笼罩之时,“00后”能打成这样,已经给人带来了惊喜。

朱润宇专栏 | 一步之遥

原本,鹿特丹公开赛的男单半决赛有可能会迎来辛纳与阿利亚西姆的“00后”对决。然而在四分之一决赛,辛纳输了球、“毁了约”,而阿利亚西姆则是进入了男单半决赛。鹿特丹公开赛的来头也不小,它与中网一样,同为500积分的男子赛事。能比这些500积分的赛事更厉害的,只有上海大师赛等一系列大师赛以及大满贯。并且鹿特丹还有个特有的传统,就是每年都会将一张男单外卡发放给青少年选手,今年的辛纳、2018年的阿利西亚姆,以及近几年的西西帕斯、小兹维列夫,而最重磅的属于1999年——当年的外卡颁发给了费德勒。

毫无疑问,鹿特丹公开赛的外卡就像是一个风向标:费德勒如今的成就、小兹维列夫等“95后”的崛起,以及差了一步的两位“00后”之间的对决。然而,如果反过来看,在这些“外卡球员”之中,真正能称得上成功的,到目前为止只有费德勒一人。“95后”还处于大满贯焦虑症之中,而“00后”才刚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还在各类大赛中拼首胜。现在的年轻选手为何一直出不了头,大概是男子网坛的一大未解之谜。

朱润宇专栏 | 一步之遥

上一场两位20岁以下的选手之间的对决,还要追溯到15年前:初出茅庐的纳达尔与加斯奎特在2004、2005两年内一共打了三场比赛,而纳达尔全部获胜。在这之后的15年,可以想象后来的“90后”、“95后”在赛场上是多难碰到面。就像辛纳与阿利亚西姆,就是因为辛纳输了球,导致“00后”对决没有上演。至于为什么这些年轻选手难碰面,就得看看他们的心态。是急于让自己和同辈碰面,还是急于让自己成长为费纳德。不论哪一种,越年轻的球员越不淡定。毕竟不像费纳德这些经过大风大浪的“中年大叔”,年轻人不淡定很正常,但不能对比赛不淡定。就像一直以暴躁著称的小兹维列夫,没有费纳德的成绩,却已经有了他们的大牌脾气:骂哭亲爹、砸个牌子都已经不是个事。

看看隔壁的女子网坛,再看看自己,这些“95后”、“00后”的男球员何时能拿下单打大满贯,一直处于慢一拍的节奏。“一步之遥”成为了他们成绩的代名词,不论做啥都能差一步。至于他们何时能拿下单打大满贯,让他们先把差的这一步迈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