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王朝:用堅守詮釋90後的“風華朝氣”


志願者王朝:用堅守詮釋90後的“風華朝氣”

庚子鼠年的春節註定是一個不平常的春節。過年,更是過關!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正在盛情歡迎四海賓朋歡度“中國年”的平遙陷入危機當中。

面對疫情,全縣上下眾志成城,許多人挺身而出,義無反顧走上防控一線,用自己的行動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王朝,這位90後的大學應屆畢業生,也用自己的堅守,詮釋著年輕一代的“風華朝氣”

王朝,大學畢業後在家備考公務員。大年初一,按照往常的習俗,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談心聊天的團聚日子。但今年不一樣了:看著手機上時時吃緊的疫情防控形勢,電話裡聽著媽媽在疫情防控一線奔波的焦急聲音。王朝也坐不住了。當他和家裡人提出要跟隨媽媽做疫情防控的志願工作時,他的想法立即遭到了奶奶的反對。但他沒有放棄,耐心地跟奶奶說著形勢,說著自己知道的自我防護知識,說著自己做為年輕一代的想法,扭不過他的奶奶只好勉為其難答應了,再三叮囑:要保護好自己,照顧好媽媽。他得知綠柳社區人員少,工作重,於是決定到綠柳社區充當一名志願者,幹起了又髒又累又危險的志願工作。

志願者王朝:用堅守詮釋90後的“風華朝氣”

傍晚時分,當媽媽深入一線瞭解疫情時,看到穿著防護工作的兒子時,她為之一震,向他豎了大拇指。在媽媽的鼓勵下,他更加堅定了信念。

在接下來的日子中,他和社區的工作人員一同撲在疫情防控一線,做著簡單而有意義的工作。他和社區工作者到轄區張貼通告並及時更新、發放《致轄區居民的一封信》發放《致轄區居民的一封信》《致武漢返鄉居民的一封信》《致武漢返鄉居民鄰居的一封信》。通過宣傳欄、微信群等多種渠道,向轄內居民第一時間傳遞防控知識、官方通報,引導居民不信謠、不傳謠,不恐慌、不鬆懈,當起了防控一線的“宣傳員”。

幹完這些活,他還要到居民小區和社區工作者一起值守卡口,把關疫情第一道防線。他認真細緻地對進出車輛和人員進行詢問登記和測量體溫,不厭其煩地對小區進出人員宣傳引導、排查監測。幾天時間,小區裡的很多居民都認下了這個“愛幹活、會說話”的“守門員”。

志願者王朝:用堅守詮釋90後的“風華朝氣”

作為志願者,他一上崗就沒有停下來休息過一天,“沒關係,我來吧”是他上崗以來說的最多的話。社區由於人手不夠,他還充當著轄區居民的“服務員”,為封戶的重點人群提供後勤生活服務。有一次,小區重點監管對象天然氣灶沒氣了,又是居家醫學觀察的非常時期,當建議居民在網上購買天然氣時,可居民找了半天,才記起身份證放在地下室了。他不避風險,主動幫居民拿上身份證,解決了居民的生活之急。服務中,為了節省防護服,他儘量不敢多喝水,不上廁所,多為居民服務。一次又次消毒、一趟又一趟送物資、購買生活必需品、收生活垃圾等,經常顧不上勞累,甚至連正常的三餐都難以保證,餓了他就吃小麵包,直到晚上,彙總完數據後他才能在社區吃上口熱騰騰的泡麵。當問他累嗎?他說:“社區的哥哥姐姐們都特別辛苦,他們甘於奉獻、不懼危險的精神也每時每刻都在感動著我。一天下來,雖然感覺非常累,但我會一直堅守下去,直到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時,他還給自己增加了一個任務:當個“陪聊員”,儘可能與重點對象通過微信多接觸,多交流,做些他們的心理疏導工作。問問他們睡得怎樣,讓他們多聽音樂放鬆心情,感謝他們的合作等等,通過心理疏導,增強了他們戰勝疫情的信心。

再苦再累,他至始至終沒後悔過更沒退縮過。他放棄與家人團聚,不計危險,走到了疫情防控第一線。疫情面前,危險的地方總有他的身影。但他知道,媽媽能做、社區的哥哥姐姐能做,自己也能做。他抱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深入疫情一線,服務於武漢返平人員,他心理也知道逆行意味著什麼,但是,他一如既往的無畏前行,展現著年輕人的時代擔當。(記者 杜利勇 通訊員 趙家強 梁麗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