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智聚力顯擔當 “疫”路奮戰築防線

近日,由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指導、中國人事報刊社主辦的公眾號“大國人才”刊發此篇文章,為成都市廣大專家人才聚智聚力投身戰“疫”點贊!

匯智聚力顯擔當 “疫”路奮戰築防線

成都市專家人才眾志成城積極投身抗疫阻擊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成都市委組織部(市人才辦)迅速響應、立即行動,積極發揮黨委密切聯繫專家人才政治優勢,引導全市廣大專家人才積極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

他們中,有堅守崗位、傾情奉獻的“最美逆行者” 、有夜以繼日、集中攻關的科研人才、有大愛無疆、心繫疫情的企業家……

每一個鮮活的事例背後,都映照出新時代專家人才的家國情懷,凝聚起同舟共濟戰疫情的強大力量。

廣泛動員 吹響疫情防控“集結號”

在市委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後,市人才辦賡即發佈《致全市廣大專家人才的倡議書》,號召全市專家人才發揮智力、資源等優勢投入疫情防控,在廣大專家人才中凝聚起強大共識。

危難時刻踐初心,牢記職責擔使命,黨徽在戰“疫”路上熠熠生輝。市人才辦指導成都市人才發展促進會,成立“蓉漂”黨員專家科技志願者服務團,發動專家人才通過開展科普宣傳、協助防疫工作、組織募集物資、科學決策諮詢等方式,把初心使命落實到抗疫戰場上,讓黨旗在防控一線高高飄揚。一大批黨員專家人才挺身而出、以身作則,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示範帶動各類人才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已有650名專家人才報名參與“蓉漂”黨員專家科技志願者服務團,累計捐款1077.9萬元、捐獻食品物資32.5噸。

匯智聚力顯擔當 “疫”路奮戰築防線

“蓉漂”黨員專家人才科技志願者服務團慰問基層一線抗疫工作者

唱響正面引導主旋律,奏響共同戰“疫”最強音。市人才辦在“蓉城人才綜合服務平臺”等“兩微一抖”線上平臺正面發聲,每日轉發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發佈疫情動態、政策舉措及防護指南,宣傳在疫情防控中湧現的感人事蹟,全方位弘揚傳播正能量。

主動請纓 爭當一線抗疫“逆行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一封封點滿紅色指印的請戰書、一雙雙被藥水浸泡滿是傷痕的手、一張張佈滿口罩壓痕的臉……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醫療衛生專家人才不懼艱險、鬥志昂揚,衝鋒在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沿,為人民群眾築起防控疫情的鋼鐵長城。

匯智聚力顯擔當 “疫”路奮戰築防線

成都市疾控中心全力進行病毒檢測工作

“抗擊疫情,我們迎難而上,醫者天職,我們自願出征。”號角催徵,不論生死,毅然“逆行”,全市醫務專家人才紛紛請戰、許下誓言,用行動佑護生命,用奉獻點燃希望。疫情發生以來,163名成都市醫護人員參加援鄂醫療隊,毅然奔赴病毒肆虐的前方戰場。這一群體中,有攜手迎戰、共剃光頭的夫妻,有長輩去世、放棄守孝的90後青年,有推遲婚期、揮別親友的準新郎新娘,有剛完成藏區任務、尚未休整的“杏林妙手”……他(她)們用報國之志、血肉之軀踐行著“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人生信念,是最可敬的戰“疫”先鋒。

匯智聚力顯擔當 “疫”路奮戰築防線

溫江區人民醫院骨科護士長高齡產婦張麗萍堅守醫護一線

“17年前,SARS疫情期間我就在現場,一穿白大褂、終身是鬥士。”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副院長唐濤主動請戰、帶頭帶動,用令人動容、擲地有聲的話語道出了他的醫者仁心與必勝信念,也激勵了全院近400名醫護人員衝鋒在前。

“能多做一點算一點,我們每一個人都多出一點力,就為整個社會築起了一道防禦牆。”疫情發生後,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陳雲鳳立即加入核心專家組,在崗位上戰鬥了近一個月,積極參與了四川省首例治癒出院新冠肺炎患者的會診治療,以及《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控技術指南》的制定出臺,充分展現了救死扶傷、專業敬業的時代風采。

“我對整個收治流程已經非常熟悉,如果換一個人又要重頭來,不用擔心,我能夠堅持。”曾麗是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新冠肺炎應急隊副隊長,她原本身體不好,但仍然每天走進病房為患者做治療和護理,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儘管鼻腔2次被面罩壓得出血,雙眼也經常佈滿血絲,但她始終保持旺盛的戰鬥精神,堅持在戰場的最前線救治患者。

成都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黨支部組織委員範雙鳳雖然因傷導致韌帶斷裂、無法行走,但毅然拄柺杖加入一線防疫大軍,克服了腳踝嚴重腫脹等困難,每天連續工作15-20個小時。

匯智聚力顯擔當 “疫”路奮戰築防線

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急先鋒”又一次出診

只爭朝夕 勇攀科研戰疫“最前沿”

高擎科研利劍,矢志戰勝疫情。全市醫藥健康科研人才拿出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精神狀態,把專業專長書寫在抗擊疫情第一線,把研究成果應用到疫情防控主戰場。“蓉漂計劃”專家團隊奮起領銜,全面吹響了疫情阻擊戰的衝鋒號,在病毒檢測、疫苗研製、藥物研發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

“疫情不等人,時間不等人,打贏這場科技抗疫攻堅戰是科技工作者的神聖使命。為了應對這次疫情,公司基本全員到崗,在年前就組建攻關小組,爭分奪秒啟動了試劑盒的研發工作。”成都峰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宋旭帶領團隊快速研製出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投用後可將病毒檢測時間縮短至1個小時左右。

匯智聚力顯擔當 “疫”路奮戰築防線

成都峰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正在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實驗

四川三葉草是一家全球性臨床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長期致力於創新藥、高端生物類似藥的研發和產業化。公司創始人梁朋帶領團隊迅速完成病毒抗原S基因合成,併成功表達新冠病毒重組“S-三聚體”疫苗,證實多例康復病人抗體陽性。“這次研發突破,為下一步疫苗中試生產、動物有效性及安全性評價,繼而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和大規模GMP生產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們將聚力攻關,力爭成為開發病毒疫苗最快的生物製藥公司之一”。

“基於公司擁有的核酸分子合成,高通量基因測序以及巨型化合物庫篩選平臺,成都先導可服務於新型冠狀病毒檢測以及新藥研發工作,我們已經在行動,把先進的生物科技技術投入應用到抗擊疫情的戰役之中。”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在李進博士的帶領下,正全力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的生產及相關研究,為醫學檢驗所、診斷公司等機構提供新冠肺炎診斷、檢查所需的引物、探針合成服務,並藉助其國際領先的DNA編碼化合物庫的獨特優勢,展開全新廣譜抗新型冠狀病毒的小分子藥物研發。

匯智聚力顯擔當 “疫”路奮戰築防線

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全力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的生產及相關研究

非常之時需要非常之功、非常之策。賦智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姜和不僅與相關單位聯合研發超敏感POC現場快速診斷技術、抗新冠肺炎病毒長效多肽,還全程參與華西醫院、四川省CDC公共突發事件應急報告與公眾反饋體系制定,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完善疫情應對措施提供有力支撐。

勠力同心 匯聚共克時艱“正能量”

急難有情,情有餘兮。全市一大批專家人才及所在企業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彰顯企業擔當,全力以赴地開展捐錢捐物、物資生產等工作,一同扛起了後方抗疫的大旗、守護著生命的希望。

通威集團向武漢捐贈資金1000萬元,新希望集團向武漢一線人員提供食品物資20噸……企業界的專家人才用行動詮釋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援助精神,為武漢抗疫提供堅實後盾。

“職工志願者們堅持在第一線,比較容易感染。我們熬製這些中藥,就是想為他們的身體健康多一份保障。”撫南堂76歲的老黨員艾儒棣教授、“蓉漂計劃”專家艾華父子,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每天熬製300份增強免疫力的“防感湯”,免費為防疫工作者送去關懷。金滿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段麗麗、新希望生態牧業有限公司焦浩鵬、睿坤科技有限公司倪磊等專家人才捐贈蔬菜12.5噸、牛奶500件,慰問堅守在抗疫一線的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和環衛工人等。一次次慷慨解囊、一筆筆愛心善舉的背後,如同涓涓細流匯聚凝成強大的正能量,堅定了疫情一線逆行者的信心決心,也彰顯出風雨同舟戰疫情的專家人才力量。

匯智聚力顯擔當 “疫”路奮戰築防線

成都撫南堂每天熬製“防感湯”,向抗疫一線工作者免費發放

醫療物資生產企業是抗擊疫情的“軍工廠”,多生產一件產品,就是對醫護人員和人民群眾多一重保護、多一道安全屏障。作為全球最大輸液容器用組合蓋專業製造商,佔到全國市場份額40%的崇州君健塑膠有限公司,在“拔尖人才”趙立品的帶領下,將日生產450萬個輸液容器用組合蓋能力提至800萬個,全力供給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匯智聚力顯擔當 “疫”路奮戰築防線

成都君健塑膠公司全力提升產量製造輸液容器用組合蓋,供給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成都正康藥業公司經營管理人才朱淼帶領員工,向武漢等城市生產發送了35萬袋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等疫情防控急需用藥。“現在每天工作時間比平時延長了三四個小時,能為社會做一點貢獻,我們也挺驕傲的”。

寒冬將殆盡,春暉已破曉。全市廣大專家人才把責任勇擔在肩、把情懷化為行動,凝聚起全力以赴、同舟共濟的磅礴力量,必將戰勝疫情、迎來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