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农委架起城乡连心桥 解决“菜篮子”供销难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郑州市农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中央指示精神,把狠抓冬春蔬菜生产、保障稳定供给、确保市场安全供应作为大事要事,有效保障了城乡居民“菜篮子”供应,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郑州市农委架起城乡连心桥 解决“菜篮子”供销难

一、提高站位,着力纾解民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事关重大,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郑州是一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主城区人口也接近700万人,每天蔬菜需求7000吨左右,做好“菜篮子”供应,对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纾解疫情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有着重要意义。

一方面,农历新年过后,市民对新鲜蔬菜等“菜篮子”产品需求不断增长,产品供应跟不上,市场供应短缺,价格波动大,甚至出现一颗白菜标价60元的现象。

另一方面,冬春大棚蔬菜和草莓集中上市,每天蔬菜采收量4000多吨,草莓采收量40-50万斤,以往主要依赖产地收购和休闲采摘方式销售,在人员流动减少,车辆限行严格的疫情管控下,“菜篮子”产品一度出现产地价格下跌、产品滞销、市场价格上涨的供销矛盾。

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应对,全力保障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大局。目前,郑州市“菜篮子”产品各项保供工作有序开展,全市蔬菜、水果滞销情况基本解决,产品供应充足,蔬菜品种丰富,市场运行平稳,价格逐步回落,波动合理。白菜、白萝卜、土豆及各类绿叶蔬菜的批发价格均在2元以下,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郑州市农委架起城乡连心桥 解决“菜篮子”供销难

二、狠抓生产、保障供应。

生产是供给的基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蔬菜生产基地督查指导工作,市农委及时印发了《关于做好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通知》和《郑州市春季蔬菜生产管理意见》,要求各级各地提高站位,统筹谋划好春季农业生产,加大蔬菜、生猪生产力度,切实提高“菜篮子”供给能力。同时,对全市蔬菜、生猪等“菜篮子”产品生产、储备、运销情况和市场供应与需求情况、当前供求形势等进行调查摸底,为适时适度调控、保障供应提供依据。

郑州市农委架起城乡连心桥 解决“菜篮子”供销难

三、搭建平台、直供直销。

2月3日,市农委印发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建立蔬菜直销平台的通知》,组织各县(市、区)农委与城区各办事处对接,了解用菜需求,建立蔬菜基地与各社区之间的沟通桥梁。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万个社区与基地进行点对点对接,每天供应蔬菜数量在2000吨左右。市农委建立疫情防控蔬菜直销平台工作群,共享蔬菜生产信息及社区需求信息,跟踪平台运转情况。

郑州市农委架起城乡连心桥 解决“菜篮子”供销难

四、构建网络、拓宽渠道。

在蔬菜直销平台的基础上,市、县(区)、乡镇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对接各大市场、各地大型商超、居民社区,郑州经济广播、大河网、京东、全民生鲜等电商平台利用各自资源、发挥平台优势,构建起覆盖全市的市县乡三级、线上线下互动的供销网络,切实增加蔬菜销量,解决滞销困境,保障市民供给。中牟县农委联合县城各大楼院小区物业公司,设置中牟爱心蔬菜直供点,居民通过物业公司下单,新鲜蔬菜配送上门。在各级各部门的带动下,很多社会力量也加入了促销售、保供给的行列。万邦市场免费开通中牟蔬菜绿色窗口,方便菜农卖菜。中牟乡谣农场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整合资源,建立中牟官渡蔬菜网,试点网上销售。

郑州市农委架起城乡连心桥 解决“菜篮子”供销难

五、党员带头、主动担当。

在这场疫情防控战役中,各级农业部门党员干部时刻冲锋在前。荥阳市成立多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天往来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将新鲜蔬菜配送到居民手中,党员变成“卖菜郎”。同时他们还自掏腰包,采购防疫物资,义务为居民消杀。中牟县积极发挥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主动作为,打通直销、内销、网销、配销多种渠道,有效缓解了蔬菜滞销的状况,保障了对郑州城区的新鲜蔬菜供应。

郑州市农委架起城乡连心桥 解决“菜篮子”供销难

六、多管齐下、稳定市场。

郑州市相关职能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司其职,协同合作,共同保障市场供应平稳,价格波动合理。郑州市商务局分批次投放政府储备肉、储备蔬菜,丰富市场供应。市市场监管局针对“天价白菜”等哄抬物价的销售行为第一时间开出罚单,对稳定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市农委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抓好春季农业和“菜篮子”生产,着力解民忧、纾民困,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助力打赢非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