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雞“強制換羽”技術要點!有利於抓住市場行情,避虧轉盈!

1、強制換羽的優勢

第一,可以更好地調節市場需求,

尤其在雞苗供應緊張時,能減少開產前成本,增加收益。在種蛋市場銷售低谷時,可以及時調整生產狀況,有利於抓住市場行情,避虧轉盈。

第二,能延長種雞的生產壽命,充分發揮其遺傳潛力。

第三,有利於淨化白痢、衣原體等疾病。

第四,起到自然淘汰的作用,因留下的為健康雞群,其後代相比第一代的雞更健壯。

第五,能明顯地改進蛋殼品質,提高種蛋合格率。

2、換羽前的工作重點

挑選健康雞隻

只有對健康的雞群進行強制換羽,才能減少換羽過程中的死淘率、提高換羽後的產蛋率。剔除病、弱、殘雞隻以及已經換過羽、過大、過小、休產的雞隻,確保換羽雞群整體精神狀況良好。

進行免疫接種

調整雞群后根據生產實際情況,換羽前10天注射新城疫、禽流感等油苗,並用新支二聯活苗噴霧免疫;疫苗接種後進行一次驅蟲和藥物預防工作,以防寄生蟲和大腸桿菌的感染。

稱重

在換羽前1天,在雞舍中選5個點,每個點50~60只雞,做好記號,進行空腹逐只稱重,計算平均體重。以此體重為基準計算停料後的失重率。

3、停料階段

停料

換羽當天開始停料。在停料後第2~3天,產蛋率將下降20%~80%;至第5天將僅有少量雞產蛋;第7天完全停止產蛋。開始停料當天,每隻雞喂80 g貝殼粉,可以防止繼續產蛋時產破殼蛋和軟殼蛋。停料時間長短以失重率和死淘率來決定。

飲水

換羽開始前3天停水;從第4天開始供水,上、下午各供水半個小時時間。飲水中添加維生素以增加抵抗力,還可以在飲水中加食鹽來防治啄癖。當失重率達到20%時(大約第12天),開始延長飲水時間為每天2小時,上、下午各1小時。

光照

前3天關閉所有的燈;第4天開始給光,上、下午各1小時。將產蛋時的強光改成弱光,5 lx即可,開燈期間每隻雞餵給15 g貝殼粉。

稱重

停料第7天抽取10%的雞隻稱重。此時的失重率大約在10%~12%。全群雞隻開始脫換身體上的絨毛。以後隔日稱重1次,貝殼粉的餵給量減少為每隻雞10g。當失重率到20%以後每日稱重,直至失重率達25%~30%(蛋種雞12~14天,肉種雞19~20天),此時的死淘率應為2%~3%。在停料階段,雞的腹部脂肪消耗殆盡,體內的抗體也降低較快,雞隻體質很差,應加倍重視生物安全工作,避免雞群受到病原體的感染。

4、恢復階段

當雞群平均體重失重率達標後,就開始給料,即進入恢復期。

料量

從每天30g/只開始,然後每天增加10-15g/只,直到125g/只左右維持至產蛋。停料階段個體瘦弱的雞隻,可單獨挑出來提前給料,這樣能降低死淘率。

前幾天料少只能採用隔日限飼法,才能使料線內的飼料打滿且更均勻。恢復期使用的是育成料。

其它

恢復階段光照時間由原來的2小時逐漸增加到12小時,光照強度維持5lx。在給料後第10天,稱取體重,此時體重應該恢復到換羽前體重的80%~85%。同時做好防疫工作,每週監測新城疫、禽流感等病的抗體水平,適時安排免疫接種時間。

5、開產前和產蛋階段

加料

在開產前5~7天改用產前料,料量加至130g/只。雞群大約在換羽後40天左右開產,產蛋率達5%時進入產蛋期。此時應更換為產蛋料,料量按照產蛋率的增長逐漸加到高峰料量。建議加料程序為:基礎料量大約為130g/只;產蛋率5%~30%時,每升1%的產蛋率加料0.4g;產蛋率3%~50%時,每升1%加料0.6 g;產蛋率50%~65%時,每升1%加料0.6g;產蛋率65%~75%時,每升1%加料0.5g。高峰料量大約為163--165g/只(用2g刺激料量,加料後3天產蛋率沒有變化就降下來)。

光照

開產前光照時間為12小時,光強增大到30lx。如果採用散養方式,此時可以將公雞混入雞群,並在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提高雞群抵抗力和免疫力。光照在開產時加到14小時,產蛋率達30%~50%時增加到15小時。在開產1周後,體重應恢復到換羽前水平,此時死淘最好低於5%,產蛋率達到30%~50%。

6、公雞飼養

換羽期公雞喂料量為正常量的90%。每週稱重1次,失重率達8%~10%時開始加料,大約在換羽的第4週末失重達標。以後每天加料7~8g/只,至高峰料量時維持不變。光照8小時,光強5lx;母雞開產前公雞加光到12小時,光強30lx。

7、評判換羽是否成功的標準

體重失重率

雞群以換羽第一天空腹重為基數,停料14~20天失重率以25%~30%為宜,以使輸卵管中沉積的脂肪基本耗盡,對改善蛋殼質量非常重要。雞胸骨稜角明顯,胸骨邊緣1.5cm處摸不到肌肉。如果失重率低於25%,達不到換羽效果;而失重率超過30%,那麼不僅死淘率較高,母雞體質較弱,難以恢復開產。

死淘率

雞群死淘率也是決定停料時間長短的另一個重要指標。一般死淘率達2%時就應該恢復給料,從停料到開產1周後,死淘率應控制在5%以下為宜。換羽期間死淘率高低能反應換羽方案的應激措施是否適中。死淘率高不僅直接損失大,還會使雞群體質變差,恢復起來較慢。

開產日齡

換羽後開產日齡能影響第二個產蛋期的生產性能。正常情況下,恢復給料後20天見蛋,25天開產,50天產蛋率到50%,80天產蛋率達高峰,這樣表明換羽比較成功。如果40天產蛋率達50%,那麼說明換羽不完全;如果70天產蛋率達50%,說明雞群體況恢復較慢。這兩種情況均影響生產性能。有關資料表明,開產日齡與體重恢復率有密切關係,從恢復給料到第10天體重恢復到換羽前的80%~85%,第20天恢復到85%~90%,第50—60天(產蛋率50%)恢復到95%~100%(開產後1周)。

主翼羽脫換

羽毛的脫換是按下列順序進行的:頸部,腹部,主、副翼羽,尾羽。主翼羽更換情況也是確定換羽是否成功的標準之一。正常為停料後第7~10天,體軀小羽(絨毛)脫落,10~20天主翼羽開始脫落,50天內脫落70%,每次脫1~3根,脫後大約10天重新長出新主翼羽。產蛋率達50%時,如果有5根以上的主翼羽脫換了,說明換羽是成功的:如果少於5根說明換羽不完全。

產蛋性能

換羽後第二個產蛋高峰如果達到第一個產蛋期的90%,說明換羽較成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