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幼兒教師精緻生活背後的5個祕密

《奇葩說》的一場辯論引發了對於"精緻窮"的全網討論,詹青雲說精緻窮的精緻是商家定義的慾望陷阱,黃執中說我們不應該有對粗糙的恐懼,因為粗糙代表著輕鬆、自由與快樂,我們應該追求精緻的生活習慣。

精緻窮,顧名思義,外表光鮮,生活方式十分精緻,但一看賬戶餘額,本質上還是窮人。像極了幼師群體的工資低卻又一顆愛美的心。

即使入不敷出,也會為自己喜歡的東西買單,可能是一款名牌包包口紅,亦或是一張演唱會門票。真是千篇一律的窮,但各有各的精緻。

幼師的精緻窮是怎麼的,今天來跟大家八一八

她們在消費時經常處於矛盾的狀態:一邊在某個領域裡大手大腳地花錢,另一邊又不得不通過其他方式省回來。

90後幼兒教師精緻生活背後的5個秘密

90後幼兒教師精緻生活背後的5個秘密

90後幼兒教師精緻生活背後的5個秘密

90後幼兒教師精緻生活背後的5個秘密

每年的雙十一、雙十二則是一面“照妖鏡”,精緻窮的幼師們清奇的消費觀、單科優秀而不能全面發展的購買力,以及決策時糾結的心理,日常消費中一覽無餘。

精緻窮深諳延遲滿足,通過前期暫時禁慾,來達成一時高消費的瞬間釋放。

90後幼兒教師精緻生活背後的5個秘密

90後幼兒教師精緻生活背後的5個秘密

當幼師囿於經歷有限、工資太低,即使努力也無法改變閱歷並不豐富、見識不夠深遠、內在並不足夠強大的現狀之時,你無法否認,外在“精緻”的包裝,確實會作為一種無聲的力量,幫助建立更多的自信與力量。

(圖文內容來源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