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歐音箱每個聲道10到200w,用哪個功放好?

用戶831331036465


解。現實中出現的不少音響“發燒”誤區,嚴重地影響了音響“發燒”的正常發展,雖不致南轅北轍,但有點本末倒置,有違音響“發燒”的真諦一欣賞音示片面追求技術指標為誤區之一。誠然一套音響設備的技術指標是極端重要的

技術指標低下的器材,當然不可能有優良的聽音效果。但對實際聽感而言,現行的技術指標,卻往往難以表達其重放音質的好壞。一臺技術指標稍低的器材音質好過臺技術指標稍高的器材也是屢見不鮮。所以說,只要器材的技術指標已達到離保真水平以上,就不要太斤斤計較那小數點後若干位的數字大小,或一兩個心數,因為那樣做往往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對於音響器材的技術指標,重要的是瞬態特性,但對靜態特性要作為必要條件考慮,且一定要科學、客觀地進行分析,更莫輕信那些廣告中宣傳的數字,倒是音響器材的實際聽感萬萬不能忽視

唯重量論為誤區之二。常有這樣一種論調,說音響器材素質的好壞,只要看

的重量就能判別,好像唯有重量才是器材優劣的標誌。誠然器材重量與其素質確有定關係,如一臺輸出功率和電流都大的功率放大器,其電源變壓器及散熱器等必然不會小,重量就不會輕。但此中關鍵並不如一般想象得那樣簡單,如電源變壓器性能的好壞,在於用料講究與否,並不在外形之鉅細,又如出於抗振原因整機重量達到一定程度,再加重其意義也就不大,所以音響器材的重量與其性能雖有關係,但並非只要夠重就好,君不見某些並非高素質的功率放大器,不是裝置了兩隻形同巨無霸的環形變壓器嗎?可見重量與性能的關係需作科學分析。

以價格論英雄為誤區之三。有人以為價格昂貴的器材總是好的,一般而言,這話並沒有錯,但作為商品的音響器材,一些廠商出於商業目的,會在器材的外觀及附加功能上花費不少成本,對主要功能的提高反置於次要地位,再加上不同廠商的生產成本並不一致,還有名牌的商標本身價值等,都會與器材的價格產生影響以不乏較低價位器材的性能反而高於較高價位器材性能的現象,何況以整個音系統來說,還有一個器材相互搭配的問題,音響器材具有的個性,並不是對每個人適合。另外,當音響器材的性能達到一定水準後,它的性能價格比就會下降,也是說投入即使增加了一倍,可能在音質的改善上卻微乎其微。所以選配器材不應以價格高低為標準,實際聽音效果才是準繩,精心搭配使器材的潛力充分發揮乃是策,只有這樣才能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好的效果盡信書本為誤區之四。當前有關音響方面的報刊不下十餘種,這些報刊對

音響的普及和提高的作用功不可沒、不容置疑,但在大量廣告及部分文章中免不出現一些過度誇大甚至子虛烏有的介紹,加上它們一再重複,就在不少“發燒友”,尤其是一些入門不深的愛好者中間造成一種誤導,更有不少人將那些觀點和論調奉為“真理”,可謂流毒極廣,對音響產業的正常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失,也使不少人為之浪費了投資。所以對於音響界的種種說法,一定要依據電聲學理論及實踐作科學的分析,不能因為是書本上印刷的就以為一定正確,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是深有哲理的。

人云亦云為誤區之五。音響器材之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的感覺,正因為如此,音響技術才變得極其複雜,同樣一套音響系統,有人認為極好無比,有人認為不堪入耳,這裡面牽涉諸如個人的藝術修養、個人的偏好及個人的聽音能力等因素。可見對音響器材的音質好壞其實是很難下絕對性定論的,然而在音響界有不少奇談怪論,甚至玄而又玄的說法流傳極廣,這裡面不乏有人為了顯示自己而信口開河,加上一些自以為高明者依樣畫瓢地重複那些實際並不存在的現象或感覺,十足的現代版“皇帝的新裝”,無形中就造成了不少音響界中的視聽混亂。所以音響發燒友”應該遵循“耳聽為實”、以自己的感覺為準的客觀原則,因為音響是你自己欣貫的,別人的感覺並不是你的感覺。

效果至上為誤區之六。這種情況在三十餘年前是很普遍的,但時至今日仍大有人在,他們總以為試聽一套音響設備,一定非“爆棚”效果碟不可,更要大音量進行聆聽,否則就難顯器材的優劣。這種試音並非不可,但以此為重點就本末倒置了,因為對音響器材來說,音樂的表現能力方屬第一位,而很多效果碟根本反映不出器材的音樂感來。那種宏大的氣勢、震耳欲聾的音量,反倒會蒙過不少人對聲音細節的聆聽,其音質如何也就難言優劣了。對於音質的鑑別,在很大程度上和音樂的性質有關,人對不同類型音樂的敏感程度不同,如不少非常惹人喜愛的電子音樂伴奏的樂曲,就能掩蓋器材的不少缺陷,即使器材並不高明,也會使人覺得很滿意。所以試音一定要以你常聽,最好是聽熟的管絃樂為準,最好不要用電聲樂器演奏的樂曲和效果碟作為衡量器材的標準

口味至上為誤區之七。刻意追求某種聲音效果,過度突出低音、特別甜或暖的音色等,這種尋求口味至上的風氣國外曾在20世紀70至80年代流行。實質那種聲音效果,都是音響器材具有較多的聲染色所致,它們的聲音特性和表現都不是均衡的在“迷人”的聲染色背後常隱藏著一些無法通過調校補救的缺陷,當然不可能得到真正好的聲音效果。器材至上為誤區之八。隨著音響器材的進步,重放聲音極為悅耳、外觀極為精

致、功能極為多樣、操作極為方便的器材不斷出現,建立了一種新的消費價值觀,也使部分音響愛好者的興趣轉向器材本身而非音樂本身。諸多“發燒友”不懈地追求著HEnd,為此一再換器材、

縣了大量金錢和精力,但他們

忽路了一個根本問題,就是購買音響器材的目的,是為了欣賞音樂,追求的是音樂內涵而不是器材本身或與音質無關的一些性能。HEnd器材也不只是代表高價音器材,事實上只有能真實重現音樂的器材才能稱為HEnd器材,大部分被稱為End器材的價格也並非是天文數字。要得到好的聲音重現,除了器材、軟件及音箱擺位外,還有房間的聲學處理等,缺一不可,否則不管器材如何高檔,也得不到逼真的聲音。所以Hnd應基於逼真重放,而不是器材本身。

迷信古董器材為誤區之九。對一些歷史上的名機,有些人士達到盲目迷信的境地,誠不知這是個大大的誤區,因為幾十年前名噪一時的名機,由於當時揚聲器信號源等的技術水準關係,其放大器設計在今天看來並不一定合理,普遍有高頻延伸不足、分析力欠佳、過於突出中頻和太多染色等不足,遠不能滿足現今的聽音要求。在音響界裡,出於商業目的等因素,這些名機流傳有大量過度的評價和炒作致使人們對它們產生一種並不實際存在的極高性能期望,甚至迷信。因此我們應對那些20世紀50至60年代的放大器有正確認識,當然若偏愛那種甜而濃郁的中頻就另當別論。

迷信“補品零件”為誤區之十。這是在DY及摩機愛好者中間普遍流傳的觀點,如老油浸電容器等古董元器件,以及一些高價的電阻、電容。電子產品並非古董,越老越好是最大的誤區,何況幾十年前的材料和技術水準,難與今日相比,就性能而言,老元器件絕不可能會比現在的產品好。舉些實例,幾十年前的油漫紙介電容,它的有機介質—一紙會老化,絕緣性能會降低;又如年代久遠的鋁電解電容,它的鋁箔極片會腐蝕、電解液會乾涸,所以那些古董級的元器件即使現在還能使用,其壽命和性能也實在難以保證。還有所謂補品元器件,它們普遍有較強的個性,會突出某種音色取悅聽覺,但會影響聲音的平衡感。可見排除心理因素,除非現在生產的產品品質不佳或是選用型號不當,否則絕不會輸給老元器件。鑑於同類元器件用途不同時的要求會不同,結構也就不同,用在音響設備中當然就有不同表現,所以元器件的正確選擇很重要。價格不是品質的標誌,必須做大量試驗對比,得優而定。世上只有合適的元器件,不存在最好的元器件,若用補品就能出好聲飛不是滿世界都是好音響了?

所以總結一點!不要瞎玩!要有一定技術!


趙強年


這個問題提得太籠統了,理論上說,市面上絕大部分功放都適合你的音箱。

那麼,具體給你介紹一下功放種類吧,你自己參考一下。

1、按功放中功放管的導電方式不同,可以分為甲類功放、乙類功放、甲乙類功放和丁類功放。

甲類功放工作時會產生高熱,效率很低,但固有的優點是不存在交越失真。

乙類功放的優點是效率高,缺點是會產生交越失真。

甲乙類功放結合了兩者優點,有效解決了乙類功放的交越失真問題,效率又比甲類功放高,所以市場上大多功放都是甲乙類。

丁類功放也稱數字式放大器,具有效率高,體積小的優點,目前應用得非常廣泛。

2、按功放輸出級放大元件的數量,可以分為單端功放和推輓功放。

3、按功放中功放管的類型不同,可以分為膽機和石機。膽機是使用電子管的功放,石機是使用晶體管的功放。

4、按用途不同,可以分為AV功放和Hi-Fi功放。AV功放是專門為家庭影院用途而設計的放大器,該類功放以真實營造影片環境聲效讓觀眾體驗影院效果為主要目的。Hi-Fi功放是為高保真地重現音樂的本來面目而設計的放大器,一般為兩聲道設計。

現在,你可以想想,你需要一臺什麼功放了吧?


夢想是個豬zdm


這個問題提的比籠統,模糊。提問者的意思大概是想為自己6歐,200W的音箱選擇一臺合適的功放機。

如果按種類來講功放機分:電子管功放機,晶體管功放機,和膽石混合功放。

電子管功放機儲備功率較大。不易產生瞬間功率失真。200W的音箱一般幾十瓦的電子管功放機就可以完美推動。

如果是選擇晶體管功放機建議選擇功率大一點的。200瓦以上最好。

膽石混合功放,一般也是前級是電子管。後級是晶體管。所以功率也是選擇大於200瓦較好。

功放機品牌較多。按現在的技術水平一般家庭使用都應該沒什麼問題。

當然對於追求高音質,耳朵挑剔的發燒友來說,就不是那麼一兩句話可以討論完的事了。


自由自在的心靈


10——200W這就是音箱廠的推薦功放功率,也也即是最少可用10W的功放,最大200W的功放去推動,好比汽車喇叭JBL的609C,額定功率是90W,最大是270W,說明書推薦功放功率是5至100W,一般DSP功放在50W左右,完全可以推動得比較好,這兩者意思是一樣的!


韓楓楠


可以考慮許英諤音響8o2x300W/4o2x600W功放,會讓你吃驚!


許英諤音響


歐目數低要求功率放大器的電流要大,阻尼係數要高,滿足這兩條都可以!


正義的侍者


要知道靈敏度和具體音箱型號,指標一樣的音箱驅動難度會不同。音箱的阻抗曲線和相位角以及靈敏度才是衡量其驅動難度的主要指標。

喇叭和功放的音色匹配也很重要。


小毛談音響


直白一點,一般的功放都推的動,但好的效果就靠你自己慢慢的折騰了,別人幫不上忙的,因為有人幾千的音響也認為夠了,也有人幾十萬的也認為還沒止境。


我就看看不說話1968


問題好像太籠統。具體多少功率,雙聲道還是5.1。用高中低音喇叭都沒有講清楚。


六零後的精彩生活


無厘頭。10-200w每聲道,沒見過這樣峰值功率的差距。功放主要是功率匹配,推出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