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的本質是什麼,財富和價值來自哪裡,為什麼消費可以拉動經濟?

一個人的聽眾


經濟發展是人們的共同需要,每個人都需要經濟的支持才能生活。這就是經濟發展的本質。

財富來自交換,這是我的觀點。沒有交換,人類就是猴子那樣的群體;它們有什麼財富可言呢?

價值分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使用價值來自勞動和科技;交換價值主要在於供求關係和成本,交換來的貨幣是財富的尺度,現代社會很難想象說某人的財富大約是100頭牛。

經濟發展有三駕馬車,投資、消費、淨出口。消費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大頭。這是用支出法計算GDP總額的方法,大多數國家用這個方法。也有用收入法的,那就是財政收入、企業利潤、全社會薪資之和等於GDP,中國是什麼方法?生產法——生產法是從生產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新創造的價值,是國民經濟各行業在核算期內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的轉移價值的總和,也即國民經濟各行業增加值的總和。用公式表示如下:

增加值 = 總產出 - 中間消耗

GDP = 各行業增加值總和

消費,不管怎麼統計GDP(當期創造的財富)都是創造財富所必須,只有生產法統計GDP看不出財富的大類來源,薪資、稅收、投資(折舊)都一併統計在增加值裡。你的消費就是別人的財富(增加值)。


雲端美


這個問題是原問,實際上是有三個問題。對於第一個問題,關於經濟的本質,不同的經濟學立場,有不同的答案!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主要以市場決定資源分配方式,是基於現代經濟學的理論。

現代經濟理論有一個基本的邏輯起點,就是:稀缺定理。資源的有限性與人類慾望的無限性的矛盾。也就是:

一是供應和需求的關係問題。

二是如何把有限的資源去滿足人類的無限慾望問題,即分配問題。

人類歷史大致經歷了三種分配方式:

一是叢林法則,強者為王,弱肉強食。

二是計劃法則,可以理解為平均主義。

三是市場法則,可以理解為有規則、有底線的叢林法則。

因此,供應、需求、分配,六個字,構成了經濟的本質。

就是說,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

供給、需求、關係(商業模式}。

說明供需雙方不僅平等、自願,是雙方基於一定的利益(商業模式)的自願選擇的行為,來自雙方的利益驅動,使供應與需求相結合或發生關係,構成了經濟的基本面。

第二個問題,財富和價值來自哪裡?

1776年,亞當-斯密《國富論》,首先討論了這個問題。討論了財富的來源問題,有時間可以去看一下。我理解他說的財富的來源主要來自於:一是分工和交換。二是適當提高工資或國民收入也可以創造財富。

為什麼呢?

這也是第三個問題:

經濟的本質是供給與需求的關係問題,是否可以表述為:

供給=需求

也可以理解為,沒有需求的供應是無效供應,反之,沒有供應的需求,也產生不了經濟學的意義。另一方面,是否也意味著,需求可以創造供給,供給也是可以創造需求。

對於一個國家或整個社會的經濟規模或GDP來說,是否也可以表述為:

總供給=總需求

等式二邊的任何一側改變,如果能引起等式另一側作相應的改變,是否意味著擴大了經濟總量或經濟規模?也就是經濟的規模與發展問題。意味著有可能創造了財富。

因此,消費能拉動經濟的道理,也許出於此,但是,這是有條件和前提的,就是必須能滿足這些消費的供給側存在。否則,不僅不可能,反而有可能引起通脹。七個蓋,八個壇,你懂的。

反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市場、促進消費升級或增加也應該源於此。

讓市場為主要的資源配置方式的起點也是因為此。



資本的知本時代


經濟發展的本質是人類的需求(或者說慾望)能夠更好的得到滿足。現在很多女孩子喜歡穿漢服,她們可能沒意識到,她們的生活質量比漢朝任何一個皇帝的生活質量都要高。她們可以隨時隨地吃到可口的食物;她們可以穿到漂亮、舒適又個性化的衣服;她們可以在炎熱的夏天住在有空調的房間裡;她們可以輕易的周遊全國乃至世界,欣賞各地的美景;所有這些都是經濟發展的結果。

財富和價值來自於哪裡呢?來自於科技創新+人類的勞動。這個地球上有豐富的資源,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智人之所以能夠統治這個地球,是因為人類比其他生物更早的進行準確的信息交流。這個世界是由能量和信息構成的。

科技創新讓人類能夠更好的利用資源(或者說能量),從鑽木取火到造犁耕地再到電力核能。科技創新也讓人能夠更好的利用信息,從穴洞壁畫到造紙印刷再到萬物互聯。人類社會進步的歷程也就是更好的利用能量和信息的過程。

因為人類能更好的利用能量,生產力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大大提升。手工織布的效率和水力紡紗機都比不了,別說和後來蒸汽動力紡紗織布機相比了。

因為人類能更好的利用信息,連接速度越來越快、交易效率大大提升,商業世界愈發繁榮。薇婭坐在直播間裡喊一聲“五四三二一,開拍!”瞬間產生的交易量,比古人篳路藍縷、穿越茫茫大漠,開闢絲綢之路後一年的交易量都大。

生產力的提高、生產效率的提升,創造出巨大的財富。連接速度的加快、交易效率的提升,讓衡量財富的價值噴薄而出。我們每個人都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

至於為什麼消費可以拉動經濟,答案已經有了,經濟發展的本質就是人類的需求可以更好的得到滿足。沒有消費、沒有需求,哪來的經濟發展,特別是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生產過剩的消費型社會。最直接的答案看看這次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就一目瞭然了。


黑小子嘭嘭


經濟發展的本質就是讓人類更好的活下去,更舒服的活下去。

財富和價值這是兩個概念,不能等同,因為有人追求物質,有人追求精神,所以要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財富不完全等於物質,價值也不完全等同。

我們就從基本的經濟發展規律來看,如果你創造了商品,可以提供給他人使用,那麼他就有價值,如果沒有需求的東西等同於沒有價值,沒有價值的東西就不能創造財富,這是一個多呢簡單的道理。

如果你是一個小企業主,為了你的夢想,你想過好的生活,吃飯有肉,出行有車,家人有房,那麼你肯定就會想辦法把企業辦好,想辦法掙錢,這個時候,你就得創造或者生產有價值的商品,因為你要賣的出去,你投資了10塊,你希望通過產品獲得15元,那麼你產品的價值就是15元,出去成本的淨利潤就是5元,通過這5元你就積累了5元的財富。依次類推,你想賺更多,想獲得更多的財富,就得創造更多的價值,更好的產品。這就是一個循環,從物質的角度來分析。

如果你是一個精神追求者,在不缺吃穿的前提下,你想通過文學,藝術,等等更高層面的享受,那麼你每提升一層你的價值就會提升一層,你擁有的財富就是你的格局,見識,和精神世界的享受。他們會通過你的思想影響到更多追求物質財富的人,也像你們學習靠近,因為人都是在不停地追求慾望,通過努力來實現這個慾望,永無止境。所以財富和價值相輔相成,最後促成經濟的發展。


東哥盤股


首先這是三個問題。第一經濟發展的本質就是滿足人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有些人往往理解是物質需求,這是極其片面的,這也是導致很多人不擇手段的追求利潤。人和動物的區別在於人是有精神需求的。在很多情況下精神需求佔的比例很高。比如他們有他們的信仰,他們有他們的道德標準。他們要享受身心愉悅的需求。而這些往往都不是物質的。在我們國家片面的追求物質需求,認為物質需求是經濟發展的根本。這是因為我們國家目前還沒有完全市場化國家。所以他並不懂得市場需求的多元性,也不懂不同的人的真正需求是什麼樣的。

第2項財富和價值來源於哪裡?來源於哪裡,這麼簡單的問題來自於創造唄。你肯定想問的是怎麼創造。財富和價值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回事兒。或者我們把他們當成一回事來解釋。享受物質財富的產生。物質財富的產生是投入各種要素。把它變成滿足各種需求的產品。最簡單的幾個要素是資金,土地,生產資料,人力。生產資料包括各種資源以及各種設備。人力嘛包括企業家和各種勞動者。這些人必須創造對社會有價值有需求的產品,這樣才叫做財富。如果你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去生產的一些沒人需要的石頭。除了你賠錢以外,還是財富的極大浪費。所以判斷一個財富獲得價值,是不是有意義是不是真正的財富,根本在於有沒有需求?沒有需求絕對不是財富。但是不是變成了財富,還是變成了浪費,還取決於,這個需求是否讓你賺到了錢,產生了盈利。因為你投入這麼多要素,目的是讓你產生更大的價值,如果你投入了這麼多要素反而是虧錢了,說明你產生的價值小於你的投入。那說明你並沒有創造價值或財富。

第三個為什麼消費可以拉動經濟?嚴格的來說,這是一個偽命題。但是經濟學界把它當成一個標準的問題來看待。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在饅頭沒有製造出來之前,人們吃窩頭。那說明饅頭本身是沒有消費需求的,因為沒有的東西,你怎麼可能是消費需求呢?所以供給學派強調,是生產創造來帶動經濟。因為生產創造出來的東西,會形成消費,反過來促進經濟的發展。所以這也可以稱之為消費拉動經濟的說法。


經濟學新思維


幾個觀點共分享。

1.經濟的發展就是滿足人不斷增長的慾望。而根據經濟學原理,人的慾望是無窮止境的。所以經濟的發展也是無窮止境的。所以人類社會經濟水平發展的本質原因是人的慾望的不斷的產生。

2. 經濟社會里財富的計量單位就是貨幣,如果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那麼財富和價值的體現就是貨幣價值的多少。而貨幣增長的原因是在於人類不斷創造出新的財富,需要新的貨幣去等價計量。所以財富和價值是來自於生產,是來自於新產品的產生。這種新產品既有實物的資產,也有服務類的虛擬的資產。

3.消費是產品生產出了以後,實現價值迴流的最後一個環節。不管創造多少的新產品,如果沒有消費的迴流,這些產品都沒有真正實現它的價值。只有通過消費企業銷售產品才能迴流資金才能產生利潤,才能產生新的財富,才能推動經濟的發展。

4.我國一直以投資為經濟發展的主要的動力,如果沒有消費,那麼投資所形成的產品依舊沒有實現價值的迴流,而投資所創造的需求只是一種階段性的投資衍生需求,並非來自於市場真正的需求,所以投資拉動經濟的模式是存在天花板的,最終必須依靠消費來實現所有產品在市場中價值的體現。

所以消費是可以拉動經濟的。它是生產流通過程的最後一個價值實現的環節。


纏者無為


第一:經濟發展的本質是什麼?

1. 經濟發展的本質來自於人類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需求和交換

2. 而需求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類基本生活的主動性需求,也叫剛性需求,比如吃飯,一種是創造性需求,創造性需求是消費者有這個需求,但是他不知道,比如智能手機的誕生。

第二:財富和價值來自於哪裡?

財富和價值來自於我們在滿足消費者需求過程當中所獲得的認可,就是消費者願不願意為您的產品和服務來支付“溢價”來買單,比如普通大米3元錢一斤,你種出了一種大家非常好吃,5元錢一斤,消費者都願意來消費,那麼你就為社會創造了2元錢一斤的價值。

第三:為什麼消費可以拉動經濟?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樣的消費才能拉動經濟,一定是精神層面的需求,或者是背動型需求才能拉動經濟,因為主動性消費都基本上是基本消費或者叫作存量型消費對經濟拉動的作用很低。比如一個人有兩件衣服,她就夠穿了,但是突然有一天她看見了一個新款式、新面料對她的美好生活的產生有一定的吸引力,這種情況下才能拉動經濟,所以能夠拉動經濟的消費一般都是創新型、便利型的產品和服務!才能拉動經濟



讓實體店賺他100萬


經濟發展的本質是什麼,財富和價值來自哪裡,為什麼消費可以拉動經濟?

1.經濟發展的本質是技術進步帶來的生產力的發展,其核心是技術的進步。沒有技術進步就沒有經濟發展。

之所以社會經濟發展,抽象的看就是社會給人的可以用的資源總量的發展,這裡的資源不止自然資源,而是所有可以使用的產品和服務總和。這些資源抽象來說是“是生產”出來的。所以經濟發展就是資源總量的發展,資源總量要發展就必然是“生產”要發展。所以早期的經濟發展主要是科技革命帶來技術進步從而使生產效率提升。

科技革命帶來了生產效率的極大提高,但是存在一個問題,由於我們是市場經濟,生產出來的東西是通過交易來分配的,各取所需。而交易的效率取決於社會上的貨幣。於是有了央行負責印貨幣,有了銀行負責貸款,也就是信貸。銀行幫助交易方完成交易,自己又賺得了利息,獲得了三贏,這是信貸對生產效率的促進。於是整個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一個正反饋就形成了。

2。財富是所擁有的一切資源,價值是人賦予資源的屬性。

對地球來講,財富是整個地球所擁有的一切資源;對一個國家來講,財富是在它所轄地域內所擁有的一切資源;財富就是資源,資源就是財富。推而論之,一切存在都是財富,因為整個大自然是一個整體,所有存在都慼慼相關。

價值是人類根據自身需求而產生的概念,是人賦予資源的屬性,沒有人的存在,就沒有價值的存在。價值分為潛在價值和現實價值。潛在價值是任何一種資源都具有的屬性,即任一種資源都存在滿足人類需求的可能性;現實價值是某一種資源在現實生產生活中滿足了人們某種需求,從而該種資源的價值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3.為什麼消費可以拉動經濟的說法是錯誤的?

從銀行儲蓄和銀行信貸角度來說,只有人們減少很多消費,將存款更多的儲蓄起來,銀行才能做更多的信貸,才會有更多的企業借到資金去生產。一個社會只有在生產投資的狀態下才能源源不斷的創造財富。因此生產投資越大意味著銀行儲蓄越多,從而意味著可以消費的錢越少。這裡面還有很多東西我們不一一展開。

實質上和經濟發展的本質一樣,都是生產在拉動經濟,而不是消費拉動經濟!


邁克爾老宋


你好,感謝你的提問。你的這個問題真的很好。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太清楚這個問題。首先經濟發展從中學課本中就能找到,他的本質就是發展生產力。只有不斷的發展經濟,讓經濟實力增加才能更好的投入到發展生產力中去。那麼發展經濟的動力是什麼呢?那就是促進消費,只有把大家手裡的💰全部集中起來,集中到某個領悟才能更好的發展生產力。例如航天,這不是某個人,某個領悟能夠完成的。為了讓每個人都付出,只有通過刺激消費,讓大家主動把手中賺的錢💰用掉,才會將資金集中起來,不然每個人都抱著錢💰也沒有多大的用處。其中促進大家的消費,集中大家資金的一個辦法就是股票。所以我們經常所說的刺激消費的本質還是讓大家貢獻自己的資金,共同發展生產力的。謝謝!





飛翔69991999


市場經濟情況下,經濟發展的本質就是通貨膨脹。經濟發展要通過消費帶動。舉例說明,為什麼必須要讓錢不斷的貶值,只有錢不斷貶值了,人們才不會大量的儲蓄。試想,如果錢越來越值錢了,今天可以買一套房,過幾年可以買兩套,試問還會去大量消費,還不都把錢留著等升值?因此,只有不斷貶值才能促進消費,從而進一步帶動經濟增長,形成良性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