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災距離我國已經很近了,一旦進入中國會是什麼場景呢?

大力one行雲流水


蝗災距離我國已經很近了,一旦進入中國會是什麼場景呢?

俗話說:“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這就是說蝗災的出現與旱災是密切相關的。今年整體的氣候比較乾燥、乾旱可以說為蝗蟲的出現提供了溫床。


據說這次的蝗災數量高達蝗災距離我國很近,但並不意味著會像印度、巴基斯坦一樣受影響嚴重。畢竟我國與印度、巴基斯坦之間有喜馬拉雅山脈的預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好的阻攔作用,讓蝗蟲不容易進入我國。

不過值得我們欣慰的就是,喜馬拉雅山脈綿延距離長且山脈高大,平均的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由於空氣稀薄無論是蝗蟲還是其它作物均不容易存活。寒冷的空氣環境下想要飛躍喜馬拉雅山脈真的有一定的困難存在。從這個角度去考慮問題,蝗蟲真的對我國有影響那麼規模和破壞的力度有可能會較弱。


所謂的“蝗災” 就是指由蝗蟲引起的一種災害,它能夠破壞莊稼(農作物)的生長,特別是莊稼地裡正生長的農作物,被成群結隊的蝗蟲略過後農作物輕則減產質量下降,重則莊稼絕收,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引起社會的不安,比如糧食短缺出現糧荒的情況。

進入我國會引起什麼場景呢?

首先,我國耕地面積廣闊,地裡種植的農作物面積廣、品類多,蝗蟲成群結隊進入將破壞了莊稼的生長,不敢說具體的影響會是多大,但編者認為影響是肯定的,就是影響大小的問題而已。假如北方的冬小麥開始返青、拔節生長,很可能蝗蟲直接咬傷小麥芽。舉例假如本季節農作物加起來的產量為100,那麼經過蝗蟲洗禮之後,輕則當地農產品有可能下降,重則當地產量下降嚴重,有絕產的危險。

第二,考慮蝗蟲的特性問題。蝗蟲的發源地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條件屬於乾旱、溫度高、降水少的地區,從蝗蟲一路延續的路徑可以瞭解到,溼熱的空氣環境中是不太適合蝗蟲生存發育的,而我國另外一個進入渠道可能會從東南亞接壤的地區進入我國,但是東南亞各地的氣候屬於熱帶雨林地區,當地的溼熱環境是不利於蝗蟲生長髮育的存活的,即便從這類地區進入我國那麼規模會較弱,破壞我國的農產品、農作物的能力也在降低。

我們在處理以前有蝗災的經驗,比如直接在蝗蟲侵入的地區運輸至上千萬只雞、上億隻雞,直接讓雞、鴨參與到消滅蝗蟲的過程中,據說效果不錯,很好的扭轉了蝗災的持續進行。
上述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文字原創,圖片來之網絡!!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