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醫生自述:我們與新冠肺炎的兩次“交鋒”

SARS造訪時雙胞胎兒子9個月大,還不會走路,不能出差的爸爸全程照看,兒子們茁壯而快樂地成長。幾個月後,SARS消失,12個月大的兒子們會走路了,腳步踉蹌。

17年後,兒子們備戰高考,春節沒能像往常一樣回湖北過年,那裡成了疫情肆虐的暴風眼,災難深重。爸爸再次不能出差,升級為全天候廚師,爺仨自我運轉,默契而安靜。

猝不及防,我們遭遇了全國人民都憤恨的新冠肺炎(NCP)。NCP的關鍵詞之一的“Pneumonia”肺炎,將放射科裹挾到了疫情第一線。

1月17日,消息來臨,小道的多於官方的,傳染性不弱於SARS確實是肯定的!環顧四周,17年前影像中心就不太寬敞的場地現在更顯逼仄,2577平方米的空間裡有60多間大大小小的機房和工作間,每天至少有40多人在崗,需要完成七八百號病人的檢查,還有5名規培的外單位住院醫師,絕不能有半點差池!到處是深深的焦慮!最大的焦慮是地下一層的X光室,沒有自然通風、沒有迴旋空間,不可能承受烈性傳染病的考驗!決不能把這裡當成主戰場,決不能!必須在大兵壓境之前挖好戰壕,備足糧草!

感謝萬物互聯的時代,鋪天蓋地的訊息讓我們有機會第一時間學習到前人的最新研究成果,新冠狀病毒是個換了新馬甲的古老病毒,更喜歡肺泡上皮和II型肺泡上皮,被攻擊的肺泡上皮腫脹卻少有滲出,一個個被迅速攻擊淪陷的肺泡腫成一片,卻沒被灌滿膿液,像沒有裝滿蜂蜜的蜂巢,從而形成獨特的“磨玻璃”影像,

這隻有在肺CT影像中才能被準確捕捉到,焦慮降級,工事可以修築在能自然通風的一層CT室了!

1月19日夜,開始動員,召開科務會佈置任務。“獨立最靠近候診大廳的16排螺旋CT作為肺CT專用機,把戰場控制在最小範圍內”,“調集全科力量,保證肺CT 24小時無預約瞬時完成,把患者滯留時間控制到最短”,“申請停掉體檢項目,避免健康人群感染”。

1月21日,全科動手,開始“修建工事”。適逢春節,大疫突來,靠正常程序和人力肯定是來不及的,只能靠自己了,“摘門簾”“清雜物”“做分區”“貼地標”、“整理防護物資”“改造房間”……大大夫、小技師、美小護們緊張忙碌,終於在北京街頭多數人還沒有戴口罩意識的時候,我們修好了第一期“工事”。

1月23日,春節前最後一個工作日,正午陽光明媚,在最靠近大門的5號登記窗口貼好最後一個標誌:“肺CT登記窗口”,我心情幾乎有些雀躍。候診大廳靜靜的,忽然,兩個熟悉的身影瞬間攪亂了我雀躍的心情,熟絡的保安小哥和保潔大姐居然沒戴口罩,渾然不覺危險潛伏,大大咧咧地四處穿梭。

糟糕!防護物資還沒清點。馬上找來技師長、護士長清點物資,內心的恐懼一點點蔓延,“猴服”只領到8件,護目鏡只分到3個,M30口罩每人只有2只,即使操作技師超級堅強,24小時不吃喝拉撒,8件“猴服”也只能支撐8天,春節過後,疫情高峰必將來臨,“猴服”暫時不能穿,鋼得用在刀刃上。焦慮,還是焦慮,無解的焦慮!

1月25日,大年初一,上午十點,宜家,保安裝備精良,戴口罩,有體溫槍。冷清的環境彷彿是頭腦的降溫劑,不出所料,想要的東西果然都在:白色的落地衣架簡潔實用,可以掛穿過的猴服,紫外線消毒後可以重複使用;帶蓋的大號金屬垃圾桶可以補足醫用垃圾桶;玻璃量杯可以用來配消毒液;設計簡潔厚實的玻璃調料罐可以裝自制的酒精棉球;帶蓋的透明置物盒可以隔離患者申請單;多層置物架能把手消液、鞋套、消毒液、手套等常用物品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高腰橡膠手套可以讓操作技師多一層防護;大包裝幹手紙巾也不太貴……家中有糧,心裡不慌。下午2點,能趕回來的所有科務會成員聚齊,大家看著滿地的廚房用品相視而笑,裝備小小升級,那個還沒趕來的看不見的對手,接招吧!

1月29日,科室群內全員到位,PPT最後一稿,目標明確,邏輯清晰:“保證自身安全,高質量完成任務”,保證自身安全,才能高質量地完成任務,也唯有高質量地完成任務,才能充分保證自身安全。

1月30日大年初六、1月31日大年初七,全員分兩批到崗,不休假,精神武裝到每一個神經末梢。科裡買的5升裝噴農藥桶也到貨了,可以四處消毒,紫外線燈還沒到貨,從呼吸科借了紫外線燈暫用。

1月31日午夜,11點56分,對手第一次登場;2月1日0點05分,床頭手機振動,訓練有素的值班醫生傳來圖像,一朵朵毛球樣、雲霧樣的“蜂巢”映入眼簾,典型的“磨玻璃”徵象。立即傳圖到醫院專家群,並給出“高度疑似,建議取樣”的意見;0點20分,群裡傳來臨床資料,完全支持疑似標準,立即隔離取樣;晚上21點,核酸檢測結果出爐:陽性!行雲流水,乾淨利落地贏得第一次遭遇戰的勝利!


影像科醫生自述:我們與新冠肺炎的兩次“交鋒”

2月5日,對手的第二次登場頗有戲劇性。獨居老人,無接觸史,影像疑似,但臨床證據否定。病毒不會從天而降,證據鏈完全無法連接,專家群意見分歧,雙方都論據充分,組長拍板,嚴密隨診,等待證據。近三週的磨合,護士、技師、醫生們早已配合默契,終末消毒、嚴密防護,靜等“實戰”檢驗。2月7日上午9點30分,該患者複診影像再次吻合疑似診斷,立即隔離取樣,核酸結果陽性,順利確診。經瞭解,患者並非獨居。兩戰告捷!


影像科醫生自述:我們與新冠肺炎的兩次“交鋒”

史無前例的防控措施還在繼續,未來怎樣依然未知。立春前,一位備受尊敬的前輩私信給我:“沒有理由不相信春天不會如約而至”,我知道她在給我們鼓勵,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從來都是渺小的,但也是勇敢智慧的!

是啊,春天已至,希望就在前方!


影像科醫生自述:我們與新冠肺炎的兩次“交鋒”


審核/陳立

監製/索阿娣

影像科醫生自述:我們與新冠肺炎的兩次“交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