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故事

主人公


一家四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故事

王东升一家四口

黄骅市刘皮庄村

老少四口齐上阵,为村守好第一道门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刘皮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东升深知自己必须为全村父老乡亲的安全负责。他带着自己的儿女和妻子,一起坚守在卡点。


2月16日早上6点钟,天还黑着,王东升就起床了。

起床之后,他叫醒了隔壁屋还在熟睡中的儿子。

简单吃了口饭,王东升嘱咐儿子多穿件厚外套,然后爷俩走到村口卡点开始执勤。

一家四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故事

一家四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故事


大年三十,紧急上岗

王东升是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刘皮庄村的党支部书记,到2月16日,王东升已经在卡点执勤了22天。

王东升是在大年三十那天,自己先行动起来的。

那天,王东升发现电视新闻里,关于新冠肺炎的报道越来越密集,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中午吃完饺子后,王东升一直在琢磨这事儿。思来想去,下午两点多,他终于坐不住了,一个人跑到村委会,打开大喇叭,在大喇叭里广播起来。

王东升广播的内容,主要是宣传现在疫情的严重性。同时,他还做了个决定:大年初一,各家各户不要再出门拜年了。

广播结束后,王东升召集村两委的负责人,还有村里几位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成立了村里的防疫工作小组。

从防疫工作小组成立那一刻起,王东升就安排小组里的组员开始工作了——把全村363户全部排查一遍。


一家四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故事


执勤压力大,全家齐上阵

大年初一早上,王东升就接到了乡政府工作群的微信通知:下午到乡里开会。

开会的内容也是关于疫情的,要求各村严格控制人员出入。

王东升下午3点多在乡里开完会,马上就安排人对村里的出入口进行了封堵。

村里一共有8个出口,王东升安排人堵了7个,在剩下的一个出口处,设置执勤卡点,想要出入刘皮庄村的人,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测温、登记。

当天晚上,王东升忙到了10点多才回家。

王东升的女儿王伟伟,是黄骅市官庄乡中学的老师,也是一名党员。

看到爸爸忙得顾不上吃饭,也出于一名党员的责任心,王伟伟主动提出,第二天要到卡点帮忙执勤。

王东升一看女儿有这样的觉悟,挺高兴。随后,他动员儿子:“要不你也向你姐姐学习,跟着一块执勤去?”

在王东升的带动下,王东升的儿子王龙庆、妻子王翠艳,也都加入到执勤队伍中来。


卡点纠纷多,用心去解决

在卡点执勤不是件容易事儿,算上王东升一家,一共11个人,要24小时执勤。

白天出入的人多,执勤的人要一直站在外边;夜里人少些,执勤的人就待在一辆旧面包车里,防止有人夜间出入。

实在冷得受不了了,王东升就给面包车里装了个电暖气用来取暖。

前两天下了两场雪,王伟伟在外边执勤被冻感冒了。

当时王东升有点儿害怕,他怕女儿再发烧。

好在王伟伟吃了感冒药,病情控制住了,没有别的大问题。王东升让王伟伟先别去执勤了,可王伟伟不同意,第二天又上岗了。

村里一设卡点,有些人不理解,也因此产生了不少纠纷。

采访当天,村里一个小青年开车从外村回来,执勤人员让他把车停在村外。小青年不同意,三说两说和执勤人员吵了起来。

王东升顾不上接受采访,赶紧去劝。小青年说,自己车上有孩子,怕冻着孩子。

最后,经过再三协调,王东升用自己停在村里的车,把小青年一家送到了家。

这样的事儿,在卡点,几乎每天都有。

前两天,村里有个年轻人,带着两位老人去市里看病。看病回来,按照规定,他们的车也不能再进村。

两位老人不愿意,说车上有桶装水和一些菜,不把这些带回去,家里就吃不上饭了。

王东升和儿子一听这情况,二话没说,用自家的车把这一家人送到家,并把桶装水和菜给拎上了三楼。


也担心、也心疼,全家上阵一定能赢

王东升的妻子王翠艳,除了在卡点负责给出入人员量体温外,还负责后勤保障,给卡点工作人员买面包、方便面等日常物品。

有时候,活儿一多,她自己也顾不上吃饭,更顾不上去给家里人做饭。因此这一家人,这些日子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的。

王东升说,这20多天,一家四口没在一块儿吃过饭。

前几天,王东升的儿子也因为在外边冻得时间太长感冒了。

看着孩子的难受劲儿,王东升也心疼。

说实话,从小到大,王东升没让孩子们受过这种罪——在外边一冻就是好几个小时。

不过,王东升说,这就权当是给孩子们进行锻炼了。

“好多一线的医护人员,不也跟咱孩子一样大嘛。”王东升说,“人家那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呢。”

说起全家齐上阵,王东升觉得,一家子都在这,干劲儿更足。

“都说舍小家为大家嘛。”王东升说,他们这一小家人,做不了太大的贡献,只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能保证全村的老老少少都安全。

如今,王东升和工作人员已经把全村363户排查了四遍。在疫情结束前,排查工作不会结束。

王东升说,如果每个村、每个社区都这样,严把出入口、不间断排查,相信很快就能战胜疫情。


主人公


一家四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故事

代丽杰夫妇

新华区个体工商户

免费为附近4个防控点工作人员保障一日三餐

在新华区千童北大道铁路新村菜市场周边的四个疫情防控点,24名值班人员,不管是谁轮值,一日三餐都能吃到热乎可口的饭菜。值班人员介绍,这变着花样为大伙儿做饭的是附近的个体工商户代丽杰大姐两口子。

据了解,代丽杰在附近经营一家小门市,为准备结婚的新人们提供婚庆囍被褥,她和爱人就吃住在店里。家也不远,家里还有一个老母亲,她每天都给老人送饭,距离最近的防控点也就二三十米远。看到防控点的工作人员风霜雨雪地24小时值守,非常辛苦,大冬天坐在外面冻得够呛,大雪天也只能在车里避避寒,平时喝口热水都有点问题。善良的代丽杰就和爱人商量,能不能给防控点的人送点热乎饭,这个想法得到了爱人大力支持。

据介绍,这四个防控点,每个点每次两个人值守,每个点三班倒,一共24个人。夫妻俩每天三顿饭,免费为四个防控点24个人送饭。为了让大家吃得可口,他们每天都变着花样做。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代丽杰大姐家中。原来放婚庆囍被的房间现在变成了临时储物间,地上、架子上摆着各种菜品粮食。代丽杰她打开两个大冰柜说,里面也冷藏着一些牛、羊、鸡等肉食。当记者问到她每天供应24个人的饮食,应该花了不少钱了吧?她说:“看到防控点的亲人们太辛苦了,疫情防控这么大的事儿,自己就是个做小买卖的也帮不了什么大忙,力所能及的给防控点的亲人们做点热乎饭,也是咱普通老百姓的一份心意!”

这四个防控点的工作人员说起代丽杰大姐是赞不绝口,一个劲儿的树起大拇指为她点赞!


一家四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故事

疫情防控点上正在吃饭的工作人员。


一家四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故事

疫情防控点就在离她家二三十米的地方


一家四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故事

夫妻俩正在为疫情防控点的工作人员做饭,厨房虽狭小但却干净


一家四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故事

曾经堆放婚庆产品的小屋,现在成了临时食品储藏间。


一家四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故事

两个冰柜里也储藏了牛、羊、鸡等肉制品。


一家四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故事

忙着做饭的代大姐的爱人,一脸的憨厚。


一家四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故事

一锅香喷喷的炖鸡肉即将被代大姐分别送往四个疫情防控点儿。


一家四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故事

代大姐端着餐盘为疫情防控点儿的工作人员送餐。


一家四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故事

防控点的工作人员一起为代大姐的义举点赞。


主人公


一家四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故事

郭康琪

肃宁县东青口村

4岁的孩子拿出积攒的500元压岁钱,替已经去世的爸爸捐给村里用来疫情防控


元宵佳节,肃宁县尚村镇东青口村一位四岁的孩子郭康琪,拿出几年来自己积攒的500元压岁钱,捐给村里用来疫情防控,并强调是替他爸爸捐款。

据悉,孩子的爸爸郭路达已于2019年4月因病去世,生前热心公益,与人为善。“替爸爸捐款”是这个四岁孩子在这个万家团圆的节日对爸爸最好的怀念。村干部含泪接受孩子的捐赠后将这一事迹在村微信群公布,瞬间感动全村乡亲。


近日,肃宁县尚村镇东青口村四岁孩子郭康琪替去世父亲献爱心,拿出压岁钱抗“疫”的事迹被本报等多家媒体报道,8秒钟的小视频感动着一座城。沧州市一位爱心人士看到报道后,几经周折找到肃宁县检察院检察长李文颖,委托她给孩子送去500元的压岁钱,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之材。


一家四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故事


为了达成爱心人士的这份心愿,李文颖联系到尚村镇党委政府,镇党委书记赵建龙同志与包片领导李海洋同志,亲自送去这份爱心,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同时也代表镇政府为孩子送去了500元的学习鼓励金。


一家四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故事


这份遥远的爱心温暖着小康琪,温暖着这个家庭,希望这位可爱善良的孩子能够带着所有人的关心和祝福,好好学习,成为一个社会栋梁之才。


沧州发布综合

一家四口、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