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擬推遲,背後有何考慮?

新京報快訊(記者 沙雪良)今年全國兩會擬延期。2月17日召開的全國政協主席會議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分別研究了相關事項。

此前,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四川省和雲南省及河南鄭州、安徽合肥、山東濟南等多地已經分別宣佈兩會延遲召開。

全國兩會推遲召開納入議程

2月17日下午,央視新聞發佈消息,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十三次主席會議17日在京召開,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全國政協近期重點工作。會議研究了關於推遲召開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和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的有關事項等。

同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七次委員長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據央視新聞消息,會議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2月24日在北京舉行。委員長會議建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關於提請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草案的議案,關於提請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推遲召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的決定草案的議案;審議有關任免案等。委員長會議還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度代表工作計劃稿。

委員長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楊振武就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議程草案和日程安排等作了彙報。

去年12月17日,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十一次主席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召開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的決定(草案),建議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於2020年3月3日在北京召開。

在去年12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決定。根據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於2020年3月5日在京召開。

原因:很多代表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提出這一議程有何考慮?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介紹,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2020年3月5日在北京召開。按照這一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為大會的召開進行了一系列籌備準備工作。

近期以來,湖北省武漢市等地陸續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確要求,強調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目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在取得積極成效。

當前遏制疫情蔓延、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處於關鍵時期,必須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全國人大代表近3000人,其中很多代表包括代表中三分之一的省市級和各方面的主要領導幹部都奮戰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線,正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發揮重要作用。為了確保聚精會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委員長會議經認真評估,認為有必要適當推遲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我國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每年舉行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召集。之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召開時間,因此,推遲召開會議,也需要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

基於上述考慮,常委會工作機構擬訂了關於推遲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決定草案。17日召開的委員長會議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2月24日在北京舉行,其中一項議程是審議委員長會議關於提請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推遲召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的決定(草案)》。同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為積極修改與疫情防控相關的法律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四川雲南省級兩會及多個地級兩會推遲

此前,全國已有29個省份在1月份召開了省級“兩會”,四川、雲南的省兩會原定2月初召開,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而推遲,具體時間尚未明確。

此次疫情發生的湖北省,其兩會是在1月11日至17日舉行的。在此期間,武漢市衛健委發佈的相關情況通報均稱無新增病例。這一情況曾引起公眾質疑,認為當地應對疫情不力,造成了疫情的大面積擴散。

另外,全國很多地級市在1月份宣佈兩會延期召開。河南鄭州,安徽合肥、亳州,山東濟南、青島、濱州,陝西西安、榆林,內蒙古呼和浩特,湖北黃石等地兩會均已延遲。

鏈接

全國兩會在3月召開慣例始於1985年

全國“兩會”是中國的年度政治盛會,透過這個窗口,人們既可以觀察中國當下的熱門關切——從經濟增長、深化改革到生態保護、簡政放權,也可以看到“中國式民主”的特色。

據新華社報道,“兩會”是個縮略詞,一般是指“全國兩會”,即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每年春天在北京召開的兩個重要會議。1954年9月15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式確立。

此前,一直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能。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歷史比人大還要早5年,也被稱作新中國的“催生婆”。它不僅制定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政協會議共同綱領,還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選舉產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中國的首都、國旗、國歌、紀年都是在那次會議上確立的。

全國兩會在3月召開的慣例,始於1985年。此前,會議時間從年初到年中、到年末,歷年均不同。

為什麼兩會要在3月召開?這是在總結經驗、遵循慣例的基礎上確定的。原來,批准工作報告和預算報告是全國人大的重要職責,每年一季度的預算支出較多,佔全年支出的三分之一,全國人大批准預算不能太遲。財政年度以自然年度計算,如果全國人大開會太早,相關數據統計不上來,只依據前一年度的情況制定預算,會不準確。3月舉行,可以給統計和總結留出時間。

新京報記者 沙雪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