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在沒有手機通訊的年代,男女是怎樣談戀愛?

順子40271791


主要是寫信,即使是距離很近的同城。那時的人都比較內斂,表達情感不直接,有的話,心思藏在字裡行間,一語三關,說他人的故事來婉轉傳達自己的意思。如果是文藝青年,更會從名著裡引經據典,逐漸靠攏愛情。甚至,有的戀愛對象,寫了無數封信,裡面並無愛情字眼。另外,也有約會的,但沒到公開關係前,走在街上也不敢並肩而行,碰到熟人裝不認識。如果男女之間有了拉手或親吻的尺度,基本上也就快步入婚姻殿堂了。那時的人,異地是個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因為調動是很難辦到的事,有很多人,幾十年分居,直到一方退休才能相聚。


剪剪輕愁


書信,異地戀。我十八歲認識了他,可以說一見鍾情。很快就知青下鄉,我在鄉下修地球,他在一流動施工單位全國跑。由於距離遠,如果收到信再回信,則半個月才能收到一封信,時間太長,等不及,於是約定,不等收到信回信,而是每星期一都寄一封,這樣可以每星期都收到一封信。而且每到週六那就急切地到信件轉接地查收,因來信太有規律轉信的人就知道這肯定是談.戀愛的,否則誰會在兩封信的郵資就能吃一個月鹽的情形下天天寫信。而且為了充分利用八分的郵資而每封信都是四五頁,每頁都密密麻麻,不肯浪費一行空格,問候簽名都放在右下邊最後一行的拐角。信的內容其實也沒什麼重要事,他就是日常上班,和誰幹什麼活了,週末看什麼電影啦,星期天又和同事去哪兒玩了,還有每到一個新工地當地的風土人情等等,也不是一次寫完,而是每天寫一段,到星期一就寄走,整一篇流水賬,可在相愛的兩人間,流水賬就是兩人的生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種感覺比蜜還甜。當時他有工作有收入,而我在鄉下,平時就靠當教師的母親每月給三五元生活費,要買衣褲鞋襪煤油鹽還有女生用品,他知道我沒收入,我又不肯要他的錢,於是他就買郵票附在信中寄來。在鄉下勞動量大,糧食不夠吃,他把節餘的全國糧票寄來,讓我去縣城買掛麵填補空缺。最期盼的是他從一個工地調遷去新工地時,可以利用此機會來看我,但不能到生產隊來,他到縣城,我去縣城見他。我下鄉的地方離縣城不遠,大約四五公里,下工後跑去縣城,往往半路上就碰到他了,然後一起去縣城。縣城有親戚,為了省錢,他住親戚家,吃過晚飯他再送我回生產隊,因為是晚上,那時也沒電,漆黑的山路就我們倆人,遠遠地傳來幾聲狗吠,只有此時,我們才敢緊緊地拉住手肩並肩地走,他很能侃,去的地方又多,所以基本上都是他在說,我默默地聽。有時他講完一部電影,見我不吭聲,他也不吭聲,我倆就這樣默默地慢慢地走著,當時真想這樣一直走下去,送我到住處,雖然我一個人住,但絕不敢讓他過夜,在門口他只是緊緊地擁抱我一下,然後轉身就走了。連續幾天,如果碰上下雨,我不上工就可以在縣城待一天。下鄉三年終於上調,而且我上班後也是流動單位,只不過在省內流動。於是有了一個巧合,也許是上天看我們戀得太苦對我們的恩賜。我單位在縣城,而他的施工地點竟然離縣城才十公里,而且是一小火車站,坐那種綠皮火車一站路。於是每個週末星期天不是他來就是我去,經濟上也自立了。於是縣城的大街小巷,周邊的果樹林,小溪水塘邊,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他也在單位公開了我們關係。然而好景不長,半年時間他們完成了任務,調遷進了京城,又開啟了一南一北鴻雁往來的模式。在我上班一年後,我又調離縣城,到了工地,工地地處農村,那年春節,他帶著單身證明請探親假兼婚假回來,然後我們悄悄到地方民政部門登記領取了結婚證,然後徒步翻山越嶺兩小時到另一縣城找了縣城最好的旅館,要了最高層的單間。陌生的小城市,沒有任何人認識我們,打擾我們,徹底放鬆,實現了我不要任何形式的當時最時尚最瀟灑旅行結婚。同時又開啟了婚後八年的艱難分居生活。


Wangdemin


初中時,放學我先走,在路上等她。但不知道要等多久,有時很快,有時她幫老師做事,或是幫同學補課,就要等很久。看著遠處的人來人往,就這麼等著,等到她出現。

高中時,我們在不同的高中。有一天,我很想她。騎車到她學校,看到她的車子,在籃子裡留了個字條。過了一段時間,市數學競賽的時候,我們見面了,她說她收到字條了。

有一年早春,市裡組織幾所高中去山上植樹。我瞅了個空,翻過好幾個山頭,在人群中找到了她,周圍都是她同學,打了個招呼,我又翻過好幾個山頭,跑回去了。

大學時,她在國外,我在國內。寫信,航空的,一封信一兩個星期才能收到,一來一回就是一個月。有趣的事,無聊的事,都寫給她,寫的更多的是思念。

那時電話只能她打過來,約好個時間,我就在寢室裡守著,霸著電話,等著鈴響。有年中秋節,我等她電話沒等著,到了半夜,電話響了,是她,因為過節,電話打不通,一直試到了半夜。我高高興興的拎著電話去走廊聊了。八十年代在談戀愛的人,現在這個時候,子女都參加工作好幾年了吧,有的大概也已都有孫子了。八十年代的愛情,在整個社會觀念不開放的背景下,七十年代手拉手逛公園當作流氓行為的陰影還存在這。但是儘管這樣,自由戀愛的氣息已漸漸濃郁,不過像現在這麼大白天明目張膽摟摟抱抱的在那個時候倒還是真沒有。八十年代中期,男女約會已經普遍存在。最常見的就是晚上約看電梯,當然,看電影在那個時候還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情。說是看電影,其實只不過是個由頭:說說悄悄話。儘管當時談戀愛不再是什麼洪水猛獸,人們仍然是含蓄羞澀,通常情況是:走的時候並不是並排走在一起說說笑笑張揚走過,而是一前一後好像互不相干一樣去電影院。到了電影院門口後看看周圍沒有認識的人才會手牽手一起走進電影院。不過電影散場後就自由了。在小樹林裡,兩個人手牽著手一起說笑著,不再顧忌。更有大膽者,便會閃到路燈照不到的樹林深處開始學著電影裡戀人們那樣“接吻”了,這在當時算是非常開放了。

其實,說當時談戀愛像做賊一點不假。除了一起約會、看電影外,更多的是通過鴻雁傳書。當時,舒婷的《致橡樹》在大學校園裡風靡一時,成為當時少男少女的愛情宣言。隨之而來的情書也流行開來,有好多同學可能花三個月醞釀第一封情書,反覆修改數10次,再送給他心儀的女孩等待回應。態度之虔誠、準備之充分、心情之複雜可見一斑。為什麼呢?一來怕寫的不夠好對方不滿意,拒之千里之外,二來就是怕被同學們看見恥笑。我記得當時有很多同學的保密工作做得特別好,以至於大學四年就要畢業時說某某同學和某某同學是戀人都讓人咂舌。這可能是他們看了《保密局的槍聲》學來的吧?時光荏苒,世事滄桑。現在的年輕人再也沒有什麼條條槓槓了,敢愛敢恨,不用遮遮掩掩。不過感覺好像沒有以前那麼美好了呀!

隨著市場、商品的深入民心,以理想主義為特質的精神氣質在80年代漸行漸遠,當80年代結束之際,人們對上半身的思考已遠遠比不上對下半身的關注,以致懷舊的人,將“80年代”作為一個幾乎與理想、激情、思想同義的標籤性詞語使用。最後的一批精神貴族在這個時代消失了。










謝迅


像這樣,只能從父母口中得知了,我結婚的時候因為國家發展很快,較以前來說,比較幸福。聽母親說,跟我爸認識在我姨媽做房子的時候,爸爸是木工,姨媽家的木工活都是我爸做,姨媽那時已經結婚,看到爸手藝不錯,得知沒有結婚,所以就撮合他們,那時候有手藝的,日子還是比較普通莊家人好一點點,所以爸爸時候是坐三輪車,或者騎自行車,他們那時候談個戀愛比較累吧,聽說每次去都得幾十公里。好像這樣是不是婚姻也比較牢靠[捂臉][捂臉]



愛生活的餘先生


我們那時候就是寫信,打磁卡電話。

現在的異地戀比起那時候不知道要幸福多少。

上學的時候校園裡有磁卡電話,買那種儲值的電話卡插上去打。女朋友打來電話一般都是晚上打到宿舍裡,宿舍走廊裡有公用電話,來電話的時候有舍友接到會叫我們,一般聽到舍友喊有自己的電話都會很興奮。

熱戀的時候和女朋友幾乎每天都會通電話,但是接打電話的時間不能太長,因為是公用電話,宿舍裡只有走廊裡面有兩部,別人也要用。

除了電話就是寫信,感覺文字比語音通話更能充分表達情感,每當收到信件的時候都如獲至寶的感覺,打開女朋友精心疊好的彩色信紙,細細的品讀,那種幸福油然而生。

美好的回憶!





追逐夢想的笨鳥


說到談戀愛,本人84年的,記得最先有朦朦朧朧對異性好感應該是初中那會,本人比較內向,比別人也慢上好幾拍,不像現在的孩子都幼兒園,小學一年級就知道交男女朋友了!

當時最流行的就是傳紙條了,某某同學對某某有好感就傳紙條,由於本人比較內向,所以順期自然就成了幫別人傳紙條的人!先是傳簡單的小紙條,當時很好奇,會途中偷偷看一眼,一般就是我喜歡你啦,或某某時間約到哪有點話對你說啦,之類的!後來發展起來了就會慢慢用各用有彩色或者說有❤形或別的圖案的條條,或折成各類❤形的信紙!再後來也許是對話越來越肉麻怕我之類傳信人偷看就用信封糊起來了,再也偷看不成了[呲牙]

當時像我這種有賊心沒賊膽的,最喜歡的就是交筆友了,那時候比較流行看各種月刊,比如故事會,江門文藝等等,好多月刊上都會一欄交友的,70,80後應該是最清楚這個!上面有交友的地址,郵編號,和筆名!覺得那個好就給他寫信!那時收到信就是最快樂的事了!

初中畢業了,像我這種農村娃,除非成績很好,不然基本都是出來打工的!1999到2000年吧,那時最時髦的是bb機,掛在褲腰上,有個殼,時不時的拿出來看一眼!當時滿大街最多就就是電話亭,五米十米遠就有,各種IC卡,那時談戀愛就是腰上bb機響了,就趕緊找電話亭,插上IC卡,站在路邊的電話亭一打就幾個小時,也不覺得累!那時最喜歡的就那種有門的,封閉式的電話亭!

那時還有一種談戀愛時最喜歡的方式,那就是聽電臺,上面都有情感專欄,聽著主持說的感情故事,期間是可以用bb機發信息上去點歌的,或者是一些誰對誰表白的話,主持人會念出來,點了歌的也會播放,這時那時最火爆的節目了,年輕的我每晩必聽!

再後來就有手機出現了!打電話就代替了信封,再也沒有了執筆難忘,見字如面,祝身體健康等等的書信必用之語!

真的好懷念青春的年代!!!


日月同輝777


在沒有手機通訊的年代,究竟是怎麼談戀愛的?那也要看是什麼年代的人了。50年代、60年代的人大多數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靠媒婆靠熟人介紹,比如說我媽嫁給我爸,就是因為和我媽同村的一個比我媽大幾歲的女孩兒嫁到了我們鎮上,而且和我奶奶住的一塊兒,當然其中是沒有戀愛過程的一般情況下都是先結婚後戀愛。到了70年代、80年代,年輕人基本上就自由戀愛的情況比較多了,在參加社會活動的情況下,特別是鎮子上趕大集,小夥子大姑娘都打扮的漂漂亮亮,也能成就很多姻緣。認識之後就會去看電影、手拉手在月光下漫步,就比較浪漫起來了,會經歷比較長的過程,然後步入婚姻的殿堂。


昨夜長風69146218


在沒有手機通訊的年代,男女談戀愛一靠面談,二靠寫信,三靠電話。說實在的,那個時候,能夠用電話談戀愛的都是鳳毛麟角。在一起依靠面談也是悄悄的談,就像地下黨接頭一樣。依靠寫信一個來回至少也要十天半個月。記得我們那個時候,談戀愛靠寫信,一個月最多也就兩封信,這還得抓緊點回信。


念念不忘芸芸眾生


那年代,電話都沒有。都是那種老房子的四合院,約會都需要暗號,學個雞叫鴨叫。真實情況。還好,老家山多,又剛好,老房子後面是一大片曬穀子的草地。手拉手是不可能啦,都嘛是一前一後各走各的。交談的內容也無非是今天我幹啥了,昨天我幹啥了。然後再核對下下回約會的暗號。出來個鐘頭,就要考慮往回走。天黑那更不可能,就小小的村落,碰見幹活回家的大娘大嬸就完蛋了。。。


什麼都想會一點


初中的時候沒有手機,家裡的電話有時候能聊天,不過也不敢太放肆。基本是靠寫寫信,疊疊小星星,編編手鍊。和老婆認識的時候就在上大學,那時候手機算普及了,買了個迪比特彩屏[捂臉],那時候基本是QQ吧,後來就慢慢的智能機了。呵呵,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