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宴席上什麼人坐上座?

農村裡的逍遙


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

不信你看壺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現代社會是有錢人的社會,有錢人到哪裡都吃得香,受到別人的款待,無錢別人根本沒人理你,只會受到別人的冷落。

那些年,受人尊敬的坐上賓,這些年,都是有錢人坐上賓 ,有錢人回到農村參加酒席,都會得到主人家的精心款待,所以主人家也會精心安排一個好的位置,幾乎都是上賓的位置。

只要你有錢,回去周圍不乏一幫追隨者,只要你沒錢,沒人會來你家。

那些年是親情社會,這些年是有錢人的社會。




雲南小洋芋


這就很有趣了,這就好比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國歌,農村的擺酒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小編想問一下在坐的各位有沒有潮汕的朋友呢?

潮汕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酒桌一桌一般都是8到12個人,大部分都是雙數,而不是單數,這就很潮汕人喜歡和和美美是一樣的。在菜色上也是挺有趣的,一般也是8到12個大碗菜,看到這裡肯定有很多網友就好奇了,如果多出一個菜或者是一個人呢?

那就必須要加多一個菜,把多出的人安排到下一桌。在我的印象中,還有長輩桌跟小孩桌之分,長輩桌對入座的人就有很大的講究了,就好比結婚之類的這些酒桌,親家之間的長輩就應該坐一起,越是年長的長輩就越靠近中間的位置,這也是兩家其樂融融的好彩頭。小孩呢,就沒有那麼多規矩跟要求了,怎麼隨意怎麼來,孩子們吃的開心就好。

是不是很想體驗一下潮汕美食呢?那就來我們大潮汕逛一逛吧。歡迎各位小可愛的到來,因為潮汕人都很好客哦!





濤教獸


農村宴席上什麼人坐上席?我是農民的優雅,我從我們當地的習俗,來給大家解讀一下這個問題。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一個笑話,(好像也不是笑話吧)


村裡一個堂叔嫁女兒,女兒嫁的不遠,隔壁鎮,大概有二十公里的距離。按照風俗習慣,送親的一般吃早餐就過去,兩點吃飯回來大概也是四點多五點這樣子,但是那天不到三點,那些送親的堂兄堂弟們就都已經到家了。

然後就聽到堂嬸在打電話罵人,仔細一聽結果是在罵女婿。我趕緊找個堂弟打聽了一下,按照我們這的風俗,嫁女兒的這天,女方家裡去的就是小舅子了,又是第一次上門肯定得坐上席,偏偏隔壁鎮那邊,他們是男方的舅舅坐上席。


這不,矛盾了!結果那些堂哥們火氣一來,飯也不吃了,全部氣呼呼的回了家,一回來告訴堂嬸,堂嬸就電話裡一頓罵,把一對新人全罵哭了。

這樣看起來,農村裡宴席誰坐上席,還真的不好說。還是我們這裡比較講究點,假如兩夫妻過生日擺酒吧,男的生日宴,男方舅家上席,女的生日宴就是女方舅家上席,其他事情擺酒也類似這樣。

如果家裡其他事情擺酒的話,沒有舅家一說,那就是年紀最大的本家坐上席。一般來說年紀比較大的人會很在乎這點,做為我來說,最好坐清淨點的地方,可以安安心心吃個飯最好。

農村習俗這東西吧,地方不大,名堂很多。難免就有了矛盾的時候,就像我堂叔這事一樣,我認為吧,不管是誰坐上席,得本著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態度,該寬容還是得寬容,習俗還是得講個人情是不是?

不知道你們那邊是怎麼樣的呢?留言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農民也優雅


對於這個問題,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習俗!我是山東人,我們農村老家如果是結婚的宴席,肯定是孃家人的貴賓坐上座,其次就是家裡德高望重的老人,再就是遠方來的親戚朋友,最後才是家裡人。其他的宴席的話,還是按照輩分來安排座位!



A濟南強哥


大家好,我是Lv笑蒼天,對於農村坐席,什麼人能坐上席,我來說說我們四川農村這邊一般都是什麼人坐的吧。

傳統辦席,人比較多,我們那邊都是方桌,一桌坐8人,上方是整張桌子的主位,可以坐兩個人。

因為上方是主位,所以不是一般人能坐的,入席之時,首先,我們這邊是按照輩份來的,輩份最高的人坐上方,其他人依次而坐。

其次,按照年齡來,年齡大者即為長者,則應該坐上方。

再次,年齡都差不多,輩份也一樣,這樣的話一般都是有能力的人,混得比較好的坐上方。

最後,一桌都是小屁孩,大家都一樣,上方什麼的也不存在,這種情況隨便坐就可以了,大家開心就好。

還有一種情況,家裡來客辦的小型宴會,這樣一般是客人坐上方,這樣是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如果客人只有一位,則由一家之主同坐上方陪同。

這就是我們四川這邊的習俗,不知道你們那邊怎麼樣哈,大家可以平均交流。





飛哥是個傳說


關於這個問題,各地的習俗不一樣,可能坐上座的人也不一樣。我是山西大同人,我們這兒村裡辦宴席坐上座的人是指"坐正面"的人。因為農村蓋的房子的方向都是坐北向南,稱正房,坐南朝北的房子稱南房。面向南背朝北的人就是坐正面的人。

宴席上坐正面的人,只有姥爺姥姥、舅舅妗妗、爺爺奶奶、叔叔(大同人叫收收)嬸嬸等輩分高年長的人才有這個權力。而且男女不能同桌。陪同姥爺舅舅等坐左右兩邊的是爺爺叔叔等,陪同姥姥妗妗坐左右兩邊的是奶奶姑姑等,無論是陪姥爺還是陪姥姥都是男方的長輩。晚輩只能和同輩分的人坐同一桌,如兄弟姐妹們,他們當中也只有歲數大的人才能坐正面。

在開吃的時候,坐正面的人不動筷子,其他人是不能動的。開吃途中新郎新娘要敬酒(大同人稱認大小丿,要先敬坐正面的人,之後,依輩分大小和年齡的大小敬。如果酒敬錯了,會說新娘子沒大沒小,要罰新娘子喝酒。

那麼,姥爺舅舅等所謂的孃家人為何要坐正面呢?在我們這裡的宴席習俗中,有一種觀念:姥爺孃親為大,他們就是VlP。爺爺叔叔等一個血脈的人稱家裡人,為了體現對孃家人的尊敬和家裡人有德性,理所當然的為坐上賓。

這種坐次的安排,說明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文明禮儀之邦,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這種現象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觀念的更新,在農村很少講究了。

最後,不知道"農村宴席上什麼人坐上座"這個話題講明白了否?歡迎交流。


農夫談生活


記得小時候的農村,吃飯坐位置是個大問題,不僅是在婚喪嫁娶的宴席上,就是正月裡走親戚,來的客人裡面主人也得好好琢磨一回,到底該誰上座?一個不小心,主人把座次安排不合適了,親戚們就會鬧心,說閒話是小,甚至還有人怒翻桌子的可能!

以前待客人的桌子,要麼就是炕上的四方桌,要麼就是地下襬的八仙桌,那上座就是門對著的地方!農村老人講,這個位置是房子裡最吉利的位置,要請最高輩分的人來坐,然後輩分高的人對面是陪席,要輩分最低的人來坐,剩下的兩旁,就是介於中間的那些人。

至於在宴席上,可以多開桌子,安排輩分高的人坐上座,其他的小輩依次坐在陪的位置上。

但是有時候正月裡來了同樣輩分的人,那麻煩就大了。比如你的姑父和你的舅舅同一天到了,又只能開一桌,你讓誰上坐?

這個農村人也是有禮數的!叫先外後內。母親的這一方是外客,父親的這一方親戚是內客。所以一般安排舅舅坐上座!如果都是父親這方的客人,也是先外後內,比如你叔叔和你姑父比,就是姑父坐上坐了!

可是有的人就是不服!記得我們本家有個姑父,他的派頭大,脾氣大,到了誰家都需要抬舉著他,有一年正月裡,他就遇到了被人家的舅舅佔了上座,他坐在兩旁陪的位置上,他愣是沒有動筷子!一頓飯都鐵青著個臉!

現在好了,吃飯都成了圓桌子,圓桌子不講究上座了,所以農村人招待客人也顯得的比較輕鬆了,再也不用為安排誰上坐而苦惱了!

你們現在還講究誰坐上座嗎?還在為安排個座位而苦惱嗎?歡迎留言分享。


村姑說村事


你好,農村宴席什麼人坐上席?說一說我們農村這邊的吧!

我是武漢這邊的,關於宴席上什麼人坐上席也許每個地方的習俗都有所不同,但我們老家這邊就是如果是結婚的話都是讓女方孃家的人坐上席的位置。然後再才是男方這邊的親戚,輩分大小來坐,輩分最大的可定就是坐上席位置。一般都是長輩們坐一桌,然後平輩的坐一桌,平輩的年輕人沒那麼多的講究,都是自己隨便坐。

我姐家小孩擺滿月宴的時候我爸媽他們沒有去,只有我們平輩的一群人過去了。那時候坐上席的就是我了,外甥擺滿月宴席舅舅最大,所以我就是坐的上席。





成楊


“天上雷公,地下舅公。”你該知道誰坐上席了吧。

農村宴席是很講究輩份的,只有輩高者才有資格坐上席。

舅舅不在,爺爺坐;爺爺不在,父親坐;父親不在;長子坐。這種規矩一點也不能馬虎,亂坐位,是讓人訓斥的。

坐上席,講的是輩份、身份、地位,沒身份地位的人,一輩子也別想坐上席。

上席,是一種尊貴的象徵。也就是說,其他人都應以上席為中心。

上席不動筷,其他人是不能動的;上席不舉杯,其他人也不能舉杯;甚至上席不說話,其他人也不能輕易說話的。這是幾千年留下規矩!

坐上席,說不好聽,就是一種等級森嚴。

其實,我是對上席是一屑不顧的。輩高位尊就要坐上席,這無形把我們分成三六九等。有必要嗎?

人,應該是平等的。不可能一個上席就顯得高貴,這大可笑了吧。

一個人得不得到別人的尊重,在於他的人格魅力,並不是一個上席可以得到的。

我坐座位,喜歡下席,這一是我地位不高,二是我實在不想成為大家關注的對象,很不舒服。

我更反感為了上席而大打出手的人。這有失斯文,與上席格格不入。

論資排輩坐上席,我認為應該改一改了。我們不是說人人平等嗎?為什麼到了宴席就變了呢?











英雄拒絕黃昏


農村什麼人坐上坐,還是很有講究的。

農村很講究禮數、規矩。它不象城裡那樣,只論身份、地位,而不論稱呼。如果在農村這樣做,被掀了桌子,也只好手捏鼻子,無話可說。

農村俗語:一孃舅,二表叔,三姑父!

一孃舅:舅為母之兄弟,居首席,謂之母有生兒之恩,故飲水思源。

表叔乃祖母孃家之孫,居二席,此謂感恩遠祖,不忘祖母孃家之恩。

姑父乃姑母之夫,與父乃至親至戚,居三席也無可非議。否則,姑奶奶也不是好惹的。

再往下,或可姑家表叔,一般不太講究,或可長輩,或可身份,或可地位,即使有細許誤差,大多不會有大的計較。

桌有其規:兄弟不同坐,父子不對面,主桌無女客。

桌席有講究:門朝南向,室有四桌,北面東為首,西為二,南邊東三,西為四。

室有五桌,則以中為首。至於桌上誰為首,一般皮蛋相對坐,添酒隔一人。

隨著人們守舊規唸的進一步的淡化,一般農村人對於坐位已不太在乎,即使坐錯有素質的親戚當然不會翻席,但主人必須持尊重嚴肅的態度,畢竟喜事不可鬧出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