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會工作遇上新型冠狀病毒


新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突發,對全國社會民眾造成心靈上的恐慌,遙想起2003年SARS爆發時,全國上下進入戒慎恐懼的情景,如今心悸猶存。病毒疫情考驗的並非是國家硬實力,而是考驗著公共衛生、社會福利、信息透明、公民素養及災後輔導等這些軟實力的基礎建設(張潔平,2020)。全國的醫療團隊面對此次嚴峻的考驗,無不繃起神經、嚴陣以待,而對於醫務社會工作者而言,在此次疫情期間,可提供之功能可包括:

一、個案工作及家庭服務

醫務社會工作者在醫院之軟硬件支持下,可通過遠端視訊、電話探訪等方法,對隔離病人進行社會心理支持,及時評估服務對象的情緒、心理壓力狀態,提供心理疏導、情感支援、危機干預等方面的服務。協助隔離病人與家庭溝通醫療進展,引導家人間相互支持。提供有關疫情控制的政策解讀、信息諮詢、資源連結等服務,讓服務對象能夠及時瞭解有關疫情防控的最新信息。在院就醫的患者或之前已經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在疫期會呈現不同的程度的焦慮,社會工作者應通過知識澄清、積極關懷、情緒調適等方法協助其緩解焦慮及恐慌,減少對生理變化的敏感,降低因治療和生活不便而產生的不滿。


二、醫護專業團隊壓力協助

所有一線醫護人員於疫情期間均暴露在危險情境中,承受高強度之心理壓力,醫務社會工作者可指導或協助醫護人員進行自我減壓、同伴支持與家屬支持等工作。協助處理疫情期間的醫病關係,運用專業辦法評估服務對象及其家庭的需要,主動及時處理案主及其家屬與醫護團隊、醫院其他部門及院外機構的關係。協助替代性創傷壓力緩解,指導醫護人員通過呼吸調整、冥想、正念、繪畫或團體活動等方式進行自我身心放鬆。引導醫護人員在休假期間做好身體休息與放鬆,鼓勵醫護人員之間分享共同對抗新型肺炎的經驗,互相傾訴,彼此支援。鼓勵醫護人員保持與他人的連接,與親友及時分享自己的感受,特別是負面情緒。挖掘醫護團隊家屬支援力量,通過視訊語音、錄製影片等方式給予鼓勵和支援。

三、資源連結及整合

病患住院期間長期處於隔離狀態,相對地常會有日常物品需求產生(如毛巾、刮鬍刀、盥洗物品及衛生用品等), 是故醫務社工可以連結相關管道(如公部門、民間單位)來進行物資取得並提供在院有需民眾。動員組織有能力的公眾參與物資捐贈,以需求為導向進行資源連結,編制需求動態,掌握需求缺口,及時做好相關需求信息的發佈,同時做好資源的對接、落實和跟進工作,以多元形式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疫情控制。

四、醫病關係協調

協助病人及家屬正確認識目前醫學的侷限性和醫療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等特點,調整期望和心態,正視醫療結果,理性看待醫療過程。通過提供社會適應方面的諮詢、危機介入、心理治療、社會資源整合以及支援性服務;尋求和整合社會資源,包括經濟支持、照護者資源、對醫療保障政策的瞭解等,協調醫患關係。

五、出院準備服務

醫務社工本為各大醫院「出院準備計劃小組」的成員,受病毒感染者通常一入院,就須進行出院準備服務計劃。團隊運用個案管理的方式,替案主將後續的服務內容進行預先的詢問、接洽與安排,尤其對於需繼續居家隔離者,與在地社區維持良好之互動及後追機制。

六、醫療知識衛教

面對不同類型的公眾提供在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等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發佈經過醫生篩選核實過的健康提示和就醫指南,有效指導公眾正確認識和預防疾病;公佈疫情信息發佈的正規管道,引導公眾規範防控行為,呼籲釐清謠言止步的理性行為,降低恐懼和焦慮;倡導公眾做好個人防護,加強自身健康管理,出現症狀及時就診;呼籲公眾以積極、健康的心態應對疫情危機。

七、其他事務型工作

當發生重大傳染疫情時,醫療機構須服膺具備專業化的基本要求,醫院通常為防治傳染源擴散,會大幅降低志願服務人數或志工服務全數停止,此時社會工作者通常得進行人力支援,協助維持方向指引、緊急服務站之設置,協助醫院迴歸原本平常之秩序。


當社會工作遇上新型冠狀病毒


而醫務社工投入抗疫期間,相關注意事項如下說明:

一、危險工作情境之自我防護

社會工作者在實地工作中應當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在沒有充足防護的情況下不輕率進行訪查工作。在一般性醫療訪視中,全程使用口罩、手套等防護工具,在高危區域服務時應增加使用防護目鏡及隔離防護衣。多元化之服務方式,進行非接觸式服務及資源傳遞,資源傳遞前後,個人需洗手消毒,物資應外部消毒。工作往返注意出入安全,保有充足的睡眠與休息,關注個人健康狀態,做好自我健康監控,如有不適及時進行休息並上呈主管。

二、替代型創傷之自我療愈

社會工作者協助醫護及病患進行心理復原,過度投入可能引發後續之替代型創傷,社工須做好心理防護,避免過度緊張,如出現情緒問題,及時尋求督導協助。特殊時期面對新情境,社會工作者在進行專業服務前應主動與督導溝通,討論服務方案,提升服務效率,在服務中如遇到服務對象權益保護兩難問題,或自我權益保護問題,應積極尋求督導支持協助解決。在遇到不確定的健康信息時,主動向醫務人員尋求核查。

三、服務之倫理議題

社工服務中,首要關注「生命優先」之原則,參與服務的人員首當關注案主之生命安全,迅速做出回應,連結資源,優先提供受助群體於醫療及日常生活的基本保障;其次充分保障服務對象之「隱私權」,在服務過程中獲取的資料,應予以保密,確實需要披露的資料應當告知民眾必要的披露理由、披露內容、範圍以及可能產生的影響,讓民眾有心理準備,防止社會恐慌;再則重視「反汙名化」原則,為來院民眾提供一致性服務,防止因歧視引發當事人的恥辱感,使其隱瞞身份或病情,可能導致更大的社會隔離。建立平等的服務關係,尊重服務對象的尊嚴與價值,以平等、真誠、關懷、負責任的態度來對待服務對象;最後維持「堅定立場」,當民眾提出的要求明顯超出社會工作者的自身能力和工作條件時,應當明確告知,並設法轉介給具備相應能力的人員與組織。不做絕對的承諾,不做超出個人專業勝任力的工作。

由於國內醫務社會工作人數還是少數,所以由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與阿里健康等組織共起發起線上心理援助,招募全國的資深社會工作者進行線上服務,同時,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也鏈接資源,讓參與心理援助的社會工作者在每天的網絡課程中學習更多心理援助的技術,以便更好地開展心理援助服務。

本作者也是其中一名心理援助服務者。


當社會工作遇上新型冠狀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