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階層如何理財?

肥貓的幸福生活


月收入比較低的工薪階層存款少,怎麼樣進行理財呢? 現在可以有三種方法進行理財:

第1種:每月工資中都有一部分用來投資貨幣基金或者存入餘額寶也可以。還有一部分是以現金方式備用。這樣就把工資分成兩部分。消費時主要以現金為主。這時買入貨幣基金或者存入餘額寶中的資金就會有收益,只要餘額寶中的資金的有一天,就會有一天的收益。當現金花光以後,然後再動用餘額寶中的資金。這樣每個月都可以得到貨幣基金中的收益。時間長了,剩餘錢越來越多,餘額寶中的資金越來越多,所獲得的餘額寶收益也就越來越高了。

第2種:就是基金定投。比如每個月都買入300元的指數基金。那麼一年就可以買3600元的指數基金。10年就是36,000元的指數基金。10年以後就有可能這筆錢連本帶利達到五六萬元。

基金定投一定要堅持,每月只要定投幾百元,只要長期堅持,一定會有良好的投資收益。而且基金定投要注意,不要在牛市中開始,最好在熊市中堅持定投,這樣在下輪牛市中就可以拋出而獲得收益。

基金定投是最適合工薪階層的投資方法,既省心又門檻較低。

第3種就是量入為出進行存款。

巴菲特說過,富人成功的原因在於能夠延遲自己的消費慾望。過度消費就無法積累資金,就沒有本錢進行後面的錢生錢的遊戲。當工資到手以後,應當把一少部分資金存起來,暫時不用於消費。當存款越來越多時,然後再把這筆資金去做理財。比如買基金甚至投資股票等等。


孟可的思想空間


可以選擇購買基金、或短期債卷

第一點:首先你得留夠生活備用資金。

第二點:理財方面,當然是越早越好。

下來我們來談一下,工薪階層如何理財。

1、比如你每個月工資收入5000左右,而且整年下來很穩定,那你可以根據你每個月消費,然後看你一個月下來可以剩餘多少金額,最後在來採取應該拿出多少來理財,這一點得提前搞清楚。

2、比如你每個月消費2000塊錢,那麼你可以用2500來理財,留500備用。每個月這樣堅持不懈,時間一久,你就會有很大的收穫。因為堅持就是最好的答案。

3、理財產品,是個多元化投資,無論是風險、還是收益,他們都是成正比的。所以這個你也得提前搞清楚。

4、我個人建議,以每月2500的理財,你可以分開投資三個領域基金,每月定投:科技1000、醫療600、穩健型900,這樣省事,也不廢時間,但收益低。或者用我的方式不定投,還是這樣買入,但廢時間,每天14:50分要看你的基金漲幅情況,當你遇到大跌2.5以上時,在補倉進去同樣的金額,切記一定要在大跌2.5以上在補倉,平時的小跌不要管。這樣也相當省事一些,比之前那個賺的多一點。還有就是買基金,儘量買規模在5-50億元的、還有就是買老基金,有些年代的,儘量買2017年以前的,不要買新出的基金,最後還有一點,在購買之前,應該先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多看、多分析,然後參考買入。

以上是我個人看法,因為我也在玩基金,希望我的意見,能夠幫助到您,祝君好運[微笑][微笑]





堅持就是最好的答案


給你說點實際的

支付寶買基金,可以定投,比如每週投資500,

你就買前20名的,跟著大機構走不會吃虧



信用卡達人小強


對於理財,工薪階層應該學會理性投資,畢竟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保守點的是把錢放在銀行裡吃利息,一年下來也沒有多少錢,但是安全。

現在人們的思路開闊了,有買基金的,有買分紅保險的,這些都是比較好的理財方式。可是要想有較高的收益,我覺的應當把資金分為三部分:40%存入銀行,30%購買基金,30%可以買入股票。

2020年股市行情應該是牛市起點,買股票選業績好的優質股票,兩三年必有豐厚回報!這是我的觀點,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點幫肋,謝謝!




至達交易


事實上銀行的理財產品基本上都是為工薪階層準備的,基本上也能滿足大部分工薪階層的理財需求。下面我就來推薦幾款銀行的理財產品,以供選擇:

一、基金定投

走入銀行,理財經理只要知道是工薪階層,幾乎都會推薦基金定投。基金定投的邏輯很簡單,就是利用定投的方便省心來吸引顧客,用定投的低風險來保障顧客,用定投的高收益來滿足顧客。

淨值低的時候買,賺到;淨值高的時候買,不虧。長期來看,基金定投的成本是平滑的。只要時間足夠長,在高淨值時提現一定不會賠。定投就是定期投資的意思,一旦設定,只要銀行卡內有錢,銀行會主動扣劃。

基金定投的門檻不高,一般一百元以上就可以做,可以根據理財經理的建議選擇合適的基金。

二、大額存單

基金定投是一種攢錢手段,可以強制儲蓄。但是因為收益不穩定,也需要看時機。大額存單則是另一種思路的產品,存入之後,一定期限以後,保本保息。有些銀行也推出的有按月支取利息的大額存單。

大額存單屬於存款,受國家存款保險基金保障,而且也是銀行確定利息的產品。從安全角度來說,它是銀行安全度最高的產品之一。類似的產品還有國債,定期存款等。

三、銀行自營理財

銀行自營理財產品的風險有高有低,但大部分都不高。最關鍵的是在手機銀行上也好,各個銀行網點也罷,都對這款理財有著明顯的區分。從風險最低等級的PR1級到風險最高等級的PR5級都有很顯眼的揭示。這也是監管機構的要求。

對於想要安全保本理財的人來說,選擇PR1級的理財是會保本的。選擇PR2級的理財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保本的。

總結:

工薪階層是老百姓群體中規模最大的人群,銀行存款產品存在的意義就是為大部分人群服務的。工薪階層人群的需求就是銀行產品的特點。與此同時,工薪階層人群對於理財知識的掌握並不是很全面,至少不如銀行的理財經理們。再這樣的前提下,選擇銀行至少比選擇非銀行機構理財要放心的多。


銀行研究僧


本人工薪階層一枚,談理財有點臉紅,因為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所以一直沒有正兒八經理過財,導致卡里存款不多。但想想這次疫情,如沒有積蓄,家庭抗風險能力還是小的。所以僅拋個人粗淺觀點如下:

第一,多掙少花。有錢才是王道,有錢才能理財,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儘可能多掙,無論是銷售貨物還是提供服務,提高業務水平,才可能擴大交易,才能多掙。少花即開源節流,不要亂消費,個人要有個人計劃,家庭要有家庭方案。而且應該是按月、季、年計劃,更好。

第二,小投資可以有,但不是炒股。如讓僅有的現金流投點基金、朝盈之類,可能一月下來,有幾元到幾百不等。舉例,我在某行有個朝盈,從春節前至今,開始投入10000元,因取用現在還有7000元,剛剛看,已盈利14元。才二十天,就小收穫了。

第三,大投資也可以,但並非只有買房。買房是把錢存成了實體,看似增值,你財富增加,但未變現,並非有財富。試問一下,你辛苦買的房子,為顯示你賺了,有幾人敢去賣了房擁有現金的。所以我感覺,大投資是看準行業,投資生意,投資建設,投資股權。不一定賺,但可試一試。



胡小匠


假設你家月收入10000吧。我說的是實用的方法

1.一般來說一部分資金,大約4萬零錢放到餘額寶,可以和愛人一人一部分。既可以理財也可以隨時家用。

2.其餘的如果可以零存整取去銀行,然後積累到20或者30萬,可以銀行存大額存單,利益比較高。

3.可以買一套主城區,或者省會的房子,房子當前的升值還是最好保障的。這樣每月還了貸款,也不用理財了,餘額寶留著用即可。房子可以出租,租金彌補部分貸款。

4.最好不要買股票,那個需要花時間,也需要交學費的。

5.如果資金充裕了,可以考慮多買一套學區房,孩子用得上,轉手升值也方便,出租也可以。


快消品解讀曹慶兵


第一,我們先分析下銀行存款和貨幣資金,從去年數據來看,最新銀行存款基準利率活期存款利率僅為0.35%,三年期的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也僅為2.75%。而目前市場上的貨幣基金,七日年化利率基本維持在2.5%—3%左右,因此我們可以存1/5資金進去,作為平時流動資金,並且這是有收益的流動資金。

第二,我們最為關注的一個產品——保險。目前,市場上最火爆的保險產品就是4.025%預定利率的年金險。那為何要購買保險,因為假如遇到一場大病就可能讓我們掏空家底,忽略保險很有可能導致辛苦一輩子最後白忙活一場。因此最好把資金也配1/5進去。

第三,開始尋求高回報的產品了,當然伴隨著就是高風險,那麼是什麼了?毫無疑問股票基金就是首選。那麼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而言,是不建議做股票的,畢竟我們能力有限,假如買錯一隻股票,就會讓自己陷入兩難狀態,因此還是做基金,那麼如何做基金呢?最簡單就是定投,定投的標的最好是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等指數型基金,據過往歷史來看,收益也是非常可觀的,再者把一部分資金投放於權益性基金,找好的基金經理或基金公司來投,譬如易方達、全興等等,這些平臺的基金都不錯的。這裡建議2/5資金放基金。

最後,就是黃金了,很多人覺得目前黃金的價格很高了,但面對目前不穩定的局勢,黃金還是個十分值得投資的產品,未來2-3年還是十分看好黃金,可把剩下的資金買黃金ETF.

小結

過去40年,在中國持有現金,讓錢躺在家裡睡大覺,是對財富的極大傷害。未來亦是如此。比起投資有風險,不做投資似乎風險更大。生活中,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但是在嚴峻的經濟環境下,每個家庭都應未雨綢繆,通過合理規劃資產,提高抗通脹和抗風險能力。否則,生活質量下降、養老危機出現將是必然現象。


怪蜀黍論財經


您好,這位朋友: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幫到您:

1.

清晰自己的財務狀況

瞭解自己的財務狀況,也可以說,是需要做一次清晰而全面的資產分析,不僅包括你現有多少可支配資金,也要包括,你現如今有多少負債,還有,你的月薪及固定支出。

知道了自己的財務狀況,才能有一個良好的理財開始!

如果還不清楚自己每月到底花了多少錢,有多少存款,那你要做的就是學會記賬了。

2.

設定自己的理財目標

在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的基礎上,設定自己的理財目標。比如月薪5000,打算一年之後要攢下多少錢,2萬還是5萬?

先有個整體的目標,再推算到每個月,你需要攢下多少,你又可以通過理財增加多少利息收入。

3.

開源節流,是理財的基礎

月薪沒過萬,特別是還停留在4、5千檔位上的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原始財富的積累和理財知識的儲備。

儘量去開源,想辦法讓自己的收入多一些。比如你可以做一個自媒體,獲得廣告、打賞收入,或者開個微店或者淘寶店,總之,多些收入的渠道。

如果沒有精力做副業,那就好好的節流,算好每筆錢花在哪兒,怎麼花,把現金流控制好。

控制現金流的具體做法,比如,你可以提醒自己不要貪戀便宜而瘋狂剁手,所有的東西買回家就貶值,這是市場規律;只買必需品,避免重複採購。

雖說這樣過會比較累,但是你的收入不允許你肆無忌憚的花錢,也只能這樣了。

4.

強制儲蓄

如果你有一個殷實的家庭背景,那麼你可以很任性。但大多數人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需要自己努力積累。

或許你瞭解很多理財牛人,也羨慕他們所獲得的理財收入,但你要知道一點,幾乎所有人的第一桶金都是靠“攢”得來的,沒有攢出來的第一桶金,就算你有再好的投資項目,也只能望而生嘆。

所以,在收入不多的時候,請堅定攢錢的重要性。

另外,除了強制攢錢,消費方式的改變,也能幫你事半功倍。

比如從“收入-支出=結餘(儲蓄)”,變成“收入-結餘(儲蓄)=支出”,把順序換一下,產生的效果卻大不相同。

如果你還說,“我存不下錢怎麼辦?” 解決方法很簡單:把工資卡交給你媽保管。

5.

擁有兩張保單

一張意外險保單和一張重疾險保單。

不管你有多麼不喜歡保險或者保險業務員,都要懂得利用保險轉嫁風險。因為意外或者疾病輸掉所有的積蓄,太不值了。

6.

經營好自己的信用

信用的好壞,跟你的收入高低沒有直接關係。

但,信用卡作為一個短期融資工具,可以解決近憂或者撈到實惠。前提是一定要把負債率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別讓錢包太難堪。

儘早開始積攢自己的信用分值,以便為有資金需求的時候提供方便。比如,如果擁有良好的信用形象和信用分值,未來能提高在銀行的貸款額度。

經營好自己的信用,對你有益無害。

7.

多學點理財知識

理財知識,別人說了也就說了,你不一定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自己學習理解了,然後一點點嘗試,才叫積累投資經驗,也才會更全面的認識自己適合怎樣去投資、能承受怎樣的風險,不至於被一些低劣的騙人伎倆給騙到。

現在收入不高沒關係,重要的是不要整天哀嘆於掙得少,不夠花,只要多注意生活中的理財細節,學會開源節流,一樣可以擁有自己的財富。越早開始理財,未來才可能越安穩。

8.

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

以前常有粉絲後臺留言諮詢:“投資基金可以實現每年20%的收益嗎?求推薦。”

當問他為什麼非要說20%時,他回答說因為看到有文章裡說,李嘉誠有一套理財理論,“一年存1萬4千元,並且獲得每年平均20%的投資回報率,40年後財富會增長為1億零281萬元。”

敲了敲計算器核算,這個結論是正確的。但問題的關鍵是,這40年間,每年的投資回報率都要達到20%!

這個誰能做到?李嘉誠可以,一些高收入高淨值的人群可以,一些專業投資人也可以,然而對於絕大多數靠著工資養家餬口的人來說,20%無異於痴人說夢,何況每年都需要穩定在20%左右。

高收益的理財方案對你而言不一定是合適的,尤其不建議在積蓄有限的情況下全盤投入到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中去。適合自己的,哪怕只能跑贏通脹也是好的。

月入幾千元,能最後拿來理財的錢其實很有限,因此投資上要儘量選擇門檻低、安全穩健、方便操作的理財方式。

除了選對產品,投資能否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時間。

理財不是今天給你做了規劃方案,明天你按我說的做了就能擺脫困境的事情,可能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看到效果。理財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

理財,首先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對於一般普通家庭而言就是工資收入。你的收入多少決定了你的理財力度,那些超過自身財力、“空手道式”的理財方式不適合一般家庭。

很多專家建議我們按照4321法則(即40%投資、30%生活開銷、20%儲蓄備用、10%保險)來進行資產配置,那麼你的收入就決定了每一部分的數量,進而決定了你的理財選擇。

比如,同樣是資金較少的情況,如果選擇收藏藝術品作為主要方式,就會困難重重。相反,如果以較少的資金投資所需資金不多、投資門檻低產品,則不會對當前生活產生影響,雖然收益較為低緩,但在長久的積累和複利作用下,也能獲得可觀的收入。

性格決定個人的興趣愛好以及知識面,也決定其是保守型還是開朗型,是穩健型還是冒險型,進而決定其適合的理財方式。

個人理財的方式有很多種,各有其優缺點。

比如,儲蓄是一種傳統的重要理財方式,國債是眾多理財方式中最為穩妥的,股票的魅力在於收益大、風險也大,房地產的保值性及增值性最為誘人,保險則以防範風險將來受益而吸引著人們,等等。每一種理財方式都不可能讓所有人在各個方面都得到滿足,只能根據個人的性格喜好決定。

財富的管理也很重要。有部分人財富來得快,但去得也快,這是為什麼?

其中的原因在於,他們在輕易賺到錢後,會掉以輕心,以為一勞永逸,繼續投資時則可能忽視了操作風險,以致虧損。而有的則是賺錢後在花錢上過於“大方”,浪費較多,以致留不住財。所以,投資後請不要忘記財富取得後的後續管理,做到開源節流,合理規劃,才會收穫延綿不斷的財富。

互聯網時代足不出戶人們就可以購物、繳費、理財,人們的上網時間逐漸增多,各種理財產品的宣傳也是頻頻撲面而來,讓你蠢蠢欲動。其實,財富管理是好事,只是新人缺乏一些入門知識。不懂的情況下,切忌盲目而行,一定要多多學習知識,尋求專業諮詢與幫助,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合適的配置方式。


邁騰金融技術分析


工薪階層大部分確實都是精打細算的在攢錢,工資收入是大部分人的收入來源。理財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善於運用會對我們的生活品質帶來很大的提高,但資產配置絕非照本宣科,千篇一律的。

不同的家庭,決定了不一樣的資產配置,也決定了個人和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作為專業理財顧問,要明確的告知,理財的資金來源一定要是家庭必需開支和備用金以外的閒散資金;也就是家庭理財一定要考慮家庭保障,兒女成長基金,以及強制儲蓄規劃和投資理財。

從題主的問題可瞭解到,對高風險理財產品沒有興趣或是家庭風險能力偏低,想通過尋找安全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實現投資升值。家庭保障和兒女成長基金,是家庭必需開支,強制儲蓄是為了應對突發事件,也就是備用金;作為工薪階層去除掉上述資金,每月可用於理財的資金大概會在1000-3000元左右(普通工薪層)。

理財傾向於安全低風險的可將理財的資金分為幾份進行打理,80%購買貨幣基金或債券,年化收益可以做到2個點以上,20%可嘗試定投股票指數基金或是分批購買高股息率的股票,如銀行股,國有五大行的股息率都超過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通過二八法則將風險將低,同時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

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將資產分為四部分來規劃,分別為要花的錢,保命的錢,保本升值的錢,和生錢的錢。具體的比例當然不是約定俗成的,應根據個人和家庭情況進行相應的資產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