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這些天,世界各國人民都向中國伸出了援助之手。

中國人在感激之餘,也饒有興致地開始各個國家“送溫暖”時的迥異畫風。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美國人的風格是,拿著四十米長的麥克風高喊:大家都聽仔細了,我們要學雷鋒做好事了!我要幫中國了!雖然東西還沒落實,但是這份情大家得記著!再嘮叨,就是不識抬舉!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日本人的風格是,中國這麼難,我們要幫一把。

慢著,此情此景,先容我吟詩一首——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然後就是大型詩詞大會現場,語文不好的朋友看了,真的會自卑。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俄國人的風格是,詩,我們不會寫,這一飛機的貨先放這兒了。

然後啪嘰把物資往地上一放,扶一扶頭上的紅星冬帽,轉頭悶聲不響地走了。

硬核到,連朋友圈也不發一條。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至於“巴鐵”,則是顫顫巍巍地掏出手絹,一層層掀開,最後拿出兩隻祖傳的口罩,還沒說話自己先哭了出來。

“哥,咱家底薄,能找到的都在這兒了……”

BGM響起,兩人抱頭痛哭。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在這天下各國之中,泰國和柬埔寨的畫風是最為犀利的。


尤其是泰國,對中國態度之友善,政策之寬容,簡直就是人間有真情,患難見真章。


泰國從頭到尾堅持不對中國人發佈任何旅遊禁令,甚至連“落地籤”的入境便利都給中國人留著。


只要中國大使館給開張證明,泰國甚至願意容留“來泰避風頭”的中國遊客,在簽證到期之後繼續合法地在泰國待下去,連逾期滯留的罰款都給免了,可謂是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與此同時,泰國舉國上下,陷入了“全民上陣為武漢加油”的人民戰爭汪洋大海。儘管網上也有些恐華懼病的帖子,但是在明面上,泰國對中國的聲援架勢,簡直到了連我們在泰中國人自己看了都覺得有些過分諂媚的程度。


你在曼谷街頭,伸頭瞅瞅,大廈的玻璃幕牆上、商業區的LED屏幕上、飯店的菜單上、超市的貨架上、三輪車的屁股上——到處都是中泰雙語的“武漢加油”、“為中國祈福”,簡直比中國的某些領土,更像中國的城市。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從國王,到總理,再到各種政府部門、警察機構、大中小學、公司企業、醫院診所、行業公會、僑社僑團,都排著隊型,擺著姿勢,舉著五星紅旗,拿著谷歌翻譯得錯漏百出的中文標語,爭先恐後地拍攝“全體同仁為武漢加油”的短視頻。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這個加油標語,體現了人工智能翻譯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


發展到後來,連大象園裡的大象,都被泰國人把耳朵塗成了五星紅旗。


知道的,是中國遇上疫情;不知道的,還以為中國足球隊得了銀河系總冠軍。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而且,這一切,不是在泰中國人的刻意安排(剛開始有,但現在不是),也並非泰國政府的行政指令。


這是一種對華友好的“政治正確”,得到鼓勵後的自然發散。


這是一種友好的宣誓,被內化為整個國家的集體共識之後,所引發的真誠跟風,以及隨喜效仿。

我們不喜歡像微商和導遊一樣,把泰國吹得太過——但是看到這些,要說心裡不感動,那也是假的。


如果你恰好是個容易感動的中國人,到泰國街頭逛一圈,真能把你感動到中風。


對於“現象”的羅列,可以無限地羅列下去。


在這裡,我們就不拿這些隨處可見的現象來湊字數,騙稿費了。


重點來說說,泰國這一回,為何會對中國抱有這樣濃烈的善意。


歷史


歷史和血統,不是兩個國家之間善意的充分條件,但卻是必要加成。


不是說兩國祖上關係好,現在就一定能關係好;但是兩國之間要是剛打過仗,肯定想要稱兄道弟就比較困難。


中泰兩國的交往史,算不上多麼鐵,但好就好在,也沒啥大仇怨——這顯然不是兩國之間友好的直接原因,卻是這種友好“易於栽培”的心理基礎。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華裔”血統,在中泰關係當中,是一個加分項,但是起到的作用也算不得很大。


由於泰民族本身的“可融入性”和冷戰時期泰國華文教育的中斷,目前泰國境內的土生華裔,已經高度本土化。雖然泰國民眾的潛意識裡的確把中國當成“血緣比較接近的外國”,但是也就那樣了,泰國過去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也不可能是一個“華人國家”。


再說了,“血濃於水”要是真管用,如今某些中國城市和中國島嶼,就不會是現在這幅樣子。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中泰之間,離得近,近得足以發生文化融合;但是兩國又不接壤,於是歷史上很少發生直接的肢體衝突。


正由於這種半遠不近的距離,使中泰兩國曆史上,經常會出現“共同的敵人”。


清朝的時候,中泰友誼靠緬甸;改開的時候,中泰友好靠越南。


中泰兩國漫長的交往史上,唯一,哦不,唯二兩段關係緊張的時期,是二戰時泰國加入軸心國圖謀中國領土那會兒,以及冷戰時中國對泰搞革命輸出的時候。非要算“歷史責任”的話,中泰兩國各佔一次吧。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在此前,中泰兩國之間沒有,以後估計也不會有什麼面紅耳赤拍桌子的利益衝突。


只要中國堅持祖傳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泰國堅持祖傳的“騎牆中立,左右逢源”外交定位,中泰兩國勢必將在“塑料姐妹一家親”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並且隨著中國影響力的增強而愈發如膠似漆,真要哪天鬧到互相拉黑的地步,那就真是活見鬼了。


而這,是泰國對中國的善意,之所以存在的歷史基礎。


政治


瞭解泰國的朋友,都知道,泰國是一個長期奉行中立原則,兩頭下注,長袖善舞,周旋於大國之間愣是誰也不得罪的“外交大國”。


泰國很善於,同時也很樂於對周邊大國表達善意。面帶微笑,逢人納頭便拜的民族文化,似乎已經滲透進入了這個國家的外交姿態裡。


實際上,泰國不但對中國好,對別國也都不錯(當然柬埔寨這種窮鄰居除外)。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去年美泰建交兩百週年,泰國政府專門拍了宣傳片,在電視上和全國有大屏幕的公交樞紐站點裡,24小時循環滾動播放,足足播了大半年。


而中國遇上什麼國慶春節之類,泰國官方乃至王室,也樂於表達祝賀,甚至親自穿得花紅柳綠跟中國年畫人物似的,在電視上拋頭露面。


上行下效,民間也很樂於抓住一切時機,表達這個民族內心的善良,以及對朋友發自肺腑的善意。


稍加鼓勵,就會蔚然成風,就像當年的冰桶挑戰和手機抓精靈一樣,舉國上下全部火熱地捲入其中。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咱們自己想想,換成中國,我們是否做得到?


中俄建交週年,我們有沒有在地鐵上看見過滾動播放的公益廣告?


巴基斯坦人過節的時候,我們的國務委員們有沒有穿得跟個阿訇似的,遙祝巴鐵人民肉孜節吉祥如意?


友邦遭難,哪怕我們中國人真心同情人家,又有哪次“中國人民為X國加油”抖音視頻上能成為熱點?


但是人家泰國人,就是能夠做得到這個程度,無論是出於外交利益還是文化心態,人家就是能夠春風化雨感動友邦,哪怕你知道這裡面是客氣,但是看著心裡也舒坦。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另一方面,在硬核的國內外政治層面,與中國拉近距離,的確也越來越符合泰國——尤其是泰國現政府的利益。


泰國雖然理論上屬於“美系盟國”,但是冷戰結束以後,實際上對美國也充滿牢騷和戒備。這一屆巴育政府屬於政變上臺,六年前推翻英拉之後,曾經被奧巴馬政府狠狠收拾了一年多,給泰國將軍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特朗普上臺後,美國優先,六親不認,讓泰國人心有餘悸。前段日子,中美貿易戰打得正嗨,美國大統領居然僅僅因為泰國禁用了三種美國農藥,就把泰國給踢了群,直接取消了泰國的普惠制關稅優惠待遇,讓泰國政府目瞪口呆。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在國內政治方面,由於泰國本屆政府具有先天的合法性短板,民間反對黨虎視眈眈,知識界和網絡上的“公知黨”、“帶路黨”也是一抓一大把,並且具有極強的政治號召力和財力。


在於西方世界的交往中,泰國的將軍們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剛剛和默克爾大娘握上手,大娘下一句就問您打算啥時候下臺啊,替我給那位“誓言推翻軍政府”的塔納通小哥帶句好唄——

這尼瑪的怎麼往下接。


於是,出於這種原因,泰國巴育政府這兩年來,也的確在有意識地向中國靠攏。雖然姿態沒有隔壁洪森大爺那麼放得開,但小碎步下的大方向,的確是存在的。


在這樣的內政外交之下,好容易找到一個對中國噓寒問暖的機會,泰國自然要好好利用起來。


再加上,人家本來就善於良言暖語,拙於聲色俱厲。


將六分的真誠,化為十分的情義,傳遞出百分的情懷——這樣的泰國,又怎能讓人不唏噓感懷一番呢?


經濟


當然,說一千道一萬,無利不起早,錢多人不怨。


之所以此次泰國政府要頂著這麼大的國內外壓力,堅持對華門戶開放,說什麼都不發佈旅遊禁令,自然最核心的考慮,還是經濟方面的。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中國此次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尤其對泰國的旅遊業和出口造成了山呼海嘯一般的打擊。


泰國旅遊業並非國家的“頭號產業”(很多人不知道,泰國是一個工業國),但是10%的直接旅遊業收入,和17%左右深受旅遊業帶動的第三產業,加起來還是對泰國經濟有著傷筋動骨的影響。


中國遊客來多來少,不足以決定“泰國人有沒有飯吃”(這種沙文主義的自傲言論實在是太過分了),但是的確可以讓泰國從“今年經濟表現不錯”跌落到“今年經濟增長不如預期”。


因此,泰國政府、泰國業界、泰國除了衛生部以外的幾乎所有部門,幾乎都在想辦法止損。


泰國想出來的辦法,現在看來,應該是這樣了:

“對華保持門戶開放,最大限度地承包中國復甦之後的第一波春江潮水”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當然,泰國官方從沒這樣說過,但是從我們所收到的信息,以及從現實得來的判斷來看,八九不離十。


你說泰國不擔心新冠疫情嗎?那是不可能的。


泰國也擔心受到疫情波及,因此中國疫情爆發至今,泰國雖然咬牙堅持了“不對中國兄弟落閘閉門”的堅定立場,但是私下裡也在通過各種手段,控制中國遊客對泰國造成的衛生風險。


首先,中泰之間的航班被取消了3000多個班次;其次,一些泰國的駐華使領館,開始減少上班時間,收緊簽證審核標準。對於滯留在泰國境內的中國遊客申請特別續簽,泰方的政策也比較複雜而繁瑣,並非有些人以為的那樣“你愛來多久,就待多久”。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泰方的思路是很清晰的:疫情之下,中國已經通過強大的動員能力,進行了悲壯的“自我隔離”。


旅行團已經叫停,出境航班也已經大幅度減少,即便泰國對中國人堅持“門戶開放”,也不會有太多的中國遊客進入泰國。


而這種難能可貴的“中泰一家親,兄弟不閂門”的政策,已經對中國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建立了泰國“雪中送炭”的關輝形象,並讓“泰國大門為我開”的認知深入人心。


一旦中國疫情緩和,一旦中國人像冬眠甦醒的猛虎一般,帶著被壓抑了一整個春天的心靈與人民幣,奔向世界的時候,誰會是中國人民的第一選擇?


當然是泰國,必須的。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泰國政府也不是傻子,泰國政府精明地判斷出,世界各國對新冠疫情的反應是過激的恐慌。


泰國並不是真要在疫情蔓延是撿漏那些走投無路的中國遊客,泰國並不想賺這個有命掙錢沒命受用的斷頭錢。


他們只是在合理的風險之下,保持對中國的開放姿態,並以此預訂中國在戰勝疫情之後的消費能力,在別國都還沒有解封的時候,好好收割一波,與中國人民滿含熱淚地來自一此人間最盛大的久別重逢。


這裡面,是有賭的成分,但是並非西方國家嘲笑的那樣“要錢不要命”。


泰國所要賭的東西,比那要更為長遠。


回報


自從庚子大疫爆發以來,我們中國人看透了世間百態,嚐盡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也見到了不少患難方見的真情,危難不棄的朋友。


有人說,泰國奮不顧身,感天動地,用真情與信仰的光輝照耀遠方的中國。


這樣的表述,或許言過其實。它代表了在泰華人渴望中泰友好的期盼——就像日本華僑希望通過“風月同天”來拉近中國關係一樣。初衷值得理解,但姿態稍顯單純。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也有人說,泰國孤注一擲,見利忘危,純粹是為了中國人的錢才惺惺作態。


這樣的認知,同樣並不睿智,而是充滿了刻薄與猥瑣。


這世上,沒有單純的動機,只有權衡的抉擇。


當一個國家,選擇用善意、用信心、用鼓勵去對待你的時候,對意圖進行太過詳細的分析其實並沒有多大的意義。


我只需要知道,願意這樣對待我的人,我願意以千百倍的回報,去對待他。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在泰華人,曾經做過這樣的比喻:


當你橫禍纏身,街坊鄰居對你視若瘟神,避之不及,門窗緊閉。


卻有一個朋友,不顧旁人(鄰國)的冷嘲熱諷,不顧配偶(網民)的白眼相對,堅持對你敞開大門,甚至給你配了一把家門鑰匙(落地籤)時,你應該如何對待他?


你不需要感激涕零,更不能頤指氣使。


你所做的,應該記住這份情誼,記住這個朋友,收下他的好意,在將來東山再起之時,敲響他的大門,用酣暢的歡聚去回報他當初給予你的善意。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中國女足6-1大勝泰國後,泰國球迷依舊打出了這樣的標語……)


說到底,泰國不是人間活雷鋒,也非股票交易員。


這個國度對中國非常時刻所付出的善意,是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利益、現實需求、以及國家友誼,人民情義所共同締造的產物。


這不是一種恩賜。


而更像是泰國對中國的一種信任。


說一千道一萬,泰國相信中國,相信中國能夠戰勝災難。


泰國在賭嗎?它的確在賭。


泰國在賭的是,中國能贏。


賭中國能夠以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速度,從劫難中復甦,重整旗鼓,重返世界之巔。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只有在對比之中,才能看到本質;只有在絕境之時,才能體會真實。


無論出於什麼,無論為了什麼,不管意味著什麼,我們都將記住朋友的善意,記住那雙風雨泥濘之中伸出的雙手。

冷靜客觀地聊聊,這次疫情,泰國對待中國為什麼這麼“夠朋友”?


待到中華再起,瘟神敗去的一日,讓我們相聚於泰國。


重逢於那個溫柔的國度,那個為我們加油的國度,那個永遠不願意將我們拒之門外的國度。


我們將用勝利,用重逢,用更勝昔日的光輝,用湧泉相報的真誠,去告訴這個冷漠的世界:那些相信我們的朋友,他們的選擇,是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