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文:不能以“自由”為名跌破人性底線

人民日報刊文:不能以“自由”為名跌破人性底線

“中國人很風趣、活潑、友好,疫情當下,他們沒有變。”“我看到城市的堅持,人民的堅定、鎮定、有序……一切都是為了戰勝疫情。”這些充滿善意的話語出自在上海生活3年的西班牙女作家洛拉·貝卡里亞。西班牙《國家報》近日刊發其題為《堅持》的文章,為國際輿論場增添了一股聲援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暖流。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方一些媒體在報道當前這場人類共同面對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不顧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政要及民間正義之士發出的不要汙名化、反對搞歧視的呼聲,固守傲慢與偏見,不斷暴露無知及惡意,製造出不得人心的逆流。

不講道義,必遭唾棄。美國《華爾街日報》悍然刊登一篇充滿種族偏見的文章,訂閱用戶立即猛烈抨擊和抵制。已有超過10萬人在白宮請願網站簽名,要求該報向華人社區道歉,修改標題或撤掉文章。德國《明鏡》週刊在封面上稱新型冠狀病毒為“中國製造”,德國網民紛紛表示“感到羞恥”。法國《皮卡爾信使報》以“黃色警報”描述疫情,法國《費加羅報》批評指出,這是“以幽默為幌子公開嘲笑亞洲人的種族歧視之舉”。丹麥《日德蘭郵報》刊登侮辱中國國旗的漫畫,丹麥歐登塞市議員簡·傑基得犀利指出,媒體應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這不是言論自由的問題,而是關乎人性的問題。美國《紐約時報》妄斷“疫情很可能會發展為一場世界大流行病”,世界衛生組織隨即嚴正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未構成‘大流行’”,以權威判斷予以駁斥。

媒體是現代社會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是公眾瞭解新聞事件真相的主要渠道。美國《時代》週刊近日對比2020年新冠肺炎相關報道與2018年埃博拉相關報道,發現媒體對新型冠狀病毒的高強度報道異乎尋常。在美國拉特格斯大學新聞與媒體研究學院教授史蒂文·米勒看來,“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報道比對埃博拉的報道更加聳人聽聞”。

人們需要警惕的是,西方一些媒體推出誇大恐懼、煽動種族歧視的報道近乎當下的一種“慣常”。究其原因,西方一些媒體人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抱著“文明優越”的臆想,滿腦子“零和博弈”。

無視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成效和貢獻,以種族主義歧視汙名化中國,以煽動恐慌阻礙國際社會共同抗擊疫情的努力,喪失起碼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道義何在?面對在疫情襲擊下不幸離世的生命,面對仍在為捍衛生命而與病毒搏鬥的全球正義之士,拋出那些冷漠、醜陋的報道,人性何在?《華爾街日報》那篇文章已是臭名昭著,文中提出“21世紀一直是‘黑天鵝’時代”的觀點,但卻並沒有理解“黑天鵝之父”塔勒布的良苦用心。塔勒布在《非對稱風險》中的核心觀點是,“風險共擔,應對現實世界中的不確定性”,這恰是一種極有現實針對意義的警示。

值得強調的是,在人類遭遇病毒襲擊這樣的不確定性衝擊之時,一些媒體不能以所謂“自由”為名跌破人性底線。西方那些媒體人應當自問,肆意丟掉應擔的道義和責任,媒體存在的意義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